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_∥政党研究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邱永文【摘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当今世界众多民主理论与实践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式上很大程度上符合民主的本义,在民主实践中遵循了民主形式和价值的统一,是一种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民主理论与实践。但是,要成为一种成熟的民主范式还需要完善制度方面的许多环节。【关键词】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定位;价值【DOI】10.3969/j.issn.1009-2293.2013.04.004【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93(2013)04-0014-05作者简介:邱永文,社会主义学院理论教研部参政党研究室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邮编:100081党的报告首次提出并治”这个十分简单的问题。林肯范性民主理论则只问价值,侧重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在葛底斯堡演说中将民主解释为于追问民主究竟为何物。简而言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社会一种民治、民有、民享的形之,两种民主理论分别关注两个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进而对式。我们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问题:什么是民主和怎样实现“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以人民民主。行规划和部署。客观的说,当代当家作主为根本。尽管“民主”一(二)民主实践中国关于协商民主的概念,社会词的含义很简单,但“统治”和“人时至今日,什么是民主已经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民”这两个术语却一直都有着各是一个形而上的问题了,民主的都还有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的种明显不同的解释方式。“统治”价值问题已经能够取得多数人的必要。如何去实现,“人民”又在不同的共识。无论中外各国,大都承认一、协商民主在民主理论中时空里如何被界定清楚,这些问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一种合的定位题直到现在仍旧在争论中。理有效的使用国家权力的制度。“民主”是当今人们使用频率抛却固有的争论,综合众多但怎样实现民主,民主的实践发很高的政治学术语,但也是最易学者的见解,所有的民主理论基展,却因为各种历史传统、政治文引起歧义和争论的概念。民主是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验化和现实的社会环境不同而千差一种国家制度,在一定的阶级范性民主理论,另外一类是规范性万别。迄今为止,人类在民主实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民主理论。”llo前一类民主理论着践的探索过程中,围绕民主的实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重描述既有的民主政治系统,进现,创造出来各种各种的民主形制度。而解释其实际运行的根本法则;式。但如果单纯从公民民主制度(一)民主理论后一类民主理论着眼于批判既有的关系角度考虑,古今中外,所有民主的英文是democracy,也的民主政治系统,从而诠释其应的民主实践形式、民主制度都可可以简单的表述为人民的统治。该遵循的运行原则。换言之,经以分为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和公联系到民主的本意,就是“什么是验性民主理论只管事实,重点关民间接参与的民主。人民的统治,怎样实现人民的统注民主制度的运行及完善,而规直接民主以古代的雅典最具万方数据代表性。古代雅典的直接参与民主是建立在公民大会直接表决、全体参与的基础上的,这种公民直接参与表决方式的民主得到许多人的赞同,被认为是既符合理性主义又服从经验主义的原则。这种直接参与的民主对后人的影响至深,被视为原始民主的典范。“可以说从古典时代到17世纪人们思考‘民主’的时候基本上只是把它同公民在议会和公共会议场所的集会相联系,就像雅典的城邦那样。”¨1我们不能否认,直接的参与民主是古代雅典民主的主要形式,也是民主的最本质的形态,我们同样无法否认,这种直接的参与民主在现代民族国家中的实践几乎是不可能的。雅典的参与民主在古代就褒贬不一,毁誉参半。赞成这种观点的人把它树为民主制的楷模,认为它使自由成为可能;而它的批评者声称它在本质上是的,这种自由即使对那些被认为是受惠于此的人也将会产生破坏作用。首先,雅典的民主并非真正如一些学者所言,体现了民主的本质。当时拥有30多万人口的雅典,绝大部分人没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更不用说选举权了。其次,雅典的直接参与民主形式的局限性太大,它只适合于小规模的城邦国家。在领土和人口数量巨大的现代民族国家中,这种民主制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最后,这种直接参与民主制度导致的后果也并非乐观。古希腊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对雅典的民主制评价不高。20世纪早期魏玛共和国大众直接参与的民主实践及其后万方数据果更引发了人们对直接参与民主的疑虑。代议制民主是一种问接的民主形式。它解决了直接民主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现代国家所面临的技术难题。美国运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麦迪逊认为“共和政体,我是指采用代议制的政体而言,情形就不同了,它能保证我们正在寻求的矫正工作……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两大区别是,第一,后者的委托给由其余公民选举出来的少数公民;第二,后者所能管辖的公民人数较多,国土范围也较大。”【3o但是,代议制民主在其运行的实践过程中,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难题。首先,代议制民主政体实际上是有悖于民主(多数人的统治)的初衷。其次,西方国家政治冷漠和选举投票率的持续下降也对代议制民主的合法性提出了挑战。以民主制度标榜于世的美国,在1980年代与1990年代,其总统大选的投票率约在50%一55%之间,中期选举的投票率约为35%,地方性选举的投票率则在25%上下。在如此低落的投票率之下,当选票数占全体选民或人口的百分比则更低,如何能符合民主的本质要求,代表大多数人民的意愿呢?与此相同,西方国家二战后政治选举的投票率持续下降,公众政治参与热情普遍低下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换言之,西方的现代民主政体已经越来越背离了广泛的公民政治参与这样一个民主的本质要求。(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意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出现,政党研究—搿既符合民主的本义,又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的现实国情。既能够满足人民对政治参与的要求,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代议制民主的缺陷和不足。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式就是要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同西方总体和议会选举那种竞争式的民主相比,协商民主具有许多优越性。协商民主既关注决策的过程,又关注决策的结果,从而拓宽了民主的深度;协商民主既重视多数人的意见,又关注少数人的意见,从而拓宽了民主的广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现了和谐共存的主旨。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合文化。社会和谐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这种协商民主强调的就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不同意见进行对话协商和包容,就是对公民民主权力的尊重。通过对话协商,充分关注一切社会群体的合法利益诉求,通过协商协调,尽可能大的满足和照顾社会最大群体最基本的利益和要求,避免利益分歧和矛盾冲突,借以协商的民主形式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二、协商民主与制度建设民主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和简单的价值判断,而是一种制度安排,民主“乃是用以达成各项政治决定而实现普遍的善(commongood)的一套制度安排”Hj。研究协商民主同样离不开对制度问题的讨论。制度问题事关成败。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甜政党研究或一定的规格。“制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一般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从宏观到微观,制度可分为三个层次:根本制度、制度和具度。制度关乎公平和效率,决定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Xlj4,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_5o因此他在“”后把政治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党的报告也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o。民主与制度是密不可分的。不可否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自身还有许多问题和不足。西方的协商民主是在票决民主的基础上,对票决民主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形式。西方的票决民主已经运行了许多年,有充分的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为弥补票决民主的不足,又发展出来了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而中国的票决民主形式本身不发达,制度安排尚属万方数据初创阶段。协商民主更处于探索阶段,各级各地的做法没有统一的制度规范,甚至对协商民主概念本身还没有定论和统一认识。如何有效避免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干扰和人为因素的困扰,制度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真正在中国的民主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重视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无论协商民主多么符合中国的现实政治,具有多么大的优势和特点,离开了制度作为基础和支撑,难免流于形式,成为空中楼阁。衡量制度好坏的标准。制度是否有好坏优劣之分?从以上关于制度的论述中来看,制度当然有好坏优劣之分。但是,重要的问题是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制度的好坏优劣。第一,制度需从实践中来。还有句话,叫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说法套用到对制度的评价中同样合适。实践是检验制度的唯一标准。制度设计再完美,理论逻辑再充分,但如果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同样是海市蜃楼,屠龙之技而已。所以,任何一项好的制度,都是在实践中由群众首发创造出来的,然后经过反复的实践、讨论和完善逐步成熟起来的。马克思的主义制度设计再完美,如果没有苏联、中国等国家的实践,也永远只是美好的设想而已。第二,制度的设计在于恰当的权力安排。民主本身就是一种国家制度。民主的本义就是多数人的统治。无论如何理解民主,它都与国家权力密不可分的。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到底如何行使,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现实的问题。我们可以笼统的说议会制、总统制,也可以笼统的说集权制、分权制。但是具体到国家权力的安排,世界上没有哪两个国家是完全相同的。不管是议会制还是总统制,不管是集权制还是分权制,都必须与本国的经济社会等现实国情和政治文化传统相契合。从这个角度讲,民主是一种与国家权力密切相关的制度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第三,制度的目的在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制度与权力有关,但制度的目的不是为了权力而权力,而主要在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民主制度的设计主要是合理的安排国家权力,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公共利益。经济制度的设计在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政治制度的设计在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公共利益.,只有行政效率,没有公共利益,政治制度失去了价值,只有公共利益,而没有行政效率,政治制度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三、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但要真正让我国的人民民主得到落实必须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一)制度创建遵循传统制度是一种人们有目的建构的存在物,但制度不是源自天才们的灵感和创造。好的制度是在人们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探索,改造和完善起来的。胡适留学日记曾言:今日吾国之急需,不在新奇之学说,高深之哲理,而在所以求学论事观物经国之术。以吾所见言之,有三术焉,皆起死之神丹也:一日归纳的理论;二日历史的眼光;三日进化的观念。无论是归纳的理论、历史的眼光还是进化的观念都是对历史,对传统,对业已形成的社会秩序、文化观念和现行制度的尊重和敬畏。批判的继承,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完善,既可以避免大的政治社会动荡,也可以清醒的看到已有制度的缺陷和不足,避免重蹈覆辙,节约社会成本。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正式提出之前,我国的协商民主实践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历程。这其中包括: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的建设;1949年后协商民主在全国的实施;十三大开始的探索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十四大前后开始从两种民主形式角度正式确立协商民主制度;从政治层面确认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协商民主制度全面发展五个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历程,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也需要从这些政治实践的历史过程中汲取宝贵的经验财富。(二)依托人民政协构筑制度框架人民政协是我国特有的专事协商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人民政协这种民主形式符合社会主万方数据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也符合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人民政协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方面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是国家制度层面确立的政治制度,具有明显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人民政协为协商民主提供自上而下,完整系统的组织平台。到目前为止,人民政协已经建立了全国、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政协的五级完整组织体系。第二,人民政协为党派协商、社会协商提供重要的组织平台。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组织机构,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别协商的组织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由中国党、中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民主自治同盟,以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代表,同胞、同胞、澳门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就界别而言,其中包括了中国党和八个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同胞联谊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文化艺术界、科学技术界、社会科学界、经济界、农业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友好界、社会福利界、少数民族政党聩削界、宗教界,特邀人士,特邀澳门人士,特别邀请人士等34个界别,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反映不同界别不同群体的利益和诉求。第三,人民政协在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过程中已经建立起来一些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人民政协作为最早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形式,或者说是最稳妥的协商民主制度,其政治协商已提升为国家政治层面的行为。在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过程中理应成为制度基础和重要载体。(三)重视程序和机制程序和机制也是一种制度,是微观层面的制度,是维护和推动制度运行的微观制度。离开了具体的程序环节和制度运行机制,再好的制度也无法有效运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也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民主就像个陀螺,重要的是旋转的过程。离开旋转,陀螺毫无意义。协商民主也是一只陀螺,重要的是要靠程序和机制使之旋转起来。故此,报告中特别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从目前看,围绕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制度完善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着手:纵向上,明确规定了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有关协商议题的提出和确定,协商活动的安排,协商活动的进行,协商成果的报送,协商意见的处理和反馈等五大程序。我们应着力做好协商民主的|i-v政冀研究程序建设,建立起由选题程序、论而且要建立界别协商制度,对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证程序、报批程序、审定程序、反协商制度和提案办理协商制度2006:2.馈程序等一整套规范程序构成的等。当然,这些协商民主制度的[3][美]詹姆斯・麦迪逊.联邦党人文咨政机制,使人民政协专题协商建立需要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才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9.的成果切实进入决策过程,成为能逐步转化成切实可行的民主[5].文选(第二卷)一个重要环节,不断完善和加强制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6].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人民政协的咨政功能。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横向上,协商民主要拓宽广参考文献:而奋斗——在中国党第十八次全度,不仅要建立有效的党际协商[1][4]郭秋永.当代三大民主理论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还要大力发展和推动社会协商;[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l、5.出版社.2012:27.不仅要继续抓好专题协商制度,[2][美]卡罗尔佩特曼.参与和民主理(责任编辑:刘亮红)封面画鉴赏【名称】(清)袁江《观潮图》【类别】中国古画【年代】清代【文物原属】故宫旧藏【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绢本,设色,纵:97厘米,横:131厘米。袁江,字文涛,清代著名画家。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善界画,长于山水楼阁,精湛绚丽,能粗能细。初学仇十洲,中年继而临摹古人画,在传统基础上创出自己的新路。生活在康熙年间。他后半生受当时在扬州的山西盐商之聘,同他的从子袁耀到山西运河作画,作品流传在北方较多。其山水主要学宋代阎次平;画石多鬼面皴;楼阁主要学郭忠恕,工整严密。《观潮图》以界画的形式真实细腻地描绘了高峰亭台和潮起潮涌的海浪景色。图中远山连绵起伏,近处江面辽阔,波涛汹涌,江上船只往来。岸边,树木浓密阴郁,楼阁台榭临江于山石之上。用笔工细,幽雅华丽,此图为袁江的早期作品,描绘钱塘大潮的壮阔景色。浙江钱塘江因其特殊的地理形势形成异常壮观的大潮汛,观潮成为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动。此图采用了对角式构图,颇受南宋马远、夏圭边角式构图的影响,山石楼阁集中在左下角,而大半画面用以表现滔滔潮水和淡淡的远山,充分显示了江潮的汹涌壮阔。山石皴法多借鉴北宋李成、郭熙的用笔,江水画法细密严谨,亦有宋人余韵。万方数据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邱永文
社会主义学院理论教研部参政党研究室 100081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2013(4)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nsshzyxyxb20130400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