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
我们山村的孩子们吃饭都是用一种粗瓷大碗,叫海碗。盛上一碗饭,夹一些菜放在饭上, 一齐涌到村口的小场上来吃。我们有的坐在石板上,有的坐在木墩(dūn)上,有的干脆蹲在 那儿。大伙儿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可热闹呢。大家还可以自愿地你吃点我的菜,我吃点你的 菜,结果一顿饭吃了好几种菜,比在家里吃强多了。
我们端着碗出场的第一个“节目”是猜菜:大家把手里的碗举得高高的,让对方猜,猜不 着,就吃对方一口菜;猜着了,就让对方吃一口菜。小小的手儿,要举起那么大个碗,是要有 一点点技术的。弄不好,碗打破了,饭吃不成还要挨一顿打。可尽管这样,这个“节目”却从 未中断过。
有一次猜菜,我的碗打破了。我吓哭了。隔壁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小姐姐,忽然把自己的碗 给了我,自己抬起破碗回家去了。不一会儿,我们就听到她妈妈的骂声:“打破碗了?你死去 了!”接着是“啪”的一巴掌。
这一巴掌好像打在我的心上。我端着碗默默地回家去,饭也没吃完。妈妈以为我病了,泡 了一碗红糖茶给我喝。我把茶端到屋后给正在屋檐下哽(gěng)咽(yè)的小姐姐喝。小姐 姐喝了一口,笑了,一眨眼,两滴亮晶晶的泪珠落进了碗里。
后来我读大学了,回家看她。她已经结了婚,生了个漂亮的小女孩,跟她小时候一模一样。 当我们说起这打破碗的故事时,她回忆说:“你妈打起人来比我妈厉害,你又小,我怕你受不 了……”
她说得很平静,我心里却像倒海翻江一般。
1.小姐姐为什么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拾起破碗回家去?
2.第四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了人物的外表。从这外表你知道小姐姐会想些什么?
3.第五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里画“√”。 ①表示省略了的话。(
)
②表示断断续续的语气(
)
(二)多变的狐狸
很久以前,“森林学校”里有两个学生:野兔和狐狸。野兔学习很认真,他总是准确地回 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狐狸的学习稍差些。所以,它一见到野兔,就很客气地打招呼,问一声好。 野兔也总是以礼相答。
1
过了几天,野兔由于生病,学习成绩下降了,落.到了狐狸后面。病好后,他就背.上书包去 上学。路上,他遇到了狐狸。
“狐狸同学,你好哇!”野兔先向狐狸打了一个招呼。狐狸好像没听见,仍旧向前走。 怎么了 狐狸 你不认识我了吗 野兔跟上去问 接着说 我是你的同学野兔呀
“谁知道你是哪里的一只野兔子,竟敢和我称同学。哼,走开!”狐狸不屑一顾地回答。 野兔感到很委屈,他一声不响地来到学校,开始努力学习起来。又过了几天,野兔的成绩 又名列前茅了。这天放学后,野兔又遇到了狐狸。
“啊,野兔,你好呀,我是你的好同学狐狸”,狐狸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亲热地说。 但是,野兔走开了,他不愿再和多变的狐狸交朋友了。 1.文中狐狸是“多变的”,但是引起它多变的原因是什么?
(三)两棵树
农夫在地里同时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第一棵树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 滋润每一个枝干,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着怎样完善自身,向上生长。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 下吸收养料,凝聚起来,开始盘算着开花结果。
第二年春天一到,第一棵树便吐出了嫩芽,魅着劲向上长。而另一棵树刚吐出嫩叶,便迫 不及特地挤出花蕾。
第一棵树目标明确,忍耐力强,很快就长得身材茁壮。另一棵树每年都要开花结果,刚开 始着实让农夫吃了一惊,非常欣赏它。但由于这棵树还未成熟,便承担开花结果的责任,累得 弯了腰,结的果实也酸涩难吃,还时常招来一群孩子的石头的袭击。更有甚者,孩子会攀上它 那赢弱的身体,在掠夺果子的同时,也损伤着它的自尊心和肢体。
时光飞转,终于有一天,那棵久不开花的壮树轻松地吐出花蕾,由于养分充足、枝干强壮, 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而此时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树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 棵瘦小的枯木砍下,烧火用了。
——有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有竞争力、生命力最强、最有前途的人。 1.读句子,用“· ”标出你认为应重音强调的词语。
(1)第二年春天一到,第一棵树便吐出了嫩芽,憋着劲向上长。而另一棵树刚吐出嫩叶,便 迫不及待地挤出花蕾。
(2)有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有竞争力、生命力最强、最有前途的人。 2.第一棵树的目标是什么?另一棵树的目标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另一棵树的最终命运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如此令人叹息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哪个成语形容第一棵树最贴切?( )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量力而行 C.厚积薄发 D.事实胜于雄辩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A.同一块地里,同时种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结局不一定相同。 B.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C.积累不够,就急于表现,只能是昙花一现,甚至会给自身带来伤害;而谦虚忍耐、善于积 累、水到渠成的人则会长久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6.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评价这两棵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旅行家树
①在非洲腹地的布隆迪共和国访问期间,在我们居住的一座洁白的小楼门前,有两棵大树, 婀娜、翠绿,秀气极了。那树的形状,不同于一般树木,它没有枝丫,没有碎叶,在结实而修 长的树干上面,生出长长的坚硬的阔叶,而那阔叶也不像一般树木那样向四周扩散,它只向两 侧伸展,看去就像开屏的孔雀,又像展开的扇面。起初我不知道它叫什么树,暂且就称它为孔 雀树、扇子树。
②到非洲别的国家里,也经常看到在一些华丽的住宅或别墅门前,都栽着这种树,给那些 豪华的建筑物 jǐn shàng tiān huā(
),增添不少清幽、高雅的情趣。当时我还以为这种
娇秀的树木,只能在阳光明媚、土壤肥沃、雨水充足的地方生长哩,但是后来在一次沙漠旅行 中,我忽然发现这种树木竟然也生长在茫茫沙海之中。在黄沙的衬托下,它越发显得蔚然翠绿, 充满生机。
③我想记住它的尊姓大名,便问同行者: ④“这叫什么树?”
⑤我的同行者,仰望着它那翠绿欲滴的阔叶,回答说“它的名字很别致,叫旅行家树。” ⑥“为什么叫旅行家树?” ⑦他解释说:
⑧“这种树,原来生长在沙漠上,后来才被人移植到碧野闹市。在沙漠上旅行,当人们受 到热沙 zhì kǎo(
)、炎阳曝晒而疲惫干渴得难忍难熬的时候,突然在茫茫沙海中遇到这
种树木,它不但以浓荫为你纳凉,而且只要你用刀子在它身上划开一条口子,它就流出清香可
3
口的汁液为你解渴。它是沙漠旅行者不可失却的朋友,故名旅行家树。”
⑨听了这番有趣的解释,我对这种树木产生出一种 sù rán qǐ jìng(
)的感情。它既
)
能生在土质肥沃□气候相宜的美丽风景区□又能繁殖于干燥贫瘠□漫漫沙流的不毛之地□它 在湖光山影□花红柳绿的秀丽处所□风姿飘洒□落落大方□现出一派 bù bēi bú kàng( āng zì shǎng( 移植于自己心中。 1.解释下列词语。
翠绿欲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毛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短文第⑨自然段的□中加上标点符号。
3.怎样理解短文最后一自然段中“倒莫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于自己心中”这句话的含 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旅行家树在不同的环境中是如何造福于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仪表□它在满目黄沙□寸草不生的古漠□轻声慢语□谦和内秀□没有一点傲然超众□gū f
)的神情□我爱旅行家树所具有的这种品质□离开非洲时,我曾想带回
一株旅行家树的幼苗,移植于自己的庭院里,后来又作罢,心想:倒莫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
4
(五)
一天中午,在巴黎街头,一位法国著名诗人看见一位老妇人(肃然 木然)地站着,她伛 偻着腰,衣衫褴褛,苍白的头发在风中飘荡。在她身旁,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我什么 也看不见!”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街上乞讨。诗人走到老人跟 前,俯下身子问道 老人家 今天给您钱的人多吗 我今天什么也没有得到 听到有人询 问 老人先是一愣 接着长叹一声道 诗人听了,拿出笔,悄悄地在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写了一 句话“春天到了”。他把身上带的钱全给了老人,说:“这够您吃一顿了。”
晚上,这位诗人又经过那条街。他看到来往的人经过这块木牌时,大都停了下来。无论是 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还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枚铜币送到老人的手里, 就连衣着(破旧 寒酸)的小职员,也摸出一枚铜币交给老人。诗人远远地看着,露出(欣慰 欣 喜)的神情。
1.将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划去。
2.给第 1 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短文给我们描绘了两个场景,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个场景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仅仅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四个字,竟产生了这么 大的魔力!你认为这四个字的魔力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这位法国诗人的看法。(至少 3 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母爱的力量
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
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是因为车祸住进来的。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 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 儿,只是不停地(恳求 哀求 要求)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来,要看 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希望 期望 渴望),也要看她的造化。
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孩子的妈妈呢?你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 男人埋下头,低低地说“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护士皱了皱眉头,默默地坐下来,轻轻(握住 拉住 捉住)女孩琼琼的手,柔声说“女 儿乖,妈妈在,妈妈在。”
5
男人抬起头,吃惊地看看护士,少顷,脸上流满泪说“谢谢,谢谢!”
女孩唤一声“妈妈”,护士答应一声,而护士与那个女孩差不多年龄,还没结婚。 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般死死(抓住 攥紧 牵着)护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匀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住她的 手,跟她说话,讲故事,轻轻地唱歌……直到那女孩完全醒过来。
医生说“她能苏醒真是个(事迹 伟绩 奇迹)。”
女孩说“我感觉到妈妈用一双温暖的手,一直牵着我,一直牵着我,把我从一个黑黑的冰 冷的井里拉上来……”
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护士的脸微微红了,说“我记得读过一句名 言,母爱可以(抢救 救治 拯救)一切。” 1.选择。
(1)这篇短文的主要人物是( )。 A“我” B 小妹 C 女孩
D 小女孩的爸爸 E 护士 F 医生
(2)这篇短文赞扬的是( )。 A 父亲对女儿的爱 B 母爱的伟大力量 C 护士的真诚爱心
2.下列几个句子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分别写出它们都表现了什么。 (1)“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脸上流满泪说:“谢谢,谢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直牵着我,一直牵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本文,你想对文中的护士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歌颂母爱的名言或诗句很多,试写出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七)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了, 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 下泪来。因为全班 30 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 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 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 说:“全班 50 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 49 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 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 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 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 21 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 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 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 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 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 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 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 她有一种预感,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 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 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 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着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八)父亲的难题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常常同他的孩子在一起。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 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故事。
的一场短跑比赛。坐在沙发上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 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味。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
保罗神情
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做声地弄他的鞋子。 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 萨里在明天的 60 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睡觉啰?” 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会儿,略为发 窘地回答:“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中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 竟敢和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 100 倍!”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它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踏踏实实,一 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小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 “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跑赢兔子。即使 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 100 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起因是____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 2.细读全文,找出能表现保罗对父亲的教育方法不满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 4 自然段中“呆望了一阵”的“一阵”能否改为“一眼”?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保罗的父亲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保罗则认为乌龟取胜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每处不能超过 8 个字)
5.结合上下文,写出“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一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导致父亲遇到难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的难题是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保罗的理解对吗?如果你是保罗的父亲或老师,你如何解决这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刻画保罗和父亲的形象时,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9.本文中父亲爱用寓言故事来教育保罗,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举出 6 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九)给美丽做道加法
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一枚银币,突然的声响,惹得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
靠窗边那排坐在最后的同学,弄碎一面镜子。这是上午的第二节课,老师的讲述已停下来,
同学们正在进行课堂练习。有初冬的阳光从窗外涌进来,流淌在摊开着的课本上的字里行间。 男老师在教室的课桌间来回踱步,看长长短短的 7 排秀发及秀发下亮晶晶的 112 颗黑葡萄, 捕捉“沙沙”的写字声合成的音乐,他感觉到自己好像一位农民在田间小憩,擦汗的同时聆听 着庄稼的拔节之声。
一个小姑娘心爱的小镜子摔坏了。 教室里低低地有了议论:“臭美!扮啥酷呀!”“上课怎么能照镜子?”“活该受批评。” “看老师怎么办!” 老师没有言语,他有意无意地听着同学们的每一句议论。这些女孩子呀,全十五六岁年龄, 作为旅游职业高中的新生,脸蛋身材口齿当初都曾精心挑选,一笑甜爽爽的,开了口也如一巢 小鸟,三五分钟是静不下来的。男老师的心里笑着,他知道她们在等讲台上的反应。 其实,开始练习不久,老师就看见那位同学悄悄摸出了小镜子。他看到她将镜片偷偷压在 作业本下,写几笔就照一照。借着阳光,一只蝴蝶形的淡黄色的发卡舞动在她的前额,花季的 脸真是漂亮。
男老师想提醒她,但一时没有想好合适的话,现在经同学一催化,他忽然有一种灵感。 他微笑着先开口问一个物理问题。 “请说说平面镜的作用。” “有反射作用。”这很简单,全班 56 个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是啊,”老师说,“同学们,几分钟前,我们教室里 56 位同学变成了 57 朵花,有一个 同学借镜子反射出 1 朵。但是,镜中的花是虚的,镜片只能反射美丽,并不能增加美丽。要 增加美丽或者让美丽面对岁月的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保持不变,我们唯一的办法是从另一方 面给它再一笔笔添上加数。这加数是指:我们一次次做进步的努力,一次次为自己的目标不轻 言放弃,或者,一次次向我们的周围伸出自己的手……而此刻,对坐在教室的你来说,帮助你 增加美丽的是你桌上的书本。”
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再度平静。 当天晚自习时,照镜的小女孩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给美丽做道加法。 1.第 3 自然段中加粗的句子是对老师的感觉描写,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经同学一催化,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 这里的“灵感”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意,说说你对画“_____”的短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与题目中“美丽”相呼应的两个语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十)生命 生命
①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在我头顶上方飞来飞去,骚扰着我。我趁它停在 眼前小歇时,一伸手抓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 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 就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②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 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 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 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③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 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 地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 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④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 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⑤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自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管未来的命 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1.解释第②自然段中加横线的词语。 擎天撼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忍不住放了小飞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瓜苗才存活了几天,为什么说它有“擎天撼地的生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②⑧自然段的三件事例,分别从三个角度给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这三个角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可分为三个层次。仿照下面对第一层次要点的概括,归纳第二、三层次 思考的要点。
第一层次:要对自己负责,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有意义。 第二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呼唤“生命”,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B.写小飞蛾,是为了告诉人们:小飞蛾是一条生命,一切生命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C.心脏的跳动,让“我”感受自己的生命,强烈的生命意识震撼了“我”,让“我”严肃地 思考人生。
D.文章呼唤人们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自己有限的人生活得光彩而有价值。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