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特点和作用,会填写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在合作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重难点:
重点:能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 难点:理解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与课堂活动相关的各种统计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形式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回顾导入
情境谈话: 上一节对我们班的校服尺码做了统计。那么 全年级同学的校服尺码情况怎样呢?如何统计?
出示课题: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二、自主尝试 探究 1.小组收集数据
(1)以班级为单位收集数据并做好记录,整理成统计表 (2)展示活动记录 2小组整理数据
观察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下表 四年级校服尺码情况统计表
尺码 合计 135及135以下 140 145 150 155 160及160以上 特体 人数
三、分组合作 讨论解疑 1.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条形统计图 (1)注明条形统计图的标题和制作时间。
(2)确定横轴表示尺码,纵轴表示人数,并进行标注。 (3)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4)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数据较大时,可以用1格表示2个或多个单位。
(5)根据数据的大小在对应的位置上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6)在直条上表明相应的数据。
2.小组内讨论交流 , 确定1格表示多少单位。 四、展示点评 总结提升 1.一格代表1人,格子不够。
2.一格代表5人,格子够用,比较合适。 小结:(课件出示)
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与一格代表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确定单位长度,如果1格代表1个单
位,格子不够用时,就要根据已知数据综合考虑,让1格代表多个单位。
五、清理过关 挑战自我
1.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1)图中一个单位长度代表多少吨? (2)
(3)哪一年的产量最高?哪年的产量最低? (4)
(5)观察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