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计划
一、积极参加培训活动
为提升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部门经常组织教师培训,培训目标分为:普及和提升两个层次的内容。普及层面,主要是对一般教师实行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其能够在自己所任学科里使用信息技术,做到二者整合,相得益彰,从而提升学科教学质量;提升层面,主要是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目的在于培养信息科学技术的带头人,通过他们,指导一般教师的信息技术进修学习,推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及和其它学科的整合水平。 教师作为传道者,应有超前意识,率先想到适合新形势、进入新角色,积极参加培训活动,对社会需要什么人,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从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实行思考和全方位探讨,着眼于现代化,把这种思想和精神领会透,把这个道传输到学生和社会中,去引导学生、家长和社会适合新形势,发展新教育,创造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为核心的应变水平的培养,需要教师是多面手,是复合型人才,它需要教师的施教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实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练好通用基本功,提升学科基本功,增强实验操作和现代教学设施的应用水平,超前接受
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学会用拿惯了粉笔的手点鼠标,用写惯了教案的手制课件,把多年习惯的一支粉笔写古今,一块黑板种春秋的传统做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使用现代化的智能工具,用超前的行动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时代的脚步。 二、主动参加自学进修
因为计算机的智能特征,使它成为了信息时代的电子教师,并已进入了学校,影响着教育和教学。计算机即使能够称为教师,但它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充其量也只能是传统教师的助手而已。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却对传统教师提出了挑战,促使教师的职能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传统教学基本是结论式的教学,即以教师传授学科结论为重点,辅以一定的讲解,从结论出发,在回归到结论,任务是让学生记住结论。电子教师介入了教学以后,以其软件功能推动着传统的结论式的教学模式迅速向新式的过程式的模式发展。过程式的教学模式的特征是通过电子教师的引导,侧重让学生从分析事实、现象入手,逐步得出结论,核心是推导过程。这样传统教师的主要任务就由是什么为什么发展到了学什么怎样学;教师的智能就由传授者、操作者变成了组织者、指导者。这样的任务和职能变化,加之各个学科领进入信息时代,各个领域里的知识总是在爆炸式的增长,每个人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持续学习,持续更新
知识。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从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角度讨论教师的进修学习,当然应把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术两个方面。在突出了信息技术素质这个重点的前提下,对以下两个方面的进修学习也不可无视。
一是持续更新所任学科的知识体系。新课程教材与旧课程教材相比变化很大,淘汰了很多陈旧的知识,增添了很多新知识,在编写思路和知识体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对自己所任学科的知识体系来一次较为广泛和较为深刻的更新。另外,信息时代,各个领域里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知识正在爆炸式的增长。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富有成效,要使自己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就必须以所任学科为中心持续学习新的东西,持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质,并将持续学习看作是搞好教学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局部。
二是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教育思想论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是在持续的发展变化,前几年的新理论、新方法,近几年就已变的过时、陈旧,因之就持续吸收新思想,学习新理论、新方法。另外,要想把它与其他学科整合,用于和改善其它学科的教学,就必须采用有别于过去使用的、过时的新的教学方法。 三、合理的利用网络的功能
网络资源极其丰富,功能很多,在研究应用过程中,我们持续尝试积极应用网络的有效功能,充分利用网络的有效资源,促动学生理解的发展。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但在教学中我们仅能应用其中的极少的局部,假如在教学中一味的放手让学生查阅资料,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有些内容也不是很适宜,针对这个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络,将一些有用的网络资源下载并与学生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资源实行重组,使之优化,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查阅大量的资料,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们利用网络搜索功能能够很方便的查阅到大量图片资料、动画资料等;利用网络的下载功能,教师、学生能够很方便的将资源应用到教学中;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学生能够自由点击,自主学习,实行小组协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