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索
龙州县响水鸣凤中心小学 何汉桥
教育是一种进程,只有教育才能把信息转化成为知识、理解和智慧。可以说,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代表的新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将引起原有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产生根本性的变革,并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及方式。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各学校的校园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校园网系统中的教学资源建设进程却落后于硬件设施建设。而教学资源建设是系统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直接影响在校园网络环境下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等新型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影响学习者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系统,就一定没有生命力。
教学资源的建设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的建设;二是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的建设。教学资源作为学习与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教学资源建设也成为各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虽然早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之初,人们就逐渐意识到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人们在经历了单机版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到网络版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再从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到学科网群的建设;各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专业公司也经历从卖教学资源到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发展阶段。在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依靠学校自身的技术力量开发建设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依然很不现实,但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可以购买专业公司开发的成熟产品。因此,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重点应是教学资源的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和深入,一方面,学校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资源积累,教师个人都收集和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都保存在教师个人的资料夹里,随着教师的退休或调离学校而不能继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学校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依然是从各专业公司购买的教学资源,真正由学校教师开发制作的,适合本校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教学资源少而又少。因此,如何将广大教师个人保存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实到校本教学资源库中,供全校师生教育教学使用,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重量不重质
为了突出教学资源库海量信息的特点,教学资源库中放入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在对这些资源收集过程中,收集人员对于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可用于课程发展和教学的什么环节,可以进行什么样的知识点教学,可以解决教师教学哪些方面的问题都没有一个清楚的界定。因此内容方面,尽管目前开发出来的许多教学资源库号称有“海量”的资源,包括“xx万幅图片,xx千个课件,xx万个动画”。但是,对一线的师生来说,有许多资源根本不符合教育的实
际需要,尤其是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标准的需要。这种只重视资源建设的“量”而忽视其“质”的做法,最终就导致了“资源库是个杂物筐,什么都往里装”的现象。
2.缺少对教学设计技术的足够重视
教学资源库建设所需要的技术,不仅包括信息技术的技术,还包括教学设计的技术。这两者之间必须共同作用,彼此协调,才能够为校本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充分而到位的支持。具体到一个学校教学资源的建设上,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首先,建设者头脑中的理念(教育理念与技术理念的综合体),需要通过教学设计的技术表达出来,然后,才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编码、发布与传播。可许多资源建设者却忽视了这方面或者没有进行到位的教学设计,以为只要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数字化传统媒体上的资源或在已有素材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开发之后发布出来,就算是完成了任务。从而导致建设出来的教学资源库内容陈旧、时效性差,有许多资源根本不符合教育的实际需要,尤其是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3.缺少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有效的管理制度
学校中,教师与教师之间既存在合作关系,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教师个人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是保证他们在学校中获得专业地位的重要因素。教师可能会担心由于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识,特别是个人引以为豪的知识,会使自己的专业地位丧失,也因而对于有价值的思想、技术或信息进行控制,以此确保或提升自己的地位。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教师可能会不愿转移自己的知识或有所保留。所以,如果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知识共享是不会自动发生的。即使已经存在了一定的激励机制,如果激励机制不完善,也同样无法让教师将自己的知识全部贡献出来,供他人共享。这些不完善制度主要表现在:首先,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估体系将教师知识共享的成果纳入其业绩评估或工作考核中;其次,对积极参加知识共享的教师在精神和物质上没有给予足够的奖励。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如何加强对教学资源建设过程的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促进学校教师的知识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满足中学师生的切实需求,是校本教学资源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知识共享是建设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关键
参加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人员众多,包括一线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等,每个成员平时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需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一线教师很难抽出大量时间自己制作比较复杂教学资源。另外,学校教师之间既存在合作关系,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教师个人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是保证他们在学校中获得专业地位的重要因素。教师可能会担心由于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识,特别是个人引以为豪的知识,会使自己的专业地位丧失,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教师不愿共享自己的知识或有所保留,以此确保或提升自己的地位。因此,一线教师往往不愿意共享自己的教学资源,缺乏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动力和积极性,如果学校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势必影响教师共享本人拥有的教学资源,参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意
愿。另外,教学资源库建设所需要的技术,不仅包括信息技术的技术,还包括教学设计的技术。这两者之间必须共同作用,彼此协调,才能够为校本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充分而到位的支持。有些教师虽然有参与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和主观意愿,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教育技术能力,即使这些教师有着非常优秀的教学资源,也不能将自己的教学资源完全共享出来给其他教师学生使用。因此,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一线教师熟练掌握必需的教育技术能力(如:制作、修改教学资源的技术,校本教学资源库的使用方法等),提高教师的知识共享能力。这样,愿意将自己的教学资源共享出来的教师,才有能力将其拥有的优秀教学资源完全共享出来,给学校其他教师使用。
三、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和原则 1.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校本教学资源建设以支持教师教育、教学,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为主;同时也具有教师教研、教师知识共享的功能。因此,校本资源建设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媒体素材(文本、图像等)、试题、文献资料等;二是结构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件、网络课件、专题网站、研究性学习专题等;三是网络课程类资源,主要指通过网络展现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四是教师技能库,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某个技能的演示资料,以视频类为主;五是优秀课堂教学实录。
2.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 (1)选择性原则
校本教学资源建设应立足本校的教学实际,以改善教育、教学为根本目的,因此校本教学资源建设要有选择性,对于学校不需要的教学资源,在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可以不建设该类资源。如:学校不需要网上授课,那么网络课程类资源就可以不建设;结构型的教学资源能够很好地支持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要作为校本资源建设的重点。总之,各个学校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开展教学资源建设。
(2)循序渐进原则
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周期长且规模庞大的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使用者,同时还承担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由于其技术能力的差异、参与的积极性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的教学资源开发任务。因此,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应该分时、分段进行。并依据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发教学资源,并逐渐完善。
(3)学科性原则
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必须具有学科性,要与学科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在校本教学资源建设时,一定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学科特点,按照知识点和学科特点进行分类和建设,紧紧围绕知识点来组织资源,以便教师快速检索教学资源。而不能为了追
求教学资源的数量和建设的速度,把大量的学科教案、试题等素材简单堆积,却不考虑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4)相对性原则
校本教学资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强调其“校本”特性是为了强调其与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而不仅仅是指本校自己制作的教学资源。在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中,教师也可以将通过其他各种渠道获得的,能够满足本校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教学资源,纳入校本教学资源库,但是要保留原作者的版权。
四、建设一个实用的学校资源库平台
首先,设置IIS和FTP文件传输系统。要对教学资源更方便和有效地访问和传输,可在服务器中设置IIS和FTP功能。IIS的好处在于:IIS基于网页访问,更直观、更容易链接各类教学资源,如远程教育资源,具体的做法是做一个基于学校局域环境下的校园网,由“首页”、“校务公开”、“德育园地”、“科研园地”、“青春园地”、“资源中心”、“友情链接”几大版块组成,其中把访问远程教育资源链接在资源中心显眼的位置。
其次,为了方便教师下载和上传教学资源,可用Serv-U建立FTP文件传输系统,它的好处在于可更加安全和方便地组织和加工、整理教学资源。在Serv-U中可为学校每位教师建立个人文件夹,每位教师的文件夹可设置访问权限和密码,增加了文件传输的安全性,再建立一个公有的以匿名形式访问的共享文件夹,在Serv-U传输中为其设置的权限为只读和上传,这样教师可将加工、整理好的教学资源上传到个人文件夹中私用,也可上传到以匿名形式访问的共享文件夹中,以便其他教师共用。这样使所有教师都参与到教学资源的收集、加工和整理中来,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将IIS和FTP二者链接起来,在校园网的“资源中心”网页中,通过增加一个“其他共享资源”,然后将其链接属性改为:FTP://匿名形式访问的共享文件夹名@服务器主机名,即可实现对该文件夹的访问。也就是说,不管登录校园网还是FTP,都可以访问教学资源。
五、 管好、用好我们的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逐渐充实的过程,它会越来越庞大,这时可以鼓励教师共同来维护学校的教学资源。既要丰富学校资源库又要合理利用有限的磁盘空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管理:
一是定期维护服务器系统和网络系统,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定期进行磁盘清理,并对上传的一些无用的垃圾文件和一些教育教用意义不大的文件,做到“宁缺毋滥”。
二是配合教师和年级组不定时地对资源进行分类整理,上级部门配发的的资源库及时加装进服务器并做好链接。教师在使用资源库的过程中,有问题的要及时指导。
三是教学资源库会越来越庞大,磁盘剩余空间会越来越小,如远程教育资源,半学期下来,接收的内容就多达几十个GB,我们可以把这些资源中的课件、习题精选、教案案例等分年级、分学科收集在一起,刻录成光盘,作好编号存放起来,以便日后教师查阅。这样我们可以放心地整理磁盘空间,而不会导致资源丢失。
教学资源库建好后,要让教师会用、多用,除了利用课余时间对教师如何运用教学资源进行专门培训外,还在校园网上发布有关教学资源运用的方法、技巧。学校可以建立奖励机制。教师的课件制作和网页制作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学内容,合格者给予一定奖励。对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教师,其工作量给予认定,教师制作的优秀教学资源,学校加以宣传推广。
总之,优质的教育资源是非常珍贵的,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要更多地依靠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教师的参与。教育资源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课堂教学效益方面的潜力是巨大的,但这种潜力往往要靠教师在实践中自己去发掘,换句话说,就是进行教学应用开发,并在教学应用中不断发展丰富、探索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