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践行状况的调查研究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践行状况的调查研究

来源:华拓科技网
◎教柏职业 第26期(总第846期)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践行状况的调查研究 赵元 [摘要]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全方位、深层次认知,在情感认同上缺位,知 行脱节,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在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文章建议,高校应发挥思想 政治理论课作用,重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内外环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化 需求,从教育渠道、发展平台、服务过程、创新方法等方面积极应对。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川 乐山 614000) 认同 践行 [作者简介]赵元(1977一),男,云南永善人,乐山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O12年乐山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心校级课题“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 修养的有效途径”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1251) [中图分类号]6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 5)26—0049—03 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为更好地了 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强调在全社 解当前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  会各阶层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 况,笔者在乐山师范学院、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I师范大学五所高校展开了一次 这一思想指导下,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学习践行 成都理工大学、四JI中的道德准则,用身边故事和事迹感染人、启发人、 教育人,提高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 觉性和坚定性。 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发挥,调动大学生党员参 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强化大学生党员模范引领作 用,激励大学生党员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道路上充满自信、以身作则,带领身边同学共同践行 3.用优化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诠释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不断优化可以对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圃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有力支持。一方面,高 校应在校园整体文化建设上充分融人人文精神,使 [参考文献] 有形实物与无形理念有机结合,积极调动和激发大 [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 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 ̄3&一1186746 89.htm,2013-12-23. 学生的想象力和智慧,比如在为学校的道路、楼宇、 湖泊等标志性建筑的命名问题上,可以充分调动学 生的参与热情,给学生以主人翁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2]李春梅,魏忠明,刘会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学校 自身不同的建校历史和凝聚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史校 培育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0(9). [3]刘会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研究 [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1. 训、学校发展定位,营造科学研究、治学严谨、文化传 承、不断创新的大学校园特色学术氛围。 4.用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 [4]周琬謦,罗雁龙.挖掘隐性教育的魅力——加强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我见[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让大学生党员充当示范引领的急先锋,从而带动整 [5]蒋玄,阳德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载体探 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个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升。 依托基层党支部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 注重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不断激发 [6]曹震宇,刘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认同的现 状分析与思考[J].德育与思政研究,2010(12). ◎数轴职业 第26期(总第846期) 调研,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发放问卷 学生贷款不按期还款问题上,仍然有10.24%的学生 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83份,样本范围涉及大一到 认为“等到有钱再还”,2.72%的学生认为“不受约 大四的学生,学科涵盖文、理、工、艺体四大类,样本 束,可以不还”。这表明,大学生虽然清楚社会主义 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笔者对部分学生、老师进行 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仍有一 了座谈和访谈,了解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 部分学生没有真正践行。 同、践行的认识和意见,为本研究提供了可支撑的事 实依据。 一4.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认知、践行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调查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践行 统计发现,在性别上,男生和女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 现状 值观认知上存在差异,女生在知识内容的准确把握 程度上明显高于男生;在年级上,大一学生对社会主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水平不 同,缺乏全方位、深层次认知。数据显示,只有 21.35%的同学能准确回答提出社会主义核心fir值 体系的重要会议是“十六届六中全会”。在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四个主题的回答中,能够清 楚知道灵魂、主题、精髓、基础的同学占少数,分别是 24.24%、40.57%、26.68%、27.62%,一半左右的学生 记不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基本内容。关 于“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回答, 41.61%的学生选择是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选 “课本”的占27.61%,选“电视广播”的占14.27%,“报 纸”的占4.49%,“学校宣传板报”占4.49%,而选“网 络”的仅为4.62%,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 宣传教育中,网络新媒体的利用明显不足,同时反映 出,大学生的主动意识不够,不会通过各种途径自 发、主动地学习了解相关内容。 2.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整体 较高,但仍然存在情感缺位现象。调查显示,学生积 极赞成“三个倡导”,认为在全社会积极培育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非常有必要”与“有必要”的分别占 38.50%、51.41%。调查中还了解到:学生比较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充 满信心;学生对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关 注度最高,充满期待。但是,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还存在着情感缺位、理想信念模 糊、思想意识浅薄等现象。少数学生干部对西方社 会思潮的本质和危害认识不清,有的甚至信仰佛教、 道教,相信迷信,近15%的学生不认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21%的学生不能完全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 神,23% ̄-生不完全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3.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知行脱 节比较严重。关于马克思主义,完全认同必须坚持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的学生占61%, 而在学习生活中“始终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的只占35.7%,相差25.3个百分点。关于爱国主义, 出国深造、学有所成后,关于是否回国,30.97%的学 生选择“国外条件好就留国外”。关于诚信问题,在 回 兰:里! 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最低,大二学生认知程度 最高;从专业类别看,在认知程度上,文科生最高,其 次是理科学生,最后是艺体类学生;在践行度上,文 科生最高,其次是理科学生,最后是艺术类学生;在 是否是学生干部上,学生干部的认知、认同、践行都 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在政治面貌上,党员在认知、 认同、践行上均显著高于团员学生和群众学生;同时 发现,师范类学生在认知、践行度上优于非师范类的 学生。 二、影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践行的因素 1.社会多元文化对学生价值认同的冲击。调查 发现,影响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主 要因素,“社会风气的影响”(34,.85%)排在第一位, 接着是“多元价值观的冲击”(21.33%)“大学生群体 影响”(13.87%)“网络文化的冲击”(11.77%)“西方 社会思潮的影响”(5.94%)。社会多元文化对学生 价值认同的冲击较大,存在一定负面影响。一方面, 大学生价值观迷茫和矛盾交织,既认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又推崇西方多元文化价值观,既崇尚个人 功利主义,又提倡奉献社会和服务他人。另一方面, 大学生价值观比较功利和短视,目的功利化、庸俗 化,注重物质利益和短期的回报。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缺 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肯定思想 政治理论课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较大 的积极作用,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针对 性和实效性评价不高。虽然经过高校的多方努力, 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手段过时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与当代大学生 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差距,实效性较差。58.21%的 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没有针对 性,大而空,与大学生的现 生活关系“不密切”; 48.20%的学生认为教有的方式与学生的接受方式 “不符合”,希望方式多元化。同时,高校日,g-思想政 治教育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认为所在院系思 ◎教奇与职业 ,第26期(总第846期) 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合实际,效果很好”的学生只占 现实感、贴切感和亲切感;另一方面,应加强讨论和 40.80%,“不太切合实际,效果一般”的43.85%。对 引导,运用符合学生接受心理的方式方法,在多样性  于辅导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起到的 与选择性的互动中实现价值认同。作用,64%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内外环境,搭建社会 3.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在塑造人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平台。校园文化是推动社 的价值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失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重要阵地及有效途径。 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首先,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生 观的培养中,家庭教育的影响也很明显。对家庭教 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深化对社会主 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23.91%的学生认 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其次,占领网络 为“非常大”,38.84%的认为“比较大”,认为在引导 阵地,把握正确导向,形成强有力的态势, 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父母的作用和影 响甚至超过辅导员、班主任。调查还发现,家庭教育 严重影响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近 30%的学生认为,如果条件允许,自己也不想努力, 当好“”“富二代”就行了,这种思想认识必然 会影响到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4.大学生自身思想认识不成熟,缺乏文化自 觉。调查显示,29.40%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确立主要取决于“自己”,占到第一位,其他决 定因素依次是社会26.49%、思政课教师15.43%、父 母8.87%、辅导员7.90%、班主任6.68%、专业课教师 5.22%。因此,虽然外部环境对大学生认同社会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最根本的影响 因素还是来自于自身,即内因决定外因。受个体认 知水平和自身思想认识程度的影响,大学生对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意义的认识及其对基本内容的 理解和把握等,都还有待于提高和拓展。同时,核心 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 认知。部分大学生缺乏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正确认 识,精华与糟粕不分;还有部分学生缺乏对外来价值 观的合理认识,不加质疑地追捧西方文化,即文化不 自信,价值观不自信;这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状况。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践行的对策 1.继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推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 大学生最早接触、最有影响力的渠道之一。学生对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主要决定于教育者的教育 培养水平。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改革教学 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育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应注重人文关怀,授课 内容贴近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需求,让课堂充满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最后,创 新宣传渠道,开拓多样化载体和方式,引导学生接受 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提高个人精神 境界,培养社会文明风尚。 3.重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贯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不断提 升学生认知的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发 挥作用,必须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一是要充分发 挥辅导员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思想上存 在的突出问题,帮助其扭转错误的价值观念,按照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和要求重建价值观。二要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 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 用。三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开展的一 系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用积极、健康的活动去引 导和规范学生。 4.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化需求,把社会主 义价值观转化为实践行为。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 性比较突出,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阶层,甚至不 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上都存在着差异。因 此,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个体和群体需要,准确把握 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根据不同群体的特征调整教育 手段,采取分层、分类教育培养的方法。同时,重视 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导大学生主动进行有 效的自我学习和教育,自觉参加各种教育实践活动, 把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外在的规范内化 为自身行为准则,并转化为相应的实践行为,真正做 到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田霞,王永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调查及 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2]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长 沙:中南大学,2012. 竺:旦!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