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来源:华拓科技网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一、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费用要素,需背下来)

1.外购材料.为生产经营耗用

2。外购燃料。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 3.外购动力.为生产经营耗用的各种动力。 4.职工薪酬。 5.折旧费。

6.利息支出. 计入财务费用的借款利息支出减去利息收入后的金额.

7.税金.计入管理费用的各种税金,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8.其他支出。

缺点:不能说明各项费用的用途,因而不便于分析各种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 如:外购材料20000元,我们只能看出发生了材料费,金额是20000元,具体用途无法得知。

二、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需背下来)

直接材料 生产费用 直接燃料和动力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费用 废品损失(可设可不设)

管理费用 期间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一)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成本项目) 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 2、直接燃料及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 3、直接人工: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薪酬.

4、制造费用:指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以及虽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

注意:要素费用与成本项目是否相等?要素费用的范围大于成本项目. 例:

消耗材料费10000元

构成产品实体7500 元 直接材料 车间一般消耗2000元 制造费用 行政管理部门消耗500元 管理费用 (二)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可分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1.管理费用。 2.财务费用。

成本项目 费用要素 3.销售费用。 以上两种分类相当于确定了分录的借贷双方,借方体现用途,贷方表示性质。 三、费用的其他分类方法

(一)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

1、直接生产费用:生产工艺本身引起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 例:原材料、生产工人工资、机器设备折旧.

2、间接生产费用:与生产工艺没有联系,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 例:车间厂房折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二)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的分类

1.直接计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能直接计入成本。 如:直接用于某种产品生产的原材料费用,就可以根据有关的领料单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

2.间接计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须分配计入成本

如:生产部门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加工的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生产设备折旧费等。

思考:

一种产品单独领料 直接计入费用

生产几种产品,但每种产品单独领料 直接计入费用 生产几种产品,但共同领料 间接计入费用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间接生产费用

(三)区别联系 1、只生产一种产品 直接生 产费用 间接生 产费用

2、同一种原材料同时生产出几种产品 直接生 产费用 间接生 产费用

厂房折旧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车间机器折旧 (制造费用) 厂房折旧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车间机器折旧 (制造费用) 直接计入费用 间接计入费用 第三章

3。1费用要素的分配

一、费用分配概述(下图需要理解,能灵活运用,会做选择题)

直接计入总帐 专设成本项目 材料:直接材料 生产工人工资:直接人工 一种产品:直接计入明细账 多种产品:分配计入明细账 未专设成本项目 设备折旧 计入制造费用 间接用于产品生产:厂房折旧 转入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车间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 如材料、生产工人工资、设备折旧 二、材料费用分配(同类型的计算需掌握※※※)

课本:例3-1

三、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同类型的计算需掌握※※※)

例:某企业200×年6月共耗电度数为80000度,每度电0.5元, 共发生电费40000元.月末查明各车间、部门耗电度数为:基本生产车间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耗电65000度,没有分产品安装电表,规定按生产工时分配电费,甲产品生产工时为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3600小时。车间照明用电4000度,辅助生产车间耗电6000度,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耗电5000度.该企业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甲、乙产品动力费用分配计算如下 :

甲、乙产品动力费分配率=3。25(元/小时) 甲产品应分配动力费=3.25×00=20800(元) 乙产品应分配动力费=3.25×3600=11700(元) 根据”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0800 —-乙产品 11700 辅助生产成本 3000 制造费用 2000 管理费用 2500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40000

四、职工薪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计件工资,属直接计人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明细账; (2)计时工资一般属间接计人费用

在只生产一种产品时,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可以直接记入该种产品成本的“直接人

工” 成本项目;

在生产多种产品时,则属于间接计入费用 , 应按照产品的生产工时比例等分配标准分配后再记入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直接人工”成本项目。

例: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工人的计时工资共计58000元,甲产品完工1000件,乙产品完工400件,丙产品完工450件,单件产品工时定额:甲产品1小时,乙产品2。5小时,丙产品2小时。试计算分配甲乙丙三种产品各自应负担的工资费用。(同类型的计算需掌握※※※) 答案:

甲产品定额总工时=1000×1=1000(小时) 乙产品定额总工时=400×2.5=1000(小时) 丙产品定额总工时=450×2=900 (小时) 生产工人工资分配率=58000÷2900=20 甲产品应负担工资费=20×1000=20000(元) 乙产品应负担工资费=20×1000 =20000(元) 丙产品应负担工资费=20×900=18000(元)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20000

——乙20000 --丙18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58000

3.3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1、不设置“制造费用\"科目 借:辅助生产成本—-ХХ车间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 累计折旧等

2、设置“制造费用”科目:

借:辅助生产成本——ХХ车间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 借:制造费用—-ХХ(辅助)车间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累计折旧/银行存款 借:辅助生产成本——ХХ车间

贷:制造费用——ХХ(辅助)车间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注意掌握含义、掌握计算※※※) 重点字眼:分配给除辅助生产车间以外 (可以看课本的例题,P58,例3—24;习题册P30,13题) 2、顺序分配法(掌握含义即可,不需掌握计算)

1)排序:辅助车间,受益少的排在前面,受益多的排在后面

2)分配:排列在前的分配给排列在后的,排列在后的不能分配给排列在前的 3、交互分配法(掌握含义,掌握计算※※)

1)定义:

①对内分配: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 ②对外分配

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对除辅助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进行分配。 实际费用=原来的费用+分配转入的—分配转出的

(不要看课本例题;可做习题册题,P30,14题,注意改为不设制造费用) 4、代数分配法(知道是最准确的方法即可) 5、计划成本分配法(掌握计算※※)

先按计划分配费用,在按实际调整差额,差异调整计入管理费用

(不要看课本例题;可做习题册题,P31,15题,注意改为不设制造费用) 直接分配法例题 某企业设机修、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两车间本月发生消耗如下: 机修车间:费用7000元,供电车间:费用7000元

机修车间提供劳务:基本车间500小时,行政部门125小时, 供电车间100小时,共计725小时。 供电车间提供电量:基本车间12500度,行政部门3000度, 机修车间500度,共计16000度。 对于上述机修和供电车间,我们如何进行分配呢? 机修单位成本= 7000/(725—100)=11。2 供电单位成本= 7000/(16000-500)=0。45 借:制造费用 5600 管理费用 1400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7000 借:制造费用 5625

管理费用 1375(倒挤)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7000

交互分配法例题 某企业设机修、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两车间本月发生消耗如下: 机修车间:费用7000元,供电车间:费用7000元

机修车间提供劳务:基本车间500小时,行政部门125小时, 供电车间100小时,共计725小时。 供电车间提供电量:基本车间12500度,行政部门3000度, 机修车间500度,共计16000度. 要求: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

①对于上述机修和供电车间,分别计算各自产品的单价用于对内分配: 7000/725=9.66 7000/16000=0.4375

对于上述机修和供电车间,我们如何进行分配呢?

机修车间 供电车间

对内分配业务分录: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966 -机修车间 218。75 供电车间 机修车间 100×9.66=966元 500×0.4375=218.75元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966 —供电车间 218。75

②将两辅助车间费用进行调整,再重新计算单价对外分配: 机修车间:(7000+218.75-966)/(725—100)=10.0044 供电车间:(7000+966—218。75)/(16000—500)=0。5 根据单价确定各受益单位承担费用的情况: 借:制造费用 5002。2 管理费用 1250.55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6252。75 借:制造费用 6250 管理费用 1497。25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7747.25

计划分配法例题: 某企业设机修、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两车间本月发生消耗如下: 机修车间:费用7000元,供电车间:费用7000元

机修车间提供劳务:基本车间500小时,行政部门125小时, 供电车间100小时,共计725小时。 供电车间提供电量:基本车间12500度,行政部门3000度, 机修车间500度,共计16000度。 按各车间给出的计划单价进行费用分配: 机修车间计划单价:11元/小时 供电车间计划单价:0.5元/度

对于上述机修和供电车间,我们如何进行分配呢? 借: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100 制造费用 5500 管理费用 1375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7975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250 制造费用 6250

管理费用 15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8000 借:管理费用 825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725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00

3。4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制造费用分配:生产工时比例法( P69,例3-30)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机器工时比例法

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掌握计算,适合季节性生产的车间、月末有余额,可能借方,可能贷方)(可看课本例题,P70,例3-31;可做习题册题,P32,17)

例:某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甲、乙、丙产品单位定额工时分别为85、100、120小时,预计全年分别生产300、240、312台,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130410元.11月分别生产了24、20、26台,该月末制造费用未分配前为借方余额10382元.试分配11月制造费用。

年度预定分配率130410÷(85×300+100×240+120×312) =1。5元/小时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060 --——乙产品 3000 ——--丙产品 4680

贷:制造费用-—-—某车间 10740

第四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间的分配

考虑因素 :

月末结存在产品数量的多少,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在产品成本中各项费用比重的大小,以及企业定额管理基础工作的好坏。

先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然后倒挤计算完工产品成

1、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 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3、※※※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4、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同时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计算分配

5、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 6、※※※约当产量法 7、※※※定额比例法

三、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需掌握※※※)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材料1 + 本月发生的料工费 =完工产品承担的+ 材料2

料工费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 本期在产品成本

材料 材料

工酬 制造费用

(可看课本例题,P87,例4-2;需做习题册题P65,3)

例:某企业乙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为20000元,本期原材料费用70000元,生产工人工资及制造费用6000元。本期完工产品2000件,月末在产品400件.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较大比重,而且是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因而原材料费用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数量比例分配.求:完工产品成本。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0000+70000)/(2000+400) =37。50(元/件)

月末在产品成本=400×37.50=15000(元)

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20000 +(70000+6000) -15000

或=完工产品的材料+完工产品的人工、制造费用 =2000×37。5+6000

=81000(元)

四、约当产量法(需掌握※※※)

约当产量比例法总结:分成本项目计算成本  原材料费用的分配——投料程度

(一)约当产量1 投料程度 投料方式 1.分工序且各工序开工前一次投料的: ①各工序投料程度=(前面各工序定额耗用之和+本工序定 额耗用)÷总的原材料定额耗用量 ②各工序约当产量=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各工序的投料程度 ③总约当产量1=∑各工序约当产量(课本P90,例4-5) 1.开工前一次投料的: ①投料程度=100%;②约当产量1=期末在产品的数量×100% 投 料方式

(二)原材料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单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

=(期初原材料费用+本期发生的原材料费用) ÷(期末完工产品数量 + 约当产量1)=A 2.期末在产品分配的原材料费用=A×约当产量1 3.期末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 =A×完工产品数量

 加工费用的分配—-完工程度

(一)约当产量2 完工程度 分工序与否 1。不分工序:

①完工程度=50%或题目中已知(例如37%) ②约当产量2 = 期末在产品数量 ×50%(或37%) 2。分工序:

①完工程度=(本工序之前的定额工序之和 + 本工序定额工时×50%)÷总的定额工时 = B ②各工序的约当产量 = 各工序在产品数量× B

③总的约当产量2 = ∑各工序约当产量(课本P91,例4-6)

1.分工序陆续投料的: ①各工序投料程度=(前面各工序定额耗用之和+本工 序定额耗用× 50%) ÷总的原材料定额耗用量 ②各工序约当产量=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各工序的投料程度 ③总约当产量1=∑各工序约当产量(课本P,例4-4) (二)加工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单位产品的加工费用=(期初工资和制造费用+本期发生的工资和制造费用)÷(期末完工产品数量+ 约当产量2)=B

2。期末在产品分配的工资和制造费用=B×约当产量1 3。期末完工产品应工资和制造费用=B× 完工产品数量 约当产量法的习题,练习册上较多,可以自己做做。

七、定额比例法

不要看课本例题,需做习题册P68,15、18

第五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课本P105,1-8行,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及其适用范围,需背下来.各种方法的特点如上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