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卷
班级:
一、书写、口语交际。 (9 分)
1. 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咄咄逼人
花枝招展
(2 分)
姓名:
2. 口语交际。( 3 分)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七年级在学校礼堂举行“文明伴我成长”的主题演讲比赛。比赛进行到一半时,不 少同学在下面讲小话,影响了会场秩序。小华作为演讲比赛的主持人,他对大家说 “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 4 分)
中新网消息 :教育部语用司日前在全国七个省(市)进行的有关语文学习特别是汉字书写 水平的调查显示,接受问卷调查的 3000 多名教师中 60% 的人认为现在学生的书写水平下降 或者是明显下降。
(1)请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答:
(2)你认为怎样才能提高书写水平?请谈谈你的 。法看答:
二、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25 分)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脸颊.(ji á)
匿.笑(nì)
B、倔强.(qiàng) C、模.样(mó) D、绽.开(zhàn)
胆 怯.(qiè) 弧.形(hú) 感 慨.(gǎi)
徘 徊.(huá i)
)(2 分)
霎.时(shà)
憔.悴( qiáo) 花团锦 .簇(cù)
(2 分)
(2 分 )
。”小华说完后,会场立刻安静了下。
粗..(guǎ犷ng)诀.别(qué) 冀.中平原 (jì) 小心翼.翼(yì)
)(2 分)
5.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分歧瘫痪憔悴 不可抗拒 C.仗义
徘徊诀别 美不盛收
6、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B.酝酿嘈杂烂漫形影不离 D.惭愧辉煌一霎 蛛丝马迹
)(2 分)
A、 他 处.心.积.虑.的努力得来的却是大家的一票否决,这对他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B、经过他的指点,我恍然.大.悟.. ,心情轻松多了。
C、花园里,花儿争奇斗艳,蝴蝶轻飞曼舞,鸟儿欢快唱歌,一片生机盎然.... 的景象。 D、机敏的人员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 ,很快找到了作案人的线索。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 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1
C.我市领导仔细浏览市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认真分析题问的在存,听 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D. 七年级六班的语文成绩是全年级最好的一个班级。 8、仿写与默写( 4 分)
母爱文人笔下永远的话题,是世界最纯朴无私的爱。结合语境,把文段补充完整。 有人说:母爱是春天的一场雨,润物细无声;有人说,母爱是夏天的一屡微风,来送 一丝清凉; 有人说: 母爱是 ,
;有人说,
母爱是
,
。
9、默写(每空 1 分,共 13 分) (1)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⑵___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
⑶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潮平两岸阔, 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
⑹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7) 王湾《次北固山下》 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的诗
句
,
。
(8)《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 的句子 是— — — — — — ,— — — — — — 。 (9)《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间流逝飞 快 的句子 是— — — — — , -— — — — — — — 。
三、阅读( 36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0— 11 题。(4 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第一句中“枯藤” “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悲凉的感觉。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这首曲用极其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 人心魄的力量
D.这首曲的题目是“秋思” ,“秋思”的意思是“对秋天的思考” 。
11、这首曲寓情于景,用九种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二)课内阅读( 10 分)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
2
— — —
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 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 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织 斜的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 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 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静默着。
12、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①段 13、第②段是从
图;第②段
、
图;第③段 、
(3 分) 图。
这三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 (3 分)
14、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 2 分)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 .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5、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2 分)
(三)课外阅 (读6 分)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 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 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 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 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 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 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 秀 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 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 点现在天边。
16、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
(2 分)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 写,给作者的感觉是 点抓住了
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
(四)文言文阅读
(12 分)
“白雪纷纷何所似? ”
来进行具体描 。(4 分)
;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8、选择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 A.寒雪日.内集 /初日.照高林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言而有信. 19、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
20、文段中, “ 见太丘,“
”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友人至而不 ”是友人发怒的原因。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和“
”
(3 分)
)(2 分)
B.陈太丘与友期行 ./ 行.之有效 C.期.日中/遥遥无期.
相委而去” 时,元方针锋相对, 致使“友人惭”。由此可知 “ 是 本 文 的 核 心 。 (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4 分) 21、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公大笑乐”一句耐人寻味,可能既有对胡儿答案的取笑,有对兄女回答的赞赏,也有 对自己注重借助现场的自然景象灵活施教的自得。
B.胡儿“撒盐”的回答重在神似,无奕女的回答重在形似,后者的答案更具有诗情画意, 更胜一筹。
C. 面对客人的责骂,文中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元方的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D.“怒”与“渐”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同时也表 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五)名著阅读。(4 分)
22、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2 分)
(1)《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 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琐 》记
。(
)
。(
)
(2)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一对蟋 ”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