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理素质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及培养途径

心理素质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及培养途径

来源:华拓科技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心理素质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及培养途径

作者:王洪宝

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12期

摘要:体育训练是人通过对身体进行各种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人的身体素质和身体质量,还能不断提升锻炼者的心理素质,对体育锻炼人员的意志力提升和自控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抗压能力的增强都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体育训练;心理素质;重要性分析

体育训练是人们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挖掘最大潜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的实践活动。心理素质是人在特定情况下面对所发生的事情,对自我心理的调适,即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的调适及承受能力的强弱及心理索质的好坏,对运动员比赛成绩发挥至关重要。在体育运动中,体育训练与心理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心理素质对体育训练的作用

体育训练或比赛,既是身体活动,也是心理素质的自我挑战。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体育训练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事实证明:体育训练成绩不仅取决于参加者的体能基础和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参加者的心理素质的好坏。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体育训练有促进作用

参加体育训练,要承受一定的身心负荷。如:跑长跑时,站在起跑线上,需要努力克服内外环境刺激所造成的一切困难,和自己的心理做斗争,而一个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则意志坚定,清醒的确定自己的目标,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不留余力的想着冲过终点,最后取得的成绩也就好,即使面对肌肉的紧张程度要达到动作需要的水平超过日常范围,出现些轻微的肌肉颤栗,也会有克服心理紧张的勇气,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克服消极心理的影响,坚定的相信自己能达到一个很棒的成绩,来尽全力地完成这个项目,我国学者王极盛则认为:“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的人,即以积极的反映形式适应自身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充分发挥人的身心潜力。”所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体育训练有促进作用。 (二)较差的心理素质对体育训练有阻碍作用

在体育训练中,尤其是在大型比赛中,不仅仅是对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测试,同时也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如:运动员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比赛前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如肌肉颤栗,全身发软,心慌,出汗,惶恐不安,甚至有的会抽搐,如克服不了这些因比赛心理紧张而带来的这些反应,因而会在比赛中发挥不出自已的技术水平,使得成绩较差,甚至因心理压力大过度紧张,从此失去信心,走上辍学的道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体育训练中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

(一)通过提升体育生和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培养心理素质

科学合理的心理素质培养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改善对体育生和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达到提升他们心理素质的目的。首先要让体育生和运动员充分的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剃须训练,让他们更积极认真的配合体育训练,进而更好的赢得好成绩。在日常训练中通过体育生和运动员对体育训练的适应和习以为常,让他们在平时的体育比赛中有更好的心理状态来应对比赛,将比赛当做日常训练一样以平常心去对待,越放松的心理状态越能够帮组体育生和运动员更好的适应比赛的环境。比赛环境受各种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室外体育比赛则更多的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由于环境条件的多变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体育生和运动员的发挥情况。而具有良好的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体育生和运动员则可以很好的应对环境中的比例因素,以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为了更好的培养体育生和运动员的环境适应能力,就要经常性的对他们的训练环境进行改动,以帮助他们提升对各种自然环境变化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在平时体育训练中要充分考虑到比赛时很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帮助体育生和运动员对该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对体育生和运动员进行体育训练,增强他们对体育比赛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好的应对能力帮助他们更轻松的应对比赛,不被外界环境所打扰,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获得更好的比赛成果。在体育比赛时的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比赛成绩,只有当运动员和体育生在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的时候,才能够以一种平常心应对环境变化,获得更好的成绩。为了提升运动员和体育生的各种适应能力,就需要对运动员和体育生进行在各种环境中进行训练,并且在时间的安排上也要有更好的变动,提升他们对时间变动的适应性。 (二)帮助体育生和运动员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

好的心理素质影响着运动员和体育生的体育比赛结果,而对体育生和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则影响着他们的综合心理素质。因此为了提升体育生和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对他们制定科学的心理素质培养计划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他们制定科学的比赛目标,能够帮助他们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积极进取,面对失败不气不馁勇敢前进,这个目标不能太高让他们觉得要不可以,也不能过低让他们触手可得,过高会让他们丧失自信心和动力,对体育训练不上心,而过低则让他们拥有自满心理,让他们在自己己有的水平上止步不前,不再进步有所突破,这两类目标的制定都不利于对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好成绩的获得。

总之,在业余体育训练课的实际教学中教练要善于发现、分析、处理好体育生和运动员的运动恐慌心理,帮助他们克服各种不良个性心理,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训练课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体育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7月第1版. [2]夏思永.体育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