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与国际关系
网络与全球治理
社交媒体时代的政治秩序
中美两国在网络空间中的竞争焦点与合作支点
大数据时代国家信息安全风险及其对策研究
网络安全管控与中美网络公共外交发展
网络军备控制难以实施的客观原因分析
论英国与19世纪的世界秩序
国际体系转型、中美竞合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
重构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中国的崛起创造空间
全球体系力量转换的动因和东盟+6框架下中国地缘政治新战略
金融危机、新兴国家和国际经济治理
学术自觉与社会科学自主创新
天下为公的政治哲学:一种中国式的世界主义理念
建构中国的安全政治话语:文化、演变和社会实践
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关于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的探讨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与前景
日本防卫计划大纲的新变化与中日关系
从南非对外趋势透视中南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式话语与国际话语权——以外宣翻译中的中国特色词为例
中国外交话语社会化:基于上海外国留学生的研究
民生先导还是民主先导?——从对非援助的援助外交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与中国环境外交话语
相互战略保证:一个防御性现实主义的合作构建理论
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中国建设道德化国际社会的政治空间
欧盟网络安全战略的演进——欧盟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的新探索
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安全的紧迫问题与战略机遇
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东盟粮食安全信息系统——日本的实践与启示
论当代中国的海洋军事观:制海权与海上反介入
区域公品的供给困境与合作机制探析——基于合作博弈模型的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新进展与未来的发展
全球治理搏弈视角下的“一带一路”
地缘政治视域下的东非油气资源开发——兼谈中国的角色与战略定位问题
撒哈拉以南非洲中国公民安全风险调查——以刚果(金)为例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政治风险及权益保护
论“一带一路”框架下澜沧江—湄公河“跨界水公品”的供给
“一带一路”与中国在中亚的能源合作:区域公品的视角
数字丝绸之路与公品的合作供给
美国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知与反应
日本主导下的亚洲开发银行:历史、与未来
“一带一路”与中欧合作:对接发展的机遇与障碍
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关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国际体系变革与安全突破——基于《孙子兵法》安全战略的分析
国际体系的均衡规范场理论——兼论新型大国关系的结构、维持与转换
国家利益冲突、多极化与联盟博弈——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逻辑
制度变迁与地理政治秩序转型——现代欧洲国际体系的起源
[关键词]网络大数据;现状;存储;科技;展望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38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3
近年来我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科技、云技术、IT通信技术等迅猛发展,给各行业领域带来了重要影响。但与此同时数据的快速发展也成为行业领域应用科学技术过程中的挑战。信息时代高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已步入大数据发展阶段,大数据的发展应用给人们带来了较多积极影响,对企业发展运作等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网络大数据给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机遇和挑战,因此加强大数据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首先论述对网络大数据研究的必要性,其次对网络大数据发展现状展开详细论述,最后展望大数据发展前景,实现大数据时展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促进网络大数据规模进一步扩大,以给人们带来更大的便利。
1 网络大数据研究必要性分析
网络大数据应用广泛,无论是经济发展领域还是军事、文化发展领域,网络大数据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网络大数据研究对维护国家网络空间数字,保证经济、文化稳定持续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实现科技突破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加强网络大数据研究十分必要。
1.1 加强网络大数据研究,实现网络空间数字保护
近年来我国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也包括信息时代下网络大数据的规模及运用能力的竞争。我国大数据规模发展逐渐壮大,且对大数据的运用和管理能力也逐渐提高,这使我国掌握了网络空间数字,即作为一个发展大国重要的博弈空间。若我国网络大数据应用落后,就会直接影响我国占领产业战略制高点,出现网络空间发展不足的情况,影响国家数据使用安全。就2013年3月美国投资启动的“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来看,美国加大对大数据的重视和研究,并强调“大数据的应用关系到美国,对科学技术发展进程有着直接影响,同时对教育改革等领域都有一定影响”。这说明网络大数据已上升到国家意志领域,对国家信息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都有着关联影响。
1.2 网络大数据与国民经济核心产业有着直接关联
“人、机、物”三元世界的交互发展产生了大量数据,为充分实现对网络大数据的感知和利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有效解决对大规模数据的测量和应用,以促进经济发展中各行业数字化和信息化,解决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大数据爆炸阻碍。因此加强网络大数据研究,解决大数据基本共性问题十分重要。例如,针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表示和分析,现阶段尚未采取有效的工具和手段,而通过对大数据问题的研究分析,能够增强企业处理网络大数据的能力,使企业更全面认识大数据处理的成本,促进企业进一步实现数字化。这也是网络大数据研究的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推动信息产业经济增长值高速发展,是各行业提升综合实力的新动力。
1.3 网络大数据研究与新兴产业发展相关联
信息时代背景下在科学技术上实现网络大数据技术研究突破,能促进数据服务以及数据材料等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实现网络大数据的技术研究和科技突破,能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数据交互连接的复杂问题,并准确把握数据冗余与缺失等不确定性特性,以更好地实现对高速增长数据的驾驭。对大数据不确定性和涌现性的把握,能使大数据应用者从数据中挖掘到实际需求信息,实现对网络数据的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并非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副产品,而是行业发展各环节的关键纽带,其能够通过网络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把握,提高行业生产效率,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时,在大数据驱动下,能促使数据能源、数据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与发展。
2 网络大数据现状
2.1 网络大数据特点
网络大数据主要是指“人、机、物”三元世界在网络空间交互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可通过互联网进行查询使用,即称为网络大数据。据IDC报告,根据近年来大数据增长形势来看,到2020年将实现35 ZB。IBM针对网络大数据特点来看,主要包括大量化、多样化、快速化3个明显特点。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空间数据增长迅猛,数据集合规模已实现从GB到PB的飞跃,网络大数据则需要通过ZB表示。在未来网络大数据的发展中还将实现近50倍的增长,服务器数量也将实现近相同数量的增长,以满足大数据存储。网络大数据的类型多样化,例如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等。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大数据越来越呈现非结构化数据增长,据相关调查统计,在2012年底非结构化数据在网络数据总量中占77%左右。。另外,网络大数据还具有快速化特点,其突发涌现状态演变使人们对数据的评估和预测难度加大。大数据一般情况下以数据流形式快速产生,且具有动态变化性特征,大数据的时效性要求用户必须准确掌握网络大数据数据流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
2.2 网络大数据的感知问题
网络大数据自身具有跨媒体关联特点,且能够实现多主体互动,这给大数据的感知与获取带来一定问题。按照网络空问中数据的蕴藏深度,整个网络空间可划分为Surface Web和Deep Web,或称作Hidden Web。Surface Web则由Web中可在线访问的数据库组成。Deep Web的数据隐藏在Web数据库提供的查询接口后面,只有通过向查询接口提交查询才能获得。与Surface Web相比,Deep Web所包含的信息更丰富。同时,Deep Web具有规模大、实时动态变化、异构性、分布性以及访问方式特殊等特点。为充分利用Deep Web中的数据资源,需要充分获取Deep Web中高质量的数据并予以集成,整个集成过程可分为数据获取、数据抽取和数据整合3个环节。
2.3 网络大数据挑战
网络大数据在开发与应用过程中正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与用户需求的提高有着直接关系。目前就网络大数据发展形势来看,其主要面临的挑战包括大数据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涌现性。
网络大数据的复杂性使其诸多环节操作运行难度增加,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处理以及数据深度挖掘等。大数据的复杂性又包括其类型的复杂,如社交网络与传统文本数据的相互发展,使其类型更加丰富;数据结构复杂,包括移动技术以及社交技术发展下形成的结构数据流以及非结构化数据流,具体形式包括文本、图像等,这给网络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带来了难度。大数据的不确定性包括自身以及模型的不确定,这给大数据建模带来较大困难,使用户不能充分利用其自身价值,既是对数据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无法全面满足用户需求。另外,网络大数据还面临着涌现性带来的挑战。这主要是指网络大数据与其他数据之间存在的本质上的区别,也是网络大数据的关键性特点。大数据的涌现性直接给用户以及相关研究人员增加数据驾驭难度,使之无法准确实现对大数据的测量和预测,包括大数据的数据结构、功能等。
2.4 网络大数据分布式数据存储问题
就目前网络大数据处理规模以及存储形式来看,已实现从TB级到PB、EB级的转变。在实现等级上升后,为更好地实现对数据存储成本的控制,实现计算资源优化利用,以及提高系统整体的并发吞吐率,要积极探究出更加有效的存储模式,实现目前网络大数据分布式数据存储方式。Google公司提出的GFS、MapReduce、BigTable等技术是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的具体实现,是Google搜索引擎系统的3大核心技术。此后,Apache软件基金会推出开放源码的Hadoop和HBase系统,实现了MapReduce编程模型、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Hadoop系统在Yahoo、IBM、百度、等公司得到了大量应用和快速发展,但作为新兴的技术体系,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在支持大规模网络信息处理及应用等大数据计算应用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分布式数据存储是网络大数据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之前的研究工作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针对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所面临的数据总量超大规模、处理速度要求高和数据类型异质多样等难题,需要开发支持扩展度高、深度处理的PB级以上分布式数据存储框架,同时需要研究适应数据布局分布的存储结构优化方法,以提高网络大数据存储和处理效率,降低系统建设成本,从而实现高效、高可用的网络大数据分布式存储。
网络大数据对各行业领域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对数据库建设以及知识工程建设等有着推动作用,且被广泛开发和应用。但大数据的海量规模以及复杂性等自身特征,直接给大数据开发和应用带来一定阻碍,使各领域研究很难直接进行应用。因此,加强对网络大数据的研究和开发,形成相对统一的标准进行大数据研究至关重要。
3 网络大数据展望
网络大数据深度研究与开发对多行业领域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针对现阶段大数据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加强大数据与科技融合,对大数据复杂性、涌现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性实现整合优化,促进网络大数据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
3.1 网络大数据实现大规模发展趋势
就目前网络大数据时展来看,发展速度快、结构复杂程度加大。原有的Hadoop技术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在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潮流下,大数据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且数据类型和复杂程度将进一步加大。为适应该发展趋势,要不断加强创新研究,例如对全球著名的分布式数据库Spanner的研究利用。在今后的大数据研究应用中,要以分布式数据库为基础,加强存储模式的开发利用,并结合SQL语法,实现数据高效操作。
3.2 数据资源化
网络大数据包括各类型的数据信息,信息量超大,且蕴含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换句话说,准确把握网络大数据,即掌握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大数据存在着丰富的价值链,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网络大数据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大数据中的价值链来自数据本身,也包括大数据技术等,但离开技术以及其他因素的数据资源则是其核心价值优势。另外,将不同的大数据信息整合,即实现资源整合,将创造出不同的价值。
3.3 网络大数据推进科技融合
网络大数据时代背景下,IT通信技术、云技术以及物联网等技术飞速发展,在实现技术融合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科交叉发展。大数据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即在进行大数据深度研究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同时,大数据的发展利用给各行业领域管理带来积极影响,实现了传统管理决策到大数据时代管理与决策的跨越。同时,在某些特殊领域,网络大数据也将发挥其功能和价值,不断吸引各跨学科人才参与其中,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
3.4 融合以人为本理念
在今后的网络大数据发展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信息、科技时代的竞争,追根究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根据人的需求和意识实现不断的创新发展。大数据时代以数据分析为前提,进行科学探索,实现科学决策。但数据分析始终无法代替人类的思维活动,要通过人的思维意识,推动大数据发展。随着IT通信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大数据时展进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是大数据的使用者,也是其生产者,更多的是作为参与者,进一步实现人与数据之间的沟通合作。在今后的大数据发展中,要加强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促进社会活动进一步变革创新。
3.5 实现网络大数据形象化
。在今后网络大数据发展过程中,要满足人们使用需要,进一步实现可视化。由于大数据本身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若在未分析前使用会大大削弱大数据的功能作用,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实现数据的辅助作用。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以良好的形象显示给用户,促进用户高效接收,提高对数据的使用效率。目前大数据的主要显示形式包括曲线、报表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实现更多种类的形式创新,满足用户的直观需求。
4 结 语
在“人、机、物”三元世界融合下产生的大规模数据给计算机运行和处理带来了较大挑战,同时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网络大数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自身涌现性等特征,结合大数据自身特性进行深度分析和探究,能发挥大数据自身优势,进一步体现其价值功能。就目前网络大数据的现状来看,新时期大数据面临一定的挑战和机遇,加强大数据发展,促进网络大数据规模扩大分必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大数据研究,促进大数据高效、有序利用,有助于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实现社会稳定,全面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实力,捍卫网络空间数字,促进国民经济核心产业发展,促进战略新兴行业崛起。网络大数据的发展与运用,对促进我国科技研发,实现信息深层次开发等都有着积极作用。在今后的网络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要进一步发挥大数据优势,实现其自身功能和价值,使其更全面、广泛、高效地服务于各行业领域用户。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元卓,贾岩涛,刘大伟,等.基于开放网络知识的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2):456-474.
[2]黄恒君,漆威.海量半结构化数据采集、存储及分析――基于实时空气质量数据处理的实践[J].统计研究,2014(5):10-16.
[3]于兆吉,魏闯.大数据下主题数据库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63-267.
[4]嵇智源,潘巍.面向大数据的内存数据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10).
[5]徐菲菲,雷景生,毕忠勤,等.大数据环境下多决策表的区间值全局近似约简[J].软件学报,2014(9).
[6]陈鹤群.大数据环境下医疗数据隐私保护面临的挑战及相关技术梳理[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6):51-53.
[7]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6).
。同时,高校网络文化在制度支持、内容创新、传播效果方面遭遇瓶颈。因此,高校需要及时明确网络文化的发展趋势,从机构机制、阵地平台、队伍能力、内容产品等方面着手,探究建设高校网络文化、发挥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方向与方法。
关键词:
高校网络文化;现状;瓶颈;趋势
一、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
(一)制度层面,对话语权的高度重视
在2014年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2015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创新网络思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议,把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新形势下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二)平台层面,两微一端成为新风尚
“两微一端”在高校网络平台建设中风生水起,国内高校均对网络新媒体平台加大了投入,尤其是手机端的平台与内容建设。。另外,根据《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我国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数达10.6亿,90后用户占比为35.7%成新主力,其手机里平均安装着30余款App。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应该是一部分专职教员带领一批学生骨干组成的队伍。。。
(四)内容层面,主动引导注意力流向
。例如,2015年春由教育部、《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以“文化根•民族魂•”为主题,共收到全国高校126个项目,评选出示范项目10个、特色展示项目50个。。
二、高校网络文化发展瓶颈
(一)传播力和接受效果之间的矛盾
目前,不少高校在新媒体设计方面颇下心思,也达到了一定的传播广度。。。
(二)平台承载和内容精品之间的矛盾
作为高校网络文化主要承载媒介的网络新媒体具有多样化、零碎化、短频快的特点,因此其平台承载力有所局限。。这些弱势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受众的接受习惯,使之对内容的要求不断提高。。
(三)前端创新和后方支持之间的矛盾
高校的角色定位决定了网络文化作品的产出应当具备高水平、能担当的社会用途,不能仅仅局限在小群体的逗趣上,因此对高校网络文化的参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的情况是,不少高校未能设置专门的部门单位统筹网络文化建设,更没有专人负责相关工作。有的高校虽设有部门和专人,但具体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部门间未设牵头单位,导致各自为政、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而基层院系由于人员配备不足、资金支持有限,未能从基层师生出发激发网络文化建设的智慧和热情。这些均导致了前端创新陷入困局。
三、可预见的发展趋势
(一)机制上,抓手更实、职能更优
高校网络文化的制度建设应朝着“更加贴近生活、更加信息多元、更加共享无边界”的方向创造条件。一方面是要设立专项统一的领导责任人,实现在关键问题、复杂问题、难点问题上有抓手、有保障;另一方面是要注重引导和氛围营造,为优秀网络文化的培育滋养创造相互促进、共生共融的优良环境。。同时,对于网络文化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也将以高层次、多项目为准入进一步加大。例如对网络舆情安全队伍建设的项目投入、对全校性文化事业的经费提升、建立网络文化建设专项基金、对基层院系的网络文化建设有一定的经费要求等。
(二)平台上,融合更深、服务更先
文化所依托的平台将在“实现载体交互融合、满足先进的线上服务”上做文章。。高校也应顺应网络发展趋势,加强“两微一Q一端”建设。。。其三是升级高校的官方App,吸收师生与校友创设的优秀平台的建设经验,以服务为核心深入强化视觉冲击力与交流互动感,并借势移动化浪潮、可穿戴设备的创新创业环境做强移动端的思想引领,实现对师生思想动态的实时跟进与深入了解。。同时,基于建设打造网上选课、电子离校、网上党校、网上心理咨询、财务服务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的经验,积极推动传统知识课堂与育人模式向网络空间转移,打造“云端校园”的线上知识社区,拓宽教育服务的虚拟空间。
(三)队伍上,评价更细,素养更高
。。鼓励教授学者建立中英文个人主页,发表见解、引导言论,并建立相应的网评工作激励机制和人事考核机制以缔造“网络名师”。。同时也可以创新网络文化节的载体与形式,打造精品的校园网络文化品牌活动,融入网络文化优秀成果与工作团队评比、网络文化素养提升培训项目、移动课堂、名师校友面对面和创新企业进校园等环节,真正使师生感受到网络文化的魅力,真正成为网络空间里的主人翁。
(四)内容上,表达更新、渠道更宽
。同时学校应紧握时代脉搏打造有新意、能动人的网络文化内容,尤其是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创业校友和创客文化相结合,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氛围环境。学校也应整合好教育教学资源,实施数字图书馆、网络精品课程等项目,推动优质教育文化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普及。而网络文化的传播渠道方面,高校不仅要做好校内媒体的建设与整合,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校外资源。包括谋划与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新闻等全国性传统权威媒体和百度、新浪、腾讯等新兴网络媒体的深度合作,通过共同新闻信息、开发资讯搜索与信息监测系统、设计网络应用平台、举办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网络文化活动等,提升高质量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优先出现权和高频曝光量,以个性化、集合化、创新化的手段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导。
单位:浙江大学宣传部
参考文献
[1]任祥.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论,2012(2):104-106.
[2]申小蓉,李怀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61-.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网络安全 安全管理
According to the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
摘要:The computer as a necessary everyday tool,in each industry application can say is very extensive. Just when the computer network applications start throughout each corner,and it's safe problems will have t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How to make sure the network in a safe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the better service in all walks of life, this is the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关键词:Computer application;Network security;Safety management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现状
。那么何为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具体是指什么?
其实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系统的硬、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应受到保护,不受偶然或是恶意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从而保障系统可以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网络服务不受破坏。①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而且具有多样性的高科技产物,这也就说明了它也是具备不稳定性的,这样的网络系统特性,也就要求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必须要不断的更新和升级,这必须是一项高端工作,也是一项紧迫的工作。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病毒或者安全威胁进入了网络系统,在工作上多滞留一秒,网络应用者的损失就会在这一秒中加大。因此,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从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含义我们不难得出,如果网络安全中有任何一个安全部分受到威胁或者是发生故障,都会给正在使用计算机系统的人员带来麻烦或者造成一系列的损失,因此,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便是在为众多计算机使用者提供一个最基本的安全环境。
现如今,计算机病毒已经不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因素,黑客已经成为计算机安全系统的最大危险因素存在,之所以说它是最大危险因素,就是由于其攻击方法已经超越了计算机病毒种类,而且就目前一些状况分析,它所带来的危害都是致命的。特别是在Internet网络中,由于互联网本身是没有时空和地域的特点,每当有一种新的攻击方法出现时,会在很短的一个周期内,传播的世界各地,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和存在的一些漏洞,成功的攻击和窃取资料,甚至造成网络系统的瘫痪。
所以,就网络系统安全来讲,可以说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再经历着危险和被攻击的可能。在信息社会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可以说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它受到威胁或者是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如何做好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工作,确保网络系统安全,是计算机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加强计算机安全系统管理
1.造成网络不安全的因素
其实造成网络系统不安全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时至今日,网络病毒的攻击手段在不断升级之外,也有很多其他因素。
比如说网络之所以不安全还是由于给病毒提供了可以攻击的漏洞。然而软件的漏洞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任何软件系统都会存在漏洞,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这个漏洞也就成为了攻击的最佳途径。因此,在系统软件研发时,尽量的把漏洞减少的最低。
其次,就是管理人员的不当操作,也会使得网络安全受到威胁。工作时工作态度不够认真,掉以轻心,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模式,很多企业公司也缺少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去规范和制约,因此造成了一些潜在的危险。
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常常用自己的生日或者简单的数字或者是工号作为系统口令,有的甚至将单位账号转借他人使用,从而很容易造成信息的泄露或者篡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细节问题背后,却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2.如何加强网络安全系统管理
首先,必须建立起规范的管理制度,无论大小企业公司,都要有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以标准的工作做法来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其次,建立起正规的责任制,一旦发生问题,能够追究到人,这是对于企业公司来说的措施。
对于网络系统自身来说,也要建立起规范的网络秩序,这也需要法律的大力支持,探索网络空间所体现的需求和原则,为规范网络空间确定出法律框架。②还有就是需要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道德和品质素养,一方面确定网络使用者的义务,另一方面,也要让其个人对于自身的网络行为承担起应付的法律责任。
最重要的一方面还是要加钱入网控制关卡的设置。首先入网访问控制作为进入网络的第一关卡,对用户账号、口令必须做出严格的控制,口令或者账号的设置尽量的长,使用像数字和字母结合,尽量避免使用像是生日或者工号这种简单的数字作为密码,而且要做到及时更新,以防窃取。目前安全性较高的有:USBKEY认证方法,它采用了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易用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强了用户使用的信息的安全性。
一些技术上面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防火墙技术、安全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这些技术上要保证不断的升级和更新,提高防范措施。
3.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要实现安全产品的性价比才能更高,就必须将不同安全侧重点的安全技术有效地融合起来。只有加大力度在安全设备与安全策略管理、安全风险控制、集中安全审计等方面做好工作。
(1)协议联通技术:可以综合使用WBEM、UDDI和XML等协议与通信技术尽量提高各协议接口间的透明访问程度,实现协议间的互联互访。
(2)探头集成技术:应多注意将各种信息技术进行融合,通过编程实现对各系统探头的集成。
(3)可视化管理技术:能使用户可以便捷地查看各安全产品组件的状态、日志以及信息处理结果,产生安全趋势分析报表。
(4)事件关联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安全管理平台综合处理与智能处理的能力,提高管理平台分析及审计能力,更好地帮助网管人员进行网络安全的集中管控,发挥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的重要作用。
(5)事件过滤技术:可防止同一事件信息“泛滥”,反而使关键的信息不被淹没。
(6)快速响应技术:必须要开发快速响应技术,从而能使系统自动响应安全事件。如实现报警、阻塞、阻断、引入陷阱,以及取证和反击等。
三、结束语
网络安全系统,对于当今社会安定,生产和生活进步产生着重要影响,作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的工作人员必须把保障网络完全作为公作得重中之重。不断创新技术,加强管理,为广大网络用户营造一个安心舒适安全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属性 发展趋势
网络虚拟货币的种类
游戏币:游戏币是网络游戏中流通的货币,用于购买游戏中的各种虚拟道具和服务,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玩家可以在虚拟的“金融市场”交易游戏币。不同的游戏币只能在相应的游戏中使用,不能跨游戏使用。。
积分金币。。。。。。
网络消费币。比较著名的如美国贝宝公司(Paypal)发行的贝宝币,主要用于网上购物,这种虚拟货币的出现似乎是为了与现实货币争夺地盘,消费者向公司提出申请,就可以将银行账户里的钱转成贝宝货币—这相当于银行卡付款,但服务费要低得多,而且在国际交易中不必考虑汇率。严格来说,这种网络消费币具有第三方支付的性质,它同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财付通等性质是一样的,要以真实的货币作为基础的,但它的际性以及其在网络中使用,导致其虚拟性更强,同纯粹的第三方支付如银行中介又不一样。国内目前尚无这类虚拟货币出现。
网络虚拟货币的属性与产生因素
结合目前网络虚拟货币的现状,虽然多数网络虚拟货币仅限于所发行单位的物品购买,但是由于某些网络公司快速的发展以及其形成了为众人认同的信用,某些网络虚拟货币突破了发行公司原定的使用范围(如典型的Q币),在某些方面行使了传统货币的职能。虽然这些网络虚拟货币具备了货币的某些职能,但这些职能具有局部性、有限性和狭隘性。对于网络虚拟货币而言其具有的商品属性远远大于其货币属性。首先,从网络公司方面来看。作为网络公司,开发网络虚拟货币主要是满足用户进行小额支付的需求,网络虚拟货币是开发者的劳动成果,其使用价值是方便用户购买网络公司的其他虚拟产品,从而为公司带来现实的收益。网络虚拟货币所能购买的产品的范围都是预先确定,现行的网络虚拟货币基本上都没有超过网络公司限定的范围,因此网络虚拟货币可以看作网络出售的虚拟产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虚拟产品售出后无法实现与虚拟货币的反向交易,因此,“网络虚拟货币”仅仅是网络公司用于方便用户购买其他网络商品和服务的一个中介商品。其次,从购买者方面来看。由于现存网络虚拟货币使用范围的局限性,用户购买网络虚拟货币目的是为了方便购买其对应的某些虚拟商品,仅仅是支付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并且购买者很清楚其购买的“网络虚拟货币”无法广泛的流通。网络商还进一步规定了网络虚拟货币不可直接“转账”,切断了网络虚拟货币在用户之间的流通,因此网络虚拟货币在合法渠道上只能作为商品来看待,而不是可以流通的通用货币。
一是减少交易成本费用是网络虚拟货币产生的内在原因。网络虚拟货币是在互联网经济和虚拟产业兴起的背景下诞生的。在新的虚拟交易中,大量即时的、小额度的交易成为网络交易主要形式,传统信用货币无法实现这种即时的、低额度的缴费形式,因此,仅仅依靠过去信用货币的几种支付工具是无法实现网络运营商的大规模经营。但是网络经济和虚拟产业的潜在利润如此之高,迫使人们寻找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的交易媒介,因此网络虚拟货币的诞生就成为一种客观的需要。
二是人们需求的多样化是网络虚拟货币产生的需求原因。人们在物质财富上获得一定满足后,日渐开始注重精神追求,如今,人们开始追求基于计算机程序构造的、通过互联网传送的各种虚拟财产,进入各种网络虚拟空间和网络游戏空间,在这些虚拟空间寻求精神的愉悦,而影视音乐等传统精神产品也慢慢地电子化进入网络精神空间,这种对虚拟网络空间、虚拟财产的需求,反映了人们精神需求正被电子化、虚拟化,而虚拟财产的销售、网络虚拟空间的布置和网络游戏的灵魂,均推动了网络虚拟货币的产生。
国内络虚拟货币的发展现状
(一)国内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现状
国内网络虚拟货币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但其发展速度之快,丝毫不逊色于国外。当前国内虚拟货币已有十几种,例如Q币、百度币、新浪U币、网易Popo等。虚拟货币的使用人数也增长很快。。
关键词 教育虚拟社区 终身学习力 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00/ki.kjdks.2015.11.029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in
the Moder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HUANG Bin[1], WANG Jiaofeng[2]
([1] Quzhou University, Quzhou, Zhejiang 324000;
[2] Q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Quzhou, Zhejiang 324000)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using educational virtual community and community activities in moder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analyzes how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the learners themselves.
Key words educational virtual community;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virtual reality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各种知识的积累呈现出了爆炸方式,更新和转化也瞬息万变。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各类的知识,对人类在接受和掌握知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人类在学习生活中需要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获取渠道。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使得很多人在工作中感觉到知识的匮乏的同时,又苦于缺乏更新知识的渠道,重新走入校园进行学习已经不太现实。因此,人们需要新的学习方式,能够在工作之余,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能力,针对自身能力和工作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现今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人们对知识的渴求程度超越人类历史的任何阶段。学习者的年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决定了学习是一个贯穿终身的过程。
虚拟现实(简称VR)系统就是要利用各种先进的硬件技术及软件工具,设计出合理的硬件、软件及交互手段,使参与者能交互式地观察和操纵系统生成的虚拟世界。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人们利用现代通信工具,可以方便快捷地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人们通过简单操作,就可以利用无线网络接受新知识。现代信息环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学习模式的全新的学习方式。
(1)信息内容包罗万象。。每个人所需要的知识都具有特定性,而不是面面俱到。因此,丰富的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要求。
(2)信息形式丰富多样。。对于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信息更新速度快。网络资源的方便快捷,同时辐射面广,最新的信息通过网络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人们可以及时掌握自己学习方向上的最新信息,学习掌握到最新的技术。
(4)学习的环境灵活多变。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通过网络可以实现移动学习,利用手中的智能手机,可以随时联接到网络,因此,咖啡屋、地铁站等都是可以进行学习的环境。人们可以在休息,上下班途中充分利用时间,进行短时间,高频率的学习,以提升自身的能力。
终身学习力是指一种人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它具体表现为大脑的一种功能与活动,使得人们能够对客观环境和规律进行分析的能力。学习者所处的客观环境对终身学习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
。
教育虚拟社区以网络空间为载体,需要有软件环境和硬件设置作为保证。而对于广大的学习者来说,这些软、硬件设置与维护都不是学习者所要关心和考虑的问题。。
(1)教育成本相对较低。。
(2)对学习的环境依赖程度低。学习者可以利用任何空闲时间,只要能够联上网络,便能够方便地进行学习。
(3)对学习者的年龄、职业没有要求。任何年龄段的学习者都可以因为同一个关心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不会因为职业不同等因素影响到学习;大家进行学习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共同的兴趣和需要。
图1
运用教育虚拟社区进行学习,与传统教育学习模式相比,教师、课堂、上课时间全部都虚拟化了,学习的自由度大为提升,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
。因此,教育虚拟社区作为一种新的虚拟的教学途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使用。
人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完全依托于虚拟社区来实现全部学习功能,提升自身能力是不够的。社区共同体之间的具体活动是有效的补充。通过社区之间的各类活动,使得人与人之间有了面对面的接触,能够在彼此之间进行真实有效的交流,打破快节奏生活下的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彼此成为情感孤岛的现状。。通过社区活动,可以提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能力,彼此之间可以进行情感交流,实现实时互动,改变思维方式和提升主动学习的能力。学习者在一起交流,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解决个人难以理解的相关概念和问题,吸收各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开拓自身的视野。同时,通过交流,可以方便地知道别人的学习方式和掌握程度,自己对别人以及别人对自身的评价,针对不足进行有效的改进。社区间的活动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是一次社区宣传活动,可以是一次社区义务劳动等等,都可以提供大家交流的机会。
现阶段社会正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在伴随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也逐渐向学习型、智慧型社会发展,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来提升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力是实现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
基金项目:(1)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No:2015 SCG140);(2)衢州学院课堂教学改革项目(No:KG201420);(3)衢州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KGXM201509)
参考文献
[1] 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1).
[2] 王佑镁.信息技术与学习变革[J].现代教育技术,200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