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毕业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毕业设计

来源:华拓科技网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系别 中 文 系 专业 语文教育 年级 2013级 学号 201330111543 姓名 余培杰

指导教师及职称 梁声扬 副教授

2015年 1 月6日

说 明

一、 封面

1、封面:包括论文(设计)题目、系别、专业名称、年级、姓名和学号、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2、均用钢笔填写。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包括

1、目录

2、摘要:应概括论文(设计)的主要信息,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最终结论。注明论文(设计)关键词(3—5个)。

3、正文部分 4、参考文献 三、印制和装订

1、印制:论文(设计)用A4纸打印成文或用A4稿纸抄写。论文(设计)的格式和字体以专业的要求为准。抄写应字体端正、文面整洁。

2、装订:应按论文(设计)的目录、摘要、正文(含图纸)、参考文献的顺序将定稿论文装订成册(左侧装订)

目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 4 一、单元教材整体解读及学情分析 ............................................................................................... 4 二、单元教学整体目标解读 ........................................................................................................... 5 三、单元教学构思及教学设计 ....................................................................................................... 5 四、教学时间 ................................................................................................................................... 6 五、教学方法 ................................................................................................................................... 6 17、《长城》教学设计 ..................................................................................................................... 6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 9 19.《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 11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 13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摘要:本单元围绕“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主题编排课文,介绍了我国三处优秀的人文景观。通过识字与阅读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形式,多媒体等教具的使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达到使学生积累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培养正确健康的审美情操的效果。同时,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焕发民族自豪感,引发强烈的爱国主义。

关键词:教学设计、世界遗产、民族自豪感、劳动人民、描写方法

一、单元教材整体解读及学情分析

本单元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主题,编排收集了两篇精读文章《长城》、《颐和园》,以及一篇略读文章《秦兵马俑》。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在积累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充分感受到祖国风景名胜的秀美壮丽,深刻体会劳动人民的可歌可泣,为祖国雄伟、宏大、精巧的人文景观而深感自豪,达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提高文化品味,养成良好审美情操的目的。本单元的三篇文章叙事翔实生动,文辞简约而不失优美,对本学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是学生学习习作的优秀范文。

《长城》篇幅短小,内容颇丰。文章以平铺直叙的描写和浅显易懂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长城之“长、宽、高”,以及长城的军事作用和历史地位。接着以每一块都重达二三千斤的条石为例,指出长城的建造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巨大工程,从而赞叹劳动人民的伟大和智慧,引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颐和园》文辞优美,引人入胜。文章按照空间顺序,由穿廊,登山、下山、游湖几个部分,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景致,通过作者不厌精细的描写,突出了

颐和园美丽、典雅、大气、精致等特点。让学生情不自禁,希望能亲睹颐和园秀丽无双的风采。

《秦兵马俑》开篇即指出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通过描写俑坑之大,兵马俑形态之异、造型之逼真,说明了秦兵马俑的宏大规模和贵为艺术珍品的精美,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当属绝无仅有,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二、单元教学整体目标解读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23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课文中一些关于景物的形容词的意义,了解并初步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4. 利用资料袋及课外资源,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欣赏——讨论——交流,深刻了解祖国文化遗产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三篇课文的学习,感受祖国风景名胜的秀美壮丽,对世界文化遗产产生浓厚兴趣,引发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单元教学构思及教学设计

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课文所呈现出的人文景观。理解文中如“蜿蜒”、“耸立”等词语的意义及掌握其用法,了解文章所使用

的表达方法。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审美情操。

四、教学时间

本单元教学一共用了8课时 17.长城 2课时 18.颐和园 2课时 19.秦兵马俑 1课时 语文园地 3课时

五、教学方法

(一)识字教学

1.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示范法、引导法、演示法

2.识字教学方法:笔画部件分析法、利用造字规律识字法、直观形象法、形近比较法、结合课文法、组词造句法、注解释义法。 3.写字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观察法、书空法。 (二)阅读教学

1.从教师教的活动划分:串、谈话法、讲读法、情境创设法。 2.从学生学的活动划分:诵读、默读、精读、略读和浏览、谈论。

17、《长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崇、峻、嘉、裕、瞭、屯、垒、魄”8个生字,正确书写“崇、旋、嘉、砖、隔、屯、堡、垒、仗、扶、智、慧、魄”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如“崇山峻岭”、“蜿蜒”等词语的

意义,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对长城以及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利用课外时间和课外资源,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世界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读写生字,理解重难点词句的意思。感受文中流露出的对长城这项浩大工程的赞叹,以及对伟大劳动人民的敬佩。

难点:感受文中流露出的对长城这项浩大工程的赞叹,以及对伟大劳动人民的敬佩。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

2.准备视频、图片等影像资料。 3.找寻例句,以供解析。 4.收集有关长城的名言名句。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为了抵抗外族的入侵,古时候的人民修建了一座很长很长的城墙,就像一条巨龙守护着我们的国家。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2.长城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也是我们国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性景观。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游览长城,一起去感受长城的雄伟无比和高大坚固。现在请同学们翻开第17课《长城》。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2.找出生字,自主认知。 3.学习、认读生字,开火车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重难点词语

1.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标出存在认知难点的词语:崇山峻岭 蜿蜒 盘旋 垛子 陡峭。 3.多媒体播放图片,词图比照。 4.展示例句,加深记忆。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齐读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城》的生字词,对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齐读课文。

(二)引导学生找出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播放图片,初步感受长城的雄伟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2.“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三)找到描写长城之长、高、宽的句子,想象情景,深刻体会长城的气魄 1.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2.高:“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3.宽:“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四)结合视频资料,详解第三段

1.播放视频资料,说明长城的建造是一项艰苦卓绝的浩大工程。 2.学生发表感想,加以引导,引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 (五)找出作者发出感叹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学生发表感想,加以引导,引发学生对长城的赞叹之情。

3.展示古今中外与长城有关的名人名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布置课后作业

1.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生字各抄写十遍,做到书写规范,笔画正确。 2.利用资料袋或其它资源,积累相关知识,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颐、耸、阁、舫、眺、堤、态”7个生字,正确书写“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态”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句或段落。 3.了解并初步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4.想象情境,感受颐和园秀丽独特的景色,引起探究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剖析,了解并初步掌握按照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颐和园秀丽独特的景色,对祖国的文化遗产产生浓厚兴趣。

2.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剖析,了解并初步掌握按照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 2.准备图片等影像资料。 3.收集与颐和园有关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北京是祖国的首都,这里有数不清的风景名胜。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连绵不绝、高大坚固的长城,感受到了长城雄伟的气魄。现在,我们将要前去游玩的地方,就是同样坐落在北京,有着“皇家园林博物馆”美誉的名胜古迹,同学们知道是哪里吗?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2.找出生字,自主认知。 3.学习、认读生字,开火车齐读。 (三)再读课文,找出生词 1.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找出生词,学生利用字典自行查阅;老师予以解释,利用课前准备的图片令学生有更直观、形象的了解。

生词:横槛 耸立 琉璃 金碧辉煌 葱郁 画舫 远眺 堤岸 姿态 (四)默读课文,赏析佳句

1.默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提前设想,做好应答)。 2. 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精彩段落。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设题提问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颐和园》,同学们觉得颐和园美不美?颐和园美在哪里,请你说说。

(二)浏览课文,文章都描写了哪些景观? 1.一望无际、精美无比的长廊。

2.万寿山半山腰上闪闪发光的八角宝塔。 3.万寿山上眺望的湖景。 4.昆明湖的石桥、垂柳、小岛。 (三)剖析课文,说明景物描写方法

1.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作者在描写颐和园的各处景观时,有一定的顺序。作者先是穿过长廊,描写了这里的柱子、栏杆、横槛上的画,还有长廊两旁的花木。然后作者说:“走完长廊,又来到万寿山脚下”,接着就描写了半山腰上的宝塔„„回忆刚刚学习过的内容,请你告诉老师,作者接下来又一一去了什么地方,浏览了什么景观。

2.总结全文,指明作者描写景物是按照空间顺序。

(四)精读课文,找出颐和园的独到之处。 1.全班齐读课文。

2.作者在文中两次写道“没有„„是相同的”,你能找到吗?

a.“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画是相同的。”

b.“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五)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同学们,颐和园是那么的美丽,不仅在祖国无数的风景名胜中闪闪发光,别具一格,在世界艺术的百花园中都显得与众不同。颐和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同学们,以后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亲自感受颐和园秀丽无双的美丽风景。

(六)课后作业

1.按照空间顺序的写景方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例:路上——校门口——教室)

2.和父母讲述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19.《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誉、瞰、统、率、征、靡、魁、搏”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过渡句的意义。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想象兵马俑的威武英姿,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巧夺造化的精湛技艺,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巧夺造化的精湛技艺,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意义。

2.难点: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巧夺造化的精湛技艺,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 2.准备图片等影像资料。 3.收集有关兵马俑的故事。 4.收集世界七大奇迹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陕西西安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有千军万马,二千多年来一动不动地守护着秦始皇的陵墓。许多外国领导人在参观过这个威风凛然的之后,都称赞它们是世界上的第奇迹。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说明结构

1.快速、自由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理清层次,说明这是一篇总分总结构,并且首尾呼应的文章。 (三)解释课题,找出兵马俑的特点

1.同学们,“俑”是古时候人们陪葬的物品,是象征奴隶的雕塑品。秦始皇死后还想着要统领千军万马,征战沙场,所以就造了数不清的兵马俑,陪葬在他的陵墓里面。

2.找出文中对兵马俑形象的描写,感受兵马俑的栩栩如生、魁梧有力、姿态各异。

(四)学生介绍兵马俑

请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感兴趣的兵马俑,说明感兴趣的原因。 (五)细读课文,学习过渡句

1.同学们,作者介绍完了兵马俑坑之后,说了一句话,接着就过渡到了对各种各样的兵马俑的描写中去了。请同学们找出并思考这句话。

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说明过渡句的作用:承接总结上文,引出统领下文——即承上启下。 (六)展示名言,播放图片

1.1978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兵马俑后,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

2.播放外国领导人参观兵马俑的图片;播放世界七大奇迹的图片。 (七)总结全文,激发民族自豪感

兵马俑是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艺术精品,享誉世界,举世无双。看到兵马俑,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人无穷无尽的智慧,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以“保护文物”为主题展开谈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学习写作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并进行解说。 3.了解 “比照”的意义,并掌握其用法。

4.背诵“日积月累”中四副与文化古迹有关的对联。 过程与方法:

回忆《颐和园》的教学内容,抓住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保护文物的意识。

2.激起对“世界遗产”进行了解探究的兴趣。

3.引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以“保护文物”为题,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并进行解说。

2.难点: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并进行解说。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准备与文物遭到破坏相关的图片

2.准备例句,以供讲解“比照”用法时示范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发痛惜之情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长城》这篇课文,长城在你们心目当中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说说。

2.请观看大屏幕——气魄雄伟、高大伟岸的长城,已经变成这副模样了!垃圾随处可见,城墙被乱涂乱画,到处是一片狼藉,哪里还有半分的气概?看完了关于长城遭受的报道,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二)展示图片,说明文物受破坏现状

展示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古迹遭受破坏的图片,引发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

(三)分组讨论,锻炼口语交际及合作能力

1.文化古迹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悉心保护的艺术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象征。现在许多地方的风景名胜都受到了破坏,请同学们广开言路,一起提出建议。前后桌几位同学相互讨论,由一位同学主持,最后选出一人发言——看看要怎么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文化古迹。

2.小组代表发言。 (四)归并建议,正确引导

1.总结学生提出的建议,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文物保。。

2.鼓励学生勇于抵制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乱丢垃圾、乱涂乱画等。

第二课时

(一)比照:问题导入,引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有多大吗?要怎么样形容才能够形象生动,一下子就让别人明白呢?要想弄明白这两个问题呀,得先看看小林和小东他们发现了什么。

2.齐读黄框内句子。 (二)探究文本,展示例句

1.小林和小东他们发现了什么呢?请你说说。 2.展示例句,画出作比较的部分。

例句:a.太阳的直径很大,130万个地球加起来才比得上一个太阳。 b.这棵树的树干好粗,6个小朋友都合抱不过来。 (三)领悟比照,模仿写句

1.原来我们在描写一样东西的时候,在句子的后半部分拿我们熟知的事物来比照,就可以很直观形象把这样东西描述地清楚明白!

2.请同学们使用比照的写作方法,描写一样东西。 3.选取几位同学的句子,进行赏析。 (四)日积月累

1.老师带读,扫除生字阅读障碍。 2.全班齐读。

(五)习作:情境导入,引发兴趣

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我们中国旅游,他们非常喜欢祖国的文化古迹。如果你成为了外国友人的小导游,要带他们前去一处世界遗产进行游览,你要怎么解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作导游词。

(六)明确主题,说明要求

1.重新解释世界遗产的概念,加强记忆。

2.除了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之外,我国还有哪些世界遗产——请你说说。 3.说明写作导游词的要点。 (六)课后作业

1.学习写作导游词,并准备进行讲解。

2.背诵“日积月累”中四副与名胜古迹有关的楹联。

第三课时

(一)重申要点,以作评讲参考

同学们,还记得导游词的写作有哪些要点吗?请你说说,为我们稍后作文的评讲作参考。

(二)同桌互评,自荐或他荐

1.请同学们将作文与你的同桌互相交换,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则大胆赞扬;觉得不足的地方,也要勇于提出建议。

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作文,可以是你自己的,也可以是同桌的,并说明哪里写得好。

(三)扮演小导游,进行讲解

1.请3到4位受到推荐的学生进行导游讲解。

2.依照导游词写作的要点,对导游词中写得好的进行表扬。 3.对具有内容丰满、语言优美、表达方式新颖的同学进行表扬。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张乐天.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论文指导进度

1.提出毕业设计的相关要求。 第一次 (论文选题、论文提纲) 2.指导论文选题: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拟写结构、提纲。 教师签名 梁声扬 日期 2015年12月 16日 1. 教学设计整体尚可;结构缺少目录、摘要,修改了关键词。 2. 指出写作格式应该注意的事项。 第二次 (初稿) 3.对部分教学设计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如单元教学构思及教学设计似乎应该有“教学方法、时间安排”等内容。 4.请按照毕业设计要求,调整写作格式与各部分字号。 教师签名 梁声扬 日期 2016年 1月 7日 第三次 (修改稿、定稿)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期 评语及成绩评定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职称: 所在系别: 2016年 月 日 答辩小组评语及成绩评定意见: 答辩组长签名: 职称: 所在系别: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