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考点7 北魏孝文帝改革

考点7 北魏孝文帝改革

来源:华拓科技网


考点7 北魏孝文帝改革(5世纪)

【基本特征】民族融合

1、促进民族融合的因素(原因):①民族迁徙(五胡内迁和北人南迁)。②开明的民族,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

革(孝文帝改革)③民族间的友好交往。④民族间的战争。

2、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少数民族和汉族在语言、服饰、血统、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认同。

3、民族融合的影响:有利于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知识梳理

1.背景:①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割据局面。②民族汇聚成为时代主流。 2.目的:为了学习和接受汉簇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3.措施:便于接受汉族文化、深化改革

(1)迁都洛阳:把都城由平城(山西大同)迁到洛阳494年。

(2)推行汉化:①改穿汉服;②学习汉语;③采用汉姓;④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人通婚。

4.影响:①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簇趋同。 ②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③促进

了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少数民族封建化)。④为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和繁盛奠定了基础。

5.改革成功的原因: 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②内容全面,措施得力;③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④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6.认识、启示: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从民族关系方面说)1、民族融合、民族友好交往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促进了社会发展和进步。2、各

民族应团结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从改革方面说)1、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社会进步。2、符合国情的改革才能促进社会发展,我们应根据本

国国情制定相应 。3、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应克服阻力,坚持改革。 (2)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

答: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克服阻力坚持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

出的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是一位有胆有识的改革家。  材料解读

1.材料一: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

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1)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

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娃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3)材料二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

材料三:“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

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3)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材料中“北语”、“正音”各指什么?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作用?

材料四:南梁大臣陈庆之到了洛阳以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

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

——《洛阳伽蓝记》卷二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 作业与探究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毁灭本民族的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