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兵张嘎》的视频,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语文老师通过反复的提问让学生不断巩固这些描写方法,并让学生进行仿写,从而达到一种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讲解清楚,否则学生理解不了,目标就是无效的。笔者在听课时发现有些教师给学生讲的教学目标过多,如有的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是欣赏课文,但是又要求学生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这就是两个目标任务,显然让学生同时进行几项学习活动是不合适的。四、结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重要,语文教师既要把握课程的教学目标,还要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同时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要运用良好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呈现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达成这些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参考文献:[1]陈艳平.如何有效落实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
年教育),2011(6):1.2011(11):145-146.
[2]丁宝霞.浅谈英语教学目标的误区和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9):103.
[3]刘向平.优化写作教学提高写作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
2013(50):191-192.旬),2013(11):53.
[4]朱巧兰.小学概念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的起点[J].教育教学论坛,
[5]周红.初中英语教学案例设计与效果分析[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6]吴志勤.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师,2014(17):55.[7]苏向宗.怎样有效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J].金色年华(下),2012(10):80.文成功之路(下),2013(8):90.
[8]陈冬燕.语言动作神态:怎样指导小学生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J].作
(上接第233页)课改下,教师的指导和引导的作用也很重要,在一定程度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同时,也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4]。四、让数学学习走向实际生活新课改中强调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数学,并在生活中去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作用。而数学知识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进行数学新课改研究,就要深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走向生活,进一步完善其实践能力。同时,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课外生活结合起来,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数学教师要把握新课改的脉搏,在打造生本课堂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具体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5]。例如,在学习完“三角形”的知识后,为了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可以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制作三角形的纸质包装盒。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合作制作包装盒,这就是在生活中进行学习。在生活中,三角形的包装盒是比较常见,让学生制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作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就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明白数学的作用,进而认识到三角形之美,也认识到了三角形的稳固性。因此,教学应从生活入手,与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在数学中感悟生活,明白生活意义,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总之,在数学新课改中,教师要立足于生本教育的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在教师合理的指导下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并联系实际生活,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效。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促进他们主动探索,从而提升合作能力和数学素养。参考文献:[1]侯军霞.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农村教育,2018(6):44-45.2017,37(12):212-213.2017(1):171.
[2]吕国栋.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3]方胜天.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科学(引文版),
2017,27(3):82-84.119-121.
[4]夏春芳.例析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5]李静.关注学生本真打造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
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指导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活动育人效果。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跨学段性质,为便于操作,在提出总目标的基础上,具体分为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方面,突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价值体认与践行,并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此外,还要求对活动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对活动方式进行认真设计,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评价等。—摘自教育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