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鳗鲡的读音

鳗鲡的读音

来源:华拓科技网

鳗鲡的读音是:mán lí。

鳗鲡的拼音是:mán lí。 结构是:鳗(左右结构)鲡(左右结构)。 词性是:名词。 注音是:ㄇㄢˊㄌ一ˊ。 简体是:鳗鲡。 繁体是:鰻鱺。

关于鳗鲡的造句

1、随着鳗鲡养殖业的发展,人们正努力探索鳗鲡的人工育苗技术。  

2、但只要掌握欧洲鳗鲡的生活特性,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其商品鳗养殖可以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出成率。  

3、人类和鱼人在河道中撒网收获大量巨大的泥鱼,当然也能够捕捉到许多其他的东西,例如鳄鱼和鳗鲡。  

4、刀鲚、凤鲚、鳗鲡和中华绒螯蟹是当前全江尚具渔汛的四个江海洄游品种,但其资源日趋稀少。  

5、经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鳗鲡肝脏的肝小叶不规则。  

鳗鲡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鳗鱼。又名白鳝、白鳗。鱼纲鳗鱼科。身体长形,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表面多黏液,上部灰黑色,下部白色,鳞细小,埋在皮肤下面。头尖,口大而宽阔,背鳍、臀鳍和尾鳍连在一起,无腹鳍。生活在淡水中,成熟后到海洋中产卵。捕食小动物。肉味鲜美。鳗鲡[mánlí]⒈鳗鱼。又名白鳝、白鳗。鱼纲鳗鱼科。身体长形,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表面多黏液,上部灰黑色,下部白色,鳞细小,埋在皮肤下面。头尖,口大而宽阔,背鳍、臀鳍和尾鳍连在一起,无腹鳍。生活在淡水中,成熟后到海洋中产卵。捕食小动物。肉味鲜美。

二、引证解释

⒈鳗鱼。又名白鳝、白鳗。鱼纲鳗鱼科。身体长形,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表面多黏液,上部灰黑色,下部白色,鳞细小,埋在皮肤下面。头尖,口大而宽阔,背鳍、臀鳍和尾鳍连在一起,无腹鳍。生活在淡水中,成熟后到海洋中产卵。捕食小动物。肉味鲜美。引明顾起元《客座赘语·鱼品》:“又有黄鱓、鰻鱺,皆以鱼名,其形质实一虵,别为一族,与虾鱉同。”清屈大均《广东新语·鳞语·鳝》:“鱔之族有曰鰻鱺,背有肉鬣连尾,无鳞。”

三、网络解释

鳗鲡(鱼类)鳗鲡(mánlí)鳗鲡科(AnguillajaponicaTemmincketSchlegel),是一种江河性洄游鱼类,原产于海中,溯河到淡水内长大,后回到海中产卵。每年春季,大批幼鳗(也称白仔、鳗线)成群自大海进入江河口。它是传统名贵鱼类,也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鱼类之一。它的生长过程极为奇特,先是在海水中产卵成苗,后又进入淡水成长。鳗鲡在“绝食”一年半后仍能生存,养殖的鳗鲡寿命可长达50年。综合释义:鳗鱼。又名白鳝、白鳗。鱼纲鳗鱼科。身体长形,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表面多黏液,上部灰黑色,下部白色,鳞细小,埋在皮肤下面。头尖,口大而宽阔,背鳍、臀鳍和尾鳍连在一起,无腹鳍。生活在淡水中,成熟后到海洋中产卵。捕食小动物。肉味鲜美。明顾起元《客座赘语·鱼品》:“又有黄鱓、鰻鱺,皆以鱼名,其形质实一虵,别为一族,与虾鱉同。”清屈大均《广东新语·鳞语·鳝》:“鱔之族有曰鰻鱺,背有肉鬣连尾,无鳞。”汉语大词典:鳗鱼。又名白鳝、白鳗。鱼纲鳗鱼科。身体长形,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表面多黏液,上部灰黑色,下部白色,鳞细小,埋在皮肤下面。头尖,口大而宽阔,背鳍、臀鳍和尾鳍连在一起,无腹鳍。生活在淡水中,成熟后到海洋中产卵。捕食小动物。肉味鲜美。明顾起元《客座赘语·鱼品》:“又有黄鳝、鳗鲡,皆以鱼名,其形质实一蛇,别为一族,与虾鳖同。”清屈大均《广东新语·鳞语·鳝》:“鳝之族有曰鳗鲡,背有肉鬣连尾,无鳞。”国语辞典:动物名。体为细长圆柱状,滑溜难抓。参见「鳗鱼」条。鳗鲡[mánlí]⒈动物名。体为细长圆柱状,滑溜难抓。参见「鳗鱼」条。辞典修订版:动物名。体为细长圆柱状,滑溜难抓。参见「鳗鱼」条。简称为「鳗」。其他释义:1.鳗鱼。又名白鳝﹑白鳗。鱼纲鳗鱼科。身体长形,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表面多黏液,上部灰黑色,下部白色,鳞细小,埋在皮肤下面。头尖,口大而宽阔,背鳍﹑臀鳍和尾鳍连在一起,无腹鳍。生活在淡水中,成熟后到海洋中产卵。捕食小动物。肉味鲜美。

关于鳗鲡的成语

黩武穷兵  担惊受怕  岛瘦郊寒  惮赫千里  独辟蹊径  斗粟尺布  促膝谈心  东拉西扯  电光朝露  词不达意  

关于鳗鲡的单词

Japanese eel  

关于鳗鲡的词语

点金乏术  担惊受怕  斗粟尺布  堤溃蚁孔  东拉西扯  独辟蹊径  惮赫千里  黩武穷兵  大公无私  岛瘦郊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