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简池镇
11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2班
505冯婉
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国家和省出台了很多相关的优惠和制度来支持和鼓励农村的建设,全免各种农业税,退耕还林,国家固定价格收小麦,农业种子费用的补贴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等相关和制度;这些和制度实行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农村建设的建设要求。这次在本村进行了一次调查,学习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解决方法,并对现在建设到的困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调查目的
1、按照暑假调查作业,配合完成任务。
2、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3、了解农村建设情况,获取一手资料,分析研究,提出建议。
二、调查地点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XX
三、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年龄段主要在20—70岁之间,大多数人为初中,高中的文化程度,少数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
四、调查方式
本次走访我们主要是以走访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的。
五、调查内容
1、在没有进行农村建设之前存在哪些问题
(1)教育方面
他们大多数都表示对当地的教育服务状况满意,学校没有乱收费的现象,国家的义务教育给了大多数的人减轻了负担,国家的减负效果也很明显,对贫困家庭学生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但是软实力有很大的差距,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2)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简陋。村民普遍的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范围狭窄、比列低,报销的医药费少。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低。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
村卫生所大都建在乡医家中,不合格,乡医普遍收入较低,待遇差。有部分的人认为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造成自己的利益受损。
(3)经济方面
村民的收入普遍不高,并且收入不稳定,特别是在住房的问题上,由于家里没有积蓄,或是盖房子把积蓄用完之后如果家里发生什么重大的变故的话资金周转不过来。等等方面都反映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
(4)生活环境
农村中砖瓦房和土坯房共存,房屋分布凌乱,村中的道路都是土路,每逢下雨下雪天,道路就泥泞不堪,行人和车辆都很难通行。
2、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措施
近年来,简池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建设“活力简池,红色简池,古韵简池,幸福简池”为发展目标,以“走路不沾泥、煮饭用沼气、天热洗淋浴、环境讲整洁、房屋刷白又座脊,户户发展产业经济”为工作思路,把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总抓手,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坚持以“六为主”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全镇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生活环境的改变
新农村建设之后的简池镇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主干马路变成了一条能把小轿车开到家门口的水泥路;新农村建设之后的简池镇五六十年代的泥土瓦房彻底消失了,每家每户都盖上了新楼房,门前屋后也干干净净,而且每家每户的房子都经过了粉刷装修。
按照建设“古韵简池”发展思路,对在简池村移民新村集中点的29户建房户,实行“统一式样,统一外观,统一色调,统一硬化,统一绿化,统一亮化”,对享受危房改造、以工代赈移民搬迁、灾后重建等惠民分散建设的农户要求严格按照陕南民居统一要求的风格进行修建;对公路沿线的60户农户的土木结构房屋实行“统一压檐座脊,统一粉刷墙壁,统一油漆门窗及柱子”;对简池村35户农户的门前街道铺设彩砖1200平方米,并统一栽植绿化树110株;对农户房前屋后进行平整绿化,清理粪堆、垃圾堆和柴草堆,平整、硬化院场;对主要道路沿线农户的生产生活垃圾统一安排专人专车,实行每天清运一次,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并组织干部和学生对集镇及河道的脏、乱、差进行整治;对村庄污水集中汇集排放,避免污水横流,在移民新村新建排水沟462米,大型化粪池1个。以村容村貌整治为主塑造新风貌。
(2)经济建设
以生猪养殖为主发展新产业。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生猪产业发展。全镇有母猪专业村1个,生猪养殖专业村1个,养殖大户32户,建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厂1个,年生猪饲养量达2.85万头,有母猪766头,年出栏1.85万头,实现收入2775万元,占人均总收入的75%,生猪养殖已发展成为全镇的主导产业,同时加大了茶叶、魔芋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力度。
(3)机制的健全
以健全新机制为主建设新农村。该镇坚持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听取新农村建工作汇报,研究和分析全镇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坚持党政主要领导每月深入实地检查、指导和调研一次新农村建设工作。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实行“一个任务、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不达目的不撤退的工作机制。
(4)基础建设
以基础设施为主建设新村庄。加大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__年落实项目25个,总投资950万元。完成了集镇总体规划和2个中心村庄规划及全镇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了危房改造70户,实施以工代赈异地扶贫移民搬迁46户210人,灾后重建343户1347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350亩,改
造和养护公路22公里,安装农村饮水入户管道13公里。
(5)精神文明建设
以精神文明创建为主培育新农民。在村民中深入开展以“知足知恩、知荣知耻、知法知德”为主要内容的“六知”教育活动,围绕建设“幸福简池”的奋斗目标,在全镇开展创建平安单位、平安村组、平安校园等活动。认真组织实施“五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全面开展“党员评星定级”、“十星级文明农户”、“争当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并实行表彰奖励和挂牌到户,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6)管理制度
以民主管理为主创建好班子。村级组织在落实惠民和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坚持“一事一议”和“四议三定两公开一监督”工作制度。定期召开村两委会、村组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民会,研究分析和安排部署阶段工作,学习宣传党和国家的新、新法规。在村级组织中开展“关注民生,服务群众”和推行“一村一年两件事”工作制度,促进村级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形成齐抓共管建设新农村的氛围。
4、镇巴新农村建设强势推进
镇巴县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加强领导,完善措施,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使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快速发展。
该县以科技兴农、各级支农、项目惠农为依托,狠抓粮食生产,突出生猪、茶叶两大主导产业,县财政20__年共投入4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业生产。生猪产业“一区三带万户支撑”发展格局正在形成,茶产业第一个万亩茶园年度建设任务已完成,10个茶叶加工厂改(扩)建已到位,全县茶园面积已达到5.007万亩,比上年增长44%;茶叶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全年生产茶叶946吨,其中名优茶0吨,实现产值6981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2%、15%、139%。全年农业总产值可达12.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5%和5.6%。20__年该县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全局。截至目前,全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共投入各类资金4321.66万元。示范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去年该县在10个重点示范村中新建扶贫移民、代赈移民搬迁点8个,并采取县上补一点、乡镇筹一点、群众出一点的办法,对示范村村容村貌进行大规模改造和整治。在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撬动下,各乡镇及示范村群众共新修房屋15250平方米,结合村容环境整治,改造旧房750户3100间,示范村村容环境整治均达到应改造总户数的80%以上。
全县紧紧围绕生猪、茶叶、魔芋三大产业,扶优扶强,县财政拿出200万元分别投入引导做大做强生猪、茶叶两大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茶叶产业按照“围绕茶园建茶场,围绕茶场建茶园”的思路,着力在规模茶园建设上狠下功夫,尤其是通过土地流转新增规模茶园有很大突破,流转面积超过5000亩。20__年,该县抓住“交通建设年”活动契机,着力改善农村道路交通运输条件,舒缓瓶颈制约困境,年内共启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36个,完成建设里程1135.3公里。“温暖万家工程”,落实城市低保2962户3484人,农村低保124户30490人;享受城市医疗救助困难群众102人,享受农村医疗救助困难群众9223人次;为6202名五保户缴纳新农合参保费12.4万元,全县2200名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户全部纳入财政供养并实行养老金“一卡通”发放管理模式。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党、出台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农村建设会越来越好。我们大学生也应该积极投入到建设新农村的大潮中,为新农村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