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高教学刊
JournalofHigherEducation2018年22期依托军事课教学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郭
南
(处)(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北京100083)
摘教育对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重大。军事课教学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理念、
依托军事课教学实践,强化军事技能象和教育目的,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通过创新军事理论教学模式、
训练实效、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实效。
实践关键词:军事课教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2-0154-03
socialistcorevalueseducationhaveacommoneducationalphilosophy,educationalobjectsandeducationalpurposes,andareanim原portantplatformforthe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socialistcorevalues.Relyingontheteachingpracticeofmilitarycourses,wecaneffectivelypromotetheeducationofsocialistcorevaluesofcollegestudentsbyinnovatingtheteachingmodelofmilitarytheory,strengtheningtheeffectivenessofmilitaryskillstrainingandcreatingagoodteachingenvironment.
Keywords:militaryteaching;collegestudents;educationofSocialistCoreValues;practice
Abstract:The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socialistcorevaluesisofgreatsignificance.Militaryteachingandcollegestudents'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价值追求正确与否,将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因此,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极强的战略意义。军事理论教育是贯穿于大学生国防教育全过程的一项基础性内容,依托军事课教学,通过军事课系统的理论讲授和解读,对学生掌握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实践,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军事理论教育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两种体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对大学生自觉接受国防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渗透作用。
一尧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建立民族自信(一)从国家维度看,是抵御文化入侵、
的精神武器
高科技发当今青少年大学生价值观在多元文化冲击、
不良社会风气、展的影响下有所偏离。复杂多样的价值观、
传统文化的缺失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障碍。坚持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中之重。只有坚定不移的拥护马克思主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义、发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共同理想、积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树立青少年坚
开拓定的民族信心和自豪感,才能培养青少年不畏艰险、
进取、勇于创业的良好品质,并使青少年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加强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抓住外来文化入侵的缺口,从而很大程度的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使青少年大学生更好的了解本中国博大精深的核心价值观,即而在很大程度上建立民族自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抵御文化入侵、建立民族自信的最宝贵的精神武器。
加强思政教育(二)从高校维度看,是构建和谐校园、
的有效手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区域发展和谐、经会”,就是要实现城市和乡村发展和谐、
国内发展和对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外开放的和谐,最终实现全民族的,全国人民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果实。高校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必须真正认识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直面问题,迎接挑战,在思想上不断对大学生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进一步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可以更深的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使其更加深刻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巨大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周边环境的育人氛围,全方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程体系育人平台,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1986-)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者简介:郭南,男,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154-
2018年22期高教学刊
JournalofHigherEducation高校思政性。
促进全面发展(三)从个人维度看,是树立正确观念、
的必要基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尽管更加开放和宽容,但是人的思想却应该更加明确指向一点。建构与社会主义
和谐的社开放社会相适应的道德意识,是一个健康、理性、
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宗旨。更加接近客观实际,因为大学生更加接近社会,更快迈向
社会。所以学生是二者共同的教育对象。
3.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军事课是门课程,它把学生头脑中某些空白填补,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某些错误观念得到一定的纠正,它传给学生的是正能量,军事课在用事实向学生证明着这一切,我国在国防方面的建树,在军事力量上的强大,它让学生从观念上重新认识我们的过通过道德意识启蒙来提高公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科学发展的道德心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可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
拥有自己的“思想”,从而可以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尧依托军事课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一)军事课的内涵分析
学校为学生专门设置的军事课,想通过此课程让学生真正的学习到军事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意识,虽然我们处于和平时代,但仍要居安思危,让大学生真正体会到我们肩上承担的不只是个人的责任,还有对国家富国强兵的完美释读。军事课让大学生了解我国的军事国情,让他们明白国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稳脚跟,军事力量的强大是关键,军事力量的富强促进国家的富强,而正是这一点完美地体现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层面的要求———富强,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有了更深的认识。军事课让大学生了解我们的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等,不管是哪个章节,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不置可否的爱国心会油然而生。爱国,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要求的一部分,而军事课隐含的对大学生爱国心的培养,推动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进程。军事课从国家的外延层面解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无形中加深了大学生对其的认识。
(是对1.二公民有)军的着事基共课与本同要的社求教育会主义,爱理国念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共性剖析主义。社精神会主义是伟核大心中价值观华民中族爱精神国的核心,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已有定义,而这一教育则使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变的更加的显性,并且能让学生对爱国有更深层次认识。军事课教给学生军事理论知识,从对国际战略,国家战略装备等方面分析中,默默无声地勾起学生的爱国心,增强国防观念和意识。课程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大学生参军,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做贡献,所以二者传达出了共同的教育理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社2.。
会主义有着核共心同价值观的教育教育对象的。重要作为对新时代的学生,象,从学生中更加宣传成这一思想,有使学生思想上接受这一价值观,则更加能从意识中感化他们。学生是国家富强的后备人才主力军,对学生的传输效果则会更加明显,而军事课直接面向的是学生,况且大部分是大学生,大学生对这一价值观念地接受去,现在和未来。它扭转那将失去的结局,让即将熄灭的火焰重燃,我们还在希望的田野上。价值观教育则从理念上对国家,社会和公民形成要求,这一要求引导了新一轮社会风气的形成,通过对社会风气的净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充分吸收这一理念,实现教育目的。
(三)军事课教学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
军事课教学通过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实践体验等教学方式,已悄然将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输给了学生,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感悟价值观内涵,在学生之间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内化为自己的品性品质中去,产生对国家和社会新的认识。军事课教学也让学生之间讨论时事,让自己分组选定讨论题目,小组分工共同完成,并即将进行课堂展示,从学生展示的作品中了解到新一代青年对时代的认识,同时也从他们的头脑中汲取到更大的营养,也从他们的思想上寻找错误的岔路,纠正学生错误,引其向正轨发展,所以这一教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平台。
三尧高校军事课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军理课教学较为重视大学生国防知识教育,但在教育安排上比较偏重于模式化的理论说教,把国防知识教育作为一般的知识课或理论课来对待,内容上缺乏针对性,缺少对国家国防、军事发展现实作出充分的更新与分析,方法上缺乏吸引力,形式化、表面化比
较明显,造成国防教育与现实发展、国防实践脱节,容易使
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导致大学生对国防教育、
军事知识等问题理解的浅表化。在当前形势下,将军事课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在促进军事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同时,有效推动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军事理论教学模式,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的树立需要经过“了解”“、认同”“、深化”等环
节,因此,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是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过程,需要全方位的教化、引导、渗透与体验,现行军理
课教学模式下,教师单向的理论灌输不能有效的引领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当前,要按照时代性和实践性原则,全面改
革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建立“理论教育、交流研讨、
实践体验”立体化、互动式的军事理论教学新模式。在保留传统式教师理论灌输的前提下,加强课堂管理,增强军理课堂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将军理课堂作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155-
高校思政高教学刊
JournalofHigherEducation2018年22期的主渠道与主阵地,要让高校学生在学习国防军事知识的同时认知中国特色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转化为自身的政治方向和思想素养。在此传统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增设交流研讨式教学环节,将单向理论灌输改进为度思辨
教学模式,在军理课堂上组织学生针对军事热点、
国内国际时势以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辨式思维的形成,也可定期针对某一热点开展课堂辩论赛,引导学生逐层分析、完善理解。完善课内教育模式的同时,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模
式的确立。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旅游、
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军事遗址、展开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
生通过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充分了解实际、
认知国情、培养品格、树立理想,感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确保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军事实践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增强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深化自身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通过建立此种“理论教育、交流研讨、实践体验”立体化、互动式的军事理论教学新模式,增强军事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了解-认同-深化”的演进,最终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
(二)强化军事技能训练实效,致力培育学生优质品性素养
提高军事技能训练的质量,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
或在军训基地分批、分类训练的形式,通过军训使高校学
生了解掌握基本的武器装备知识、技术器材工作原理及性能,通过训练环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在军训基地开展基本军事技能培
训的同时,开展军事讲座、组织国防类文体竞赛、
根据时势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国防类教育片、举办培训会与座谈会,通过度教育培训,强化军事技能训练实效。邀请军事
专家在军训基地开展军事知识讲座,结合自身工作、
研究经验分析国防理论知识,为高校学生答疑解惑,促进学生了解国防、热爱国防,致力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刚毅品质。在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国防类文体竞赛,动员学生围绕国防教育及相关主题开展调查研究,采取专题演讲、知识宣讲、研究报告、话剧展示等多
种形式的解读,激发学生关注国防、参与国防的热情,致力
于培育学生钻研致知的优质素养。在军事训练基地,结合
时势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国防类教育片,如阅兵式、
红色电-156-
影等,在增进学生对国防知识了解认知的同时,处处围绕
引领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爱国意识,致力培育学生国家荣
誉感与主人翁意识。举办培训会与座谈会,如国防类教育
片观后感分享、优秀退伍大学生士兵座谈会、
热点时事思辨交流会、军事技能知识答疑会等,保证学生在自主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资源保障,加深学生对国防意识的内化,致力培育学生明辨笃实的品格素养。
(三)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促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
国防教育活动植根于社会主义思想沃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国防教育活动内容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与完善,为国防教育蓬勃开展,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力支撑。加强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结合,强化两个课堂联动效应,借力第二课堂资源和平台优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都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夯实教育实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常态化。强化国防教育宣传,形
成并开展国防教育宣传季系列活动,保持阶段性、
持续性、时效性宣传,深入校园、深入课堂、深入宿舍,将国防教育
宣传精准到师生个人,营造国防信念培育的浓厚氛围。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物化教育载体,致力于内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主人翁意识,如纪念一二九爱国歌曲合唱比赛、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专题演讲比赛等,有意识的结合节日、纪念日等特殊时间节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效实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营造国防教育与宣传的校园氛围,以高校国防教育宣传活动的常态化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参考文献:
[1]思想理朱景林[2]论教育.大学生社会导刊,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三个着力点研究[J].黄蓉崔2015健(.加05强大学生社会):81-83.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3]思考生,[J].胡思想理建军,论教育,2015(06):9-14.
[4]08陆海燕).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综述[J].理论观察,2014
育的许世:162-165.
探索与华.融实社会践———主义核以右江民心价值观族医和中学院为例华优秀[J].传统传文化承,2015于军事(05)教68-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