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研究与探索l STUDY AND EXPLOR E 软件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探讨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牟辉王泽霞 浙江省经协集团有限公司周英 软件企业有着众多不同于传统企业的特征,如高固定成本和低 变动成本、存货成本低和销售成本低、高技术与高投入、高成长与高 收益、无形资产比重大等。这些特征决定了无法直接利用传统财务 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由具体评价 指标、具体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构成。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是一段时 期内业绩评价理论发展的产物,因此,只能适应一定经济条件下的 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软件企业业绩。在充分考虑软件行业特征的基础 上,在一定的业绩评价理论框架下,可以建立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 指标相结合,运用若干层面的指标实施业绩评价的完整体系。 一、软件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理论框架设计 目前国内对业绩评价体系没有从理论上形成完备的概念框 架。葛家澍认为“所谓概念框架(Concept Frame),是一系列基本 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在联系,贯穿了它们之间的原则,使它们 形成一个概念体系和网络”。在设计理论框架时,笔者认为首先应 先确定评价目的,评价目的是整个评价理论体系的核心,其他一切 因素均应围绕评价目的进行展开;在评价目的确定后为达到评价 目的,就需要引人评价要素的概念,包括评价主客体、评价指标、评 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接下来需要引人评价原则对评价要素的选择 进行指导,并最终确定评价体系。此外,经济理论的发展也会对评 价体系产生影响。当指标体系不再适应评价需要时就要检查框架 中的评价要素定义是否已经不再正确,并通过修正评价要素进一 步修正评价体系。因此,指标体系的设置情况要反馈到评价要素的 定义中去。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业绩评价理论框架图 对于所有者而言,评价的目的在于监督经营者实现所有者利 益最大化,本质是对企业资源配置合理性评价与资源安排进程的 监督。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一个好的业绩评价系统可以适时检验 经营业绩与企业战略达成程度,也是企业战略管理系统不可或缺 的部分。评价主体是软件行业中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评价客体 可以是企业的全部业绩,也可以是其中的某一方面。总的来说,本 文研究的评价客体可以包括企业的财务表现、经营晴况、发展潜 力、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评价指标通常分为财务指标(Fi— nancila Measurements)与非财务指标(Non—financial Measure— ments)。评价标准是对客体进行分析评价的参照标准,如行业标 准、主要竞争对手等。评价方法是实现评价目的的具体手段,包括定 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法。评价原则主要有 酣佘通孔・理财coos, ̄6¥1 业绩评价要求。当指标体系不能适应现实的评价需求时,就应重新 审视理论框架中各要素的定义,看其是否已不再适应业绩评价的实 际要求,并在必要时对评价要素加以修正。然后在新要素形成的框 架指导下重新构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二、软件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软件行业与传统行业存在很多共同之处。一个理性的公司,无 论处于何种行业,无论企业战略如何安排,都会有一个相同的经营 过程,而这个过程与企业价值链是吻合的。基于公司战略,充分了 解客户的需求,然后思考企业如何才能满足客户。一方面,应该改 进内部的经营管理,使经营体系适合于公司的战略要求。另一方 面,应该致力于提升公司竞争力,包括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能 力、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等。通过这些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内部经 营过程的优化,向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最终实现企业制定 的战略构想,提升企业价值,满足公司所有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 利益。 笔者认为,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层次时应按照对经营过程与经 营结果同时进行评价的思路进行。围绕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可以 考虑将评价体系分为几个大的层面,然后将各个层面分解为不同 的方向,便于反映业绩评价不同内容的考察,最后,在各个方向中 设置具体的评价指标,可以将层面称为一级指标,将每一方向中的 具体指标称为二级指标,将具体指标称为三级指标。如图2所示: 图2 指标层级 依据软件企业经营过程的价值链顺序,本文设置了四个评价 层面,即客户与市场层面、软件产品研发层面、经营过程层面、财务 业绩层面。客户层面从市场角度分析顾客需求,找准市场定位,并 将这些信息传递给研发部门;公司研发部门将这些需要转变成可 实现的产品设计方案,并着手开发相关产品;同时经营过程中要为 满足客户要求而实现公司内部经营程序的优化,提升相应的能力, 并在软件完成后将产品推向市场,或根据客户要求提供相应的服 务。在客户购买完成后还要继续进行包括培训、维护、升级等后续 服务。最终,以财务指标的改进作为成功的标志。财务层面中的指 标作为经营结果与经营过程的改进相互印证。如果将整个评价体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研究与探索I STUDY AND EXPLORE 系比喻成一棵树,客户层面就是发达的根系,始终牢牢抓住客户的 需求,决定了整个系统是否稳固,经营过程和研发过程则作为主干 支撑着整个体系,而结出的果实就是财务上的成果。各层面及其评 价指标具体如下: (一)客户与市场层面市场与客户层面是面向客户的指标层 销售回款方面的指标,就可以充分反映这一问题。因此,将内部经 营过程单独作为一个层面,有利于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 具体指标包括:(1)提供服务及时胜,可用“客户投诉/咨询处理 及时性”来反映。(2)主要技术人员流动率(主要技术人员流动率 =离职技术人员数÷全体技术人员数xlO0%)。该指标应结合企业 次,应位于整个评价体系的最底层。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无论其在 产业链上处于何种位置,多数的软件企业都认为客户的满意度、产 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关注其变动的程度与趋势,不宜单纯从该指 标得分高低来判断人力资源的执行情况。 (四)财务业绩层面一切经营业绩的改进最终还是要回归到 财务业绩的改进上来,财务业绩层面亦不可或缺。具体指标:(1)软 件销售净利率(净利润÷软件销售收入x100%)。(2)净资产收益 率。(3)软件销售收入。(4)主营业务收入。(5)经营活动现金净 品交付及时性、相对市场占有率以及销售增长率是公司重点关注 的方向,因此应在这些方面设计具体评价指标。具体指标包括: (1)客户满意度。衡量客户满意度的软件品质包括软件功能、价 格、技术支持、培训与维护等方面,其中客户满意度指标仅指衡量 顾客对软件产品性能与服务的满意程度。客户满意度指标可以通 过电话、函件等方式进行调查,以满意程度等级分或百分比的形式 出现。(2)软件交付及时胜【(软件实际交付时间一客户要求交付 时间)÷计划交付时间xiOO%]。可将该指标定义为软件交付延误比 率,即实际交付时间与客户要求交付时间的差额与计划交付时间 的比值。(3)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反映了软件产品在国内软 件市场中所占份额。反映市场占有率的指标:市场占有率和相对市 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 弼 基 孥罄 x l 00% 相只寸市场占有率 { {l } i }li 一× 00% (二)软件产品研究开发层面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对于软件行 业来说,既是日常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能否生存的关键所 在,研发方面的指标是企业价值驱动的关键业绩评价指标。袁健宏 (2003)通过对江苏1432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亦得出结论,即高 新技术企业的绩效水平与其技术能力正相关。由此笔者认为,将研 究开发能力从内部经营过程中上升到形成一个层面的高度是完全 有必要的。相关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所有企 业都认为“应该在业绩评价体系中设置反映软件产品的研发投入 指标”,大部分企业在问卷调查中提出了他们认为合理的指标,包 括“新产品开发周期、损益平衡时间、新产品研发费用率”等。具体 指标,包括:(1)产品开发周期。产品开发周期即软件产品开发时 间衡量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速度,代表公司研发技术水平。在研发 费用信息极端保密的行业竞争中,研发周期是一个较好的替代性 指标。(2)研究开发费用率。“研究开发费用率=本期研究开发费 用÷本期软件销售总额xlO0%”,“研究开发费用增长率:(本期 研究开发费用÷上期研究开发费用)一l”。(3)软件产品投资回报 率。“软件产品投资回报率=软件产品销售总利润÷产品研发费 用xlO0%”,“软件产品投资回报率=当期软件产品销售利润÷产 品研发费用 ̄100%”,“损益平衡时间=软件产品的边际贡献÷产 品和程序开发周期中全部累计费用”。 (三)经营过程层面内部经营过程的涵义是为了达成战略目 标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所做的全部努力。传统评价对经营过程的评 价即便存在,也是对企业单个职能部门的评价,而不是对企业经营 过程的综合评价。既要实现财务和客户方面的目标,又不改进经营 过程,那些目标往往会落空。调查中发现,一些以软件定制开发为 主的公司,其客户常常会推迟支付尾款。原因在于客户认为软件产 品未能最终让其满意。如果在评价体系中加入反映客户满意度与 流量。 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开发费用率 l净资产收益率 研究开发费用增长率 欺件销售收入 软件产品投资回报率 主营业务收入 l经营活动现金 该指标体系与现有业绩评价体系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实现了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从企业价值链角度揭示了不同经 营层面的因果关系,指标设置更具合理性;体现了业绩评价与公司 战略的联系,有利于全局观念的设立;可以实现企业整体评价与部 门评价的结合。该套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体现出以经营业绩 评价为落脚点,以软件企业特征为核心,从影响企业战略成功的主 要方面拓展为全方位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克服了传统财务 业绩评价指标体现的缺陷,有利于企业战略管理目标与经营目标 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统计评价司:《企业效绩评价工作指南》,经济科 学出版社20o2年版。 [2]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财 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3]秦志敏:《对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的研究》,《会计研 究》2000年第9期。 [4]支晓强:《如何选择业绩评价标准——兼论业绩评价在激 励机制中的作用》,《会计研究>>2000年第l1期。 [5]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财 政经济出版社20o2年版。 [6]冯丽霞:《企业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湖南人民出版社 20o2年版。 [7]国家信息产业部、教育部、科技部及国家税务总局:《软 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2000)。 [8]陈文晖:《我国软件产业链:国际借鉴、存在问题与培育 对策》,《中国工商经济》2002年第24期。 (编辑夏娜) 财套通孔・理财20o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