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 ● 莫 凡
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手机报
电
子网络技术的成熟,使得现代众在接受信息时,不受空间和时间的,手机的便于携带则为受众随时浏览信息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另外,手机报可以有一对多、多对一、一对一的多种传播模式,利用手机报的新闻短信功能,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及时反馈,还可以通过手机转发新闻,进行新闻报料及短信投票等,手机报的强互动性保证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现在的手机报操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 WAP 网站浏览模式,另一种是彩信模式,前者是手机用户通过访问 WAP 网站,在线浏览信息,类似于上网浏览;后者是报纸通过电信运营商和彩信运营商,将新闻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终端上,用户可以离线观看。目前已经开通的手机报大多采用彩信模式,第二种模式因为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手机终端支持,目前还没被广泛使用。
信息内容,通过短信或彩信传递给手机报纸的订阅者,这样就具备了大众传播的第二个要件——具备大规模传播信息的媒介。
手机使用者的年龄、职业、区域、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等不同,人数众多,具有不确定性,符合大众传播的受众特点。
2.手机报强化了新闻生产过程中的“把关人”功能
在手机报的传播过程中,最大的特点是报社和网络运营商处于一个平行的位置,原始的信息同时被报社和网络运营商进行加工,再提供给电信通信商。在加工的过程中,虽然他们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但是符合报社报道模式的不一定符合手机报的要求。报社、网络运营商和电信通信商都处于把关人的位置,每一级的传播者都是新闻信息传播的把关人,这样就比传统的报纸传播过程多了至少两个把关过程。
3.从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看手机报的生命力
信息选择或然率公式,是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提出的: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手机报最大的优势就是随时随地随身,彻底摆脱了传统报纸媒介的时空,让读者随时随地挑选和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另外,手机报往往由受众根据自己的需要筛选订阅信息,这样,在海量的信息中,手机报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向受众提供服务,受众得到的信息报偿就相对较高,手机短信在信息选择或然率的公式中分母小而同时分子大,必然会有很高的选择率,这样的高选择或然率无疑是传统报业和广告商最为看重的。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青年记者・2009年5月中
人须臾不离的手机成为越来越
被广泛应用的电子阅读显示器,并可能逐步成为人们未来获取新闻资讯的一种主要阅读终端,用手机收看电视、阅读报纸、欣赏音乐、上网冲浪……手机不再仅作为通讯工具,更承担了传播信息和文化娱乐的功能。当技术不再成为瓶颈的时候,手机媒体为传统媒介尤其是报纸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平面媒介创建了手机报纸,手机报作为报纸的另一种形式,越来越多地引起大家的关注。
手机报的概念界定
手机报“就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它的实质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简而言之,手机报就是以手机彩信为载体,向受众输送新闻、资讯的一种新型的无纸之报,其信息主要来源于传统媒体及网络,这些信息经过一番整合编辑,成为适合在手机上观看的新闻。从目前来看,手机报和传统报纸均属新闻媒体,具有新闻媒体同样的属性,主要的不同就是传统报纸的载体是“纸”,而手机报的载体是“彩信”,后者不但能够传递文字和图片,而且能够传递动画和声音,因而比传统报纸更直观、便捷、生动。
传统报纸的受众面对海量的信息时,必须花费一定时间去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而手机报针对特定人群,可以提供按需服务,更为便捷和有针对性。传统报纸用户必须在特定时间和空间通过新闻纸接受新闻信息,而手机报是通过GPRS网络进行即时的、动态的传播,受
手机报的传播学解读
1.手机报担当起了大众传播的角色郭庆光认为,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从中可以概括出大众传播的要件:一是专业的或者有意识的传播者,二是可以大规模传播信息的媒介,三是数量众多的受众。
手机报是新闻信息提供者根据客户的需要和特点,搜集如每日要闻、天气预报、体育新闻、娱乐新闻、股市行情等人们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针对性的整理加工和整合,把他们变成符合在手机上传播和阅读的信息,这符合大众传播的第一个要件。
手机报是将搜集、筛选和编辑过的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