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节选) 曹文轩
我的童年有着特别美好而温暖的记忆。
我有一位慈祥的老祖母。她有一头漂亮的银发,常拄着拐棍,倚在门口向人们极善良地微笑着。她称呼我为“大孙子”。后来我远行上大学了,她便日夜将我思念。她一辈子未走出三里方圆的地方,所以根本不知道三里外还有一个宽广无垠的大世界。她认为,这个世界除了她看见的那块地方外,大概还有一处,而凡出门的人都一律是到那一处去的。因此,她守在大路口,等待从那地方归来的人。一日,她终于等到一位军人,于是便向人家打听:“你见到我大孙子了吗?”
母亲对我的爱是本能的,绝对的。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她对哪一种食品有特别的欲望,她总是默默地先紧孩子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父亲的文化纯粹是自学的,谈不上系统,但他又几乎是一个哲人。一次,我跑到八里外的一个地方看电影,深夜归来,已饿得不成样子了,但又懒得生火烧饭去。父亲便坐起身,披件衣服对我说:“如果想吃,就生火去做,哪怕柴草在三里外堆着,也应去抱回来。”就在那天晚上,他奠定了我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还有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也给了我无限的情趣和恩泽。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水乡。我是在“吱吱呀呀”的摇橹声中,在渔人“劈劈啪啪”的跺板(催促鱼鹰入水)声中,在老式水车的“泼剌泼剌”的水声中长大的。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干燥,因为当我睁开眼睛时,一眼瞧见的就是一片大水。在我的脑海里所记存着的故事,其中大半与水相关。水对我的价值绝非仅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它参与了我之性格,我之脾气,我之人生观,我之美学情调的构造。
这一切,使我的“舞文弄墨”成为可能。苦难给了我幻想的翅膀。我用幻想去弥补我的缺憾和空白,用幻想去编织明天的花环,用幻想去安慰自己,壮大自己,发达自己。苦难给了我透彻的人生经验,并给我的性格注进了坚韧。祖母、父亲和母亲给我仁爱之心,使我从不知道何谓仇恨。我从未抓住不放地仇恨过任何人。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善良的,尽管我常常看到恶的肆虐。那片土地给了我灵气、题材、主题和故事。开门可见的水,湿润了我的笔,使我能永远亲昵一种清新的风格。
(选自《阳光新阅读》2009年11月)
1.作者给我们讲述了童年的哪些生活片段?请简要概括。
2.本文说:“就在那天晚上,他奠定了我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结合此句,说说父亲的话中包含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3.本文这样写老祖母:“她有一头漂亮的银发,常拄着拐棍,倚在门口向人们极善良地微笑着。”请发挥想象,运用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将这一句话扩充为100字,将老祖母的慈爱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4.本文结尾一段说“苦难给了我幻想的翅膀”、“苦难给了我透彻的人生经验”。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莎莎的手,被风吹,被日晒,在雪地里、泥巴里抓挠着,跟石头摩擦着,一双小手颜色黑红,掌心厚实,手指短粗,皮肤粗糙,冬天里,被尖利的寒风一吹,裂开一道道血口。可是,它是灵巧的,有力的。
爸爸到乡下来接她时,抓着她的小手翻来覆去地看,也不知是为这双小手高兴,还是为这双小手伤心。他蹲下去,抓着她的手,一遍一遍地用他的大手摩挲着。
爷爷说:“莎莎跟了我十年,孩子苦哇。”
爸爸望着莎莎的手:“苦是苦点,可是莎莎能干了,有出息了。您看看她这双小手,看看她这双小手!”
可是现在,我们的莎莎却为她这双小手感到十分苦恼。她转入这所学校,第一次捏着粉笔在黑板上演算一道算术题的时候,她的手就遭到瑶瑶她们的嘲笑。开始,她以为下面的嬉笑声是因为自己把那道题算错了,连忙用手掌擦去,没想到这一笨拙的动作,招来了更多的嬉笑声。
“瞧她的手……”下面叽叽喳喳。
莎莎的脸唰的红了,心“扑通扑通”地跳,她把脸紧紧挨近黑板,鼻尖差点碰到上面。那双会干许多活的手,现在变得很不听话,被汗水浸湿的粉笔,在她的手中一次又一次地被折断。①
“你的手……怎么回事?”眼睛近视却又不肯戴眼镜的数学老师眯着眼
睛问。②
莎莎不回答。后来,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座位上的。 瑶瑶就坐在她右侧。
莎莎侧眼看去时,只见瑶瑶的手很优雅地放在桌子上。那双手薄薄的,十根手指又细又长,又白又嫩,像爷爷屋后春天池塘里的芦根。那天开联欢会,她就是用这双手,在小提琴上拉出了非常好听的曲子。当时,莎莎都听得入了迷,并且觉得瑶瑶的手很好看。③
后来,莎莎因为这双手,不止一次地遭到了同学们的讥笑。当她举手要求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当几个女孩子要分成两伙比赛跳皮筋而伸出手去看看手心手背时……她多少次看到了一种让她面颊发烧的目光。
她常常不知道该把这双手往哪儿放。④ 这双手甚至使她伤心地哭起来。
——节选自曹文轩《祖父》
1.本文主要描写的是( )。 A.莎莎
B.爷爷
C.瑶瑶
D.莎莎的手
2.“莎莎看看自己的手,慢慢地将它们藏到桌肚里。”这句话放在文中( )处最合适。 A.①
B.②
C.③
D.④
3.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描写,写的是______,是为了与莎莎的手进行______。
4.莎莎的手是什么样子的?请在文中用“~~~”画出相关句子。 5.下面这句话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爸爸望着莎莎的手:“苦是苦点,可是莎莎能干了,有出息了。您看看她这双小手,看看她这双小手!”
6.选文结尾写莎莎看见自己的手,伤心地哭了。此时,你会怎么安慰莎莎?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纸灯笼(节选)
曹文轩
葵花睡不着了,黑暗里(睁着 盯着)眼睛,想着奶奶、爸爸、妈妈和青铜。她已经离家多少天了?她记不得了,只觉得已经很多很多天了。
她担心地想着:奶奶好些了吗?有一刻,她想到了奶奶的死。眼泪就从眼角上滚下来。“奶奶怎么会死呢?”她叫自己不要伤心。“很快就要见到奶奶了。”她要让奶奶看看她挣了多少钱!她是多么能干!她(希望 愿意)大船快一点儿走。不一会儿,她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等婶子们将她推醒,
大船已在油麻地的码头上靠下了。天还未亮。
她钻出了船舱,朝前望去,一眼就看到了桥上的纸灯笼。灯笼的光是橙色的。她认识,这是她家的灯笼。她用手一指, 对婶子们说:“我家的灯笼!”她朝着灯笼,大喊一声:“哥!”
灯笼犹疑地晃动了一下。“哥!”葵花更(大声 小声) 地叫了一声。全船的人都看到了:灯笼在大桥上,一个劲地晃动着,从桥上向码头飞速而来。青铜看到了葵花。
葵花对婶子们说:“是我哥哥!是我哥哥!”全船人都知道葵花有个特别好特别好的哑巴哥哥。葵花深情地朝全船人摇了摇手,在一个大人的帮助下跳到了码头上。
兄妹俩跑动着,在码头中间,面对面站住了。全船的人都看着。过了一会儿,青铜拉着葵花的手走了。
走了几步,葵花回过头来,朝船上的人又摇了摇手。青铜也回过头来,朝船上的人摇了摇手。这之后,他们就手拉着手, 一直走进黑暗里。 (选自《曹文轩经典作品 青铜葵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在文中选择正确的词语打“√”。 2.从文中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 (_____)地睡着 (_____)地晃动 (_____)地跑来 (_____)地摇手
3.葵花在船上担心的是什么,由此你知道她出来挣钱是为了什么吗? 4.选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你还读过作者的哪些作品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冰项链(节选)
曹文轩
青铜对葵花的脖子上没有一条项链,当然无可奈何。甚至是青铜一家,都无可奈何。
天上有鸽哨声,他抬头去看天空时,没有看到鸽子,却看到了屋檐上的一排晶莹的冰凌。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冰凌就那样富有魅力地吸引着他。他就这样仰头看着它们。
看着看着,他的心开始扑通扑通地跳起来,像有一只青蛙在怀里。 他扛了一张桌子,爬了上去,将冰凌采下十几根来,放在一只大盘子里。然后,他将盘子端到了门前的草垛下。他去水边,割了几根芦苇,再用剪子,剪了几支很细的芦苇管。他又向妈妈要了一根结实的红线。
青铜用一根细木棍将冰凌敲碎,阳光下,盘中璀璨夺目,犹如一盘钻石在散射着多芒的亮光。
他挑其中不大不小的,最合他心意的冰凌,然后将三四寸长的一根细细的芦苇管,一头衔在嘴中,一头对着它,用口中的热气,不住地吹着。那热气便像一根柔韧的锥子,在那颗冰凌上慢慢地锥出一个小小的、圆圆的洞来。吹穿一颗冰凌,大约需要六七分钟的时间。
他将吹好洞的冰凌放在另一只小盘子里。冰凌落进盘中时,丁当有声。 青铜吹了一颗又一颗,觉得腮帮子都吹麻了,他用手轻轻地拍打着嘴巴。 在太阳落下去之前,他用妈妈给他的那根红线,将吹了洞的几十颗冰凌,细心地串在了一起,然后将红线系成一个死结。这时,他用根手指将它高高地挑起:一条冰项链,便在夕阳的余辉里出现了!
(选自《曹文轩经典作品 青铜葵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光辉灿烂耀人眼睛。(______________) (2)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将________比作______,这样写能够突出_______。
3.文章介绍了冰项链的制作过程, 需要的材料有冰凌、_______和_____,青铜选择和他心意的冰凌,细心而又有耐心地吹出______,每吹穿一个冰凌需要花费_______的时间,吹得_______都麻了。 4.从这篇文章中,你能够看出青铜具有哪些品质?
5.请你想象一下,当妹妹看见青铜送给她的冰项链,会有怎样的心情和表
现?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铜葵花》(节选)
上学,是青铜的一个梦。然而现在事情明摆着:他和葵花妹妹,只能有一人上学。夜晚,他躺在床上,眼睛骨碌骨碌地睡不着。但一到了白天,他好像什么也不想,依然像往日一样,带着葵花到田野上游荡去。而葵花也显出没有任何心思的样子,一步不离地跟着青铜哥哥。他们仰脸去看南飞的大雁,去掉只小船到芦苇荡捡野鸭、野鸡、鸳鸯们留下的漂亮羽毛,去枯黄的草丛中捕捉鸣叫得十分好听的虫子…
这天晩上,大人们把他们叫到了面前,将安排告诉了他们。葵花说:“让哥哥先上学,我明年再上学,我还小哩,我要在家陪奶奶。”奶奶把葵花拉到怀里用胳膊紧紧地将她搂抱了一下,心酸酸的。青铜像是早就想好了,用表情、手势准确无误地告诉奶奶、爸爸和妈妈:“让妹妹上学,我不用上学。....我上学也没有用。我要放牛。只有我能放牛,妹妹她小,她不会放牛。”这两个孩子就这样争辩着,把大人心里搞得很难受。葵花将脸埋在奶奶的胸前,一个劲儿地哭起来:“我不上学!我不上学…”
爸爸只好说:“再商量吧。”
第二天,当事情然不能有一个结果时,青铜转身进了房间,不一会儿捧出一只瓦罐来。他将瓦罐放在桌上,从口袋里掏出两只染了颜色的银杏来,一颗为红色,一颗为绿色。这里的孩子常玩一种有输赢的游戏,输了的,就给银杏。那银杏一颗颗的都染了颜色,十分好看。许多孩子的口袋里都有五颜六色的银杏。青铜比画着说:“我把一颗红银杏、一颗绿银杏放到瓦罐里,谁摸到了红银杏,谁就去上学。”
三个大人疑感地望着他。他朝他们悄悄地打着手势:“你们放心好了。 大人们都知道青铜的聪明,但他们不知道青铜到底耍什么名堂,有点儿担心会有另样的结果。青铜又一次悄悄向他们作出手势。那意思是说:“万无一失。”大人们交换了一下眼神,同意了。
青铜问葵花:“你明白了吗?”葵花点点头。青铜问葵花:“你同意吗?”葵花看看爸爸、妈妈,最后看着奶奶。奶奶说:“我看呀,这是好主意呢。”葵花便朝青铜点点头。青铜说:“说话可要算数!”“算数!”妈妈说:“我们在旁边看着,你们两个,谁也不得耍赖!”青铜还是不放心,
伸出手去与葵花拉了拉钓。奶奶说:“拉钩上吊,一万年不变。”葵花转过头来,朝奶奶一笑:“拉钩上吊,一万年不变。”爸爸妈妈一起说:“拉钩上吊,一万年不变。”
1.加点的词语“准确无误”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从这个词语能够感受到青铜非常地(________)。(只填序号) A.难过 B.坚决 C.期待 D.忧郁
2.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对人物的(_________)描写。(填序号) ①语言 ②动作 ③外貌 ④心理
3.从哪句话中可以体会出葵花很懂事?请用“________”画出来。 4.青铜和葵花都不肯上学,是因为( ) A.两个孩子都想放牛 B.放牛比上学更重要
C.两人都想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对方 D.两个孩子都不想上学
5.看到兄妹俩都不肯上学,大人会想些什么呢?
参
一、1.童年里有慈祥的老祖母,有爱“我”的父母亲,有激励“我”成长的苦难,有滋润“我”养育“我”的故乡。
2.如果确定了目标,就应该勇往直前,克服困难,执著地向着目标前进。 3.她有一头漂亮的银发,阳光下会熠熠发亮,奶奶闲时总爱拿一把缺了齿的木梳子把头发打理的整整齐齐。她也常拄着拐棍,倚在门口向人们极善良地微笑着,路过的人总是会不由得和她闲谈几句。夏天的傍晚,门口总是热热闹闹的。
4.同意。苦难会让我们失落、伤感,当我们振起时,苦难就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给我们启发,给我们经验,让人生更完美。
二、1.D 2.C 3.外貌 瑶瑶的手 对比 4.那双手薄薄的,十根手指又细又长,又白又嫩,像爷爷屋后春天池塘里的芦根。
5.这句话表达了爸爸看见莎莎的手后既欣慰又心疼的情感。欣慰是因为莎莎变得能干,有出息了;心疼是因为莎莎还小,干活太辛苦。 6.莎莎,你有一双灵巧、能干的手,不要再伤心了!
三、1.睁着 希望 大声2.迷糊 犹疑 飞速 深情 3.葵花
在船上担心的是奶奶会不会死。她出来挣钱是为了给奶奶治病。4.选文主要讲了葵花乘的船回来了,看到了等在码头的青铜和他手中的纸灯笼。我从中感受到了亲人之间彼此牵挂的深情。5.略
四、1.璀璨夺目 无可奈何 2.比喻 冰凌 钻石 冰凌的晶莹剔透 3.芦苇 红线 一个小小的、圆圆的洞 六七分钟 腮帮子 4.青铜具有关心爱护妹妹,做事认真,一丝不苟,意志坚毅的品质。5.略
五、1.青铜表达得非常准确,一点错误都没有 B 2.①②④3.葵花说:“让哥哥先上学,我明年再上学,我还小哩,我要在家陪奶奶。 4.C
5.示例:葵花和青铜为上学的事不停地争辩,都想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对方,两个孩子都太懂事了。
四年级语文下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一)云彩带来的信息
云是天气的脸面,它为我们带来了天气变化的信息。晴空万里,朵朵馒(m6 mán)头云挂在天边,时消时长,这是淡积(jī jí)云,是..晴天的象征;像高山挺立,直插蓝天,头披白发,口鸣雷声,腰围闪电,这是积雨云,预示着急风暴雨即将到来;遥望天际,座座城堡,点点炮台,这是堡状云,预示未来几天将有风雨;日落西山,彩云片片,或红或紫,渐散渐消,这是层积云,表示明天仍然是晴天:千丝万缕,拖尾带钩,这叫钩卷云,民间有“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的谚语。
其实,对天气更有指示意义且最有用的,还是云的“副产品”,如彩虹高挂,霞光万道。它们不仅为天空增添了奇妙的景色,而且告诉人们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
虹,是太阳光照射在云中水滴上产生的光线折( shé zhé)射和反.射现象,它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对面。因为“虹云”水汽含量充沛(pèi)且水滴直径较大,所以有“东 虹日出西虹雨”之说。
晕( yūn yùn),是由日光或月光穿过云层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
成的光圈。它的出现,表示不久天将变坏,或风或雨。因此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谚语。但并不是日晕只出雨,月晕只出风,在时间上也不一定正好如此。
华,是太阳光或月光透过有间隙的云块,其周围出现的比晕小的光环,这是一种光线的衍射现象。民间有“大华兆(zhào)睛,小华兆雨”的说法。 霞,是日出或日落前后天空及云层出现的光彩。由接近地平线的阳光经大气中灰尘、水分和气体分子散射后的剩余色光形成。“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大家热悉的一条谚语。之所以说早霞有雨晚霞睛,是因为早霞时,水汽充沛的云在西方,将向本地移来,相反水汽充沛的云在东方,将远离本地。 此外,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它们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了解它们,会对你的生活有所帮助。 1.用“ ”在文中括号里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不同形状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请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淡积云 堡状云 钩卷云 层积云 晴天 有风雨 有雨 3.文中提到了云的 种“副产品”,依次是 4.用“ ”画出文中的谚语,并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5.民间还有谚语说“云往东,一场风;云往西,水汲汲;云往南,水飘船;云往北,晒棉被。”假如你出门前看到云往西飘,你应该做哪些准备?
(二)“两弹”元勋邓稼先(节选) “在研制氢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邓稼先立下了汗马功劳!”邓稼先的同伴们这样说。每一次新的战略核武器的重大突破,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试验的成功,都是和邓稼先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在特种材料加工的车间里,在爆轰物理实验场和风雪弥漫的荒原上,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哪个岗位最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 那是一次地下核试验,马上就要开始了,试验场上的千军万马在等待着庄严的“零”时的到来。核装置徐徐下井了,各种测试仪器一起开动了。核装置下到深处的时候,突然有个信号测不到了。 “怎么办呢?”科技人员回到帐篷里反复商量,有人主张把装置从井里提上来拉回厂房查清原因;有人主张就地解决问题后再下井。大家从夜里一直讨论到天亮,最后邓稼先决定——在现场采取妥善办法处理。他跟科技人员来到井口附近,一起探索解决办法。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是零下30多摄氏度!见他太疲倦了,有人劝他:“邓院长,你回去吧!” 邓稼先严肃地拒绝:“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故障排除后,他才和大家一起离开现场。试验成功后,他兴奋极了。由于过度劳累,几天吃不好饭,他只喝了一小杯酒,竟当场晕倒了。在场的人赶紧扶他躺下,一量血压竟是零。 医生整整抢救了一夜,邓稼先才睁开了眼睛。苏醒后,他问的第一件事是:“核爆的测试结果如何?各种数据拿到了没有?”他仍然不肯休息,随后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1)汗马功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尘仆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_”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文中画“ ”的句子,这两句话中的两个“竟”字起什么作用?( ) A.两个“竟”字表示惊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B.两个“竟”字在文中突出了邓稼先忘我工作、身先士卒的精神。 C.两个“竟”字说明邓稼先的身体比较虚弱,病倒了。 5.阅读全文后,你觉得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一)1.画出: mán jī zhé yùn 2淡积云 堡状云 钩卷云 层积云 晴天 有风雨 有雨 3.四 虹、晕、华、霞 4.画出: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东虹日出西虹雨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大华兆晴,小华兆雨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示例:“大华兆晴,小华兆雨”的意思是大华预兆着晴天,小华预兆着雨天。 5.应该准备雨伞或雨衣、防雨的鞋子等。 (二)、1.(1)泛指大的功劳,特指在战争中立下的大功劳。 (2)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2.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 3.这句话突出表现了邓稼先忘我的工作态度,也表现了他对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4.B四年级下语文期末阅读训练(二)
一、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二维码时代
①如今,大部分人都接触过二维码。用专业名词来解释,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可看作传统条形码的升级版。它是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当用特定软件扫描这些图形时,其中包含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就能显示出来。
②二维码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信息获取方面,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以存入你的手机中,不用再进行复杂的输入;超市购物,扫描一下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该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就会映入眼帘;扫描广告画面中的二维码,就可以直接进入相关公司网站,获取更多信息。快捷支付方面,出门只带手机不带现金,目前在很多城市已成为常态。吃完饭“扫一扫”,在便利店扫码支付,甚至连买菜也不再需要找零,菜摊上早就挂上了打印出来的二维码,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户,都觉得“码上支付”方便又快捷。
③然而,二维码支付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目前,人们使用的二维码有两种,一种是静态码——日常在商店、餐馆里看到的打印在纸上或者制作成塑料牌的,都属于此类;另一种是动态码,即消费者在手机里使用微信、支付宝等付款时,手机上会自动生成付款码,并且只在限定的较短时间内有效。据了解,与静态码相比,动态码的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央行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静态二维码易被篡改,易携带木马或病毒,真伪难辨,导致支付风险较高。
④二维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虽然安全隐患尚且存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经历二维码时代这一奇妙之旅。 1.本文介绍了二维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等相关知识。 2.用“ ”在文中画出什么是二维码。
3.第②自然段运用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码上支付”的双重含义。
5.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静态码不如动态码安全的原因。
6.除了文中提到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二维码使用场景?请写两个。
二、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小岛失踪之谜
①20世纪90年代第一个春天,一个自称地质学博士名叫哈斯顿·舒尔茨的人,在柏林向记者们发表了一番惊人的讲话:“我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证据,证实外星人每年都从地球上盗走15~20个位于南太平洋的小岛。”他还说:“这些被盗走的岛屿都是无人居住的,但有人居住的岛屿被盗也只是时间问题。”
②那么,为什么外星人要盗走小岛呢?舒尔茨认为,外星人要研究地球,他们肯定会收集我们的土样。而盗走整个岛屿,不仅能够得到土样,而且还能得到更多的研究对象,比如上千种小动物和微生物等。
③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④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确实发生过神秘失踪的情况。不过,造成小岛失踪的并不是什么外星人,而是一种巨大的星鱼。
⑤星鱼就是我们熟悉的海星,属于棘皮动物。它们通常有5个腕足,但也有10个、13个、16个、20个甚至45个的。
⑥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鱼,直径超过1米,样子就像一只大圆盘。它们的身体四周长有16条攫取食物用的腕足,每条腕足上都布满了毒刺。当它们游动时,就像一只旋转的盘子,因而被当地的人们戏称为“水中飞碟”。这种星鱼以珊瑚和珊瑚礁为口粮,而且胃口极好,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吃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因此,当它们对珊瑚礁小岛群起而攻之时,常常会使那些小岛在不长的时间内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岛则因为根部被咬断而成为无根之岛,在强大的海流冲击下,漂离了原来的位置。澳大利亚科学家在空中拍摄到的一系列照片显示,有些海岛竟漂离原来位置好几海里呢!
⑦原来,巨大的星鱼才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 1.提出自己的疑问(至少一处),写在文中相应位置上。 2.边默读边作批注(不少于三处),批注在文中相应位置上。 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哈斯顿·舒尔茨发表的“外星人每年都要从地球上盗走15-20个位于南太平洋的小岛”的论断是错误的。(_____)
(2)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不到一年的研究就揭开了小岛失踪之谜。(_____)
(3)“星鱼”,顾名思义,就是只有5个腕足,像五角星一样的鱼。(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解释“罪魁祸首”的意思。 罪魁祸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围绕“小岛失踪之谜”讲了哪几方面内容,试着给短文分段,用“△”标在段首。
6.写出第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7.“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这样写好在哪里?
8.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三、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很快,但总是囫囵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 废)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很苦(恼 脑),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 像)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他的读书的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 )因为记忆力不好,( )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草草了事般读书,( )不能消化书的内容,( )不能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的效果很差。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什么,有几个要求,并(留 流)心把重点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1.把短文第一、二自然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用“ \\ ”划去。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囫囵吞枣: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草了事:___________________
日积月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能从下面的关联词中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短文的括号里。 不但……而且…… 如果……就…… 不是……而是…… 4.陈正之为什么一开始读书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请你找出短文中能够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周庄烟雨中 韩静霆
①一踩着周庄的石板路,人就在水了。
②绕着水乡人家的都是河汊(chà),抱着周庄水镇的,都是湖。前前后后是水,左左右右也是水,周庄,依偎在淀山湖、白蚬(xiǎn)湖、南湖和澄湖的怀里,像是湖里滋养出的一片荷叶。
③周庄河汊上泊着可以租用的乌篷船,近看那船是实在的,远看可就化在细密而又无痕的烟雨中了。船儿款款地贴着水镇人家的窗根儿,穿过一个桥涧,又穿过一个桥洞,风景忽明忽暗。船儿咿(yī)咿呀呀地自说自话,赶着一群又一群湖鸭。忽然间,船儿打了一个横,竟然进了人家的院子,人家的厅堂!
④在周庄,真好!湿漉(lù)漉的水雾滋养着脸呢,一双干涩的老服也渐渐灵动起来。舌根荡漾着凉丝丝的感觉。我这北方人的喉咙,竟跑出了温软的调子。船娘问我:“向左呢,还是向右?”我说:“随意。”左边是水,..右边也是水。这水做的小镇,水做的周庄。不知不觉中,我的性情也变得温柔起来。一切随意! ..
⑤当然,平和泰然之下的周庄,也藏着说不尽的沧桑。春秋时期,这里被称作“摇城”,北宋元祐年间,得名“周庄”。然而,在这里你看不到太多历史的遗迹。周庄不把过去写在脸上,甚至不挂在心上。如此不动声色地面对沧桑,该是大师级的吧!
⑥芦花白,菜花黄,云起云落,人来人往。对于周庄来说,一切都是匆匆过客。蒙蒙烟雨中,唯有那份水乡的静谧(mì)和美好,似乎从来没有变过。
(有删改)
1.第②自然段中画“_____”的句子既是____________句,也是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中第一个“随意”指的是______________,从第二个“随意”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儿咿咿呀呀地自说自话,赶着一群又一群湖鸭。”这句话中,作者将_________当作人来写,以点带面,写出周庄___________的整体氛围。 4.对文中画“﹏﹏”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庄的历史比较短,所以几乎看不到历史遗迹。 B.周庄历经沧桑,却依然保持着平和与淡然。
C.历史遗迹对于周庄来说并不重要,因此周庄并没有刻意地去保护这些遗迹。
5.朗读第⑥自然段时,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 ) A.沉醉于周庄美景之中
B.对在周庄看不到历史遗迹感到遗憾 C.对周庄未来充满期待
6.把短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参
一、1.二维码的广泛应用 二维码的信息安全隐患
2.是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当用特定软件扫描这些图形时,其中包含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就能显示出来。
3.具体事例 二维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4.①扫描二维码支付。②“码上”音同“马上”,指二维码支付非常快捷。 5.静态二维码易被篡改,易携带木马或病毒,真伪难辨,导致支付风险较高。 6.想去哪家餐馆吃饭,扫描一下它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该餐馆的地址、招牌菜、网友评价、消费水准等信息;在网上购物时,可以将自己心仪的商品通过二维码分享给朋友,这样远程也可以让朋友给自己参谋一下。 二、1.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鱼,直径超过1米,样子就像一只大圆盘。它们的身体四周长有16条攫取食物用的腕足,每条腕足上都布满了毒刺。(这两句话采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2.那么,为什么外星人要盗走小岛呢?舒尔茨认为,外星人要研究地球,他们肯定会收集我们的土样。(采用了设问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想读下去的兴趣。)星鱼就是我们熟悉的海星,属于棘皮动物。它们通常有5个腕足,但也有10个、13个、16个、20个甚至45个的。(这句话写出了星鱼的特点。)原来,巨大的星鱼才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对文章进行了一个总结,点明了主题。) 3.(1) √ (2)× (3)× 4.作恶犯罪的头子,或指坏事的根子。
5.①-②提出小岛为什么失踪的问题;③-⑦具体写小岛失踪的罪魁祸首是巨大的星鱼。
6.舒尔茨说外星人为了研究地球而盗走了南太平洋上的小岛。 7.先提出问题,再回答,引起读者注意 8.不能主观臆断;要注重调查研究。
三、1.(费 废)(恼 脑)(向 像)(留 流)2.形容读书不认真。 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形容长时间的积累,指一天天地不断积累。 3.不是 而是 如果 就4.他看书看得很快,但总是囫囵(hú lún)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 废)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5.读书
四、1.拟人 周庄在湖水的映衬下极富美感的姿态 2.船向左或向右都可以 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周庄的平和与美丽中了 3.船儿 悠闲自在 4.A 5.A 6.示例:湿漉漉的水雾滋养着脸呢,一双干涩的老眼也渐渐灵动起来。舌根荡漾着凉丝丝的感觉。我这北方人的喉咙,竟跑出了温软的调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