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铁道
2019年第1期
解决铁路运输安全环境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王胜朝
(南宁局安监室,助理工程师,广西
南宁
530029)
摘要:文章从阐述南宁局运输安全环境现状中,深度剖析产生原因,提出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安防设施投入、构建多层次巡防体系、加强路地共治、加强检企联动、加强运输安全环境宣传等对策与思考,切实防控铁路运输安全环境问题。关键词:安全环境现状;联动联防共治近年来,南宁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南宁局)营业线里程不断增多,高铁从无到有、从高铁小局到高铁大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邻近铁路建房、修路、采石爆破等活动不断增加,铁路外部的环境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作者在调研的基础上,现就如何整治铁路外部安全环境、防控环境突出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留在千位数上;发生防撞大牲畜49件,较2015年增加11件;发生道口防撞机动车、非机动车、侵限异物等150件,虽较2015年下降32件,但仍居高不下。虽然工务部门加强了栅栏高度差、高低差等病害整治,门加强了设备巡查,但仍发生高铁栅栏进人110件,比2015年仅下降74件。还发生路外人员在钢轨面放置石碴、砖头、木料、板材等障碍物,造成列车停车42件,影响列车50列。3月11日路外人员在衡柳线松川至全州南站间K233+900处的钢轨放置水泥板,影响4列动车、6列普客列车正常通行。1.2
路外非法施工隐患仍然突出
一些企业和个人
1安全环境现状
南宁局属于典型的山区铁路,全局管辖的
8687.667km线路中,86%分布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和边远山区。其中封闭线路6190.5km,仅占正线总数的71.3%。近年来,南宁局大力实施线路封闭和铁路道口“平改立”工程,大力整治非法路口,埋设大量的防牛、羊桩,整治排查外部环境隐患,积极开展道口故障应急处置培训和铁路运输安全宣传教育,连续三年实现路外伤亡事故下降,碰撞大牲畜的事故得到有效控制。路外施工等环境因素引发的事故,从2015年的11件下降到2017年的3件。但是,沿线治安环境复杂,高铁线路封闭管理不完善,安全环境治理不适应等问题仍然存在。1.1
路外相撞及防撞居高不下
2017年发生路外
1.2.1在铁路安保区内非法施工
铁路法律法规知识淡薄,未与铁路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就盲目施工。2015年桂林市宏兴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擅自在衡柳线铁路安全保护区内兴建占地面积约8150m2的农贸市场综合大楼,侵入铁路安全保护区8.5m,施工脚手架与铁路供电27KV高压线最近距离仅有1.2m。
1.2.2肆意破坏铁路设施设备
路外施工单位经常
在没有铁路人员监护的情况下施工,时常破坏铁路设施设备。2015年广西桂西公路管理局组织的夏石至凭祥一级公路扩建施工,擅自拆除湘桂铁路2275m的公铁并行钢轨防撞护栏。1.2.3
路外单位施工弃土靠近铁路
路外施工单
15
位为图方便或节约成本,将大量施工弃土堆放在距
相撞事故73件,较2015年下降19件,但对营业里程仅为5815.5km的铁路局来说仍处于高位;发生防撞人事件1137件,较2015年下降311件,但仍停
广西铁道
2019年第1期
离铁路较近的地方。2014年南宁市政违规在柳南客专上行线和南广上行线右侧,离铁路不到30m处推土,酿成边坡溜塌事故。铁路供电接触网杆倒至钢轨面,柳南客专和南广线分别中断行车3h和4h。1.2.4
在铁路安全保护区违法堆放
2015年以来,
铁路沿线村(居)民非法在铁路防护栅栏边、铁路桥梁底堆放木料、砂石、汽车等杂物100多件。贵广客专桂林北至定江联络线特大桥开通以来,桥下一直被灵川县定江镇数家小型木材加工厂长期占用,桥墩周边堆放大量待加工木材。
2
风险因素分析
2.1
铁路运输安全环境日益复杂
2.1.1沿线防护栅栏遭破坏严重
普速线路的浸塑
金属网片经常遭人为破坏,有的被硬性开口。据统计,全局护网地段被硬性开口达2000多处。2.1.2
道口和非法路口管理难度大
受征地或地
形影响,铁路建设时无法修建太多上跨桥或者交通涵。村民和牲畜出行穿跨铁路,非法私设大量路口,且难以封闭和彻底取缔。铁路道口与公路穿行的平面交叉,车辆川流不息、行人不断,“平改立”工作推进速度慢。截至2017年,南宁局管内非法路口多达487处,尚有200处道口未设计规划“平改立”工程。2.1.3
交通涵积水
修建铁路时设置的交通涵,因
地方部门未按规定做好引路和排水系统,造成暴雨时大量雨水积堵在交通涵内,当地居民和牲畜只能跨越铁路通行。目前仍有积水涵50多座。2.2安全管理基础薄弱2.2.1
安全风险认识有偏差
2016年以来,南宁局
先后制定了铁路外部环境排查整治制度、安全环境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各专业部门的职责分工。但一些部门未充分认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安全环境管理工作开展不均衡。路外安全宣传未能实现线路两侧2.5km范围内,村村到达、乡乡开展,大部分沿线民众对铁路安全知识和安全风险防范知识仍然缺乏了解。各部门侧重于对路外伤亡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以及发现和防止危及运输安全环境隐患的奖励,对路外安全工作开展情况缺乏总体评价机制和16
激励措施,未能有效激发和调动业务处室、基层站段合力共管抓好路外安全工作的积极性。2.2.2专业指导管理缺位
一些专业管理部门对路
外安全环境工作重视不够,未从专业角度研判和分析存在的安全风险。一些站段存在“重行车、轻路外”思想,未按有关规定的周期和频次巡查设备,未在日常管理中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2.3
联防共治机制未形成
铁路与地方部门
定期联系沟通频次不够,未能建立铁路环境路地联防共治机制,导致大量环境隐患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理。铁路部门致函反映的环境隐患,地方未能及时回复和协商处置,以致铁路外部环境隐患有增无减,越来越多,对铁路运输安全的威胁逐渐加大。
3
思考与对策
3.1
增强法制观念
加强与自治区相关
部门的沟通协调,在把《广西区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纳入自治区年度立法计划的基础上,加快完成立法前期调研工作,尽快出台地方管理铁路的相关法规。强化路外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结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宣传教育“七进”活动的要求,在车站售票厅、候车室、城镇广场和集市等人流密集场所长期张贴铁路法律法规宣传画报、标语或摆设宣传展板。在元旦、春节等国家法定节假日,在人流较多的车站开设铁路交通安全咨询台对旅客答疑,向旅客发放宣传单、宣传折页、宣传手册、宣传小纪念品等。在车站候车室电子显示屏和开行的列车上滚动播放《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动漫宣传视频。组织宣传小分队不定期深入沿线乡村、学校、企业等地,通过举办展览、上宣传课、文艺演出等方式集中宣传,对铁路两侧2.5km范围的乡镇、村庄、学校力争做到全覆盖宣传。3.2
健全规章制度
完整有效的规章制度,是防
范运输安全环境突出风险,解决安全隐患的基础。督促业务处室和站段,根据南宁局铁路外部环境管理细则的要求,制定本系统本站段相关管理制度,明确段、科室、车间三级管理工作职责、责任分工、检查量化标准等要求。研判专业可能存在的安全
解决铁路运输安全环境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环境风险,制定并实施预防性安全措施。健全路外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机制,对发现重大路外安全隐患的有功人员实行重奖,对管理不到位的部门,严肃追究管理责任。采取添乘和地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开展安全环境风险平推排查,定期分析人员及大牲畜上道、道口防撞等信息,科学识别和动态研判重点安全风险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3.3
加大路外安防设施投入
重点对湘桂线黎塘
至邕宁、南昆线百色至威舍,以及南宁、柳州、桂林三大枢纽等,行人或牲畜跨越线路较为频繁的区段,永久性封闭和补强加固,加装防爬倒刺和电子围栏。对部分无法实施封闭的硬性开口,特别是南昆线百威段,增加防牛、防羊桩的安装数量,加大桩柱高度,切实防堵大牲畜侵入。对办理客运或牲畜活动较为频繁且尚未封闭的车站,以渐进的方式实施全封闭,堵住闲杂人员及牲畜随意进出站场的路径。加强与地方沟通协调,加快推进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设。改变单靠工区管理模式,段道口管理部门充分利用远程监控视频指导道口作业,强化道口作业人员应急处置培训,增加道口安防设备设施的投入,确保道口设备时刻保持良好状态。通过添乘、现场检查以及调阅视频等方式,大力查处违章作业,促进道口工作人员标准化作业的落实,减少道口相撞、防撞事件的发生。定期组织清理非法道口,对人流较大且有条件的处所,有计划地增设交通涵。加强对未封闭线路区段破损路肩的修补,改土质路肩为水泥路肩。改变行人、车辆、牲畜出行通道,降低路外安全风险。梳理分类全局50多处积水涵,进一步分析积水原因,根据轻重缓急,制订整治计划,协调施工单位和地方加强和推进整治,逐步消除涵洞积水现象,以方便行人与牲畜的顺畅通行。
3.4
构建多层次巡防体系
逐步探索和完善多层
次巡防体系,是堵住线路巡查漏洞的重要关口。加强巡线保安日常作业情况的检查,严格考核脱岗、早离岗、未按规定巡查线路的保安,奖励巡查发现环境隐患的保安。要求巡线保安严格落实路外人员靠近铁路的劝告制度,发现一起,劝告一起。定期监督检查各专业部门以及各工务、车务、供电、电务段等设
备管理单位,是否按照外部环境管理办法规定的周期与频次巡查管内设备。对未完成巡查任务的单位通报批评,并纳入月度绩效考核。对全局管内30多处高普速共线处所等易发生高铁入网的区段,以及部分中间站,有计划地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将之纳入专业部门和站段监控视频管理平台,实施远程监控管理。认真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高速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的意见》,加强与各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高速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3.5
构建联防共治体系
加大对线路疏导和封闭
设施的投入,是解决封堵与通行之间矛盾的关键。加快普速铁路安全保护区(以下简称安保区)的划定工作,争取地方支持,尽快明确牵头部门。督促相关部门、单位做好安保区现场划定公告公示和标桩埋设工作,为路地联防共治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全面实施铁路安全管理“双段长”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双段长”的作用。加速上跨铁路立交桥梁的移交工作,与地方部门定期开展铁路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积极配合铁路门,加大对高铁入网、线路置障、盗窃破坏铁路设施事件的查处力度。协调地方铁路监督管理局,加大对邻近铁路违法施工、采石爆破、违章建筑等隐患问题的执法力度。对经过自身努力仍未能解决的隐患问题,及时致函地方协调处置。与铁路运输检察部门建立定期联系沟通机制,定期与联合召开路外环境整治检企联动研讨会,通报铁路环境的突出隐患。通过检察机关“解决铁路线下安全隐患专项活动”,推动铁路外部环境隐患的整治。
4结束语
确保铁路运输环境安全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
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充分理解。只有不断加强路外安全管理工作,密切与地方的协同动作,及时解决突出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才能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长治久安。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