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4期 耕作与栽培 ・29・ 防虫网控制水稻“两迂"害虫试验初报 曾义玲 ,向占群 ,李玉顺 , 杨秀平 ,潘应忠 ,夏忠敏 (1.平塘县农业局,贵州平塘 558300;2.贵州省植保植检站) 摘 要:为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稻谷农药残留量,采用防虫 治。小区面积5O m2,不设重复。防虫网规格选用4O目尼龙 网在秧田期控制水稻“两迁”害虫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 网,罩网处理从播种到移栽罩网。 秧苗期“两迁”害虫迁入高峰,罩网能有效的控制“两迁”害虫 育秧方式为旱育秧,秧床长10m宽1 2m,用竹子搭成 危害,增强水稻生理机能,减少大田期用药量,并减少了环 弓棚,将防虫网罩上,四周用泥土压实。品种选用本地糯稻 境、农田、稻谷的污染。 , 和江优9527。 关键词:防虫网;控制;水稻;“两迁”害虫 1.4试验经过 试验于2009年5月4日播种,秧田管理按常规育秧进 平塘县水稻的主要害虫有: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 行管理,需揭网追肥的,追完肥及时罩网,罩网处理只进行病 螟、三化螟等,尤其以迁入的第3代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发 害防治,常规防治处理于5月29日用80ml/667m2速灭抗防 生量大,危害最重。为控制害虫危害,常年都以化学防治为 治1次。大田底肥施用农家肥1 500kg,6月9日移栽,栽插 主,但由于受气候、农药品种及施药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造成 14500丛/667m2,追复合肥5O ,整个生育期进行病害防 防治效果不甚理想,仍造成大面积暴发成灾,严重威胁平塘 治,不防治虫害。 县粮食生产安全,大剂量使用农药还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稻 1.5调查方法 谷农药残留量高、天敌种群破坏。为了有效控制其发生危 秧田调查:6月6日稻飞虱每个处理采取随机5点取样, 害,特进行了秧田期罩网控虫试验。 每点查100株秧苗,记载若虫、成虫、卵痕;稻纵卷叶螟赶2O 1材料与方法 m2,记载总蛾量,同时5点取样,每点查100株秧苗,记载卵 1.1试验地点 量、幼虫量、卷叶率及秧苗素质。 平塘县白龙乡京舟村王大喜稻田内,历年“两迁”害虫发 大田调查:6月22日每个处理采取随机取样,稻飞虱用 生严重。 盘拍法,每块田查100丛水稻,记载总虫量;稻纵卷叶螟按5 1.2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 点取样,每点查2丛,记载幼虫量、卷叶率。 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每年4月上旬开始迁入平塘县, 2结果与分析 迁入高峰期在5月下旬一6月上旬,这段时期平塘县水稻大 多处在秧田期,迁入虫主要降落在秧苗上,产卵繁殖;6月上 2.1稻飞虱防效 旬虽有少数田块已移栽,但大多尚未返青,不利迁入虫降落 2.1.1 糯 稻 栖息,迁入虫仍然集中在晚播秧田内产卵繁殖,随秧苗移栽 秧苗罩网田对稻飞虱成虫防效为99.39 ,若虫防效为 造成第三代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严重发生和危害。 99.O6 ,卵株防效为91.0O ,卵痕防效为99.19 ;常规防 1.3试验方法 治田对稻飞虱成虫防效为87.76 ,若虫防效为78.77 ,卵 试验设3个处理:罩网、不罩网不防治、不罩网按常规防 株防效为0,卵痕防效为4O.22 (见表1)。 表1各处理秧田期防虫效果 2.1.2杂交稻 株防效为0,卵痕防效为37.83 。 秧苗罩网田对稻飞虱成虫防效为99.53 ,若虫防效为 2.2稻纵卷叶螟防效 99.13%,卵株防效为81.5O ,卵痕防效为97.35 ;常规防 2.2.1糯 稻 治田对稻飞虱成虫防效为84.91 ,若虫防效为76.64 ,卵 秧苗罩网田对稻纵卷叶螟成虫、卵、幼虫、卷叶防效均达 100 ;而常规防治田对稻纵卷叶螟成虫防效为6O.OO ,卵 收稿日期:.2o10-07-30 防效为39.86 ,幼虫防效为100 ,卷叶防效为100 (见表 第一作者:曾义玲(1974一),女,农艺师。主要从事植保植检工作。 2). ・3O・ 耕作与栽培 2010年第4期 2.2.2杂交稻 卷叶螟幼虫量为457头/百丛、卷叶率46.2 。 表2各处理移栽大田后防虫效果 秧苗罩网田对稻纵卷叶螟成虫、卵、幼虫、卷叶防效也均 达100 ;常规防治田对稻纵卷叶螟成虫防效为49.20 ,卵 防效为41.86%,幼虫防效为66.67 ,卷叶防效为68.75 。 2.3大田防效 2.3.1糯稻 罩网秧苗栽插田水稻稻飞虱虫量为895头/百丛,比对 照减少67.89 ,稻纵卷叶螟幼虫量为65头/百丛,比对照减 少69.48 、卷叶率5.8 ,比对照减少84.37 。 常规防治秧苗栽插田水稻稻飞虱虫量为1 462头/百丛, 罩网秧苗 糯稻895 67.81 常规防治秧苗 糯稻 1460 47.48 对照秧苗 糯稻 2780 一 罩嘲秧苗 江优9527 1850 57.18 常规防治秧苗江优9527 1670 61.34 65 35 73 65 69.48 5.8 84.37 102 52.11 13.5 63.61 213 — 37.1 — 86 42 215 185 59.52 7.8 83.12 211 53.83 l6.5 64.29 457 —46.2 — 对照秧苗江优9527 4320 — 比对照减少47.48%,稻纵卷叶螟幼虫量为102头/百丛,比 对照减少52.11 、卷叶率15.5 ,比对照减少63.61 。 对照秧苗栽插田水稻稻飞虱虫量为2 780头/百丛,稻纵 2.4产2.4.1糯量 稻 对照秧苗栽插田单产为213.8kg/667m2,罩网秧苗栽插 田单产为246.9kg/667m。,比对照田增稻谷33.1kg/667m2; 常规防治秧苗栽插田单产为242.1 kg/667m2,比对照田增稻 谷28.3kg/667m2。 2.4.2杂稻 卷叶螟幼虫量为213头/百丛、卷叶率37.1 。 2.3.2杂交稻 罩网秧苗栽插田水稻稻飞虱虫量为1 850头/百丛,比对 照减少57.18 ,稻纵卷叶螟幼虫量为185头/百丛,比对照 减少59.52 、卷叶率7.8 ,比对照减少83.12 。 常规防治秧苗栽插田水稻稻飞虱虫量为1 670头/百丛, 比对照减少61.34 ,稻纵卷叶螟幼虫量为211头/百丛,比 对照减少53.83%、卷叶率16.5%,比对照减少64.29%。 对照秧苗栽插田水稻稻飞虱虫量为4 320头/百丛,稻纵 对照秧苗栽插田单产为465.5kg/667mz,罩网秧苗栽插 田单产为512.6kg/667m2,比对照田增稻谷47.1kg/667mz, 常规防治秧苗栽插田单产为508.4kg/667ms,比对照田增稻 谷42.9kg/667m ̄。 2.5效益分析 表3各处理经济效益 通过防虫网控害试验,在水稻育秧期利用防虫网能有效 的控制“两迁”害虫的发生和危害,同时为水稻生长打下良好 的基础,减少农药用量、保护天敌,减少环境、农田和稻谷污 染。试验期间,罩网秧苗移栽至大田后整个生育期即:7月 28日、8月5日进行两次穗颈瘟防治,而常规防治田除了进 每次防治按投入劳力0,25个/667m2计算,比罩网田增加1 个/667m2劳力,每个劳力按5O元/667m2计算,常规田需要 防虫费88元/667m2,罩网田防虫费15元,罩网田比常规田 减少73元(见表3)。 行两次穗颈瘟防治以外,于秧苗期(5月22日)施药1次,移 栽至大田后分别于6月11日(第3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 3小结与讨论 3.1试验表明防虫网适用于第3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 主害代区域,对第4代、第5代发生严重地区可采用太阳能 入高峰期)、6月28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高峰 期)、7月28日(主要防治水稻褐飞虱)防治3次,比罩网田多 进行四次虫害防治。虽然罩网田购防虫网75元/667 rn2,但 使用时间为5年,折合15元/年;而常规田多用药4次,平均 每次农药投入9.5元/667m ,增加农药投入38元/667m , (上接第31页) 杀虫灯、稻田养鸭,并辅以化学防治才能有效的控制害虫的 发生和危害。 3.2秧田防虫设施在选用防虫网控虫的同时,也可以利用 无纺布保温、透气、渗水的特点,进行无纺布控虫试验。 2)。 同田对比:6+1产量最高,单产556.26kg/667 m2;4+1 综上所述,杂交稻与糯稻间作技术对稻瘟病的发生有一 单产538.13kg/667m。;8+2单产517.33kg/667m。;杂交稻 净栽区单产453.3kg/667m2;糯稻净栽区单产218kg//667 m2。示范区:也是以6+1产量最高,单产555.05kg/667mz; 4+1单产539.7kg/667m2;8+2单产531.4kg/667m2(见表 定的控害作用,控害效果较好的间作方式为6+1、其次为4 +1、8+2。结果表明杂交稻与糯稻间作技术可在县推 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