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井点降水施工规范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深井井点降水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
无砂混凝土管(滤管)、滤网、3—8mm砂砾混合料、潜水钻机、泥浆车、泥浆泵、清水泵、潜水泵等.
2.2作业条件:
(1)现场三通一平已完成.
(2)地质勘测资料齐全,根据地下水位埋深、土层分布和基坑放坡系数,确定井点位置、数量和降水深度。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一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砾石过滤层——洗井——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降水完毕拔井管——封井
3。2操作要点
3。2。1、定位:根据设计的井位及现场实际情况,准确定出各井位置,并做好标记。
3。2.2、采用冲击钻成孔。孔径一般为600~800mm,用泥浆护壁,孔口设置护筒,以防孔口塌方,并在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
3。2。3、成孔后立即清孔,并安装井管。井管下入后,井管的滤管部分应放置在含水层的适当范围内,并在井管与孔壁间填充砾石滤料。
3.2。4、安装水泵前,用压缩空气洗井法清洗滤井,冲除尘渣,直到井管内排出的水由浑变清,达到正常出水量为止。
3。2。5、水泵安装后,对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统作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合格后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后转入正常工作。
3。2.6、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作好详细记录。
4、质量标准
4.1、基坑周围井点应对称、同时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限度内。
4。2、井管安放应力求垂直并位于井孔中间,井管顶部应比自然地面高O。5m。
4.3、井管与土壁之间填充的滤料应一次完成,从井底填到井口下1。Om左右,上部采用不含砂石的粘土封口.
4.4、每台水泵应配置一个控制开关,主电源线路要沿深井排水管路设置。
4。5、大口井成孔直径,必须大于滤管外径30cm以上,确保滤管外围的过滤层厚度.
4。6、滤管在井孔中位置偏移不得大于滤管壁厚。
5、成品保护
5.1井点成孔后,应立即下井点管并填入豆石滤料,以防塌孔。不能及时下井点管时,孔口应盖盖板,防止物件掉入井孔内堵孔.
5。2井点管埋设后,管口要用木塞堵住,以防异物掉入管内堵塞。
5。3井点使用应保持连续抽水,并设备用电源,以避免泥渣沉淀淤管。
5。4冬期施工,井点联结总管上要覆盖保温材料,或回填30cm厚以上干松土,以防冻坏管道。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井点使用时,基坑周围井点应对称、同时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的限度内。
6。2靠近建筑物的深井,应使建筑物下及与附近水位差保持不大于1m,以免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而出现裂缝。为此,要加强水位观测,当水位差过大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补救.
6.3井点供电系统应采用双线路,防止中途停电或发生其他故障,影响排水。必要时设置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备用发电机组,以防止突然停电,造成水淹基坑.
6。4潜水泵在运行时应经常观测水位变化情况,检查电缆线是否和井壁相碰,从防磨损后水沿电缆芯掺入电动机内。同时,还须定期检查密封的可靠性,以保证正常运转。
7、质量记录
7.1深井成孔施工记录。
7。2深井降水施工记录。
8、安全标准
8.1、加强水位观测,使靠近建筑物的深井水位与附近水位之差保持不大于1。Om,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
8。2、施工现场应采用两路供电线路或配备发电设备,正式抽水后干线不得停电停泵。
8。3、定期检查电缆密封的可靠性,以防磨损后水沿电缆芯渗入电机内,影响正常运转.
8。4、遵守安全用电规定,严禁带电作业.
8.5、降水期间,必须24小时有专职电工值班,持证操作.
8.6、潜水泵电缆不得有接头、破损,以防漏电。
9、环保措施
9.1、泥浆必须排入泥浆地或用泥浆车及时运出场外,严禁随地排放。
9。2、施工期间对噪声进行监测,不允许形成噪声污染。
9.3、泥浆车要随时进行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