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回应性成为治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外学者对回应问题的研究是在传统公共行政向现代公共行政的过渡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西方行政改革序幕的开启,民众参与和影响决策、要求回应其愿望,变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的回应性也就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最初,西方学者一般都没有把回应性作为专门的问题进行研究,而是将它同民主行政理论的研究相结合。这种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公共行政对官僚制的批判。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和各国改革的不断推进,回应方面的研究成为西方学者研究行为的主要路径之一。至今为止,西方学者在回应方面有很多著述,研究角度较为广泛,总体来说也比较成熟,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回应概念的研究。克林格勒和纳尔班迪认为回应意味着
1公共管理学者格洛威斯塔能够积极地反映并回答通过民选表达出来的公志。
林认为,回应是指公共组织快速了解民众的需求,不仅“回应”民众先前表达的需求,更应洞识先机,以前瞻主动的行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罗伯特丹哈特从民众偏好的角度认
2为回应性是指体系促进官僚的决定与社会或者声称代表民众的的偏好相一致的程度。
第二,研究回应性的重要性。罗森布鲁姆、克拉夫丘克、登哈特等西方学者都在公共管理研究中强调了回应的重要性,认为提高回应是责任的体现。美国学者格罗弗·斯塔林在其代表作《公共部门管理》一书中提到,“公共管理责任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回应。回应是指一个组织对公众提出的变化这一要求作出迅速反应,也可以说是对公众所提要求作出超一般反应的行为。他认为,某些时候回应可以是首先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甚至是首先确定问题的性质,回应应当在回应程度、产品、价格、促
3欧文·E·休斯指出:销、分销方面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回应性是责任机制的一部分,
回应性的增强可以促进责任机制的改善,而责任机制的完善又可以促进回应性的提高。4”美国学者戴维罗森布鲁姆和罗伯特克拉夫丘克认为应将公众纳入到公共行政之中,通过与公众的互动能有效提升的代表性、回应性和责任性。第三,对回应在实践层
1
[美]罗纳德.克林格勒,约翰.纳尔班迪,孙柏瑛等(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略[M].北京:中人民人学出版社,2001.135.
2 [美]罗伯特·丹哈特,扶松茂,丁力(译).公共组织理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美]格罗弗·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32. 4 欧文·E·休斯,张成福等(译)公共管理导论北京:中人民人学出版社,2007.57.
面的研究。意大利学者马可尼的《意大利公共行政改革与面向公众的回应性》研究如何提高回应性所进行的制定、行政程序改革、公共服务的改进。美国纽约大学的赛义杰的《失败:结合体、回应性和立法行为》从失败的角度来研究政治回应,他认为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回应性的缺乏和回应机制的不完善。韩国学者朴姬奉在其《韩国地方自治过程中的市民参与、满意度和回应》中从公民参与公共的角度来研究回应,他将韩国的回应与其他政治因素进行比较,他认为市民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提高了的合法性和人们对决策的理解,但是市民参与却不能影响的回应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