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国防教育知识范例

小学国防教育知识范例

来源:华拓科技网

小学国防教育知识范文1

[关键词] 医学实习生;职业防护;岗前教育;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G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b)-0134-02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国之一,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1.2亿[1];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在我国快速增长, 艾滋病病毒感染已从高危人群扩散到一般人群[2]。。由于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开展系统的职业防护课程,医习生职业防护缺乏、认知不足[3],增加了实习生职业感染的风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月进入临床的实习生358 名,包括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其中本科学历102 名、专科学历237 名、中专学历19 名。

1.2 方法

将358 名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n = 200)和对照组(n = 158),试验组在岗前教育时进行职业防护知识与技能的强化培训;对照组不进行职业防护培训。自行设计职业防护知识问卷调查表,于试验组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分地点同时进行调查,调查时经专人讲解问卷目的和填写要求,调查内容分为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包括职业暴露概念、标准预防原则、手卫生方法、防护用具作用及正确使用、锐器伤的处理、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评估与阻断治疗)两方面,被调查者以选择题形式回答问题。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经χ2 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实习生对职业防护(职业暴露概念、标准预防内涵、手卫生方法、防护用具的作用及正确使用、锐器伤的处理、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评估与阻断治疗)的认知程度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血源性疾病传播途径的认知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医学生尽管已经接受多年的医学理论知识教育,但医学院校没有专门开设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课程,也缺乏系统的教材,在校期间学习的职业防护知识不完善,对防护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4]。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掌握不全,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较低[5]。实习生因此面临巨大的职业感染风险。如果让职业防护意识薄弱的实习生直接进入临床,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与安全的不负责。

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吴莉等[6]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健康教育调查显示,通过培训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总体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岗前教育是教学医院对实习生培训常采用的方法,本研究在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对试验组进行职业防护教育,讲解普遍预防、标准预防,进行何种操作需要戴手套,怎样认识口罩和佩戴口罩,怎样防止锐器伤害,锐器伤害后如何处理等,讲解自我防护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帮助实习生迅速提升职业防护能力,以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风险。由表1可见,试验组实习生对职业防护的综合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90%以上的实习生能正确掌握职业防护措施,发生职业暴露知道正确处理;对照组实习生掌握的相关知识不系统、不完整,职业防护意识薄弱,发生暴露不知正确处理,提示实习生从学校获得的职业防护知识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由此可见,职业防护岗前教育可以快速提高实习生的职业防护能力。

岗前教育是实习生提高自身防护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医院可以通过岗前教育形式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对即将走上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而言,上岗前规范化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显得尤其重要。医院在增强实习生个人防护意识的同时,还应该为实习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和设施,加强对实习生乙肝疫苗的接种。。

[参考文献]

[1]彭文伟. 传染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

[2]陈均,陈方祥,袁玲,等. 97 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分析[J]. 重庆医学,2010,39(2):198.

[3]孙文静. 实习护生防护知识了解程度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6):619-620.

[4]杜秋焕,王江滨,吴怀兰,等. 新护士职业防护知识认知状态调查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2):3558-3559.

[5]周建伟,罗阳. 护士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7-10.

小学国防教育知识范文2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综合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512.91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0-0916-03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青壮年,我国79%的HIV感染者年龄为20~40岁[1]。。笔者选取某高校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相结合来探索适合大学生人群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模式及途径,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高校的流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高校2005级选修健康教育课大一新生900名作为实验组, 其中男生745名,女生155名;干预8个月后选取同级未选修健康教育课的新生90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生711名,女生1名。

1.2 方法 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AIDS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对待AIDS/HIV感染者的态度、自身行为等。调查员由校医院任课教师担任,任课教师受过广州市健康教育所主办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师资培训。由调查员发放及回收问卷,首先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即干预前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答卷,要求研究对象完成,答题完毕当场收回。。针对选修新生,专题授课主要采用《青年学生健康教育》教材,其中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分2次4个课时讲授,并播放《警惕艾滋病》VCD 30 min。 d的宣教展出,要求全体新生到场观看并签到。干预1个月、8个月后使用同一问卷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比较其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艾滋病相关知识 新生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1.7%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95.0%和95.5%,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80.6%)同期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实验组干预后8个月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2,P>0.05)。见表1。

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分数值为应变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和家庭居住地为自变量,作多元直线回归,性别(t=-3.521,P=0.000)、父亲文化程度(t=25.412, P=0.000)与家庭居住地(t=-2.683, P=0.007)纳入方程,所做方程有意义(F=131.278,P=0.000)。最终的线性方程为Y=4.724-0.029 X1-0.551 X2+1.512 X3。其中家庭居住地影响较大,城市学生知晓率较农村学生高。

2.3 艾滋病相关态度 学生对AIDS/HIV感染者态度正向率从干预前的52.2%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66.4%和67.7%,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57.7%)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实验组干预后8个月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艾滋病相关行为 大学生正向行为率从干预前的70.0%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80.0%和80.2%,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71.5%)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干预后8个月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艾滋病防治已超出公共卫生范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健康教育仍为预防艾滋病行为干预的有效途径。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是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和评价的保证因素[2],通过组织可获得支持和协助,同时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在干预活动中,健康教育信息的传播和研究对象对信息的获得是项目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84.3%)[3]和一般人群 (63.3%)[4],已达到国家遏制与防治AIDS行动计划规定目标(一般人群>75%)。。。从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来看,本组学生每个问题的答对率在干预后都高于干预前。。。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说明,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与知晓率有相关关系,其中家庭居住地影响较大,城市学生知晓率高于农村,这与城乡经济差别和农村中学相关知识宣教不足或缺乏有关。聂少萍等[8]调查结果亦表明,城市学生通过中学教育和父母教育获得的防艾知识高于农村。

对艾滋病人过于严厉甚至歧视会产生负效应,是一种社会性危险因素[9]。大学新生存在对艾滋病的拒绝现象,干预前后存在艾滋病感染危险行为和对大学生同居现象认可的学生比例仍较大,表明学生的性观念已经有了开放的趋势,性观念淡薄,性道德脆弱;同时也说明行为干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因此,在广泛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特别要加强对卫生防范意识差、存在艾滋病感染危险行为学生尤其是女生、农村学生的健康教育,强调、性道德教育,而且要长期不懈地反复进行。

4 参考文献

[1] 何景琳,谢蕾.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介绍.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1):8-9.

[2] 段信美.国外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1,22(4):375-376.

[3] 欧阳炳惠,曾立新,何秀芳,等.广州市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2):777-778.

[4] 何群,杨放,林鹏,等.城市一般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华南预防医学,2003,29(5):17-19.

[5] 段玉林,孔庆平,徐颖.昌平区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1,22(4):319-320.

[6] MASWANYA ES,MLJI K,HORINGUCHIL,et al. Knowledge,risd perception of AIDS and reported sexual behavior among students in secondary schools and colleges in Tanzania.Health Educ Rpr,1999,14(2):185-196.

[7] DARLENE LR, STEPHEN AM,RICHARD GM.Changes in university student’ AIDS-related knowledge,attiudes and behaviours,1988 and 1992.Can J Public Health,1993,84(4):275-278.

[8] 聂少萍,沈彬.广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5,31(6):5-8.

小学国防教育知识范文3

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在不断发展,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全社会的焦点。在十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在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再一次肯定了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培养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事项,所以,健全与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教育体系势不可挡。

一、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1.开展创业教育能适应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高等教育在不断普及化,各高校相继扩大办学规模,毕业生人数也因此快速增加,让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对于高职毕业生而言,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毫无优势可言。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落实创业教育,让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创业的要领,与此同时积极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让毕业生不再被就业者这一角色所束缚,还能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职业岗位。

2.开展创业教育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急需一批拥有创造力的劳动者,对其加以开发与培养,进一步加强引导其自主创业的教育。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实践型人才,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所以,高职院校进行创业教育刻不容缓。

3.实施创业教育能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起创业即就业的理念。目前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并且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呵护,在长辈爱护中成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怕苦怕累怕失败的性格特点。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依据社会现象、学生的心理特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开展创业教育,矫正学生陈旧错误的就业观念,重新树立正确的自主创业观,正确对待创业与就业,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充分显现。

二、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1.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要想开展创业活动,不可缺少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高职毕业生要拥有不怕挫折、不怕困难、勇于开拓、积极主动、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够创造人生的价值,真正改变学生的就业观,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不仅能够实现自主创业,还能带动其他人就业,实现自我价值。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创业精神,而创业精神是高职毕业生的精神动力。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不同的途径,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创业的含义。

2.深入就业市场调查,培养社会需求的合适人才。只有了解市场需要什么人才,高职院校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关专业与人才的培养模式,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实业型人才,指导学生的就业创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市场调查得越深入、越仔细,人才培养就越有针对性,那么学生在就业的时候才会更加自信与底气十足。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入市场,对企业进行走访,针对各行各业的岗位而展开人才调研活动,并将有效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归纳,这样才能设计出较强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与专业设计。

3.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指导机制。要想搞好创业教育,关键是教师,多元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高职院校要尽可能组建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型教师队伍,规划好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有计划地安排相关课程的教师接受培训或继续教育,加大创业教育领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名师等投身于教育工作中,不断丰富授课教师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要定期安排创业教育的教师见习锻炼、企业实习,熟悉企业的管理流程或掌握企业用人的标准。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企业发展咨询顾问、创业投资专家、成功校友或创业典型人物到学校为学生授课,以其丰富的实战经验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创业是一项有趣、富有挑战性的事情,更好地提高高职毕业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与水平,提高创业教育的时效性。

小学国防教育知识范文4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访问学者 ;制度保障

随着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及全球化人才竞争的加剧,教师的国际交流是高校国际化的核心部分,而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直接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通过将青年教师派往国外有优势学科的一流科研院所、教育机构进行专项培训或者短期深造,与各国高校教师通过不断交流与合作,在思想、理论、方法等方面相互学习和融合的过程,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也是高等院校实现教育国际化、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竞争力的培养模式。

一、国外访学项目是青年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捷径

1.优化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传统学科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逐渐凸显出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青年教师虽然都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但往往囿于学科的狭窄视野,而且对自己毕业后本学科最新的前沿动态缺乏系统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利用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快速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可以说,接受继续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必需的。

2.提升青年教师的工作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高校在管理、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变革与调整,对师资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学历与职称上,更多地随着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而转变为青年教师在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上,这些能力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逐步培养,其中,访学被认为是青年教师完成上述能力积累的 “速成班”。

3.为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准备条件。做访问学者是青年教师人生历程中的一段特殊经历,一些访问学者在访学期间确定或者调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些找到了自己进一步深造的专业或导师,有一些结识了在科研道路上志趣相投、能够相互砥砺的诤友,还有一些充分利用访学单位优越的学术资源整理收集了大量的科研基础资料。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青年教师的发展后劲,为他们快速成长为学校的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或后备干部准备了条件。

二、高校建立健全青年教师访问学者制度的保障措施

高校将“以人为本”作为实施青年教师访学提升工程的根本指针,就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于制定、制度设计、工作推进、效果评价等工作的全过程。就要以尊重青年教师成长规律为前提,为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拓展渠道;以呵护青年教师的合理诉求为核心,为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以发挥青年教师的主体性为根本,为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积极营造良好氛围;以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创设工作机制促成青年教师访学活动积极效应的呈现。

1.大力拓展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渠道

以尊重青年教师成长规律为前提,拓展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渠道。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要积极拓宽渠道,支持青年教师赴海外进修深造。 人才出国进修计划”。这些公派出国项目,资助周期长、资助强度大、含金量高,一直以来都是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的首选途径,各高校都大力争取。但公派出国项目存在入选人数少、受众面窄等问题。大力开拓其他出国访学渠道成为浙江省属本科高校的必然选择。此外,学校的各类国家级平台、重点实验室也可以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提升,还可以利用中外合作办学平台,选派青年教师“走出去”赴海外研修提升。要借助中外合作办学的机制,合理选派青年教师出国研修。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既需要“请进来”,也需要“走出去”。不仅要邀请国外文教专家前来授课交流,还要选派教师到对方单位学习研修。浙江省属各本科院校可以借助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机制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外高校访学研修。

2.制定国外访学项目青年教师的利益保障制度

青年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面临自身的专业发展问题,还要解决家庭、生活等方面问题,青年在国外访学活动中,对学校的资助、保障、考核方式都有着特定的要求。一套健全的利益保障制度,不但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而且可以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有利于实现单位利益的最大化。学校应加大对访学人员的支持力度,建立有效的出国留学激励机制,形成出国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考虑合理诉求制定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支持、保障和考核方案,形成支持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的制度基础、制度支撑和制度保障,从根本上解除访学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1)制定经费资助。对于出国访学活动,青年教师首先关心的是经费资助的问题。对于非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青年教师,学校要多渠道筹措资助经费,按照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资助标准对其出国期间的生活费用进行全额的经费资助,并支持青年教师从课题、项目中列支部分经费,为其访学活动提供充分的经费保障。(2)制定工资待遇。在资助经费问题解决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工资待遇的问题。出国访学的青年教师,一般都处于事业、家庭的起步阶段,手头并不宽裕,希望学校能够在其出国期间继续发放工资待遇。为了大力推动青年教师访学提升,高校应积极回应青年教师的合理诉求,在允许的范围内,继续发放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为青年教师的访学活动提供全面的待遇保障。(3)制定灵活考核。考核压力是高校青年教师普遍面临的。许多青年教师往往会担心因为出国访学而完不成考核任务,进而在是否选择出国访学问题上犹豫不决。为此,实施青年教师访学提升工程,高校应该在考核上对出国访学青年教师给予上的倾斜照顾,形成关于出国访学青年教师的灵活考核,让青年教师甩开考核包袱,全身心投入出国研修活动中。

3.营造助推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的良好氛围以发挥青年教师的主体性为根本,积极营造助推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的良好氛围。高校青年教师访学项目本身是一种工作实践,参与实践的主体是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直接影响其访学活动的效果。学校氛围对每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学校氛围对教师具有心理和感情上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成长。积极营造助推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提升的良好学校氛围,有助于大力激发青年教师从事访学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高校实施青年教师访学提升工程,需要管理者加强组织动员,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并与青年教师形成良性互动,积极营造青年教师出国访学良好氛围。通过二级学院办公室、人事秘书等宣传贯彻到教师个人,并精心组织出国访学项目的申报动员会。

针对青年教师出国访学问题,学校要充分听取青年教师的意见,尊重青年教师的合理诉求,维护青年教师的合法权益,做出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的决策。对已被列入出国访学计划支持的青年教师,学校应在充分沟通释疑的基础上与其签订协议书规范各自的权利、义务,明确各自的行为。此外,要注重过程管理,采取中期检查、个别沟通指导等形式有序推动青年教师自主落实出国访学计划,避免计划落空。。对于出国教师的家庭困难,学校要尽量帮助解决,使青年教师在国外能安心学习研修,促进其在访学过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四.创设工作机制促成青年教师访学活动积极效应的呈现

青年高校国外访问学者应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经验、科学技术,有利于青年教师拓宽国际视野、革新教学理念、改进科研思路,从而获得全面发展。对访学结束回国的青年教师,学校应创设工作机制,要求其从教学理念与经验、科研方法与成果等多方面认真总结访学活动的效果,突出成绩、明确不足、提出意见建议。。开展青年教师访学活动总结汇报活动,有利于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科研方法灌输到学科教师的头脑,从而促进学科教师的全面发展。学校还应形成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对青年教师访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肯定先进、激励后进,形成积极的辐射效应。

参考文献:

[1]邱

[2]管春英,龚方红,等.论高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1( 18).

[3]李永强,罗云.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J].中国农业教育,2009(3).

小学国防教育知识范文5

以课堂为阵地,渗透国防教育理念太谷实验小学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开设主题班会、道德法治课等,注重国防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以教材、教师、教案、教法为依托,为全校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课时保证。特设的国防教育专题课程由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政教处等成员为副组长)统一安排,每学期至少有三个课时以上的专题课。

另外,每周安排一节主题班会,由班主任进行国防相关知识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国防教育的理解、认知与内化。始终坚持“结合、渗透”的原则,将日常教学内容与国防知识紧密结合,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及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标准之一,使国防教育工作收获了良好效果和评价。

以实践为主线,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太谷实验小学以“五老事迹会”“节日主题教育实践”“五进五出”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切人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定期举办的“升旗集会”“红领巾广播”等活动,以此实现了国防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国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是太谷实验小学国防教育工作的延伸和拓展,主要通过观、读、议、唱、训等方式来实践:观一一组织学生观看经典的爱国主义影片,如《上甘岭》《甲午风云》等;读一一要求学生每学期读五篇以上有关国防教育的文章,并做好内容摘要,写好心得笔记,定期交给老师评审;议一一全校每学年都要举办一期“国防教育辩论会”,学生可以自选主题,各抒己见;唱一一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一次军歌歌咏比赛,可选唱《大海,啊故乡》《血染的风采》《红星歌》等爱国歌曲,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训一一开展“人军营”的体验活动,2018年太谷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劳动技术学校的军训表现,获得了一致好评。

小学国防教育知识范文6

一、活动时间:

2020 年 6 月 9 日—6 月 17 日

二、活动主题:

“奋进新时代 聚力强军梦”

三、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1.开展国防教育宣传工作

2020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 19 周年,各采取多种形式对《国防教育法》进行宣传教育,在学生中增强国防意识,弘扬民族精神、激励爱国壮志。

2.组织国防教育系列活动。

①组织国防教育主题班会或主题升旗仪式(6月15日,五年级一班负责旗下讲话)。

②各班组织一次国防教育主题班会(6月16日下午班会课进行)。

③开展国防教育手抄报、黑板报主题评比等活动(6月18日前完成)。

④举行专题演讲活动、知识问卷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国防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3---5年级每班选派一名学生参加,6月16日前上交参赛名单,6月18日下午在录播教室举行活动)。

⑤进行一次国防知识问卷调查(6月19日进行)。

四、活动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