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有效的经费拨付监管机制是解决区域教育信息化经费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信息化发展的直接动力。海淀区信息中心为了支持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自主建设,设立了专项建设资金和特殊经费,鼓励学校从实际需求出发,在区教委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制定发展,通过信息中心的项目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专项经费与特殊经费的支持,在学校中实施教育信息化实验项目。其中,专项建设资金用于推动实验项目试点工作的开展,支持实验项目的具体开展,由教委主管领导,财务科、信息中心、试点校共同配合完成共同监督;特殊经费是将信息化经费直接下拨给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的自主性,满足个性化建设的需求。
基本理念
“转换思路,以人为本,深入应用,创新实践”是该模式的基本理念。在运作过程中,其建设思路从“建设导向”转变为“应用导向”,信息化软件以及项目“应用”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发展的核心从以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等“物”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和教师等“人”为中心;。为了避免做出不切实际的决策,基础教育学校在区域信息化管理机构的鼓励下,逐步开展自主建设、探索应用和个性化发展。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抛弃了以往的“统一标准”,这一举动激发了学校自主建设的积极性,使得学校的建设更加符合本校的发展特色,信息化资金实现了充分利用、设备实现了“物尽其用”,整体的发展较以前更加充满活力。其中,“自主”是在符合国家和区域整体规划指导前提下的自主,因此学校的发展仍然需要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为学校提供指导。
学校分析本校的实际情况,“以需求拉动规划,以应用促进教学”,坚持“学生本位,所有的技术都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促进以演示、讲授为主的低层次信息化教学应用向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认知工具、资源工具、评价工具等高层次应用转变,从而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形成了“应用为导向”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自主建设模式。符合这一模式的学校具有超前的硬件基础设施,随时可以调配资金,根据需要购置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在应用数字化工具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开展数字化教研、优化教学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核心特征
1.应用数字化工具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很少有交互行为的发生。教学基本上由课前预习、课上讲授、课下复习和完成作业四步组成。课上主要是听讲,由于客观条件的,如人数过多、环境嘈杂等,即使学生想要反馈信息或者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和教师交流,得到的机会也是有限的。教育信息化的到来最先改变的一定是课堂教学: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非常方便;教师能够及时地获得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到互动交流;信息接收方式更加多元。
2.信息技术的应用催生数字化教研
。过去听课教师要和授课教师、学生同时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完成听课、笔记活动,然后另外找时间进行交流、研讨。教研活动往往被生硬地分割为几个部分,时间上的断裂导致很多好的想法得不到及时的交流,好的想法就在拖延中流失了。数字化的校园催生了数字化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方式发生了变革,从原来的“模式单一,费时低效”变为了“方式多元,开放互动”。借助网络平台,教师不必到教室中去听课,听课教师的数量也不受教室大小的,实现“一边听课,一边研讨”,教师之间的及时交流对提高教研效率以及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3.信息化实现教学管理方式变革
学校管理信息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网络融入学校管理解决了“一校多址”的管理难题,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同时降低了管理的成本费用;。信息化的办公方式方便对教学工作统筹安排和教师的分工协作,对多单位协调工作非常有帮助,从而实现了费时低效到省时高效的转变,提高了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效率。
4.超前的硬件基础设施
硬件环境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因此,在硬件建设上,学校的经费投入非常充足,学校顶层的支持使得信息化发展阔步前进,在购置设备上能够走在技术发展的前沿,保证了新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应用上,学校能够充分利用购得的设备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充分挖掘已有设备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科课程的教学、辅助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等。对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对新技术、新设备的需求,学校会尽力满足一线教师的需要,按需购置、合理配备,提升硬件的利用率,让硬件设备在应用中体现其价值,实现产出的最大化。
运作模式
1. 建立运行机制,谋划发展策略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组织,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指导与协调,学校将重要的决策从行政管理转向学校管理,成立了由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信息化领导小组,针对学校信息化发展需求,按照学校的办学方针,设计、指导、实施和实践教育信息化过程。信息化建设合力的形成使得决策更加科学、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在谋划发展策略的过程中,坚持信息化环境与人的融合,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宗旨。细化分级目标以支持不同类型学习,促使技术的应用从以“物”为中心的低层次发展形态向以“人”为中心的高层次发展形态转变;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弥合不同群体的优势与弱势,使教育信息系统处于一种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2.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生态校园”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看,一种新兴的技术形态进入教育系统,必然要与教育系统中原有各个要素之间或相互竞争或协调共生,并最终达到一种新的生态平衡。为了使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在教育领域持续发挥作用,学校从宏观层面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规划,设计开发相应的平台、软件、资源等,引入相关的专家人才队伍进行培训指导,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使用制度,这些建设之初的整体考虑和精心设计为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分考虑现有软硬件基础设施,物尽其用;另一方面,挖掘学生发展中出现的新需求,确定目标,分析条件,制订方案,综合评价,优化方案,实施建设,并建立实施中的检查、监督、反馈、评价等制度,最终形成了两条线同步建设、螺旋上升的生态系统建设过程。
3.搭建共享平台,整合推送优质教育资源
首先,以数据库作为支撑,建立开放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其次,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持续更新的方式建设和推送可多次应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学科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和研发特色鲜明,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质量高效果好的课程文件、课件库、课程库、教材库、名师库、试题库、文献库、案例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优质资源的建设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在辅助教师教的同时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4.跨学科跨部门倾力协作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校各个部门通力协作的事情,需要学校领导、教师、技术人员的群策群力。由于信息化是一项非常昂贵的学校变革,因此需要有校领导的鼎力支持才能够迈开步子发展。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在工作职能上采取成立电教中心和信息中心,共同负责、协调配合的组织形式。针对具体到信息化建设项目上的事情时,一般都是由学校的领导牵头,成立一个由有关各方组成的项目小组,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把握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使信息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问题与建议
1.缺少专业的信息化研究团队
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学校的技术人员,如信息技术教师、电教人员等,没有形成专业的研究队伍,在应用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以及进行学校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技术和理念上的不足,对于持续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十分不利的。虽然每年都有许多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但只是解决了教师利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问题,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过程中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念和认识,“软实力”还有待挖掘。学科教师并不能够代替专职的研究人员,他们在信息化的专业素养上通常达不到深层次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因此建设专业的信息化研究团队的任务迫在眉睫。
2.教学资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有待凸显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以应用为导向的学校对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非常重视。以附中和北京一零一中学为例,他们在建设教学资源上具有很好的模范作用,学校在满足自身对教学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向那些不具备自主建设教育资源能力的学校,以及资源建设能力不强的学校提供资源支持,他们的努力和贡献应当得到我们的肯定。但是,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即资源内容与形式的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实践。教师往往身边拥有大量现成的教学资源,但“特色资源”却捉襟见肘。
3.建议建设专业的信息化发展研究团队,提升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研究水平
学校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支专业的信息化发展研究团队,配备专职的研究人员,研究和探索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需要研究人员了解自己学校的特色、学校的发展状况等,因此在组建信息化发展研究团队时,应当首先考虑那些了解学校实际情况、愿意应用信息技术完善学校原有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人员。例如,可以从校内筛选有经验的教师,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从事信息化发展研究的素养。
4.创新教师培养的手段、内容与方法
教师培训的形式单一造成了许多问题,如教师培训的周期过长造成教师通过培训获得的技能并不能与技术的更新换代同步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以应用为导向的学校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师培训,避免单一的讲座式培训;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帮助教师的知识跟上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可以运用信息化的远程教育平台,扩大教师培训的规模和力度,增加教师培训的频度和效度,注重提高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的自身水平和素质,而且要带动本校、校际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培训,采取互相帮扶、资源与方法共享的方式,使教师培训走向常态化和优质化。同时,教师培训标准、培训内容的制定,培训效果的评价以及制度保障建设等也要跟进。
5.校际之间既有资源共享联盟,同时又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资源
校际之间形成联盟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共享,减少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的情况发生。各种教学软件的开发方便了校际之间的交流与资源共享,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师生提供了服务。在形成校际联盟以方便资源共享的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学校的自主性,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符合本校教师实际教学需求的教学资源库。注重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建设和管理,针对配套的软件资源匮乏和管理不合适的情况,学校电教中心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可连同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和管理,加强学校间教育信息软件资源的有效共享,同时将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特色化”的工作做好,实现资源建设符合学校教育情境的特殊性。
12月1日,作为电子城意图境外扩张的桥头堡项目,昆明科技产业园启动建设,电子城的京外扩张再下一城。据了解,项目直接投资和拉动投资在60亿元以上,电子城将借助该项目夯实西南平台向南亚、东南亚等“一带一路”辐射的境外市场进军。
昆明科技产业园的背后,则是电子城夯实云南进军海外的野心。。
【述评】
房地产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大型房企都开始试水产业地产运营,而电子城一直专注于产业地产领域,因此成为众多知名企业的合作首选。
事实上,这也是电子城能够快速启动扩张的背后动力。作为老牌产业园区运营商,电子城此前业务多在北京布局,但目前在天津、秦皇岛和山西朔州、厦门和南京等地均有布局。
业态方面,电子城目前布局的产业园都是与当地产业经济相适应的,包括研发园区、科技企业总部园区、创新园区,轻资产平台“创E+”和未来的电商科技物流平台等业态。
地域的不断扩张和业态的不断丰富促使电子城开始探索轻资产之路。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入推动,北京企业外迁后将留下来大量厂房,电子城便将目光投向了这些优质厂房,将其长期租赁并用于打造“创E+”创新社区。在充分利用北京电控“798”“751”大型园区运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电子城科技园区的开发运营及企业客户管理经验,全力打造好轻资产化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形成“空间+服务+投资”的可持续盈利模式。可以预见,未来这类产业园将快速在各地铺开。
写在前面的话:
社区运营的过程繁琐而充满细节,成功是一条漫漫长路,社交媒体营销需要创意更需要勤勉和认真。。
。他们刊登的帖子让人们哭笑不得,赶走了粉丝,更糟的是——它们的存在让人们觉得无聊得要死。
如果你的企业也犯下了社交媒体内容7宗罪的其中一条,那你就应该赶快纠正它!
#1向粉丝过度推销
如果几乎所有你的帖子都是向你的粉丝兜售什么,那么你就犯下了贪欲罪。这个错误也可能出现在直销的情况下,而不是利用你的声誉、知识和社区来服务你的销售。如果你的,Twitter和博客页面充斥着购买信息,那赶快清除掉他们吧!
#2贪图数据表现
大多数社交媒体营销者利用大量时间的工作来聚集或鼓励在自己页面上的互动。。记住,不应该太贪恋与这些反馈,你能给予的更多,你就能得到的更多。
#3过于追求自我表达
你一定意识到了真正能做好社交媒体的企业是那些强调参与他们平台的用户。聆听受众的心声要比企业自己的独白重要而有趣的多。不要太过于强调你是谁,你就是企业而已——应该更多的去融入你的粉丝表达你独特的个性。
#4懒惰,行动迟缓
一个常犯的错误是发帖数太少。粉丝们喜欢媒体访问你的页面,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即使数量不多。如果你非常懒,那么当战略和计划执行的时候,你必须改变你的方式——否则你的站点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5引起公众愤怒
在社交媒体的领域你必须非常重视,不要忘记低调谦虚的意义。。通过邮件平息事态,也可以运用一些优惠承诺,激励或者客户服务至少让当事人冷静下来。
。如果你真的按照你的想法这样实施,那么你可能会赶走已有的粉丝。去发现你适合怎样的内容,可以运用一些分析系统,并且不断在你的活动中进行一些试验或调整。
关键词:运营商;开源软件;网络重构;管理策略
。开源软件有助于降低软件研发的进入门槛和采购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升软件代码生产率,是推动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网络的“软件化”和“开放化”是当前运营商网络重构的主旋律。。传统的运营商网络发展模式具有建设周期长、业务创新受厂商设备等问题,网络一旦部署即相对“固化”,因此亟需借助软件技术支持网络架构和能力的灵活调整,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展需求。同时,互联网应用服务(OTT)业务的蓬勃发展使得运营商面临被全面管道化的风险,运营商为了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价值,实现与互联网厂商的平等对弈,就必须要掌握与之相同的工具和武器,开源软件技术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一个方面。借助开源的力量,运营商有望克服现有网络中存在的大量私有、封闭的接口和协议导致的难题,推动软件系统之间的接口开放化和协议通用化,实现网络资源和能力的更大程度的开放。
当前,主流运营商都将基于开源技术打造自身的软件领域核心竞争力作为工作重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AT&T计划将现有开源软件所占比例从5%提升到50%,包括基于开源OpenStack技术着手建立AT&T Integrated Cloud平台等[2]。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也同时在开源领域发力,例如:中国移动联合Linux基金会发起OPEN-O编排器项目,主导发起业界首个基于容器的开源网络功能虚拟化(NFV)项目OpenRetriever等;中国联通和ON.Lab(开放网络实验室)共同推进开放网络操作系统(ONOS)控制器、端局数据中心化(CORD)项目等;中国电信在其CTNet 2025网络架构[3]中,明确提出在网络重构过程中将优选开源软件技术,实现研发运营一体化,并已经在主流开源社区建立了重要影响力,例如成功入选OpenStack开源社区的黄金会员。
在业界的推动下,开源也得到了众多标准化组织特别是以实现“互操作”为目标的通信网络标准化领域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受到各方利益,传统的标准制订过程过于冗长,并且最终的标准文本通常是仅能满足基本互连互通需求的最小子集;而开源软件可以以事实标准的身份出现,其开放性能够加速标准的制订和验证,并能避免读者在标准文字描述上的理解差异。其中,最典型的是软件定义网络(SDN)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标准化组织开放网络基金会(ONF),它不但率先提出“from pdf to python”标准化工作策略,而且还通过和ON.Lab的整合,全面推进文本标准和开源代码的协同制订和[4]。
1 开源软件技术体系
开源软件能够有效地满足软件研发在高效率、低成本等方面的需求,并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乃至很多新兴技术从诞生伊始就和开源项目紧密绑定。。
1.1 网络领域开源技术
网络是运营商赖以生存的根基,开源软件的理念主导了当前网络走向开放化、软件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利用SDN、NFV等技术的网络演进和改造。
(1)在SDN领域,开源软件主要体现在控制器层(OpenDaylight、ONOS等开源SDN控制器)和应用层(OpenStack作为应用驱动SDN资源);同时,在网络转发设备层,开源的虚拟网络设备(Open vSwitch)和以“X86处理器 + 。
(2)在NFV领域,网络功能将以基于X86服务器虚拟化的方式承载,因此开源的虚拟化平台(基于内核的虚拟机(KVM)、Docker)及其管理平台(OpenStack、Kubernetes)成为主流;同时,为了弥补X86服务器在网络处理上的不足,以开源的数据平面开发工具(DPDK)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数据包处理加速技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1.2 数据中心领域开源技术
数据中心是运营商的重要资产,也是运营商打造创新业务的基础,其开源引入的重点在于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
(1)在云计算方面,从底层基础设施的各类开源虚拟化技术(KVM计算虚拟化技术、Ceph存储虚拟化技术、MidoNet网络虚拟化技术)及其开源的资源管理平台(OpenStack),到中间的平台层开源软件技术(CloudFoundry),再到上层将各种各样的开源应用软件作为软件即服务(SaaS),开源软件已经实现了全堆栈覆盖。。
(2)在大数据方面,Hadoop开源平台一度被视作大数据处理技术的事实标准,而在后续演进中的实时计算框架(例如Spark)、流处理计算框架(例如Storm)、图计算框架(例如Neo4j),乃至被称作Hadoop 2.0的先进大数据算框架都是来自开源社区。当前,在海量数据分析和应用的前沿,也有大量的开源项目推动技术发展,例如:深度学习领域的TensorFlow、Caffe、Deepnet等。
1.3 业务平台及IT系统领域开源技术
业务平台及IT系统是运营商较早引入开源的领域,主要体现在以Linux + Apache + MySQL + PHP为典型代表的开源软件体系,以及在软件系统开发中引入的各种开源软件框架(Struct、Spring、Hibernate)。同时,在处理业务数据时,为了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扩展性,业务平台通常还会引入开源的防火墙(iptables)、负载均衡(LVS、Nginx)、系统监测控制(Zabbix)等软件设备。当前,随着业务访问量和数据处理量的激增,越来越多的开源分布式处理技术成为业务平台的必需,例如Redis分布式缓存、MongoDB分布式数据库、Swift分布式对象存储以及用于分布式应用系统协调的Zookeeper等。
1.4 终端领域开源技术
终端领域中的开源技术最典型的就是Android系统,它借助开源的力量,构成完备的生态体系,从而一举战胜了闭源的iOS系统,占据了移动终端市场的广阔市场,并将在后续继续成为该领域的霸主。同时,以OpenWRT为代表的开源嵌入式系统,在家庭网关等领域也被广泛应用。当前,物联网是终端领域的热点,这同样也体现在开源项目的竞争上,例如:Google的物联网底层操作系统Brillo等。
2 开源管理重点举措
商业购买和自主研发一度是运营商软件体系中最主要的研发途径;但是如果单纯依赖商业软件,其特有的封闭性将使得运营商可能被软件厂商“绑架”,从而丧失议价权,造成采购成本的提升。同时,如果商业软件中植入有恶意代码,也很难被侦测。然而,如果运营商采用完全自主研发,虽然能够在业务适配度、代码掌控力、软件安全性等方面获得较高保证,但是其弊端在于代码研发过程中的质量风险以及相关软件研发队伍的低利用率等问题。
开源软件的兴起为运营商的软件研发提供了新的模式,主要体现在其开放的特性足以消除用户对采用封闭商业软件的顾虑;其架构和实现在开源社区的群力打造下不断完善,有助于缓解独力研发的压力。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开源软件在其带来便利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小觑的风险,需要使用者在管理上建立更加全面细致的举措。
2.1 开源软件风险分析
开源软件的首要风险来自于软件能力方面。开源软件依托相对松散的社区提供代码维护和支持,因此在质量保障、运行稳定性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例如:项目进度难以得到保障乃至出现项目中止的情况。同时,开源软件缺少对运维的完备支持,需要用户自行部署和维护,导致较高的运营成本(OPEX)。特别是对于软件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的运营商而言,在面对部分开源软件代码质量差,软件升级易导致版本不兼容,软件代码大量冗余,性能和稳定性无法满足业务需求等问题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削减了开源引入的优势。因此,运营商在选取开源软件时,需要充分借鉴业界已有的最佳实践,选用合适的软件版本,并随时跟踪社区进展,检测新版本后向兼容性,同时根据需求重构开源软件关键环节,在掌控代码细节的同时定制开发,满足业务实际需求[5]。
开源软件的另一个风险来自于知识产权。虽然开源软件源代码的公开性使得使用者可以非常容易获得软件,但是它和闭源商业软件一样,也是受到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其中,许可证制度就是开源软件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管理方法。不同许可证在开源约束的严格程度上有所差别,更加宽松的开源许可证要求将更加适合于商业应用。因此,运营商应培育熟知开源知识产权保律的人才,建立开源软件的引入应用的管理审核机制,在应用开源软件前务必熟知其许可证授权模式,进而通过积极参与各类型开源社区的运作,广泛了解开源应用案例,对开源知识产权的纠纷进行剖析和熟知,避免陷入产权风险[6]。
最后,开源社区的建立和开源软件的研发在当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商业利益的驱动,最典型的体现是众多巨头加入并主导社区工作。为了确保自身利益不受侵害,并增强产业影响力,运营商的软件研发团队必须能够深度掌控开源代码实现,以确保软件代码的质量,并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另外,必须承认的是凭借多年的研发和市场经验,商业软件确实在很多场合中具有开源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
2.2 开源管理机制重点举措
。其中,运营商开源管理机制的重点举措包括:
(1)将开源软件研发实践提升到企业战略地位。运营商应把参与开源社区的重要性提升到与传统参与标准制订的同等甚至更高地位,一方面有利于将自己的诉求体现到开源软件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一支真正深入开源软件核心开发的队伍。
(2)培育企业文化、转变企业生产模式。运营商要应用开源软件,首先必须有浓厚的软件开发氛围、有相应的软件研发流程支撑、有很好的软件工程师激励手段以及软件工程师培育计划。
(3)培养开源软件架构师。核心开源软件都有庞大社区协作研发、市场运作、合作推广模式,开源软件的引入绝不仅是利用开源软件代码,而是要培育既熟悉核心技术又熟悉开源运作的架构师队伍,能够基于需求和现状对开源技术进行正确选择,并充分借助社区力量和与生态系统协作,带领团队开展基于开源软件的研发和集成。
(4)培养开源软件研发人才队伍。开源软件的引入和应用并非不需要自身具备强大的软件研发能力,相反开源软件只是促进自主研发的重要手段,运营商应转变传统模式,坚持自主研发,培养一支强大的软件研发团队,能够将开源软件真正应用到企业的业务场景中,并且结合现网应用进行迭代开发和持续优化。
(5)发扬开源精神。积极在已有开源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扩展和化,并且将研发成果回馈到开源社区,提升技术影响力。在开源模式中,企业或个人共享越多,越会得到社区的认可,从而具有越高的地位,乃至主导技术的发展和社区的运作。
通过上述举措的实施,运营商将能更好地掌控开源软件这一“重型武器”,实现更低的软件研发部署成本,更快的业务创新和客户响应速度,更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以及更优的客户体验保障。
3 开源工作建议
开源软件在现网的规划和引入不能一蹴而就,运营商需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和能力水平制订切实的实施步骤。总体而言,运营商开源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完善软件研发模式、深度参与社区建设、实现重点领域突破等3个阶段。
3.1 建立基于开源软件的研发模式
加速开源软件技术的学习、研发和引入过程,运营商必须遵循开源软件技术的特点调整现有软件研发模式。开源软件具有项目起点高,进入门槛低,利用众筹和敏捷开发等特点。与传统的商业软件提供部署和运维服务不同,开源软件需要用户自行完成相关工作,并根据业务需求自主开展二次开发。虽然开源软件有效地缩减了软件开发周期和采购成本,但是它要求用户建立专业的软件开发团队,并为软件的运行维护支付必要的成本。
基于开源软件的研发模式需要根据业务需求选取最合适的开源项目,充分借鉴开源社区中已有的软件架构和代码实现,进而进行必要的重构,以切实保证开源软件的应用效果,可行的方案包括在软件设计阶段,利用开源软件搭建初始系统进行技术验证与研发评估;在迭代开发阶段,将开源模块集成到软件系统中以缩短研发周期,在全面检查开源代码质量的同时针对业务环境变化重写相关开源代码;在软件提交阶段,注意在完成软件系统交付的同时,将修订后的开源代码提交给社区,并考虑将研发过程中的其他成果陆续回馈社区。
3.2 深度参与主流开源社区建设
根据业务发展和应用实践的需要,运营商可在重点领域选取合适的开源社区进行探索,积极参与社区讨论和贡献开源代码,逐步熟悉社区运作经验并建立社区影响力,进而为更广泛领域的开源软件技术引入积累经验。
以中国电信自主研发的“蓝存”分布式对象存储为例[7],它是以开源的Ceph为核心的分布式对象存储产品。。在研发过程中,蓝存团队发现开源社区提供的Ceph软件在支持规模运营方面存在不足,从而自主研发了资源管控门户、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文件接口协同高可用等关键技术,并积极和社区沟通,尝试将相关的代码回馈给开源社区。同时,蓝存在研发中涉及到了Ceph核心系统与Zabbix、Keepalived等开源技术的整合,相关的经验也陆续贡献给社区,这些都是深度参与社区建设的必要活动。
3.3 在重点开源领域实现突破
开源软件通过建立“事实标准”的方式正在迅速取代传统的书面标准的地位,因此以建立开源社区的方式树立产业地位,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当前,“软件定义一切”已经成为主流,软件将在各个方面发挥其前所未有的作用,其中必将会涉及运营商能够占据主导的领域。因此,运营商需要把握这一机会,巩固既有优势,引导产业发展。
运营商在网络领域拥有旁人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围绕这一核心开展开源软件技术研发是必然方向。。运营商已经在相关项目上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例如制订NaaS服务需求、设计SDN控制器北向接口等等,如果后续将相关成果整合到相应的开源软件项目中,将更有助于强化运营商在网络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并将影响力扩展到其他开源社区中。
4 结束语
开源软件技术的研发和实践是运营商网络重构的重要手段。通过全面深入的调研和评测,运营商可以从主流的开源技术体系中合理选取开源技术方案,并结合自身需求开展以开源为核心的自主研发,加快软件系统的上线和优化,增强核心技术掌控,建立产业影响力。
但是,开源软件技术的深入学习、全面掌握和顺利应用绝非一日之功。当前,运营商应该抓住开源软件的发展机遇,从技术研究、产品开发、运营模式、人才培养、企业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变革,充分利用开源软件的既有优势,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更长足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Open-source software [EB/OL]. [2017-01-18](2017-03-06).https:///wiki/Open-source_software
[2] AT&T Wants 50% of Its Software to Be Open Source [EB/OL]. [2016-01-05] (2017-01-20). https:///articles/news/att-wants-50-of-its-software-to-be-open-source/2016/01
[3]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CTNet 2025网络架构[R/OL]. [2016-07-11] (2017-01-12). http://.cn/news/06/bps/
[4] Open Networking Foundation. ONF Review [EB/OL]. [2016-12] (2017-01-11). https:///about/onf-overview
[5] 赵慧玲. 网络重构及其挑战[C]//2016全球网络技术大会(GNTC), 2016
阿里巴巴B2B事业部最近在大张旗鼓地搞“城市拍档”,和此前的“农村合伙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城市拍档负责去跑城市中散落在各个街道角落的小超市、小店,让这些小店主成为他们一个新产品“零售通”的注册用户,从上面采购进货。
对于小店来说,城市拍档能够给他们带来稳定、有质量保证的货源;对于商家来说,原本无法覆盖和控制的渠道,或许可以通过阿里巴巴的城市拍档重新构建起来;对于城市拍档来讲,这是一次创业的绝佳机会,你可以开创自己的网络,你就是一个渠道中枢,一端连着优质货源,另一端连着数百家、上千家小店。
而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新的“城市拍档”则可以通过“零售通”把千千万万线下夫妻老婆店和线上的各种批发资源对接起来,包括农村的那些时令水果和农产品,以及线上电商做不到的很多“服务”。
是的,目前它的名字叫“零售通”,貌似是阿里巴巴B2B事业部试图为线下夫妻老婆店们打造的一张采购网――但请相信杨姐,零售通的未来,必然成为阿里巴巴从线上转入线下实体经济的一个突破口,跟随在采购网之后的,是一张基于大数据落地的信息网、一张如毛细血管般的物流网和一张远大于当今蚂蚁金服N倍的金融网……
突破口:夫妻老婆店
我猜测,阿里巴巴或许是从“农村合伙人”身上找到了灵感,因为他们借此找到了开发线下市场的成熟套路,现在的城市拍档只不过是前者的“城市版”。
因此,“成熟的模式”+ “阿里巴巴超强的执行力”=“一个快速崛起的线下网络”。
是的,家乐福、沃尔玛之类的大型电商早已打造了自己超级霸道的供应链体系,但是那些街边小店却永远没有这种能力。。
而与此同时,阿里巴巴B2B事业部也看到了此中的机会:为什么不把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小店都串起来,把他们的采购归拢到一起,成为这些小店共同的“上家”?
这个想法三个月前已经在1月12日杭州“全球B2B生态峰会”上正式启动―试运行阶段就更早。
今天杨姐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个举动的结果,不凡帝范梅勒(一个糖果品牌)的电商总代王春啸在一次闲聊中告诉杨姐,城市拍档已经发展了两三个月,截止到3月底,通过零售通采购的不凡帝产品单日销量已经超过了该公司在天猫上旗舰店一天的销量……这还仅仅是零售通目前扩张了3000多个APP商家用户情况下的效果。
但阿里巴巴布局零售通的用意显然不止于此。
N张网
是这种社区经济成就了阿里城市拍档计划。在该计划中,阿里提品、仓储、物流、技术、IT、金融等一系列服务,城市拍档只需服务好社区零售店,不需要太多的人脉、资金,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创业。
直白一点,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全部由阿里巴巴B2B“零售通”来解决。
首先,“信息流”。原来夫妻老婆店信息流传递不够快速,商家要实地拜访才知道产品信息和价格信息的变化,比较低效。。
其次是物流。原来都是小店主自己去进货,运输。但是未来,阿里通过菜鸟物流,将为这些小店主直接送货到店,这样物流的传递效率也会提高。
资金流。显然,零售通未来会和蚂蚁金服一起为小店提供金融服务――小店的数据都在零售通上,那么阿里自然也掌握了这些小店的经营状况(光是采购肯定不能完全掌握,再加上POS机就完美了),就像阿里对目前线上做生意的那些淘宝店、天猫店和B2B商家一样,我掌握你的运营,自然敢放贷款给你。
此外,零售通还可以干一件事:赊销类的金融产品,给小店带来额外的账期,帮助他们进行现金周转。从金融流来说,小店要现金拿货,压力也很大。现在通过零售通的APP和网页,都能高效做一个信息的传递,另外通过城市拍档(合伙人)的沟通和服务,信息会更快传回来。
这当然让很多试图以此创业的人十分兴奋。
一位叫颜孙幸的城市拍档,1月底加入,3月的时候,用三天的时间就达到了GMV过3万,是目前GMV全国第一。
在杨姐看来,这些城市拍档现在也在为自己“圈地”的状态中,未来谁能够圈到多一个线下小铺,就意味着收入能够多一分――未来的城市拍档,是不是感觉更像是一个片区的总?
但是如果这些小铺的店主都会用了零售通APP,那么这些城市拍档会不会就此失业了呢?
假如杨姐是马云
杨姐还记得十几年前,马云曾经干过一件事,就是在线下建立实体小店,教人们如何用电脑到淘宝网买东西。后来阿里还在线下发行过《淘宝天下》,那根本就是一本广告,产品上都有一串叫“淘代码”的数字,谁要是从《淘宝天下》上选中商品,上网购物时填上淘代码就能获得更多折扣。
显然,那个时候阿里巴巴的主要增长是靠把消费者朝网上拉……而今天,其实正好相反。网民C们已经基本上没有不知道马总的了,那么要继续拉动阿里巴巴的增长,就要把新的B端拉上来,大B们此前基本上能拉的都拉上来了,现在就是小B们――不过由于实体店的关系,所以交易到网上来,但是人却到线下来――因为可以做更多的、线上做不了的“服务”。
是的,“城市拍档”们在完成圈地之后,比如一个人圈个二三十家店,然后就以顾问的身份来给这些小店做服务――他们可能会被要求把一个一个阿里能接的服务都接到这千千万万个夫妻小店中,所以他们不会失业,不仅不会失业,阿里还要给他们做培训,当成兼职员工来管理。
OK,现在加盟零售通的夫妻老婆店将成为阿里在小区里的一个“管道”。如果我是阿里巴巴,我将怎么做?
第一,我马上投资分众股票,或者干脆自己做一个“小店传媒”,融资,然后在每个小店里(或者窗口)免费安装一个大大的电子屏幕,上面可以打广告,除了固定广告外,每个客人进店的时候,通过识别该客户(怎么识别这点技术问题,杨姐就不费心了,估计肯定难不倒支付宝――他们都能人脸识别了啊,再说进来的不都是邻居么?)……通过识别该客户,然后结合淘宝、天猫大数据,给他打有针对性的广告,此其一。
。这个系统可以自动报警――“老板娘老板娘,‘小白不菜牌可乐’没有了,请确认补货……N个小时后菜鸟可以送到”……
第三,给每个小店增加一项服务:代收发快递。是小店公众账号粉丝的,可以免费代收――这样,有什么新的货品到店,还可以跟街坊邻居推广一下,再做做社区运营什么的。
第四,通过大数据计算,帮助商家调整进货结构,一切都数字化运营。例如,如果通过淘宝订单算出这个地区买奶粉的用户开始增多,那就提醒小店主多预备点纸尿裤或者围嘴之类的婴儿用品――再加一个基础服务:给商家提供贷款、赊购服务。
在中国,外资品牌的化妆品占到总体市场的80%。而在日本和韩国时,王立成看到,所有卖化妆品的店里基本没有外资品牌,都是本土品牌的产品。韩国自有品牌的BB霜30多元人民币一支,非常便宜,而且很好用。日本有成千上万的化妆品连锁店,30多片一盒的面膜,零售价才30多元人民币。“在未来的中国,一定也会有本土化妆品牌崛起,这是一个机会。”王立成说。
这样的机会,创立之初就致力于为爱美女的乐蜂网不容错过。
乐蜂网是由知名电视人、《超级访问》和《美丽俏佳人》的制片人李静于2008年创办的电商社区。在此之前,李静被美国的“玛莎.斯图尔特”所吸引。这是一家依靠DM刊、杂志、电视为核心,直接针对家庭主妇,向成千上万的美国女性推销某种“生活方式”的公司。乐蜂网的投资人沈南鹏认为,在国内颇有口碑与影响力的李静,可以优化过去积累的资源,打造一个中国版的“玛莎.斯图尔特”。
经过反复讨论,乐蜂网决定选择化妆品这一细分市场入手——《美丽俏佳人》拥有不少年轻的女粉丝,护肤、彩妆和香水是这些女孩的必备用品。最初,乐蜂网上只出售资生堂、雅诗兰黛、佰草集等品牌化妆品,但品牌化妆品过低的利润率让乐蜂网心有不甘,于是便有了做自有品牌化妆品的念头。
虽然日本和韩国之行让王立成增添了信心,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忘记做自有品牌的困难。毕竟,与众多知名的国际化妆品牌相比,乐蜂网需要从零开始。在王立成看来,乐蜂网做自有品牌,要在三个层面与国际品牌展开竞争。
第一是品牌层面,像欧莱雅、宝洁这样的公司,通常都有庞大的研发团队和上百年的历史。在这方面本土公司远远不如,暂时难以取胜。
第二是在客户的情感和偏好层面,在这一点上本土企业是有机会的,因为它们更了解中国的消费者,可以把消费人群分得更细,敏感肌肤、城市肌肤、易敏感人群等,再针对不同肌肤的人群,去开发适合的产品。
第三是在客户体验层面。。“这就像田忌赛马,我们不敢保证三票全赢,但有可能二比一获胜。”王立成说,“我相信,其他国家的本土化妆品牌,就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田忌赛马固然是妙策,但要想达成所愿并非易事。乐蜂网所依凭的,是其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李静的东方风行集团旗下有三家公司,除了乐蜂网,另外两家分别是东方风行传媒和东方风行品牌公司。传媒公司制作电视节目以吸引女性消费者,品牌公司负责产品研发与推广,而乐蜂网则为产品提供销售渠道。
东方风行传媒公司有12年的历史,一直从事于制作面向女性观众的电视节目。在过去的12年里,李静一直负责运营《超级访问》和《美丽俏佳人》这两个节目。前者更多的是接触明星达人,而后者则会聚拢起很多美容美妆方面的专家达人。乐蜂网的客户群96%以上是女性,而最初的用户,绝大部分是从两个节目的受众转化而来的。
品牌公司与明星造型师小P老师、时尚美学专家梅琳等这样的达人合作,推出乐蜂自有品牌的各种化妆品。。一方面,这样做可以借用小P老师这些达人的号召力;另一方面,自有品牌有性价比的优势。比如说,外资品牌面膜大致30元一片,而乐蜂自有品牌则只需38元一盒。
“美容美妆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王立成说,“在我心目中,化妆品就是药。我把化妆品当成药来向消费者推荐。”既然是药,其服用就不能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像小P老师这样的专家达人,她们会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肌肤女性的特点,为她们提供更合适的专业解决方案,比如怎么做裸妆,怎么做腮红、口红,怎么做眼部的护理,等等。
。比如,李静的品牌是“静佳JPLUS”,定位为“畅享自然能量”,其产品要体现出清新自然的特点;而小P老师的产品则是“静佳JMIXP”,定位为“魔法彩妆,百变公主”,这个品牌的所有产品也都要体现这样一个特色。
在这方面,乐蜂有意借鉴美国玛莎。玛莎在为客户服务方面做得非常好。;;。一共有六个步骤,告诉用户如何做出喜欢的蛋糕,非常实用,这就是达人的影响力。产品是一个载体,它代表着达人的思想。假如某一位用户拿到了小P老师的产品,就会感觉像是小P老师在亲自教她怎么做。达人对产品很苛求,产品的颜色、包装、设计、手感、使用的感受等,达人都要亲自去检验。
。乐蜂网与达人的合作方式是,由达人提供配方和设计,东方风行品牌公司负责开发、包装、设计以及寻找工厂生产,最终在乐蜂网独家出售。到现在为止,乐蜂网已经推出400多款自有品牌的产品,并计划在2013年突破2000款。2011年,创办3年的乐蜂网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人民币。
乐蜂网的三位一体模式看起来丝丝合扣,但也并非完美无缺。天使投资人雷中辉就对乐蜂模式抱以质疑:“它更像是一个媒体公司,而不是社会化电商社区。”在雷中辉看来,通过明星与节目来影响消费者,更像是“电视购物”,而不是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要想做中国版的“玛莎.斯图尔特”,乐蜂需要更懂得如何经营社区。“乐蜂网现在还是在延续传统媒体的思路,社区建设以名人为中心,但会员方面做得还不到位,没有名人之外的‘社区中心’。”雷中辉说。
的确,美妆达人们一旦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产品,其意见是否还像过去一样公允,这一点会很自然地让一些消费者生疑。这时候,消费者之间的意见交流就显得珍贵。如果说专家达人是星星之火的话,积极活跃的用户才是根本的动力之源。乐蜂网已经积累了近500万名注册用户,王立成希望到年底能够突破1000万。“从用户角度来看,我们需要留住第一批种子用户。。”王立成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