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探究实施方案 黄畈中心小学 陈宗权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只有在不足中反思,去寻求科学的方式,才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如何让学生爱合作,会合作,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为此我制定了如下小组合作探究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1、达到五个学会:学会尝试,学会参与,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2、最终实现“四让”:即让每一个学生都想学、乐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创新才能的舞台。
二、实施步骤:
(一)要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1、合理分组
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学习兴趣和他们的性别进行分组,每4--6人一组坐序前后相连,每一个小组中优生、中等生、学困生比例适当,尽量让所有的小组整体水平基础一致。由于合作学习中我们要经常开展学习竞争,这样安排就为学习活动创造出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坏境,更有利于小组内的成员互相帮助。
2、培训技能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教师必须根据合作学习任务,合理分工,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明确职责,使每个学生知道怎样做事。我们可以在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一般都是每小组的一号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小组内的不同角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适时调整、变换。 (二)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每班在墙上张贴关于合作学习的标语,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激励学生去团结合作,去探究思考。每个小组都分别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别致的名字,并设计好自己小组的激励口号。
(三)、优化合作过程,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优化,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关键。这需要有充足的时间作保证,要落实组员的分工责任,教师的监督指导要到位。只有落实了这几点,小组合作学习才会真正有效。
1、学习时间的保证
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避免流于形式,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因此,教师要安排好合作学习的时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小组学习的时间,低中年级一般不超过5分钟,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太长,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易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若时间少,又不能让每个组员都有所表现。另外,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也很重要。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中有一定难度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以1至2次为宜,要做到开放空间和开放时间相辅相成。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提醒学生注意学习时间、节奏的安排。
2、合作学习要规范: (1)规范学生合作的流程
组长要协调好,一定要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是:组内成员自学→在组长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汇报交流中,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学优生担任),作为本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小组“代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
(2)规范学生的发言。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在与大家交流时,要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每个小组在汇报时可以这样来说: “我们组的讨论的结果是……”“我们组展示的内容是……”汇报完后一定要告诉大家:“我们组的意见就是这样,其他组还有补充吗?”同时,还要注意:不打断别人的发言,不明白的地方,申请让对方解释说明。意见分歧时,委婉地提出意见,注意以理服人。
3、教师指导的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做好三件事:听、看、问。\"听\"是听学生在小组中的发言;\"看\"是看学生是否都在认真参加小组活动,看学生的表情、举止,从而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碰到的疑问,并立即给予反馈和强化,对好的小组给予表扬;\"问\"是当小组出现冷场、争吵、或其它问题时,教师通过启发性的、引导性的提问,给学生一定的提示,以帮助小组学习继续进行。教师还要做一名参与者,参与某个小组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及时发现一些需要再研究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临时设计或改变下一步的教学内容或方法,使课堂学习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三、实施过程
1、理论学习与教学研究(2012年月12月——2013年4月) 2、揭题(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