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基本特征、观察动物
一、教学目标
1.如道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知道饲养蜗牛的简单方法;认识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以及了解动物对刺激的反应。 3.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生物;培养学生观察生物的能力,并能对观察结果做出初步的记录、分析、判断。
4.通过表演和观察生物,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会观察生物的方法。(动物对刺激的反应较明显) 难点:对动物刺激量的把握。
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三、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设备
录像:中国珍稀动物(大熊猫和白鳍豚),放大镜15个,蜗牛20个,饲养箱(标本瓶)1 个,200毫升烧杯15个,开水1瓶,实验室温度计1支,玻璃棒15根,玻璃板15块,牙签15根,脱脂棉1包,手电筒1个,纸箱1个,卷心菜1棵,胡萝卜1根,猪肉200克,酒精1瓶,剪刀1把。
学生自带:生菜、青菜、马铃薯、萝卜、香水、风油精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 一、物的基本特征 1.生活环境及适应 2.呼吸 3.进食或摄取食物 5.繁殖后代 6.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 7.排泄 二、观察动物的你们是否仔细观察过一种动学生学习体会:观察动物的方法 教师的教学指导活动 说到生物,你联想到哪些名称? 请举例 你为什么认为这些是生物? 你最熟悉的动物是什么?你能模仿表演一下吗? 用生物学术语归纳。 植物是生物吗?它们有哪些生物的基本特征? 录像:大熊猫和白鳍豚(其中显说出1-2点即可。 2-3个表演。 评选最神似者,简单说明理由。 讨论,可简单归纳2-3点。 观看后讨论,并试着填写课本第42页空格。 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的学习活动 说出一些生物的名称。 4.生长和发育 示哪些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般方法 1.根据动物的基本特征 2.观察要有目标 物? 怎样观察的? 引导思考: 较慢?这与它的运动器官有关吗? 2.动物能够适应环境,从它们的外形和构造上你能找出其适应特点吗? 讲解: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 课本第43页“动物的外形和构造”、“动物的移动方式”、“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动物生活的环境”、“动物进食的习惯”、“动物对1.蜗牛相对苍蝇,哪一个运动人类的影响”。 三、观察动物一—蜗牛 1.生活环境 与外形、构造上 的适应性 壳 体色 触角 眼睛 2.呼吸 呼吸孔 3.移动方式 4.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1)感光性 (2)触觉 (3)嗅觉 简单介绍活动2.2饲养蜗牛的腐烂的食物要及时清除。 根据饲养箱内蜗牛的分布,推测蜗牛的生活环境。 示范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握住放大镜的手柄,上下移动,从镜面中寻找最清晰的观察点。 分发蜗牛。 身体颜色的适应性。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触角。 用铅笔简单勾画的方法示范。 温水:要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不要超过35℃。 看到蜗牛有反应时,可用放大镜寻找呼吸孔。 观察要点:运动器官、粘液出现的部位。 运动方式与体色、贝壳的保护作用有无关系? 蜗牛是较小的实验动物,给予的刺激不能过大,否则它会躲进示范:感光性。 刺激物不要直接碰到蜗牛的头 课前一天,课代表将蜗牛饲养箱方法:每次投放的食物不要太多,放入教室让学生观察。 课前的观察与推测是否一致? 如果课前没有观察,可课后注意观察、讨论。 每人练习一次。 按课本第45页顺序实验,并及时结果,按观察到的实际画图记录。 归纳:蜗牛的构造名称(挂图)。 记录描述本小组的观察方法和讨论实验并记录结果。 思考与讨论:蜗牛为什么要爬出来? 呼吸孔有什么作用? 观察和记录。 讨论填写“学习重点”。 讨论。 观察和记录。 按课本第47-49页要求实验观察刺激量要小。 壳内不出来而影响下面的观察。 和记录。刺激方式可以改变,但是(4)听觉 5.进食的习惯和味觉 6.与人类的关系 实验小结 部。 分发少许卷心菜、胡萝卜片、猪肉丝给各小组。 蜗牛是否有味觉?喜欢吃什么? 注意:可以给予自带食物,但课后放入饲养箱,连续观察几天,作好记录。箱内的食物不要放得太多,肉要当天清除。 从蜗牛的进食习惯,讨论它对人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通过实验,你从哪些方面加深了对蜗牛的了解? 我们为什么要用蜗牛来做实验动物? 你今天学会了哪些新的实验方法? 让蜗牛靠近所给食物,观察它的选择和取食结果。 饲养可以提前几天放到教室,让课代表等人负责提醒同学观察,同记录实验中的发现。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个别发言或写体会交给老师(作业)。 是量要少。如果蜗牛这时不进食,时将腐烂的食物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