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八回改写成的。文章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真。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从课文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形象。学生对水浒人物并不陌生,但大部分是通过电视媒介认识的,缺少建立在语言文字上的人物形象。所以,在课后可以补充学生开展相应的课外阅读,并准备一个水浒小故事,为后面的口语交际作好准备。同时还要做好阅读长篇小说阅读的方法指导。
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记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人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重难点:
1、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挖掘课文重点词句的内涵,把握人物性格的本质特点。(重点)
2、在精读感悟中,充分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难点)
预设教与学的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们都看过《水浒传》的“名著便览”,你对这本书有什么了解?
2、揭示课题,解题。
“教头”是什么样的人?林教头指谁?
二、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自学效果。
(1) 生字词正音。
发配 理睬 骗 恼恨 劈头 满面羞惭 踉跄
(2) 生字词释意。
款待 陷害 较量 寻思 依附草木
2、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押解 禁军掂量 木枷一锭 归还
1、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那几自然段写了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精彩场面?第一至三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2、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请读过《水浒传》的同学讲一讲。
四、检查反馈:
1、听写词语,批改反馈,及时订正。
2、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学习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1、读读课文,说说你觉得林冲是个怎样的人?课文是运用哪些语句来表现的?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感悟。
3、 讨论交流:
(1)林冲的“让”。
①林冲的“谦让”。
第一次林冲刚看到洪教头,寻思是柴大官人的,理应敬重,“连忙躬身施礼”;第二次是洪教头不理睬林冲,柴进向洪教头介绍林冲,林冲“起身让座”,表示礼貌;
林冲的“忍让:。
第三次洪教头冷言讥讽,瞧不起林冲,要与他比武,林冲连称“不敢”再次退让
②林冲的“礼让”。
第四自然段:林冲只好从地上拿起一条棒道:“请教了。”“只好”说明了什么?
③林冲的“退让”。
第六自然段: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林冲真的“输了”吗?
(2)林冲武艺高强。只三个回合就打败洪教头。
指导读第七自然段。(投影出示三个回合的有关句子)
第一回合:洪教头使出人“把火烧天”式,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式。
思考:洪教头为什么“用了浑身功夫”
第二回合:洪教头将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思考林冲为什么要往后一退?他是怎么想的?
第三回合:洪教头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洪教头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扑”地倒在地上。
讨论:“措手不及”说明了什么?
评价:读了这三个回合的描写,你觉得林冲的武艺怎么样?(出手迅捷、武艺高强)
4、 小结:林冲是一个谦和忍让、武艺高强的人。
5、 课文中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一个人呢?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人物的性格。
(1)第三自然段的外貌描写,看出他粗鲁、傲慢无礼。
(2)第四、五自然段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脱、拿、耍、喝、敲”看出洪教头心急气盛;
(3)第六、第七自然段与林冲打斗的表现,看出洪教头的鲁莽、出手凶狠但又不堪一击)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7、看着洪教头满面羞惭的样子,你先对他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 揭示提纲。
(1) 林冲被押解到柴进庄上。
(2) 林冲被迫和洪教头比武,获胜。
① 洪教头挑动比武。
② 两人交手。
③ 林冲获胜。
(3) 洪教头羞惭离去。
2、参考板书内容,组织语句。
3、分4人小组,轮流复述,同学评议。
4、 推选代表到班上复述。
5、 教师小结。
四、创新与实践
《水浒传》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像武松打虎、风雪山神庙、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等。请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水浒传》,把你觉得最喜欢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感受一下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
板书设计:
林冲棒打洪教头 承让
礼让
让 谦让
忍让
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