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矿山地质;地质;方法
中图分类号:TD167文献标识码: A
1、地质环境的定义
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的一种,指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环境系统。在长期的地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岩石圈和水圈之间、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大气圈和水圈之间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组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开放系统。人类和其他生物依赖地质环境生存发展,同时,人类和其他生物又不断改变着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是生物的栖息场所和活动空间,为生物提供水分、空气和营养元素。地质环境的区域差异,导致生物向不同方向进化。生物是地质环境的产物,但又改变地质环境,例如土壤是植物和地质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生命在长期演化中,同环境愈来愈适应,因此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其含量同地壳的元素丰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2、监测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原则包括优先原则、可靠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部分污染物进行检测和控制;把筛选危害性大、环境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1)国家、地方和矿山企业联合监测
国家控制全国范围内的重点区域监测,地方控制省内的重点区域监测,矿山企业负责本矿区范围内的监测,闭坑矿山无法找到责任人的由国家委托所在省的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2)重点区域监测先行
由于我国在短期内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上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要选择环境地质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最严重、对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构成威胁大的矿产集中开采区或者群采点,建立国家重点区域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示范区。
(3)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相结合
常规监测是通过对指定的矿区地质环境因子进行定期监测来确定矿区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发展变化趋势,评价其环境质量状况及治理成效。对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严重地区或发生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事件的矿区,不但要实施常规监测,还要进行应急性监测,快速获取数据,为矿区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理和控制提供依据。
(4)传统监测手段与高新技术方法结合
传统监测手段包括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化验;高新技术手段以多波段、多时相和高分辨率遥感遥测技术为主。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应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状况、设备情况、人员技术水平等因素,选择适用的监测技术手段,结合传统监测手段和高新技术方法,确保监测数据资料的准确度。
5、监测组织与工作程序
5.1、监测组织
我国各地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矿山企业是单个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主体,应该设立专门的监测机构或者委托其他的专门监测机构对本矿区范围内的地质环境进行监测,向所在地区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汇交监测数据。如果是闭坑矿山或者矿山企业已经倒闭,无法找到责任人,由所在地方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负责监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重点矿山开采区域的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及突发性和应急性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向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汇交。
全国范围内跨省界的重大矿区、热点矿区、突发矿山地质环境事件的矿区及其它应急性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由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负责,包括制定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要求与实施细则,开发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建立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规范数据格式标准,建立数据采集和汇交制度,接受地方监测机构上报的数据,分析、整理、汇总数据,编写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年报。
5.2、工作程序
(1)建立基本情况档案;
(2)确定监测内容;
(3)现场监测,将数据输入到数据库;
(4)监测数据汇总、分析、整理,编写监测报告。
6、监测内容与方法
(一)单个矿山的监测方法
(1)采空区地面塌陷监测:矿区塌陷面积较大的,采用遥感技术监测;重点矿区采用高精度GPS、钻孔倾斜仪、全站仪等监测,其他采用人工现场调查、量测。
(2)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参考《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技术要求》。
(3)矿区土壤污染监测:人工现场调查、取样分析,辅以土壤污染自动监测仪。
(4)矿区山体开裂监测:采用人工现场调查、量测。
(5)矿区水土流失监测:采用遥感技术监测和人工现场调查、量测相结合的方式。
(6)矿区地表水体监测:人工现场调查、取样分析。
(7)矿区地裂缝监测:主要监测方法有大地测量法、GPS全球定位系统、简易人工观测、应力计等技术。
(8)矿区侵占破坏土地与土地复垦监测:采用人工现场调查、量测,辅以遥感技术方法。
(9)矿区土地沙化监测:采用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和地面GPS监测以及遥感卫星监测等。
(10)矿区地面沉降监测:重点矿山采用现场埋设基岩标自动监测,其他采用高精度GPS监测。GPS监测方法参照相关规范。
(11)地下水水质监测:人工现场调查、取样分析。
(12)废水废液排放监测:人工现场调查、取样分析。
(二)区域监测方法
采用多波段、多时相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解译和判读。建立基于遥感波谱的具有一定精度保证的主要矿山地物类型、土地与植被破坏、地面塌陷等自动识别模型与方法,实现地物面积变化自动监测。
(1)选取要监测的重点区域,充分了解研究区的地质环境背景,结合区内矿山分布,确定遥感监测方案。
(2)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矿产开采区侵占土地、植被破坏、固体废物堆放、尾矿库分布、采空区地面沉陷 (岩溶塌陷)、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崩塌、煤田自燃等地质灾害、矿产开发引发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矿区地表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解译和判读。
(3)收集研究区1:25 000~1:500 00地形图数据,将遥感影像配准到1:25000~1:50000地形图上,采用目视解译、人机结合解译和计算机自动提取等方法将解译的内容按实际规模大小标在地形图上,并填写遥感解译记录表。
7、 监测质量控制
(1)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去现场监测,不能提前或拖后。
(2)建立实际监测人和校核人签字制度。
(3)各监测站定期进行监测数据自查,监测的内容不能漏缺。
(4)上报的监测数据要经监测总站的审核并盖章。
(5)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将定期到各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检查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
(6)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应派专业人员定期到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进行检查和业务指导。若有必要可以直接到矿山现场进行检查和指导。
(7)检查原始数据记录本,并抽查个别监测区,到现场核查。
。
8、监测资料整理与分析
地方建立以省为单元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存储长期的监测数据序列。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以省为单元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地方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进行数据录入、存储、查询、统计、报表、分析的基础平台。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收到各矿山企业报来的监测数据表后,以县为单位装订成册,并及时输入到省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本年度的监测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报表输出,编写本省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年度报告,并将年度报告和数据分别以电子文档和数据库文件的形式上报到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
总之,做好环境监测工作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监测体系,使监测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其次需要的是配置专业的监测人员,能够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为制定做参考;最好还需要使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提高监测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是××市的重要举措,市决定五年内全面禁止大中型水库和大中型湖泊投肥养鱼、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并把水环境监测的任务以规章的形式赋予了水文部门。为此, 二是要从组织领导上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强组织协调。。。
三是要从质量意识上引起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心,加强质量控制。质量是水文人从事技术工作的生命,是一以贯之的追求,是优质服务经济社会的基础与保证。要保证监测质量,质量意识、质控体系必须贯穿始终,分中心要加强对各县局站的技术指导,开展必要的技术培训,要让参与取送样的同志知晓每一个环节的注意事项,确保每一个水样公正、客观、真实反映水源地的本来面目,确保取送样质量。水环境分中心的分析人员更要加强监测规范的学习,熟悉自己负责项目的操作技术规程,对分析过程中的异常问题要及时和分中心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进行研究分析,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分析操作水平。任务增加了,责任也加重了,分中心要合理、科学地安排好各批次的分析任务,也许可能会要占用一点休息时间,大家一定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正确对待,认真分析,强化质量控制体系,做到规范、有序、科学、公正。分中心对每一次监测结果要及时进行认真科学的分析评价,及时编制《××市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向社会公布。
。
关键词:工程建设;土地开发;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2一、疏勒河
。昌马峡处集水面积1.34万km2,年径流量9.98亿m3,其中约1/3是融冰水补给。
昌马灌区是疏勒河流域三大灌区之一,而西干灌区又是昌马灌区最大的渠系灌区,现有灌溉面积1.6万hm2。由于该地区是疏勒河流域综合开发项目的重点区域,自2000年新西干渠骨干工程建成以来,项目建设的大量工作转入了田间工程建设和农经综合开发,使灌区的工程设施进一步完善,灌区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但是,由于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缺乏有效的统一,建设与管理脱节;对工程建设期的采料场地缺乏统一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乱挖滥采严重,破坏地貌和生态植被,产生了区域大、面积广的新粉尘源;新垦荒地种植率低,移民力度小,新垦农田荒漠化程度加剧;老灌区地下水开采过度,新灌区开发缺乏保护性措施,造成草地、湿地面积减少。以上这些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和发展变化中的趋势,进而导致了西干灌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打破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界限。因此,研究探讨该区域内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对引导本区域水利工程建设、移民安置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灌区地理状况
昌马西干灌区位于昌马灌区西北部,玉门镇西侧,东以总干尾部、城河上游河道为界,北止312国道,西至乱山子以南与桥子盆地边缘接壤,南以昌马新西干渠为界。行政范围包括玉门市黄闸湾乡、柳河乡、六墩乡、国营饮马农场部分面积,安西县三道沟镇、河东乡、腰站子乡、布隆吉乡、新建的七墩滩乡、双塔乡及沙河乡。灌区东西长75km,南北宽45km,灌区面积7370km2。灌区内的地势东高西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于古人为截引昌马冲积扇洪水灌溉和排疏洪水的需要,在西干灌区内开挖了十道沟,经过近几百年洪水的冲刷,灌区内形成了长短相近,宽窄不同的十几条沟壑,将昌马西干灌区分割成十几块大小不等的土壤版块,其土壤版块就组成了现在昌马灌区的灌溉区域。
昌马西干灌区位于昌马灌区西北部,属温带或暖温带干旱区,年平均气温7-9℃,降雨量36-63.4mm,蒸发量2500-3300mm。气候特点是: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年有效积温高,干旱,多东西风,冬季寒冷,是“无灌溉就无农业”的地区。
二、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修建西干渠产生洪水淤积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昌马西干渠由东向西布设,与昌马洪积扇由南向北的洪水走势呈垂直状态。为满足西干渠引水高程的需要,将原先低洼的行洪河道较以前明显提高,在西干渠24座行洪渡槽上游形成了总面积380hm2的低洼区,这些低洼区成为洪水携带泥沙的沉积区。特别是西干渠16 km-30km之间的4#、5#、7#、9#、10#、11#、12#渡槽的上游,成为泥沙的重点沉积区。这个渠段的下游恰好是土地、人口密集的老灌区。由于干旱、多风、洪水期短,植被稀少,沉积区的泥沙成为西干渠沿线沙尘天气的重要沙尘源,严重的影响了下游灌区人民生产、生活和西干渠工程的正常管理。
(二)西干渠的修建切断了地表和地下水源,减少地下水补给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昌马西干渠未修建以前,来自昌马总干渠道的洪水、余水,经过昌马冲积扇上游的河床,均匀的进入灌区,其分布区域广,面积大,渗漏多,对西干灌区的生态平衡有积极的作用。随着西干渠砼现浇高标准防渗渠道的修建和投入运行,一方面抬高了地面高程,把原来不同高程面上的水流集中到了西干渠下游低洼的行洪渡槽内,使戈壁来水在灌区内洪、余水面积减少了25%。另一方面西干渠上移了1-2km,并进行了高标准砼现浇防渗处理,渠道水利用率由旧西干土渠的60%提高到现在新西干的90%,节约用水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同时也切断了灌区生态耗水的补给源,加之地下水抽取严重,灌区内地下水埋深平均下降1-2m,使灌区内原有的沼泽地、湿地、草地面积减少,泉眼干涸、泉水溢出带下移、带幅变窄,荒漠化程度加剧,次生盐碱面积增大。以西干灌区的枯沟河为例,1995年以前枯沟河下游的东湖村、蘑菇村,在红旗村九组的分水点分引泉水进行灌溉,当时测得泉水流量为0.4-0.8m3/s。而如今该河沟进一步变窄,茂密的草丛消失,沼泽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甚至消失,上游露头泉水退减了近2KM,经2004年9月份测定,泉水量仅为0.02-0.05m3/s。
(三) 田间配套工程引起滥挖乱采沙石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昌马西干渠设计控制灌溉面积2.86万hm2,是昌马西干灌区主要灌溉渠道。下辖支干渠6条、支渠、斗渠2条,由于以上工程轮廓的存在,在西干灌区新建、改建、扩建支渠、斗渠工程247条,总长352km,这些工程大多采用砼衬砌和塑膜防渗,由于在设计施工管理中,缺乏统一的料场规定,施工中就近就便取料严重,使目前冲积扇前沿,路边道旁和灌区河床上,被采挖的遍地坑穴、满目沧桑,弃沙废料乱堆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地表结皮,对灌区的生态环境产生着极其恶劣的影响。
(四)新开发土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极度干旱的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灌溉绿洲面积的变化上。随着疏勒河项目建设步伐的加快,项目建设由骨干工程建设转向大面积开荒和移民安置。西干灌区是疏勒河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重点区域,三个新开发的移民乡(镇)集中安排该区域内的七墩滩、双塔和七道沟。目前已开垦荒地0.73万hm2,新设移民村30个,移民2.38万人。但是随着开垦面积的扩大,移民安置数量的增加,随之而来又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一是大面积开荒破坏地表结皮,天然植被大面积死亡,产生的粉尘、地表履土随风漂移,成为老灌区沙尘天气的主要尘源。二是土地开发引起流动沙丘迅速发展,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土壤沙漠化程度骤增,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三是移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差和生活所迫,滥砍乱挖野生植被严重,破坏了移民区周边的生态植被。四是新开发土地利用率低,耕种速度慢,大面积被开发的土地出现新的弃耕,移民安置速度与土地开发速度严重失衡,加剧了灌区土地荒漠化。
三、预防和治理对策
(一)以法律为准绳,市场为导向,多方配合,规范项目区的工程用料行为,遏制滥挖乱采
冲积扇边缘存在的沙砾石带是冲积扇平原的自然特征,也是保持自然平衡的重要区间。西干灌区在项目建设中对冲积扇前沿,路旁道边和灌区河床上的滥挖乱采,在宏观上是破坏了自然和谐的基础,在微观上破坏了地表结皮和生态环境的平衡,产生量大面广的粉尘源,对灌区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及其不利的影响,应该进行综合治理。一是要严格执行《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和《河道管理条例》,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有机配合,建立依法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制,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建立全灌区共同保护自然资源的社会环境。二是对已开挖的大坑进行全面平整,具备生长和灌水条件的地方种植旱生植物,对不具备生长条件的创造条件,促其自然修复。三是对目前仍在施工和移民零星工程的用料应统一规划,规定料场,委托专门的施工队伍进行生产,对被委托的施工单位收取地貌恢复押金和采沙管理费,对破坏的地貌进行综合治理。
(二)加强土地开发区的管理,加大移民安置和农经开发力度,提高开发土地的种植率,推进新灌区健康稳步发展
土地开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生态的破坏过程。土地开发使地表结皮遭到了破坏,野生植物被大面积掩埋致死,产生的粉尘浮土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等等。从天然荒漠变成绿洲是个漫长的周期,少则需要三、五年,多则需要十来年甚至更长。这个周期越长,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就越大。西干灌区的三个项目乡(镇)近五年共开垦荒地6500kd,而至目前仅种植2/3,其余面积暂时荒置,形成新的土地荒漠化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土地开发区要加强管理,加大移民安置和农经开发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种草植树,尽快达到田有人耕,地有民营的态势,提高开发土地的利用率,缩短建设周期,推动项目建设最终端的健康稳步发展,减少土地开发对灌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 扼制地下水开采,实现灌区生态用水多予少取
随着近几年疏勒河项目对西干灌区缺陷工程问题的处理,逐步解决了灌区有田没渠和支、斗渠破烂的问题,西干渠丰沛的水量可以保证灌区任何地段上的农田灌溉。可是由于眼前利益驱动,西干灌区内仍有434眼机井在抽取地下水灌溉,年提取量达到3765万m3,下游几个乡镇仍保留着十几座病危塘坝,维系着1.21万亩农田灌溉。大量提取地下水和塘坝蓄水,侵占了灌区自然生态用水的补给,是造成湿地消失、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主要原因。鉴于此,一是争取地下水的管理权限,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统一管理,采取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强行关闭灌溉机井,扼制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二是昌马水库要调整空库运行时间和排水强度,经常性的有20-30m3/s的流量通过昌马总干渠首下泄,经过冲击扇补充西干灌区的地下水,确保生态用水有足够的补给。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中国甘肃省疏勒河流域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水利部分可行性报告》,1992.6
[2] 施炯林.节水灌溉技术.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1):222-225
[3] 董哲仁.人与自然和谐的工程学.水利水电技术,2003,(7):5
关键词 工地试验室 试验 检测 管理 要求 建议
一、引言
工地试验室是为控制工程施工质量而临时组建的,具有临时性的特点。它承担着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任务,大量反映工程质量的数据都可追溯至工地试验室。在我们铁路工程建设中,由于战线长、地理结构复杂、建设工期要求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大,没有完全相同的经验可以照搬,只能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组建和管理。此外,铁路工程构造复杂,原材料品质要求高、种类多,检测项目多,检测工作量大。要做好铁路工程,必须高度重视试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可以说,试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和工程实体质量、进度、效益密切相关,没有检测就没有质量,没有质量何谈进度与效益?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研究先进的工地试验室管理方法,提高工地试验室的管理水平,找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方法,解决在实际工作中研究与实际脱节、重科研轻实践、不注重试验检验等问题。同时,通过试验检测可以推广新工艺新材料,减少能源和材料的浪费,保护人文和自然环境,提供实践经验和数据。
二、工地试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疆铁路建设项目较多,按照建设指挥部对于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高标准,严要求,工地试验室不但要担负更多的检测工作,而且要通过试验检测工作,监督和帮促施工企业严把质量关,严控施工进度,从而保证铁路建设的跨越式建设和发展。
然而,工地试验室往往受到工程资金、进度、施工形象要求等方面的影响而不能很好地开展检测工作,甚至有的工程项目工地试验室形同虚设,试验检测工作流于形式。
1.缺乏母体试验室的监督管理和指导。铁路工程战线长,工点分散。工地试验室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流动性大,工程在哪里,工地试验室就建在哪里。母体实验室迫于自身工作的压力,精力受到,不可能对工地试验室进行更多实质性的管理。更有些母体试验室自身管理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仅仅将自身的资质授予工地试验室,而不派出人员,更无暇对工地试验室进行监督与指导,从而造成工地试验室管理混乱,运作非常不规范。
2.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铁路工程的招标文件中对工地试验室的要求非常明确,对于仪器设备和人员要求也非常高。一些中标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按照中标时的承诺建设试验室。或者只派出个别管理人员,而临时招募一些试验员从事试验检测工作。这些试验检测人员未经过正规的学习和培训,思想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知识更新不及时,业务不熟悉,对现行的标准、规范不清楚,试验操作不规范,直接影响其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3.检测设备投入不足,检测环境不能满足工作要求。检测仪器设备是试验室最重要的资产。一些工地试验室为了节约成本, 往往在试验仪器设备方面不愿意投入,配备的是价格低廉、技术落后、性能差的仪器设备,其质量和精度不能满足标准和规范要求。此外,工地试验室多由彩钢板临时搭建而成,环境较为简陋,面积狭窄,室内采光、通风不好,仪器设备摆放过于密集,不满足试验检测工作需要,且存在安全隐患。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水泥室、标养室内温度、湿度不满足要求。
4.质量管理松散,检测程序混乱。当前,各工地试验室都按照建设指挥部的要求,做到了检测程序公开,管理制度上墙。但这只是停留在表面,实际工作中并未真正贯彻执行。一些工地试验室对自己的定位、作用及承担的职责、责任等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及预控工程质量的概念,缺乏对整个项目试验检测工作的管理。
5.检测工作任务繁重,检测数据可靠性低。铁路建设工程检测工作任务繁重,尤其是开工初期配合比的选定,路基土方的填筑,需要大量的试验人员进行检测工作。一方面各标段地理位置偏远,由于工地试验室人手配备不足,不能及时进行现场检测;另一方面建设指挥部为了抢工期赶进度,要求施工单位迅速施工填筑路基。在这种情况下,工地试验室只好出具虚假的密实度报告,造成试验检测工作量和实际情况不符,试验检测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试验原始记录不规范,试验结果经不起推敲、分析。一些工地试验室对原始记录不保存或随意抽撤,有的单位甚至拿不出完整的试验检测原始记录。
三、工地试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由上述问题可以看到,工地试验室的建设远没有达到标准。建设指挥部和项目管理部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大监督和管理的力度,要求工地试验室做好各方面工作。建议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详查资质和检测参数,合理确定试验室规模。在进行试验室筹建之前,建设指挥部和项目管理部应当仔细详查母体试验室的检测参数范围和相关授权书。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特点,按照设计要求,结合相关验收标准规定的抽检频次,合理的确定现场试验室需要开展的检测项目,明确试验室的规模。
对于检测频率高的常规检测项目,必须进行合理的场所和设备配置,如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测设备、混凝土及钢筋力学性能检测设备、拌和物性能检测设备、土工K30检测设备等都属于试验室必备的设备。
对于检测频次低、仪器设备价格昂贵、环境条件苛刻的检测项目,当谨慎从事,不必大规模购入设备,新建场所,可采取委外试验的方式,从而不但降低了运行成本而且还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如:骨料的碱活性试验、外加剂的碱含量试验、混凝土的变形性能和耐久性有关参数的检测等。
2.明确设备和人员的投入,合理布局,建立标准化工地试验室。工地试验室的人员配备、设备购置应当结合工程检测数量的多少、工期长短及质量要求作出科学合理的配置。目前招标文件中对工地试验室都有单独的规定,投标单位应当在文件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经验作出适当调整。人员的投入和设备的配置必须能够维持试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做到试验室组建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制度化,检测程序化,资料管理系统化,标准规范更新化。试验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试验检测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针对本项目的特点,组织学习有关的试验检测规程、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标准,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各建设指挥部和项目管理部在工地试验室组建完成后应当进行验收。
3.规范内业资料的整理和存档,完善文档的管理工作。工地试验室应当建立相应的内业资料存档和管理制度。试验检测的数据、记录、报告等相关文档资料、电子资料都是关于工程质量的重要文件,一定要妥善保管和存档。应当建立试验报告收发制度,由专人负责收发登记。实践证明,良好的内业资料管理有利于试验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利于为工程施工提供数据参考,有利于工程质量的验收和管理。
4.建立质量监督机制,狠抓试验检测程序管理。工地试验室要进一步真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内部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做到人人把关,层层监督。做到试验检测台账、仪器操作记录、试验原始记录、试验检测报告一一对应,做到检测环境符合规范要求,检测过程符合标准规定,检测数据符合验标要求,检测结论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5.加强母体试验室对工地试验室的延伸管理。母体试验室应当加强对授权工地试验室的指导和监督,按照建设指挥部和项目管理部的具体要求,合理配备试验检测人员和设备。定期对工地试验室的检测工作开展督查,指导并帮助工地试验室不断改进,提高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试验室的工作质量、运转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施工进度和建设成本。因此,试验室管理者必须从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强化专业培训、严格执行标准等方面着手,搞好管理工作;规范铁路建设工程工地试验检测行为,公正、科学、真实、准确地出具试验检测数据和报告,确保试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加强铁路工程试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真正保证试验质量,才能使工地试验室向规范化、法制化发展,才能使工地试验检测工作真正起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积极作用,使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TB10442-2009.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
[2]客运专线铁路工地试验室建设管理手册.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
关键词:检测企业;业务;管理
Abstract: the article from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to enterprise business scope, introduces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enterprise should how to manage foreign business and construction site temporary laboratory,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detection of enterprises; Busines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为规范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活动,保证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交通运输部制定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根据市场需要,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和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施工企业都下设了公路工程综合乙级或公路工程综合甲级检测企业。检测企业的业务主要是工地临时实验室管理和对外承接检测业务两部分。本人结合多年的管理经验,谈谈对公路工程工程质量检测企业的管理。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 试验检测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客观、准确、及时的试验检测数据是实践的真实记录, 是指导、控制和评定工程质量的科学依据, 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 充分发挥其在质量控制、评定中的重要作用, 已成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公路运营过程中不但能够起到确保公路桥梁安全运营、延长桥梁使用寿命的作用, 同时通过早期公路桥梁病害的发现, 还能够大大节约养护、维修费用。
一、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企业内部管理
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企业一般都能按照交通运输部的2005年12号部令的要求配置检测设备和工作环境,关键是企业运行过程中如何管理。
1、样品管理过程
样品管理是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企业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企业应对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以及样品的识别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地控制,保证试验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完整性以及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要求试验室建立样品唯一标识系统,也就是要求对样品实行盲样管理。样品唯一标识系统是样品管理的关键环节,它是每个样品在试验检测过程中识别和记录的唯一标记。实行盲样管理,试验室应充分考虑承揽工作的性质、开展业务的特点、人员的分工等各种因素,编制适合自身的试验检测流程,制订切合实际的盲样管理制度,做到收样、试验检测、报告编制、报告分发。
2、试验检测过程
在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企业中,样品的流转过程就是试验检测报告的形成过程,是试验的溯源与传递过程,是各类人员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是一个不间断的环形链条,是报告真实性的体现过程。以公路工程桥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例,大致可以分为收样、粗细集料试验、水泥试验、配合比确定、拌和、成型试件、脱模、养护、强度检测、报告编制与发送等环节,这中间伴随有试验任务委托书、任务流转单、各项原始记录、仪器使用记录、试验检测报告等各种资料的传递。参与这项工作的科室有样品室、砂石料室、水泥室、混凝土室、力学室,人员有样品管理员、试验检测人员、资料管理人员、报告的复核和批准人员等。在整个工作流程中,涉及到人员的组织和管理、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使用、样品真实性和代表性的保证、试验检测环境的控制和维护、记录和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的保证等质量保证措施。因此,加强试验检测过程管理是试验室质量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3、主抓三项常规工作
3.1人员的管理
在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企业所有的资源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一个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企业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与水平。目前,试验标准、规程不断更新,仪器设备从过去单一的机械化、人工化逐渐过渡到微机处理、以机代人,就更要求试验人员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熟练的操作技能、完整的分析判断能力。因此,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企业必须加强人员管理,提高人员素质,确保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企业工作的质量,以适应试验检测市场的需求。
要想提高人员的素质,培训是最佳的途径。一方面,应加强试验人员的业务学习,组织人员参加各级机构组织的新规程、规范、标准的培训;另一方面,加强对既有规范的学习,结合试验实践,交流探讨,提高试验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纠正不规范操作。同时,还应鼓励试验人员参加更高层次教育,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试验检测人员应履行本岗位职责,把试验检测质量同个人业绩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3.2 仪器的管理
仪器设备是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必需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试验检测工作质量、获取可靠数据的基础。因此,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是试验室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一般来说,对新购仪器设备,试验室应从源头抓起,选择信誉高、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的供应商,确保所购仪器设备满足检测要求,建立档案,从采购、验收到使用都要按规定制度执行;做好量值溯源工作,对在用仪器设备及对试验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环境监测设备进行周期检定或校准,对自校设备编制自校规程,做到规程、记录、证书、标志四统一;做好仪器设备状态的标志管理工作,便于确认仪器计量特性、仪器现场管理;加强标准物质的管理和使用,增加结果可信度。
3.3环境和设施的管理
试验室的整体布局应本着安全的原则,在保证不影响试验检测结果和质量的前提下,结合专业检测室的工作性质和操作流程、仪器设备的环境条件要求,综合规划,合理布局,配置必要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对环境要求严格的仪器,单独存放,并配备相应的设施;对有接地要求的仪器必须按规定接地;对易燃、易爆、剧毒等化学危险品,按规定设专用库房存放,并指定专人(双人双锁)妥善保管;对废气、废物、废液,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不随意排放;配备适用足量的消防器材,放在明显位置,并定期检查。为了预防和控制试验检测现场、办公区潜在的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试验室还应成立安全应急小组,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做好事故、事件应急准备,以便发生紧急情况和突发事故、事件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应急控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可能造成的对试验检测结果的影响。
4坚持四项持续
4.1试验记录和试验原始记录是出具试验报告的依据,它的管理很重要。原始记录一要能反映现场的全部信息,二要能够再现,具备重现性,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客观。记录中常见的问题是:记录的数据不全,没有把原始数据全部记录下来,失掉了观测的原始性;记录表达不准确,如有效数字位数不统一等;记录的格式不规范,未设计适用的记录表格,常遗忘必须记录的信息;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工整,出现笔误等等。因此,应针对记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规程规范的要求,对原始记录不断补充,不断完善。试验检测报告是试验室检测工作的最终产品,要具备格式统一、信息完善、依据正确、数据准确、结论正确、签字齐全、印章清晰等特点,同时,也要保证报告的及时性。试验室还应收集各类不合格报告,每年进行报告正确率评定,确定质量目标是否实现,为制订新目标提供依据。
4.2标准持续更新
标准、规范、规程是试验检测工作的技术准则,是开展试验检测工作的依据。为保证标准、规程、规范现行有效,试验室应通过向同行咨询、网络搜索等不同渠道,及时对规程规范进行查新,制订标准管理制度。同时,组织人员参加标准、规范的宣传培训,使试验人员加深对标准、规范的认识,做到既了解试验项目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又掌握检测方法、实施步骤及检测结果的计算公式,更要会过程计算、数据修约及结果判定,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操作步骤开展试验检测工作。
4.3不合格项持续改进
。
4.4持续参加能力验证
试验室间的能力验证是试验室全面审核试验检测质量的一项工作,是证明技术能力的一种主要手段。它不但包括了对试验检测人员、设备、环境等的比对,也包括对试验检测报告、数据处理的验证等,是试验室能力确认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试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可以衡量与其他试验室试验检测水平的差别,识别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试验检测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提高。
1、制度管理
1.1母体机构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办法;
1.2检测人员岗位责任制;
1.3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保养维修及管理制度;
1.4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及管理制度;
1.5试验室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1.6样品、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1.7试验室、养护室管理制度;
1.8有关试验检测标准、规范、规程、方法等技术文件;
1.9建立试验检测台帐制度,准确反映施工企业自检频率。
2、公路工程工地临时试验室的环境条件和硬件设施管理
要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附表2(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能力基本要求及主要仪器设备)配置仪器和设备,并按要求校验。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配置相应的工作环境,特别是有温度和湿度要求的试验检测项目。公路工程工地临时试验室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情况及仪器设备配备的适用性、配套性必须满足要求 ; 公路工程工地临时试验室布置的合理性及标准养护室必须满足要求。
3、公路工程工地临时试验室人的管理
目前,工地临时试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试验人员投入不足,素质高低不一,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工作程序和有效的保证措施,常出现运行情况较差的现象。但是鉴于试验检测的重要性,工地临时试验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熟悉并掌握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标准方法、规范及规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所以,工地临时试验室应配备取得试验检测资格的各类专业人员,且人员队伍要相对稳定 ;施工中还应通过内部培训、项目培训或技能比武等方式,不断加强试验检测人员的业务学习。为分项工程的评定提供必要的检测数据和试验报告单;参与该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分析工作,提供有关试验检测报告;参与该工程项目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与编制工作。工地试验检测人员资格条件必须满足要求.
4、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管理的弊端及改进
试验工作琐碎,具体责任大,脏、累俱全,岗位缺乏吸引力,造成试验检测队伍学历低、职称低、人才流失严重、现有人员不安于岗位的现状;各施工单位投入人员并非合同投标人员,试验人员与使用记录签名人员不对应 ;一般的检测机构没有相应经验,出现管理跟不上、操作不规范等现象。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条件不具备,设备配置精度较低,工地临时试验室往往比较简陋,尤其在春季或冬季,房屋透风散气时,力学室没有相应的保温设备,直接影响数据的真实性,且对仪器设备带来较大损害。其次,配置精度较低,达不到规程要求的设备仍在使用,导致数据偏离真值较大,失去指导生产或工程验收的意义。鉴于以上弊端,首先应从人员自身开始进行提升。人员是最宝贵的资源,一个试验室水平的高低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与水平,特别是对关键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所以对于检测人员的资格与条件,要从受教育程度、理论基础、实际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人员的管理,进而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与服务技能,确保检验工作的质量,提高效率。。最后,加强监管,积极应对工程实践经验证明,重视施工检测和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五、结束语
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企业质量管理中要贯穿保证试验检测报告质量的主导思想,识别出样品、试验检测两个关键过程,主抓人员、仪器、环境和设施四项常规工作,坚持完善原始记录和报告、更新标准、改进不合格项、参加能力验证四项工作,从而保证试验检测结果的质量,适应试验检测市场需要,提高试验检测能力,增强竞争力。
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要实现公路建设安全、经济、适用、耐久、和谐、环保的理念,公路工程工地临时试验室是质量控制中责任重大的一个重要部门,所以,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企业应该切实履行好监督和管理工地临时试验室职能,充分发挥工地临时试验室的基础性作用,用科学的数据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关键字:水利; 工程
中图分类号:TV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laboratory for control is the si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ity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temporary form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mporary. It to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task of project quality control, a large number of the data quality engineering reflect dates back to the site lab.
Key word: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1.工地试验室的特点和作用
工地试验室是为控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而临时组建的,具有临时性的特点。它承担着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任务,大量反映工程质量的数据都可追溯至工地试验室。云南省丽江腊姑河水库工程在工地设试验室,承担与工程相应的各种原材料试验、砂石骨料分析、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试验及大坝填筑取样试验等,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质量控制,同时参与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工程验收、编写项目技术总结以及本项目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工作。所以做好工地试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工地试验室建设
2.1试验室房舍布置及环境要求
工地试验室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检测机构,在组建时要充分考虑其位置、结构、环境、供水供电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保证建成后能满足试验检测工作的需要。本工程工地试验室布置在下游一阶台地大坝标生活区内,试验室设置在砖混结构的房间内,根据试验操作需要砌筑了牢固平整的试验操作台,同时室内采光好,水电的管道、线路布置合理整齐,有安全管理措施。一般地,水利水电工程试验项目繁多,而且不同的试验项目有不同的试验环境和要求,为了避免不同试验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可以按功能将试验室进行合理布设。本试验室主要有土工试验和原材料、混凝土试验两大试验功能,所以试验室的布置紧紧围绕这两部分展开,大体分为土工试验室部分和原材料、混凝土试验室部分,同时在混凝土浇筑现场、各混凝土拌和系统、大坝填筑现场和各上坝料场布置相应的试验站,用于混凝土拌和物取样、试件制作和对上坝料的采集,进一步的试验和分析等统一在室内进行。
2.2仪器设备的配备
工地试验室主要应配备满足日常检测和常规试验的仪器设备,结合本工地的实际情况和工程建设需要,本试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详见表1,为了试验操作的方便,试验仪器在室内应进行合理布局。
2.3试验规程规范等技术文件的配备
试验规程规范等技术性文件是试验操作的理论基础,在实际试验过程中也将给予试验操作极大的理论指导,结合本工地的试验实际情况,实验规程规范的配备也相应地集中在土工和混凝土(原材料)两大部分,详见表2所示。
表2工地试验室主要规程规范统计表
2.4试验人员的配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