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4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l0 NO.4 文章编号:1000—7695(2010)04—0057—04 我国绩效评估最新研究进展综述 戴 钰 ,刘亦文 (1-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76; 3.湖南大学统计学院,湖南长沙410079) 摘要:绩效评估是国家在现存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内、在部分职能市场化和公共服务输出市场化以后、 在公共部门与公众关系基本定位的前提下由民权运动和科学技术推动下所采取的治理方式。从分析公共 管理中绩效评估的内涵及绩效管理的理念入手,提出我国绩效评估的研究构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管理;绩效评估;效率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1 绩效评估的内涵与管理理念 是第二位的,效率只有用来满足公众的需要和实现公共利益 时才有意义。 绩效评估是国家行政改革和再造的重要内容与 孟华(2009)分析了以机构为重心的绩效评估存在诸多 措施,是国家在科学技术发展、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环境下政 缺陷,认为绩效评估的重心应该转向公共服务,重视公 府管理方法的重大革新,其在本质上是国家在现存政治制度 共服务提供的质量与效果,这种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 的基本框架内、在部分职能市场化和公共服务输出市场 府绩效评估能相应解决机构绩效评估的四大缺陷,公共服务 化以后、在公共部门与公众关系基本定位的前提下由民 绩效评估对改善公民满意度、提升服务质量、转变职能、 权运动和科学技术推动下所采取的治理方式。 建设服务型的意义,以及推进我国绩效进一步完善, 绩效评估的内涵包括了两个方面。其一,在效率方 实现绩效评估良性发展的作用。盛明科,彭国甫 面:威尔逊认为绩效评估是一种制度设计,在该制度框 (2OO8)从议题的现实基础、理论基础、评估体系研究的基 架下以取得的结果而不是以投入要素作为判断公共部门 本框架、以及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来阐述公共服务型绩 的标准。奥斯本与盖布勒认为绩效评估就是改变照章办 效评估体系构建研究论纲,阐释公共服务型绩效评估体 事的组织,谋求有使命感的;就是改变以过程为导 系研究的框架,对我国绩效评估的基本理念、理论基础、 向的控制机制,谋求以结果为导向的控制机制。1993年美国 制度体系以及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考察,最终探寻适合我国 《国家绩效评论》把绩效评估界定为对结果负 政治、管理制度和文化背景的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 责,而不仅仅是对过程负责。其二,在公共责任方面: 宏观思路。陈通,王伟(2008)从我国目前各地对于绩 绩效评估决定了角色和其职能的内容。公共部门的 效评估的实践的困境出发,探讨绩效评估的发展趋势之 角色成为了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对职能范围内管理活动 一就是强调绩效评估过程中的公民导向,一方面要强调公民 的绩效进行评定,也就是要对在确定公共服务供给的质 参与,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公民对各项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量和价格标准、抓好绩效管理、把好市场准入关,以保证供 盛明科(2009)提出了服务型绩效评估应该从价值理性 给者无法利用提供公共服务的机会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保障 和工具理性相结合的角度,综合运用主观评议和多指标量化 社会公平、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加顾客选择的机会和更好 综合评价的方法。客观定量测评方法能全面、直接、客观地 地满足顾客需要等活动的绩效进行评定。绩效评估所包 衡量出一段时间内的绩效,但忽视了服务接受者一 含的重塑角色和界定其职能为公共服务供给部门,包括 一公众的满意程度。主观定性评议方法虽可以衡量出服 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非盈利部门展开竞争、创造市场 务接受者的满意程度,但不能全面反映的绩效水平。在 动力、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管理低效率问题提供了有力的 实践中,理想的做法是将两者整合统一起来。 途径。随着角色和职能的重新界定,促使了管理所 作为特定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项制度设计,绩效评 隐含的部门的基本运行方式、与市场和公众之间关 估的理念、制度和方法必然受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 系基本定位的变化。公共部门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由治理 经济制度和民众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绩效评 者与被治理者之间的关系变为了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 估作为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出现的一项重要治理工 者、顾客之问的关系。公共部门行使公共权力主要是为 具,将其引入我国并期望对我国公共管理和运行产生有 了实现公共利益、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和主动为公众谋福利。 效的作用,就必须立足于我国管理改革和管理 效率和公共责任是绩效评估内涵中所具有的不可或 创新实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绩效评估机制和相关制 缺的两个方面。公共部门在社会竞争中提供公共服务, 度体系。 既有助于提高效率、打破垄断和降低成本;又以严明的绩效 目标和绩效管理保证其在竞争中对公众负责、提高服务质量。 2绩效指标体系的研究 在这两个方面中,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是第一位的,效率则 关于设计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有:(1)演绎法指从某些价 收稿日期:2009—07—25。修回日期:2009—10—12 58 戴钰等:我国绩效评估最新研究进展综述 值原则出发,或者从某些已被接受的论点出发,经过逻辑推 理,得出新的判断和结论的过程。运用演绎法确定地方 绩效评估指标,首先应该厘清职能,在职能的基础 上确定绩效评估内容,进而设计出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2)平衡记分卡既包括对财务业绩的评估也包括对非财 务业绩的评估,是一种综合性的绩效评价体系,为绩效指标 体系的构建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 (3)德尔菲法首先可用于绩效指标的隶属度分析, 还可用于绩效指标权数的确定,特别是定性指标权数的确定。 (4)信度和效度检验,绩效指标的信度是关于指标客 (2005)则把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确定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率、原材料消耗强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能耗产出国 内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等。 目前我国绩效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我 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普遍缺少维护社会公平、推进政治 民主与行政公开、促进公民参与、改善与公民关系等相 关领域的指标。可以说,维护社会公平和提供公共服务是我 国的核心使命,也是合法性的基础,是绩效评 估指标不容回避的领域。虽然社会公平度、行政公开和民主 化程度、公民参与度、与公民关系等指标均不易测量, 观、准确和可靠程度方面的一种度量,常用的方法有内部一 致性信度、折半信度、重测信度和平衡信度;效度 (validity)是指标直接与成果相关或者代表所关注的绩效维 度的程度,关注的是绩效指标合适程度的问题,常用效度测 量的方法有内容效度、预测效度、构思效度、聚合效度、辨 别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等。 (5)主成分分析方既解决了多指标综合评价研究的指标 赋权和相关性问题,同时又能实现简化指标的目的。 (6)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组成复杂问题的多个 元素权重的整体判断转变为对这些元素进行“两两比较”, 然后再转为对这些元素的整体权重进行排序判断,最后确立 各元素的权重。彭国甫等(2004)指出层次分析法(AHP) 为准确确定绩效评估指标间权重供了可行的途径利。利 用层次分析法,不仅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提高指标权重的精 确度和科学性,而且通过采取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等 措施,有利于提高权重确定的信度和效度,同时计算矩阵特 征向量时可以利用和积法、幂法和方根法等多种思路,并可 以应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于具体设计我国地方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的思路 主要有:(1)绩效领域(一级指标)的确定。王良健、侯文 力(2005)把绩效领域确定为依法行政、提高公务员队 伍素质、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五个 方面。钱德春、黄盂州(2005)把绩效指标分为可持续 发展指标、人的全面发展的指标、公开公平公正性指标、开 放性指标、经济性指标等五类指标。倪星、李晓庆(2004) 认为,绩效指标应包括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生态环境、 社会治安、科教文卫、其他指标等六个方面。彭国甫等 (2004)认为绩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由政治绩效、经济 绩效、文化绩效、社会绩效四个方面构成。崔述强等 (2006)从经济发展维度、社会发展维度、资源与环境维度、 行政效果维度等四个方面来设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范 柏乃则从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教育科技、生活 质量、生态环境等六个方面来设计绩效评价体系。从以 上绩效领域可以看出,虽然表述各异,所包含的范围也有所 不同,但都包括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公共服务、环境保护 等基本方面。可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完善,根据新形势进行 调整。 (2)绩效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具体设计。绩 效领域确定之后,具体指标的选择和指标权重的确定便成为 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关键,关系到绩效评估工作的科学性、 公平性和简便性。但由于不同人的认知角度不同,即使绩效 领域相同,也会出现各种差异,如彭国甫等(2004)认为经 济绩效可以通过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水平、人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及水平、通 货膨胀率抑制情况、就业率等指标体现出来;范柏乃 但这正是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本 文尝试着可以由公众参与绩效评价,这需要做好信息提 供的角色,最终通过公众的满意度来评估的绩效情况。 (2)关注对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的责任,把社 会公平和社会和谐作为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问题不在 于是否应该把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纳入地方绩效评估的 范畴,而在于如何评估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正确认识它们 的含义和它们的功能,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体现在公民的政 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众多层面,因此, 评估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还需要在各领域确定合适的可测评 的具体指标。 (3)过于关注存量指标,而忽视增量指标。在学者们所 设计的地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关注于对绩效现 状的测评,而忽视对绩效改进程度的测评。因此,对某一时 期绩效水平的评估应着重评估在这一阶段绩效水平 的改进状况。 3绩效评估的方法 3.1 多指标量化的方法 徐友浩,吴延兵(2004)通过对管理部门绩效评估 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用顾客满意度评估绩效的特 点和可行性。对于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现代绩效管理 来说,这种从社会公众参与的角度评价绩效的方法具有 深远的意义。彭国甫(2005)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湖南 省11个地级州市1995~2002年的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进 行实证研究,探析地方公共事业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 模型的有效性。袁有杰(2006)也利用模糊评价法对部 门绩效进行了评估。颜佳华等(2005)在构建电子政务绩效 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 子政务绩效综合评价方法。神经网络方法有效克服了现有专 家评价方法的不足,为评价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质量、成本 耗费及绩效水平,为研究电子政务绩效综合评价提供了一个 新的研究思路和工具,但是该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容易陷入 局部最优。刘芳(2007)利用只有产出的加权DEA模型以及 因子分析法以及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地方的绩效进行实 证研究。罗良清,刘逸萱(2005)利用DEA模型对江西五市 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郑英宁(2008)也利用DEA模型 进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进行了评价。李志亮等(2004)基于 模糊数变换的DEA模型( Fc 模型),拓展了传统DEA的 应用范围,并将其应用于综合评价,取得了很好效果,也解 决了将定性指标的转化问题。关键是如果确定了a的值,就 成了一个普通的线性规划问题。而O/值我们可通过决策者根 据客观情况的实际数据确定,相对来说很简单,但是这样评 价的主观性很强。孙璐等(2007)运用因子分析与MDEA模 型的组合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16个城市的公共服务绩效 戴钰等:我国绩效评估最新研究进展综述 59 进行了实证分析。蒋悦等(2008)基于元评价理论设计了政 府绩效评估体系的系统性架构,该架构包括评估目标、评估 对象、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和运行机制四个维度,通过分析 闭环回路中四个维度可能产生的内部偏差,提出了相应的纠 偏方法和控制策略,以促进绩效评估的可持续发展。但 由于该模型过于理论化,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困难。方振邦 (2008)结合黑龙江省海林市创新绩效管理的实践,阐 述县级运用平衡计分卡设计绩效管理体系的思路与方 法。赵红梅(2008)以国家人事部《中国绩效评估研 究》课题组确定的33项评估指标为基础,运用以模糊数学理 国家纷纷提出本国的顾客满意度模型,以进行满意度调查; 我国自1999年12月,发文件明确提出要研究和探索 顾客满意度指数评价方法,开启了我国顾客满意度测评研究 和探索的大幕,此后,有不少学者发表文章提出各自的满意 度模型。 尤建新等(2004)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提出四级指 标体系,一级指标为公众满意度,定义为对工作认同感, 二级指标包括公众安全感、信任感、荣誉感和价值感,三级 为二级指标的展开指标,四级为调查问卷。文中以2010年上 海世博会中动迁工作为例,具体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在测 论为基础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估地方绩效,依据相 关专家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评价,以黑龙江省为例进行 实证研究。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可以专门用来处理定性 的信息,为我国绩效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此时可 以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来进行评价,缺点是主观性太强。关 于层次分析法来确定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已得到大多数学者 的认同,袁政(2008)对绩效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进行 了改进,以前主要是基础效用规则,这会给评分人造成一定 的困扰。文中采用“群体决策”的思路,让各部门领导、中 层干部、专家一起对绩效评估的权重进行科学的“价值判 断”,按序数原则进行评价,再按基础法进行统计。 3.2主观性评议——关于公众满意度衡量的方法 (1)公众满意度测量的框架、方法。目前最经常使用的 两种方法是PLS(Partial Least Square)方法和LIS—R EL( Linear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PLS将主成分分析与多元回归 结合起来的迭代估计,是一种因果建模的方法。LISREL具体 来说,就是使用极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ML)、非加 权最小二乘(Unweighted Least Squares,ULS)、广义最小二 乘(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GLS)或其他方法,构造一个 模型估计协方差与样本协方差的拟合函数,然后通过迭代方 法得到使拟合函数值最优的参数估计。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 要综合考虑理论条件、测量条件、分布条件和样本量条件。 作者通过实证发现,PL估计有偏,但更接近实际数据;LIS. REL估计在MV测量效果较好时,可以得到较准确的估计, 但在测量效果较差时,参数估计容易偏离原始数据。梁燕, 金勇进(2007)对于我国顾客满意度模型研究,在确定顾客 满意度研究的样本量时,要综合考虑样本代表性、模型参数 估计和检验的需要。从以上3个方面的模型参数估计的准确 性角度,使用PI_S方法估计顾客满意度模型最小推荐100个 样本,最好230个样本以上。张光进(2007)通过设计公众 满意结构调查问卷,对1556名成年人的正式调查表明:我国 的公众满意主要包含七个因子:形象、社会安全、经济 、教育就业与保健、人文生态保护、国际参与、民主政 治;调查数据显示上述七因子受公众关注的程度存在着差异。 研究结果为公众满意的测评内容提供了一个框架,也为公共 行政的工作重点提了参考。吴建南等(2007)通过借鉴美国 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的组织绩效测量方法及其在公 共部门的应用模式,结合我国公共部门的特点,设计出了适 合我国公共部门的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与指标体系。它与 ACSI模型主要有3点不同:添加“公众信息”变量,保持 ACSI中感知价值这一变量,公众对的信任所取代公众是 否忠诚。陈增明(2007)改进ASCI模型,包括五个变量公 众期望、感知质量、公众满意度、公众抱怨、公众信任。 (2)运用该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从实证研究角度来看, 顾客满意度模型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比较广泛。在西方,很多 评公众满意度中的应用,这一方法可以量化的工作效果, 使之真正地可以测评,为改进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盛明 科,刘贵忠(2006)借鉴美国公共部门公众满意度指数模 型,通过更换模型变量和调整结构,构建了一个新的适合中 国国情的服务公众满意度(CPSI)测评模型。运用包含 服务质量、感知价值、公众期望等新变量在内的公众满意测 评模型,对我国服务的公众满意度进行测评,发现该模 型对于测评我国服务公共满意度非常有效。整个模型结 构变量合理,功能齐全,得出的结论能很好地被实践所检验。 朱国玮(2007)首先分析了公众满意度的测评理论,对修正 的ACSI(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进行了调整,提出了 PSCSI(公共服务机构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并进行了检 验。然后利用该模型实际考察了CH地区公众对公共服务 (主要包括公共交通、公共医院、图书馆、初等教育、公园、 服务)的公众满意度水平和CH地区的整体公共服务满 意度水平。最后对影响公众满意度水平的人口统计学因素进 行了分析。文中只考虑了公众的人口基本因素对服务的 满意度,并没有考虑公众的心理预期等心理因素。张亚明, 郑景元(2008)在分析和借鉴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中顾客满意 度(CSI)理念的基础上,剖析了影响公众满意度的若干要 素,不仅提出了评价公众满意度的方法、步骤和模型,同时 给出了评价公众满意度的指标体系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 进行了数量分析。其目的旨在使服务型能够协同提供高 效率和无缝隙化的公共服务,变革思维方式,使之完成 从追求公共管理的过程化向追求公共服务结果质量化的转 变,最终在为公众提供良好服吾的同时提高公众对党和 的满意度与忠诚度。郑方辉,王绯(2008)分析了在目前的 条件下,公众满意度测量存在一系列社会性、技术性的障碍。 将ACSI简单化设置,提出了涵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 会公正、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运作成本、实现公众满意”五个 领域层,50个具体指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操作方案, 采用定点随机拦截访问与电话访问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广东 121个县(市、区)及中山、东莞两个地级市的成年居民调 查完成了对满意度的测量。由于数据处理粗糙,同时并没有 给出具体的评价模型,这种方法仅是简单的统计分析。 4结语 目前我国绩效评估研究和实践在公共管理学界和政 府实际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各级及其 部门逐步认识并接受绩效评估这一内蕴“公众本位”和 “结果导向”理念的管理丁具,绩效评估自身也在推进建立 “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方面起 到一定的作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和新公共服务理 论的提出给我国传统的绩效评估带了挑战,服务型 (下转第66页) 66 葛 冰等:平安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Uu4.8. (2)对社会治安安全的感受; (3)对社会经济安全的感受; (4)对社会卫生安全的感受(医药卫生、食品卫生); (5)对资源环境安全的感受(自然灾害、环境污染); [2]王志平.应慎用“幸福指数”的概念[J].学习与探索,2008 (1):147—151. [3]缪蒂生.创建“平安江苏”构建和谐社会[J].群众,2005 (5):2O一23. (6)对社会重大事故安全的感受(交通事故、火灾等) 通过上述几方面公众的评价得分与客观指标体系的得分 比较,如果相差不多,说明指标体系比较合理;如果相差较 多,找出原因,进行指标的修正。 [4]陈建芬.“平安中国”四大遗憾[J].小康,2006(9):19—21. [5]于才年,朱际民,林吉爽.略论中国的“平安建设”[J]. 党校学报,2004(11):6O一64. [6]魏永忠,吴绍忠.论城市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等级指标体系的 建立[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4):150—155. 5结论 世界范围的发展观已经开始从效率转向公平,我国的发 展理念己经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以人为 本”具体化在发展指标方面则表现为对“人文指数”的关 注。我国从2004年开始,国家和各省市地区都提出平安建 设,但是缺少一套表征社会平安状况和平安建设状况的评价 指标体系,所以本文对平安和平安指数的含义进行了界定, 并根据内涵建立平安指数评价的主客观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林聚任,刘玉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山东人民出版社, [7]盈竹,张志.安全感一社会粘合剂中国平安小康指数为66分 [J].小康,2007(1):l4—17. [8]魏永忠.论我国城市社会安全指数的预警等级与指标体系[J]. 中国行政管理,2007(2):89—95. 作者简介:葛冰(1970一),河海大学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博 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及管理理论与应用,南京市鼓楼区检 察院;陈岩(1977一)南京林业大学经管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管 理系统决策。 【本文责编:彭统序) (上接第59页) 成为我国改革的目标,其绩效评估是一个伦理和价值问 题,而非纯技术问题;同时我国正处于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 的绩效预算改革的试点阶段,相对于发展比较成熟的美国来 说,我国所进行的改革无法将的绩效与预算决策相结合, 无法称为真正意义的绩效预算。当然,有些国家(如欧洲国 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绩效难以有效测 定。而对于新绩效预算提高效率不再是新绩效预算的惟一目 标,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某种公众所预期的社会结果并且阻 止预算过程与过程的分离,强调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 进而寻求公共满意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庆国.英国地方绩效评估体系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4):17—20. [2]范柏乃,程宏伟,张莉.韩国绩效评估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意义[J].公共管理学报,2006,3(2):21—26. [3]盛明科,彭国甫.公共服务型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研究论纲 [7]钱德春,黄盂州.加人世贸组织后我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 构建[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4):16—18. [8]倪星,李晓庆.试论绩效评估的价值标准与指标体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9):7—9. [9]崔述强,等.中国地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探讨[J].统计研 究,2006(3):28—31. [1O]范柏乃.绩效评估理论与实务[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228. [1 1]彭国甫.地方公共事业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实证 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22(11):129 —136. [J].东南学术,2008(3):54—60. [4]孟华.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评估一从机构绩 效评估向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转变[J].中国行政管理,2009 (2):18—2O. [12]范柏乃,余有贤,程宏伟.影响绩效评估误差的因素及其 对策研究[J].软科学,2005,19(4):33—39. [13]楚德江.我国地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现状与前瞻 [J】.学术界,2008(128):40—48. [14]彭国甫,李树丞,盛明科.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绩效评估 指标权重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6):136—139. [15]陈通,王伟.我国绩效评估实践趋势研究[J].科技管理 研究,2008,28(6):93—95. 作者简介:戴钰(1982一),女,湖南长沙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 院博士生,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投资经济与 [5]盛明科.绩效评估的主观评议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比较一 兼论服务型绩效评估方法的科学选择[J].湘潭大学学 一经营。刘亦文(1981一),男,湖南攸县人,湖南大学统计学院博士 生,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统计。 报,2009,33(1):14—18. [6]王良健,侯文力.地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研究 [J].软科学,2005(4):11—13,22. (本文责编:彭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