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

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

来源:华拓科技网


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

(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外观呈红色是因为中国馆吸收了红色 B.紫外线和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C.眼睛老花的奶奶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

D.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 )2、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 )3、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 )4、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 )5、 “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 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 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 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 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 ( )6、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B.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C.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7、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15cm C、10cm D、5cm

( )8、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将这三个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透镜跟烛焰的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表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是: A、f甲>f乙>f丙 B、f丙>f甲>f乙

透镜 像的性质 C、f甲f丙>f甲

甲 放大 倒立 实像 ( )9、下面关于近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镜片能把太阳光会聚于一点 乙 缩小 倒立 实像 B.近视眼镜是发散透镜

丙 放大 正立 虚像

C、“度数”越大的近视眼镜镜片,凹面弯曲越明显,焦距越大 D、近视眼眼睛本身就是发散透镜

( )10、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等大倒立的实像

( )11、在一些交通要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常常安装电子监控器,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A、平面镜成虚像 B、凸透镜成实像 C、显微镜 D、凸透镜成虚像

( )12、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小,像距变大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 )13.显微镜和望远镜都装有一组物镜,这两组物镜的作用都相当于 A.一个放大镜 B.投影仪镜头 C.照相机镜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14、某同学用一凸透镜做实验,发现当物距为20cm时,能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距为10cm时,一定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B 物距为15cm时,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 物距为30cm时,一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物距为40cm时,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15、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5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倒立等大的实像 16、图示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

蜡烛 透镜 光屏

如果在前面的实验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则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凸透镜。

17、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cm。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_____的焦距较大。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透镜30 cm,像距透镜10 cm,则此时的像是_______、_______的____像(依次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或“虚”) 1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凸透镜的焦距f已知):

(1)若在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 ; (2)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乙所示,为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 屏,应将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或“下”);

(3)实验发现:当物距在 范围时,像都能在光屏上承接;当物距在 范围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

20、平静的湖面上能够映出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儿。人站在湖边能看见水中的鱼儿与鸟儿在一起嬉戏。看见水中的“鱼”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看

见水中的“鸟”是光的________现象;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题 3图

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形状_________ (填“不变”或“变化”);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的移动时,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会逐渐_________ (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以后,铅笔尖的方向________。

21、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如图所示.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 (选填“会聚”或“发散”)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 ,其作用是将光 ,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2、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__________(近视、远视)眼,可以用___________镜来矫正。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_______区看书,通过_________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A B 第4题图

B A

(1)凸透镜、蜡烛、光屏从左到右依次摆放的顺序是 、 、 .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时 (“应”或“不应”)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上. (2)当烛焰的像在光屏的上端呈现时,为了使这个像移到光屏的中心,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则应该使蜡烛向 (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所示:在实验时,小明同学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A、B、C、D、E的位置,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帮他分析一下:

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条件是: ; 成缩小实像的条件是: ; 成放大虚像的条件是: .

(4)把蜡烛从远处向凸透镜靠近(由A→D,不包括D点)时,像逐渐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像的大小逐渐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 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1)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灯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

调整方法是:_________ _____。 25、小明进行 “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11(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 。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眼睛。(2)如图11(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其矫正做法是 图;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其矫正做法是 图。 A B C D 图11(乙)

图11(甲) 26、关于凸透镜: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 调节;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 、 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 、 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27、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22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22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图23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明在图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物体到凸透光屏上像到凸光屏上像 【结论与应用】 镜的距离/㎝ 透镜的距离/㎝ 的大小 (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40 13.5 缩小 的大小就越 ,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

30 15 缩小 越 .

20 20 等大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

15 30 放大 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同学(选

10 光屏上没有像 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 照相机的暗箱长

8 光屏上没有像 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

28作图题1.在图中,已知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或折射光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