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培育的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初探——以“我

基于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培育的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初探——以“我

来源:华拓科技网
总第309期

JICHUJIAOYULUNTAN基础教育论坛(上旬刊)

教法探究

基于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培育的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初探——以“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为例

魏彩平(福建省三明市列东中学)

要:在教学实践中,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培育的主要途

径,而主题式情境教学法能够将生活经验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促使此素养得到有效培育。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实践力素养;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地理实践力素养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由于学生安全及组织、策划等方面的难度,利用课堂培育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成为地理教师主要实施途径之一。地理实践力素养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那么,如何在课堂呈现真实情境,进而让学生生成地理实践力素养呢?笔者尝试采用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即整节课围绕一个以生活情境为载体的核心主题,开展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构建形成本节课的知识和方法体系,最后用获得的知识和方法举一反三解决相似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读图、观察等能力得到了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提升,地理实践力素养得到了有效落实。下面,笔者以“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这节课的教学为例,浅谈地理实践力素养在这也使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更加轻松,其教学时间的分配也将更加合理,有利于结合奥尔夫教学精神,创新教学方式。由此可见,灵活创新、不断变幻的小学音乐课堂,需要教师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迈上新台阶。应用

2.科学音乐教学方式,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效所谓的科学音乐教学方式,是把小学课程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安排程序、科学安排环节、科学营造氛围、科学部署内容,推动小学音乐课程的最科学化。在音乐课堂上最重要的就是节奏感,节奏感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尤为重要,这也就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难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教学《我的祖家是歌乡》时,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对自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由于过度兴奋等原因影响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开展,这样的情况也就对音乐课堂上秩序的维护产生了干扰,从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交通运输”第2课时的内容。《福建省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细化,要求学生在地图上能找出主要干线和枢纽,能根据地图信息归纳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使用地图解决问题,这些能力便是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表现。另外,随着动车、高铁的发展,铁路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而降低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应用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科学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效控制音乐课堂的秩序。总而言之,所有的节奏、环节的科学安排,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实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中的有效应用,推动音乐教学成功化、科学化。

对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脱胎于传统音乐教学,但又胜于传统音乐教学。由此可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在以后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实施将使教师的音乐教学工作更加轻松、有效,学生在学习时也能够切实消化、吸收音乐知识,加深印象。

参考文献:

[1]刘艳.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教

学中的实践研究[J].好家长,2018(42).

19

1.教材内容分析

主题式情境教学法中的培养与落实。

一、整合教学三维目标,凸显地理实践力素养

教法探究JICHUJIAOYULUNTAN基础教育论坛(上旬刊)

2019年第7期

之一,选择路线、购票、乘车,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

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从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落脚点可以放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上。

(2.1)学生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想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2)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但是需要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提升归纳、迁移等能力,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笔者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整合,突出了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

(3.1)素养目标制定

通过新闻引入,培养学生关注身边地理的兴趣。(2)通过案例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

(3)通过研学路线的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等地理实践力素养。

上述教学目标的制定,将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育目标细化,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育得到落实。

二、创设主题式情境教学,培育地理实践力素养

1.在“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这节课中,笔者以南以生活现象为背景确立教学主题情境

三龙铁路的通车新闻作为导入和主题情境贯穿全课进行教学活动。南三龙铁路是进入福建省三明市区的第一条高铁,大家对它的关注度极高。以学生身边的地理新闻为背景创设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形成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的习惯。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符合地理实践力素养强调的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的要求,能够有效落实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育。

2.将学生置身“南三龙铁路的通车”主题情境,引在探究问题中落实实践力素养的培育

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后,笔者设置了系列探究问题:1)为什么叫南三龙铁路?为什么“三明人”关注这条铁路?(2)暑假从三明市到上海市,再分别到哈尔滨市、乌鲁木齐市、昆明市进行研学旅行,以上路线分别经过哪些铁路干线?起止点分别在哪里?(3)观察铁路线按照延伸方向分为哪两组?用不同颜色的笔20

分别描出。(4)途中在哪些城市换乘?该城市连接了哪些铁路线?(5)观察铁路干线图,归纳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特点?(6)影响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围绕主题情境,将地理知识与生活情境巧妙融合,集知识建构、素养培育为一体,促使学生展开探究、解决问题。笔者以逻辑关系图呈现本节课知识点,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学习方法,观察能力、绘图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地理实践力素养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培育。

3.课堂结尾,笔者创设了“南三龙通车后的梦幻之在情境作业中强化实践力素养的培育

旅情境”,与导入情境首尾呼应,学生更能感受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此情境下,笔者布置作业:的朋友乘火车到三明市,大家负责提供一份旅游攻略(包括购票、路线设计等)。

在同主题下布置的情境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重建、应用与提升,能够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自主探求,获得新知,强化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育。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的教学实践表明,在主题式情境教学中,教师以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或事物为背景创设主题情境贯穿整节课,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精心设计系列探究式问题活动和情境作业,既在情境中呈现出真实的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感性认识与理论知识相互交融,把生活经验地理化,地理问题生活化,实现从教材到生活的跨越,最终让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真正得到培育。

基金项目: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专项课题——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ZXDL-2017012);

福建省十三五中学地理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培养基地课题——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17DTRDL013);

三明市2017年市级立项课题——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YKT-17012)。

参考文献:

[1]潘晓敏.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漫谈[J].地理

教育,2013(Z1).

[2]李品仪.例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主题

探究式情境教学:以“寻找中华鲟”为例学习“长江”一课2018(12).

[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