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的读音是:kuāng lú。
匡庐的拼音是:kuāng lú。 注音是:ㄎㄨㄤㄌㄨˊ。 繁体是:匡廬。 结构是:匡(半包围结构)庐(半包围结构)。
关于匡庐的词语
匡谬正俗 草庐三顾 倚人庐下 三顾草庐 析疑匡谬 蝉緌蟹匡 一匡九合 匡衡凿壁 匡时济俗 九合一匡
关于匡庐的成语
戎马匡勷 庐山面目 匡时济俗 草庐三顾 匡衡凿壁 匡谬正俗 蝉緌蟹匡 庐山真面 茅庐三顾 三顾草庐
匡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指江西的庐山。匡庐[kuānglú]⒈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二、引证解释
⒈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参见“匡俗”。引《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寻阳南有九江,东合为大江”刘昭注引南朝宋慧远《庐山记略》:“有匡俗先生者,出殷周之际,隐遯潜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唐白居易《草堂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明吴国伦《鄱阳湖》诗:“欲向匡庐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鲁迅《热风·估<学衡>》:“匡庐峨眉,山也,则曰纪游,采硫访碑,务也,则曰日记。”林伯渠《庐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庐山韵》:“匡庐胜境都争识,流水高山特逞奇。”
三、网络解释
匡庐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综合释义: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寻阳南有九江,东合为大江”刘昭注引南朝宋慧远《庐山记略》:“有匡俗先生者,出殷周之际,隐遯潜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唐白居易《草堂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明吴国伦《鄱阳湖》诗:“欲向匡庐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鲁迅《热风·估<学衡>》:“匡庐峨眉,山也,则曰纪游,采硫访碑,务也,则曰日记。”林伯渠《庐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庐山韵》:“匡庐胜境都争识,流水高山特逞奇。”参见“匡俗”。汉语大词典: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寻阳南有九江,东合为大江”刘昭注引南朝宋慧远《庐山记略》:“有匡俗先生者,出殷周之际,隐遁潜居其下,受道于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唐白居易《草堂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明吴国伦《鄱阳湖》诗:“欲向匡庐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鲁迅《热风·估〈学衡〉》:“匡庐峨眉,山也,则曰纪游,采硫访碑,务也,则曰日记。”林伯渠《庐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庐山韵》:“匡庐胜境都争识,流水高山特逞奇。”参见“匡俗”。其他释义:1.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关于匡庐的造句
1、景区景点在庐山山南相依分列,连线成片,步移景换,美不胜收;素来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之美在山南”的美誉。
2、江西庐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除了风光秀丽,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
3、匡庐奇秀甲天下,同胞情谊连海峡。
4、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濒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5、欧阳中石先生曾写下了“匡庐奇秀拔天翠,晓日扬晖四海明”的诗句褒奖他。
关于匡庐的诗词
《过庐山·问讯匡庐几度经》 《庐山·匡庐山高高几重》 《匡庐杂诗·果然诚意达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