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06—07学年试卷(A)
一、基本概念题 1、方法与方 2、变量与自变量 3、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 4、调查研究方法 5、比较研究法
二、运用什么研究方法是由研究目的决定的,举例说明调查研究与观察研究方法的不同。 三、以“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为题,将研究对象的中心概念分解成若干具体项目或维度. 四、举例说明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程序.
五、访谈记录有哪几种?请简述其中一种记录格式和相关内容.
沈阳师范大学06—07学年试卷(B)
一、基本概念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什么是个案研究?个案研究的类型有哪些?
2、什么是文献法?文献内容的次级分析有哪两种方法或方式? 3、什么是访谈调查法?访谈法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4、什么是操作定义和抽象定义?请举例说明。
5、什么是观察法?观察法的类型中取样观察有哪三种取样方法?
二、什么是结构式观察?请以监考员的行为为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并写出一份观察方案(本题20分) 三、一份开题报告应由几个部分组成,请列出一份含二级标题的开题报告框架(本题15分)。 四、以“大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结构式调查问卷设计,你打算如何确定调查类目?(本题10分) 五、访谈记录有哪几种?请简述其中一种记录格式和相关内容(15分)
沈阳师范大学06—07学年试卷(C)
一、基本概念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2、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
第 1 页( 共 6 页)
3、文献内容次级分析: 4、比较研究方法: 5、个案研究法:
二、以时间为取向作现场观察,并写出一份观察报告(本题25分)
三、访谈记录有哪几种?请简述其中一种记录格式和相关内容(本题10分)。
四、请以“大学生的主体性”为题,对研究对象中心概念进行分解具体的分析类目?(本题10分) 五、学完《教育科研方法》这门课程后,有哪些收获,请结合实际并从研究规范上谈谈感受(本题15分)。
第 2 页( 共 6 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A)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本概念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方法与方:方法指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必须遵循的调节原则的一些说明。方法是对研究活动本身的反思,它不仅是一种技巧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其实质在于规律的运用,遵循规律就成了方法。方即方法学,是关于方法的学问,或关于方法的理论。简单地说,将方法系统化、理论化、体系化,就是方。
2、变量、自变量:变量,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的量以及测量或操纵的因子或条件;变量依其相互关系,可以分为自变量与因变量。所谓自变量,就是在变量关系中自我变化的量。 3、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所谓基础研究,就是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关于教育的一些最为根本性的问题。所谓应用研究,主要是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4、调查研究法:指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接触和了解教育对象,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以自我报告研究为准,调查研究可分为表格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
5、比较研究法: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种教育或心理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规律和本质,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的方法。比较研究法可以分为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文献性比较、实验性比较和调查性比较。
二、运用什么研究方法是由研究目的决定的,请举例说明调查研究与观察研究方法的不同。(本题15分) 要求:对调查研究与观察研究方法作一个简单的说明(5分),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研究要达到的目的是寻求研究对象的一种规律,调查研究要达到的目的是探索一种新方案或新措施对策等(5分)。同时要举例说明(5分)。
三、以“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为题,将研究对象的中心概念分解成若干具体项目或维度(本题15分) 要求: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一中心概念可以分解成若干子类目或子概念,比如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之分。分解出一级类目(5分),分解成二级类目(10分)。 四、举例说明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程序(本题20分)。
列举例子(5分),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程序分七步:一是明确调查的中心概念,确定研究范围;二是分解中心概念或以已有的理论为根据或进行开放问卷调查后构建问卷框架;三是分解大问题,提出具体问题;四是广泛征求意见,修订题目;五是试测;六是根据试测结果,进行再次修订;七是正式测试(15分)。
五、访谈记录有哪几种?请简述一种记录格式和相关内容(10分)。
第 3 页( 共 6 页)
要求:访谈记录有四种,即内容型笔录、观察型笔录、方法型笔录和内省型笔录(5分)。以内容型记录为例加以说明:被访谈者单位、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民族、访谈者、访谈地点、访谈时间以及访谈内容(5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本理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什么是个案研究?从研究对象来分可分为哪几类?
所谓个案研究,就是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一件突出的教育事件或一个有代表性的教育团体、机构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收集有关这个研究对象的一切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的良好发展的研究方法(5分)。个案研究可分为个体个案研究、团体个案研究、机构个案研究三类(3分)。 2、什么是文献法?文献内容的次级分析有哪两种方法或方式?
所谓文献法,文献法是专门对收集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是指以现存文献记载为资料来研究社会的一种方法。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献法既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狭义的文献法仅指文献的定性研究方法。 3、什么是访谈调查法?访谈法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访谈是一种研究性交谈。通俗地说,就是两个人(有时是更多人)之间有目的的谈话,其中由研究者一方通过引导来收集被研究者一方的语言资料,以此了解研究对象的情况,是研究者通过与调查对象的直接对话收集事实材料的一种调查方法。访谈法可采取的形式是多样的,一般来讲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划分类别。一是按照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分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封闭式(或称结构型)、开放式(或称无结构型)和半开放式(半结构型)访谈。二是根据正式程度可以分为正规访谈和非正规访谈。三是根据双方接触方式又可以将正规访谈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两种。四是根据被访谈者的人数可以将访谈分为个别访谈和团体访谈。 4、什么是操作定义和抽象定义?请举例说明。
操作定义是用具体的、可感知的或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对概念、命题作的界定。比如,把“刚
刚感觉到”定义为“50%次感觉到”,“攻击性儿童”定义为“一个经常主动招惹别人,跟别人打架的孩子”等(4分)。抽象定义是对概念或命题共同本质的概括和提炼。比如对教育本质进行定义(4分)。 5、什么是观察法?观察法的类型中取样观察有哪三种取样方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按照预定的计划,对观察对象的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选择,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处于自然条件下的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表情等外显的情况,收集事实资料加以分析的方法。 取样观
第 4 页( 共 6 页)
察有三种取样方法,即时间取样、情境取样、个案跟踪取样。
二、什么是结构式观察?请以监考员的行为为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并写出一份观察方案(本题20分)。 要求:什么是结构式观察(5分),观察报告应包括观察目的、观察的具体方式和观察取向的确定、观察记录表单和说明等内容(15分)。
三、一份开题报告应由几个部分组成,请列出一份含二级标题的开题报告框架(本题15分)。
要求:一份比较规范的开题报告包括八个部分,即问题的提出(或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问题、文献综述、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研究步骤、附录(论文初步框架与主要参考文献)。
四、以“大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结构式调查问卷设计,你打算如何确定调查类目?(本题10分)
要求:首先将主体性分解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然后再进行细化为具体的类目。
五、访谈记录有哪几种?请简述其中一种记录格式和相关内容(15分)
要求:访谈记录有四种,即内容型笔录、观察型笔录、方法型笔录和内省型笔录(5分)。以内容型记录为例加以说明:被访谈者单位、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民族、访谈者、访谈地点、访谈时间以及访谈内容(10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C)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本理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所谓基础研究,就是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关于教育的一些最为根本性的问题。所谓应用研究,主要是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2、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就是用实验方法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就是用行动方法进行的研究。教育实验可分形成性实验和确证性实验。行动研究是适用于解决“怎么办”一类问题的科学研究方式,它是一个按照预定的构想,使计划——实施——评价这一操作流程成为多次往复、螺旋式上升,直至形成期望模式或方法的过程。实验研究就是专指确证性实验。确证性实验试图判明的因果关系,是以明确揭示自变量(因)
第 5 页( 共 6 页)
和因变量(果)的假说形式提出的。研究的过程就是验证假说的过程,即通过操纵自变量来引发因变量产生相应反应,并根据这种反应与假说所预期的是否一致来证实或否证假说的正确性,从而得出所研究的教育现象或教育因素之间的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的结论。 3、文献内容次级分析:
文献内容次级分析就是对一份或若干份由他人搜集或撰写的文献资料的分析,也就是对已收集文献的内容进行整理、描述、分析,并从中得出研究结论的过程。文献内容的次级分析主要有非结构式的定性研究和结构式的定量研究即内容分析两种方式。 4、比较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法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种教育或心理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规律和本质,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的方法(4分)。比较研究法可以分为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文献性比较、实验性比较和调查性比较。 5、个案研究方法:
所谓个案研究,就是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一件突出的教育事件或一个有代表性的教育团体、机构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收集有关这个研究对象的一切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的良好发展的研究方法。 二、以时间为取向作现场观察,并写出一份观察报告(本题25分)。
要求:确定时间坐标(5分),有观察记录(5分),观察报告包括:研究目的、观察的具体方式和观察取向的确定、观察记录表单和说明等内容(10分)
三、访谈记录有哪几种?请简述一种记录格式和相关内容(10分)。
要求:访谈记录有四种,即内容型笔录、观察型笔录、方法型笔录和内省型笔录(5分)。以内容型记录为例加以说明:被访谈者单位、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民族、访谈者、访谈地点、访谈时间以及访谈内容(5分)。
四、请以“大学生的主体性”为题,对研究对象中心概念进行分解具体的分析类目?(本题10分)
要求:首先将主体性分解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然后再进行细化为具体的类目。
五、学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后,有哪些收获,结合实际并从研究方法上谈谈感受(本题15)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