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
政治学原理(专科)
一、填空题:
1.政治现象是人类进入到 以后才出现的。
2. 说,“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3.政治学的创始人、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写的 是举世公认的政治学开山之作。
4.政治学就是研究 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5. 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积极性的根本方法。
6.行为主义强调对 的研究,而忽视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7.封建社会最主要是权力分配方式是 。
8.1956年,美国著名政治学者 首先使用了“政治文化”这一概念。
9.如果说 的哲学基础是新个人主义,那么,社群主义的哲学基础则是 。
10.一般认为,美国的战争和法国大是 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第1页共3页
1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由自然人变成 的过程。
12. 是现代社会政治组织的高级形式,也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政治社会化途径。
13. 是17世纪和18世纪最有名的政治理论,其代表人物是格劳秀斯、洛克、卢梭等人。
14.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共同
的稳定共同体。
15.国家是在 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实质是 。
16.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是中国周朝实行的 和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西欧封建社会。
17.所谓 ,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所形成的治理结构以及由此治理结构而产生的行为特征和治理绩效。
18.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有两个最显著的特色:一是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是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下设立 ,实行“一国两制”。
19.我国司法机关的主要职能是侦查和 ,最高人民和最高人民享有普通法律的权力,释宪权归 。
20.按政党集权的程度来划分,可分为 政党和集权型政党。
第2页共3页
21.它以广大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不同于一切 政党的根本特征。
22.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政党是英国的辉格党和 。
23.在西方,利益集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压力集团和 集团。
24.当今一些西方国家把它称为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 ,新闻记者也被人们称为“无冕之王”。
25.精英统治论的创始人是意大利的政治社会学家V.帕累托和 。
26.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把历史上存在过的统治分为两大类: 与
。
27.现代政治兴起的一个标志是统治向 转变。
28.城市治理的模式主要有管理模式、社团模式、支持增长模式和 模式。
29.在现有的公共资源治理中,最普遍的是 模式。
30.冷战的结束和美国对苏联的胜利,使西方政治模式中心论又有了市场,代表性的研究是美国学者 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第3页共3页
31.我们认为,衡量政治现代化的三原则就是:合法性政治、 和民众的广泛参与。
32.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政治和 。
33.政治多元民主主义的创始人是 。
34.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主要包括普选制、议会制、政党制和 。
3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二、单选题:
1.第一个使政治学获得、同伦理学彻底分家的人 ]
A.亚里士多德 B.马基雅维利 C.马丁·路德 D.马克斯·韦伯
2.指出“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的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
3.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学说 ]
A.儒家政治学说 B.道家政治学说 C.法家政治学说 D.墨家政治学说
第4页共3页
是 是 是 [ [
[
4.[ ]
社会选择理论的创始人是
A.罗尔斯 B.阿罗 C.奥尔森 D.布坎南
5.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罗尔斯 B.阿罗 6.“意识形[ ]
A.马克思 B.曼海姆 7.民主社[ ]
A.亚洲 B.非洲 8.最早的[ ]
A.国家神权说 C.社会契约说 C.奥尔森 D.布坎南
态”一词的C.特拉西 D.韦伯
会主义C.北美洲 D.欧洲
一种国家B.国家社会共同体说
D.国家统治说
第5页共3页
创造起学者是 源于 说是
9.一个国家要存在下去,首先要
[ ]
A.保障秩序 B.满足基本的正义
C.保证安全 D.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0.国家最重要的能[ ]
A.控能力 B.政汲取能力 C.法化能力 D.制能力
11.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 ]
A.牙利 B.马尼亚 C.巴 D.联
12.闻媒体追求言论自由的斗争最早[ ]
A.国 B.国 C.国 D.国
13.公民”的概念出现于中国[ ]
A.片战争以后 B.戌变法以后 C.亥以后 D.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第6页共3页
力源开始是是 于 于 在
,
14.[ ]
治家的首要特征是
A.治家掌握着重要的政治权力
B.家是事关全局的政治决策的制定者
C.治家是一定阶级或政治势力的代表
D.治家是政治系统的协调者和组织者
15.当代西方政治系中,对政治统治进行分类研究的是 [ ]
A.素 B.尔斯 C.克斯·韦伯 D.姆斯·伯恩斯
16.( )根据政治合法性的依据对政治统治划分为传统型的政治统治、魅力型的政治统治和法理
型[ ]
的政治统治。
A.普兰 B.克斯·韦伯 C.斯韦尔 D.斯·摩根索
17.构成社会地位的所有变量中,与政治参与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
第7页共3页
A.入 B.业 C.力 D.育
18.[ ]
对这种参与有影响的所有变量中,影响最大是
A.治平等 B.治自由 C.党 D.治心理
19.命的[ ]
A.力 B.权问题 20.本主义[ ]
A.选制 B.会制 三、名词解释:
1.零和博弈
2.公共选择理论
3.政治文化
4.政治社会化
根 C.治 政治 C.党制 第8页共3页本 D.会
民主 D.权制
问题的标是 志是
5.威权主义国家
6.利益集团
7.“第四种权力”
8.国家神权说
9.精英统治论
10.无阶级统治论
11.卡里斯马型统治
12.公共治理
四、简答题:
1.简述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2.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4.政治权力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第9页共3页
5.意识形态有何政治功能?
6.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有哪些?
7.简述西方关于国家起源的几种学说。
8.民族国家建构中有哪些危机?
9.政党有何基本特征?
10.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1.我国新兴社会组织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12.在现代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般有哪些?
13.方关于政治统治的理论有哪些?
14.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统治本质的分析。
15.治统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6.公共治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7.简述政治改革与政治、政治改良之间的关系。
第10页共3页
18.述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五、论述题:
1.什么是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对政治体系的维持有何影响?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方?
3.试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影响。
4.合现实,分析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式多党制的原因。
5.怎样认识新闻媒体与的关系?
6.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哪些?试分析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和程度不高的原因。
7.联系实际,谈谈政治参与对政治民主、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影响。
8.联系实际,说明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9试论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第11页共3页
参
一、填空题:
1.阶级社会 2.孙中山 3.《政治学》 4.公共权力 5.阶级分析 6.个人行为 7.王位继承制 8.阿尔蒙德 9.新自由主义;新集体主义 10.民族主义 11.政治人 12.政党 13.社会契约说 14.心理素质 15.氏族组织; 阶级专政 16.封制 17.国家形态 18.特别行政区 19.审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分权型 21.剥削阶级 22.托利党 23.院外活动 24.“第四种权力” 25.莫斯卡 26.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 多数人统治少数人 27.管理 28.福利 29.权威治理 30.福山 31.有限 32.社会 33.拉斯基 34.三权分立原则 35.人民民主专政
二、单选题:
1.B 2.C 3.A 4.B 5.D 6.C 7.D 8.A 9.C 10.B
11.D 12.A 13.D 14.C 15.C 16.B 17.D 18.C 19.B 20.B
三、名词解释:
1.非零和博弈是政治博弈的两大类型之一,即一方参加者的所得不再恰好是另一方所失。它们不完全是敌对的,而且可能一致认为博弈的某一结局比另一结局更佳。在这种状况时,自己的所得并不与他人的所失的大小相等,连自己的幸福也未必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即使伤害他人也可能“损人不利己”,所以博弈双方存在“双赢”的可能,进而合作。
2.公共选择理论属于理性选择主义中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该理论可以
第1页共5页
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 ,是一种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学的研究。公共选择理论的主题与政治系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政治等。该理论的方法是经济学方法,像经济学一样,其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是,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最求效用最大化的人。
3.1956年,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在其《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首先使用了政治文化这一概念,用以替代传统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等概念,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分析框架。我们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
4.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能动过程。
5.威权主义国家是指那些既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也没有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继进入资本主义行列,人们把这些国家的发展模式称为威权主义。
6.利益集团就是社会中一些成员为了共同的集团利益而结合在一起,通过积极行动而达到共同目的的一种社会组织。在西方,利益集团又称利益团体、压力团体、院外活动集团等。
7.于新闻媒体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很大,当今一些西方国家把它称为除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新闻记者也被人们称为“无冕之王”。
8.这种观点认为国家是由神或上帝直接或间接创造的,是神或上帝为了保护人类而创造的。在创造过程中,人并不重要。一切政治权力都是神或上帝的赐予。统治者是上帝在世间的代理人,人民应绝对服从之。除了神或上帝,君主不对任何人负责;人民如果反抗国家、国家的权力及统治者,都是
第2页共5页
不可饶恕的弥天大罪。
9.精英统治论的创始人是意大利的政治社会学家V.帕累托(1848—1923)和莫斯卡(1858-1941)。精英主义的创始人认为,无论是在君主制、贵族制还是在民主制中,其共同点都是由少数人或精英统治的。精英之所以获得统治地位,是因为他们具备了社会所推崇的才能和品质。
10.无统治阶级论是一种与精英主义和多元主义相联系而又有所不同的政治理论,这种理论建立在社会学上的“社会流动理论”和经济学上的“经理论”基础之上。西方社会学家认为,现代西方社会的特点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一种巨大运动。领导者阶级的队伍是开放的。阻止下层的个人上升到领导者阶级的栏杆已被撤除或至少已经降低了,几乎所有的政治力量和社会贤达都可以参与社会的政治领导。
11.卡里斯马型统治亦称魅力型统治。卡里斯马式人物具有把人们吸引在周围而成为追随者、信徒的能力,以及追随者具有拥护这类领袖人物的赤诚态度。二者的结合便构成了卡里斯马型统治的合法性根据。
12.公共治理指的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顾客导向和结果导向,强调以多元的、民主的、协作的行政模式管理公共事物。公共治理的实质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合法性认同基础上的合作。的角色不是划桨而是掌舵,不是控制而是协调。公共治理强调公共利益的精神与效益,坚持整体主义价值观。
四、简答题:
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源于古希腊,创始人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其所著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从《政治学》开始,按照历史顺序,可以把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大
第3页共5页
致分为古典主义时期、旧制度主义时期、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主义以及今天的新制度主义时期。
从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中叶的政治学都可以称为古典主义政治学。其代表人物有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以及近代的马基雅弗利、布丹、霍布斯、洛克、格劳秀斯、孟德斯鸠和卢梭等。
从哥伦比亚大学建立政治学系(1887年)到20世纪中叶,是政治学的旧制度主义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政治学进入发展的兴盛期,行为主义政治学迅速崛起,它带动政治学研究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研究理念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新。70年代以后,现代政治学进入到理性选择主义时期(或称“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时期)。
从20世纪70-80年代,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重新发现“制度”的价值,西方政治学进入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新古典主义政治学时期。罗尔斯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一门科学的理论,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科学性。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政治活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首先是为无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第三,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在西欧运动中产生的,同时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第三,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实践性决定了它是一种发展的学说。随着人类政治实践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政治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将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并不断得到补
第4页共5页
充、发展和完善。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主要有以下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法;(2)经济分析法;(3)阶级分析法; (4)制度主义研究方法。
4.政治权力就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而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
政治权力的本质是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其形式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在阶级社会里,政治权力就是掌握了巨大经济、文化资源的社会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而产生的一种对国民实行有效控制的能力。或者说,政治权力就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
5.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提升社会主导价值;引领政治社会化过程;强化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6.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主要有:家庭;学校;同辈团体;工作场所;大众传播媒介;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社会政治组织;特定的政治符号。
7.(1)国家神权说。认为国家是由神或上帝直接或间接创造的,是神或上帝为了保护人类而创造的。(2)社会共同体说。认为国家是一种自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及有益的团体。每一个国家都是一种团体,每一种团体都是为了某种的善而建立。(3)社会契约说。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并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方便或不安全,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由此形成了国家。(4)国家统治说。国家的存在就意味着的存在,是统治和管理国家的机关。(5)法律现象说。认为国家是一种法律现象,是一种法律体系或法律
第5页共5页
秩序的现象。把国家看成是法律的产物。
8.有学者认为,民族国家的建构通常需要经历五种危机,这就是:(1)认同性危机。(2)合法性危机。(3)渗透性危机。(4)参与性危机。(5)分配性危机。
9.政党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政党是把形式上的结构与社会中的各种不同成分联系起来的“纽带”,这些成分包括个体公民和由他们组成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文化、宗教组织及其他组织。
第二,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第三,政党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一定的政治纲领。
10.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制定。(2)利益表达。(3)动员和社会化功能。(4)精英的形成与遴选。
11.在我国,新兴社会组织的政治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影响决策并推动决策民主化。(2)民间组织的活动改善了的形象,增强了公民的政治认同感。(3)民间组织的自治实现了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目标。
12.在现代国家,公民一般享有以下权利:(1)保障个人自由,不受干扰的权利,思想自由、平等的权利和少数民族以及妇女的权利等。(2)争取社会进步和幸福的权利。(3)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4)言论自由和了解情况的权利。(5)参加选举的权利。(6)为集体要求而自由结社的权利。与此同时,公民需要履行的义务有:(1)热爱自己的国家,维护。(2)守法。
第6页共5页
13.自国家形成,就出现了政治统治的理论。目前,在西方的政治统治研究中,影响较大的是精英统治论、多元统治论、无阶级统治论、契约统治论、和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理论。
14.马克思主义认为:(1)政治统治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有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大的支配和控制。(2)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集体行为,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集体力量的表现。(3)政治统治是利益冲突和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是适应支配政治和控制社会冲突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与国家权力同生并存的一种政治行为。(4)政治统治不是统治者的个人关系,被统治者服从的不是统治阶级中的个人,而是统治阶级整体的意志和力量。
15.一般来说,政治统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强治方式;法治方式;理治方式;绩治方式;德治方式。
16.一般来讲,公共治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参与原则、透明原则、责任原则、回应原则、协作原则和合法性原则等。
17.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政治改革、政治改良、政治是反映社会进化和变革的同一系列的三个概念。从三者的作用和功能来看,它们都是政治发展和政治变革的动力,但是这三种推动力的大小不同,程度不同,性质也不完全相同。政治改良是在统治阶级保持其统治的条件下,对政治领域、政治体系中的某些部分或环节进行局部的、点滴的改善,使现存的政治制度、政治体系发生一些微小的量的变化,没有根本性的质变。政治是对政治统治、政治制度以及整个政治体系进行根本的彻底的变革,是新旧政治统治、政治制度以及整个政治体系的更替和政治发展过程中的质变。而政治改革则是介于政治改良和政治之间的变革,它在引起较大的量变时,也引起部分的或局部的质变,它类似政治改良又不同于政治改良,它类似政治又不同于政治。
第7页共5页
18.马克思主义认为:(1)民主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2)在阶级社会中,民主具有阶级性,是在一种阶级统治。 (3)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或国家形态。(4)民主意味着公民的平等和参政的权利。
五、论述题:
1.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能动过程。
政治社会化对政治体系的维持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从政治文化层面看,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维持、改变和创造政治文化的重要手段。政治社会化过程是在现有的社会政治文化基础上精心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政治社会灌输、传递的首先是既有政治价值、政治信念、政治规则规范和政治行为模式。正是通过政治灌输和传递,政治社会化使既有的政治文化得以维持和延续。政治社会化过程又是通过一定的政治实践来完成的。在社会政治实践中,社会成员会联系自己的利益要求,部分或全部改变社会政治文化,创造出新的政治文化。
其次,从政治体系层面看,政治社会化是影响政治体系能否维持或改变的重要因素。 政治社会化对于政治体系的维持或改变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造成人们对于现有政治体系的认同或不认同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来实现的。当政治社会化过程造成社会政治成员对现有政治体系的强烈认同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时,他对于现有政治体系的维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反之,当政治社会化过程使政治成员对现有政治体系离心离德,乃至要求推翻现有政治体系而代之以新的政治体系时,它对于现有政治体系具有极大的摧毁作用。
2.制度主义以各种政治制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如国家、国家政体、形式、权力分配结构等。虽然制度主义不是马克思的首创,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政治学发展的制度主义早期,
第8页共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包含着丰富的制度主义方。马克思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其中所蕴含的制度主义方对后来的制度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的制度主义的一系列概念,诸如作为技术的生产力、作为权力结构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为突变方式的阶级斗争和政治、作为最重要社会关系的阶级关系以及制度变迁中整体与个体的关系等,都是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和政治学不可忽视的概念。
3.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民族国家也一直是全球化进程的受益者和主要推动者。然而,自6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开始向民族国家原有的稳固地位发起了挑战,这是因为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挑战国家主权的各种因素,如公司的发展、各国拥有的共同利益以及面临的共同问题的增多等。
经济的全球化首先使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受到巨大的冲击,公司也正在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而取代传统国家和政治组织的单位。国家主权受到的冲击不仅发生在经济领域,在社会、文化甚至政治和安全领域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为了适应全球化的进程,民族国家在经济、社会方面让渡一部分主权势在必行,一些国家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也愿意让渡一部分这方面的主权。但是,主权的让渡是有限的,特别是在政治和安全事务方面,正常情况下,国家主权不应该受到外来力量的削弱。这是因为:首先,在民族国家不可能迅速消亡的时候,主权可以保卫其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其次,从当前的国际局势来看,国家主权可以维护地区稳定,而它是国际和平建构的基本要件。
4.第一,历史表明,多党制在中国行不通。近代史上,中国尝试实行多党竞争的议会民主制,但都没有成功。事实证明,西方的多党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第二,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西方的多党制。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只有适合本国国情,不断完善和发展,才是有效的、富有生机的。照搬照抄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比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前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西方的多党制,给东欧政治秩序带来巨大震荡。90年代
第9页共5页
初,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压力下,非洲许多国家不顾本国国情,盲目照搬西方的多党制,结果造成政党斗争、民族和种族仇杀,多党制给非洲带来的不是民主,而是灾难。
第三,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中国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政治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党和中国人民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的结晶。这一制度深深植根于中国土壤中,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意愿和根本利益,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5.媒体与的关系,主要涉及新闻自由的限度和管制媒体的边界问题。东西方国家也都一直在探索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与西方各国,对于新闻传媒都无一例外地进行着必要的社会,其中的方式与手段也有相似之处。由于国情和法制及文化的不同,中西各国对新闻传媒的社会又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点和思路。在西方国家,实施的包括硬性和软性两大类。硬性是以司法行政权强制实行的;软性是通过其他渠道实行的非强制性。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因此,新闻事业必须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坚定不移地根据党的统一部署工作,积极、准确、生动地宣传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纲领、路线和方针,并且组织和引导群众贯彻执行,使党的化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
中西新闻媒介在社会上形成的共识是,新闻自由是宝贵的,是民主国家的支柱之一,但新闻自由又不能滥用。保护新闻自由和防止对新闻自由的滥用,决定着新闻传媒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积极角度考察,调节监管新闻传媒,正是为了使新闻传媒更有效地运作,为了更好地推进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是为了使新闻传媒更全面地为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服务。
第10页共5页
6.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主要有选举投票活动、参加党派活动、参加社会组织、信访、上访和个别接触、投诉和诉讼,参加示威活动等等。
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和程度还比较低,其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原因,即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二是制度原因,即经验不足,各种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例如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特别是提名、确定候选人、选举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公民的许多政治参与行为还受到妨碍(如农民上访被抓);三是客观原因,即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缺乏历史借鉴,只有靠我们自身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四是外部原因,即国际社会(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抵制,再加上前苏联高度集权模式的负面影响;五是国民原因,即国民的政治素质比较低,尤其是落后地区,边远山区的群众不少是文盲或者半文盲,他们缺乏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很难实现自己政治参与的权利;六是历史原因,即我国长期受封建传统意识的影响较深,“官本位主义思想”、“权威崇拜”、“清官思想”、“子民思想”、“崇上心理”比较盛行。
7.首先,政治参与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现代民主政治是对的否定,公民参与政治是现代化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公民积极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力,关心的决策,积极参与、影响、监督国家的政治活动,有效地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防止决策的片面性,并且有利于加强公民对的监督。
其次,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而言,扩大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稳定,也有助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在政治民主化程度较低,消极参与急剧扩大时,就会导致政治和国家政局不稳。如19世纪6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就出现过政治参与急速扩大,由于统治和控制能力较低,引发了经常性的政治和政变,出现立宪被军人政权所代替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了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
8.首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
第11页共5页
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国家彻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三十年来,我们之所以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就是因为实行了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其次,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促使我国探索并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第三,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伊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步伐就已经迈开。十七大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第四,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五,改革开放呼唤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七大不仅把“和谐”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大目标之一,而且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9.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两种民主,建立的经济基础、服务对象、实质和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1)在经济基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是维护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不管它采取什
第12页共5页
么具体形式,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用以保护和巩固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和政治统治的工具。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并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主体是极少数资产者,他们享有各种民主权利,并对广大劳动者实行统治。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公开申明为工人阶级和劳动大众的利益服务,并为广大人民群众切实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各种物质的、法律的、组织的条件和设施,从而使民主政治的形式与内容得到统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是相割裂的。它通过实行普选制、议会制、三权分立、多党制等形式,制造一切权利归于全民的假象,实际上,广大劳动人民由于各种实际条件的制约,不可能真正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民主权利。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既有权力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制约,又有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既反对官僚主义和个人,又反对极端民主化和无主义;既确立了全体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也规定了全体人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既赋予了广大劳动人民广泛的自由,又要求每个人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都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他人的自由和权利。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从本质上讲,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是分离的,少数剥削者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民主权利,享有广泛的自由,而广大劳动人民虽然对国家、对社会尽了无数义务,实际上却无法享受应当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第13页共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