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完 论川陕根据地红色文化的生成 苏建坤(山东华宇技术学院山东德州253042 李敏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 6]0074) 【摘要】川陕根据地是土地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的典范,在其创建和续存的两年多时间里对新民主主义乃至中 国的的胜利都曾做出过重大贡献。本文在探讨红色文化生成规律的基础上,论述了川陕根据地红色文化的生成的时代 背景和实践基础、群众基础和领导核心、理论基石和文化渊源、主要载体和艺术形式。 [关键词】红色文化;川陕根据地;理论基础 红色文化足中国党在新民主主 中等县,1933年2月成立了川陕省 者,同时也是红色文化的接受者、传播 义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的生成不 委和省苏维埃,至此,川I陕根 者。中国党自诞生以来就~ 直注重 是偶然的,它遵循着一系列规律:新民 据地正式建立。为了巩固根据地,面对 群众工作,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 主主义为红色文化的生成提供了实 大小军阀的联合围剿,红四方面军多次 JII陕根据地党组织始终 持一切为 践基础;工人无产阶级的壮大为红色文 击退并取得了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 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化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中国 的胜利:针对川I陕群众的迷信思想及当 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鼓动广大群众 党的诞生和发展为红色文化的生成 地军阀对党和红军的大肆丑化和污蔑, 加入到红色阵营中来,催生了红色文化 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农民阶级反帝 开展了宣传党的纲领和理论、启发群众 的产生和发展。红四方面军各级政治部 反封建运动为红色文化的生成提供了群 阶级觉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了满足广 都有常设的宣传队和宣传员,广泛开展 众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红色文化的 大农民对土地的需要,开展了轰轰烈烈 对农民群众的政治动员;创办了各级各 生成提供了直接理论基础;中华传统文 的土地斗争,先后颁布了《怎样分 类学校和培训班,如列宁学校、苏维埃 化为红色文化的生成提供了文化渊源。 配土地》和《平分土地须知》,发布了 学校、读报会、识字班等,不断提升广 川陕根据地的红色文化是我国红色 大大小小有关土地的各种布告,取 大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积极在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既遵循了 消了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 农民群众中培养一批党员干部,进一步 红色文化产生的一般性规律,同时又具 地所有制。除此之外,根据地还颁布多 密切党群关系;通过成立俱乐部、张贴 有川陕地区自身的特点。 一项以保护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告示、组织文艺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 、川陕根据地红色文化生成 “九・-)k”事变之后,突显, 川陕根据地党组织响应号召, 农民彻底摒弃各种封建迷信;发起了卢 势浩大的禁烟运动,厉行禁 I,以 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义化的生成必然能在当时所处的历 采取了多种措施主张一致对外,开展了 增强农民身体健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 史环境和现实条件中找到根源。川I陕革 一系列抗日战争工作。红四方面军 土地运动,很大程度上给农民带来 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的生成是与川陕 于1935年1月22日离开』lI陕根据 了实利。广大群众在红四方而 的领导 根据地当时所面临的形势和川I陕地 地北上抗日。川陕根据地的红色文 下,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反帝反封 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 化是与党和红军开展军事斗争、土地革 建的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北、陕南被JIl陕交界处的米仓 命、社会教育和工作等相伴而生的。 军民共同为而创作的口号、标语、 山和人巴山脉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地势 在中国党领导新民主主义的伟 戏曲、话剧等,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形式 险要,交通闭塞,自然条件差,生产力 大实践中,随着红色文化的应运而生, 和内容,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阶 极为落后。再加上1930年以来,JII陕 广大人民群众逐渐认同了红色文化,而 级觉悟。 广大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各地军阀 形势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红色文化 为丁争夺地盘仍不断混战,到处拉夫抽 丁,豪绅地主巧取豪夺,以及地租高利 现实。 第:二,中国党是川陕根据 红色文化足中国党领导下的一 日臻完善,使其更具先进性,更能指导 地红色文化生成的领导核心。 贷的剥削,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各 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在张国焘、徐向前 界地区,在川I陕边区党组织和广大劳动 二、川陕根据地红色文化生成 种先进的社会政治意识。为此,中国共 产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巩固在 根据地开辟后,川陕党组织领导根 第一,川I陕根据地的广大农民 红色文化生成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川I陕 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据地建设的同时, 持思想上建党。强 种矛盾十分尖锐。1932年冬,中国工农 的群众基础和领导核心 等的率领下,战略转移到四川、陕西边 是红色文化生成的群众基础。 群众的配合支持下攻下南江、通江、巴 主体,人民群众不仅是红色文化的创造 调要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 14 I党史博采I 2015第1期 ■■I研究 无产阶级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文化的精髓, 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母 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口头传播,121口相传, 全党,统一全党思想,保持全党在思想 体文化的基础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 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最快的传播方式。再 上的纯洁性和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性。同 展逐渐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贫 加上歌词本土化气息非常浓厚,浅显易 时,还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实行民 贱不移、威武不屈等民族优良传统,形 懂,朗朗上口,配上当地的乐律,歌谣 主集中制、大力吸收新党员、建立党组 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等 很快便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传播开来。 织、提拔和培训党员干部。除此之外, 伟大的民族精神;近代川陕地区反抗外 红色歌谣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涵盖面 川陕党组织还建立了大大小小的群众团 来侵略和国内反动统治而体现出来的爱 广,如《党十大政纲歌》、《农村 体,如主义青年团的组织,建立农 国主义精神、顽强英勇的斗争精神 阶级划分(五言歌)》、《工农穷人享 工会、雇工会等等,通过对这些群众团 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这些优良的 太平》等,深受老百姓喜爱。红色歌谣 体的组织和引导,党的主张和影响不断 民族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共同成为了 增进了广大群众对党和红军的认同,极 扩大。川I陕根据地中国党 的日益发展壮大,巩固了红色文化 生成的主体。 三、川陕根据地红色文化生成 的理论基础和文化渊源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红色文化 生成的理论基础。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 表达。我们的胜利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散 发的光芒,即:科学的指导思想、坚定 的理想信念、 顽强的精神和高尚 的道德情操,它们为红色文化的生成提 供了正确的导向力、强大的凝聚力、推 动力和吸引力,共同构成了红色文化所 承载的核心元素。从马恩的“中心城市 胜利论”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中国式道路的探索与 形成,逐步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 命中的基础地位,马克思主义及其与中 国国情相结合产生的思想共同决 定了红色文化的性质及其生成方向。在 川陕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各级政治 部都有常设的宣传队和宣传员,通过印 发报刊传单、张贴标语口号、大造红军 石刻、创作红色歌谣、编排戏剧等 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兴办列 宁学校、工余学校、识字班、读报班、 俱乐部等教广大群众学习识字,开展马 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的广泛 传播,广大群众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为川陕根据地红色文化的生成奠定 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中华传统文化是红色文化生 成最重要的文化渊源 “每一种文化都以原始的力量从它 的土壤中勃兴起来,都在它的整个生活 期中坚实地和那土生的土壤联系着”。 红色文化是凝聚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 川陕根据地红色文化涵盖的主要内 容。在川陕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过 程中,J1I陕地区的军民共同创作了多首 经典红色歌谣,内容多是反映并歌颂党 的方针、所取得的胜利等等。“这 些歌谣均配上当地民歌的韵律,结合当 地语言习惯和传统表达方式,为红色文 化注入了丰富的川陕地区特色。”还有 用当地方言表达、内容通俗易懂的大量 石刻文献、标语、对联等,无不体现了 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为红色文 化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四、川陕根据地红色文化生成 的主要载体和艺术形式 川陕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共 同创造了颇具特色的川陕根据地红 色文化形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 几种: 一是红军石刻。川陕根据地位 于巴山、秦岭之间,山高石多,石刻文 化源远流长。由于石刻具有取材便捷、 宣传面大、易于保存等特点,故在政治 宣传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川陕革 命根据地红军石刻标语数量十分庞大。 “据不完全统计,30年代有近7000幅, 分布于川北,陕南26个县辖地区,面 积达5万多平方公里,”其中以“ 全川”和“平分土地”最著名。这些石 刻形式多样,主要有石刻文献、石刻对 联、石刻漫画和石刻标语四种。呈现出 鲜明的特点:规模巨大,气势恢宏;语 言通俗易懂,极富地方特色;字迹苍劲 浑厚,章法灵活,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 价值,成为红四方面军在川陕地区的一 大创举。 二是红色歌谣。川陕地区山高林密, 峰峦叠翠,地势险要,物产丰富,这里 的人民历来就有唱山歌的民俗,他们喜 欢在劳动中大唱山歌,抒发感情。歌谣 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热情,红 色文化日渐成为根据地的主流文化。 三是书籍报刊。川陕根据地发 行的书籍报刊种类多,数量大,影响力 持久而深远。主要有《党》( 川陕机关报), 《JlI北穷人》(川 陕省机关报), 《全川》(西 北军事委员会机关报)等。“这其 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川北穷人》,主要 内容反映川I陕苏区政治、经济、军事等 情况,也有其他根据地的斗争情况和建 设情况,综合版还刊登红色中华通讯社 的电讯稿。”根据地多名领导人曾撰稿 讲解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 反对右倾错误等。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颂扬了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英勇善战 的精神,有力地推动了红色文化的 传播。 四是戏剧。1933年8月,兰 衣剧团与川陕省苏维埃社会文化科 新创办的剧团合并成立川I陕省工农剧 团,此后,巴中、通江、绥定等地的剧 团也先后诞生,他们通常就地搜集素材, 自编自演话剧、戏剧、歌舞等,内容主 要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揭露的 罪行、讴歌榜样典型。如川陕省工农剧 团在阵地前为红军战士演唱的《范哈儿 的末日》《劝郎回头》、新编川剧《田 颂尧自叹》等节目题材新颖,形式多样, 人物鲜活,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拉近 了与广大群众的距离,促进了红色文化 的大众化传播。 川陕根据地红色文化的生成具 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根据地的发展与 壮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 胜利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具有重大的现 实价值,对于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构建和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都有较大的借鉴和启示。● 2015第1期I党史博采l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