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绘本美术活动:《大怪物变形记》
设计思路:
《挠挠大怪物》由法国童书作家爱德华·蒙松的作品。全书从头至尾以孩子的口吻与一个大怪物对话,同时根据语言的提示,孩子用手不断去触摸大怪物、挠挠大怪物。在边说变挠的过程中,大怪物逐渐解体,同时又不断被组合成新的图形,非常有趣。
大班幼儿“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造型”,依托绘本情境,引发幼儿的创作兴趣,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挠挠小怪物,变成一幅画”,成为了绘本上与美术的结合点。
基于以上对幼儿年龄特点和绘本内容的分析,运用了白板中的手电筒、动画等技能人机互动,在游戏的快乐氛围中,设计了本次美术活动。
活动目标:
1. 在故事情境中体验大怪物身体的变化,进行创意拼贴。
2. 大胆表述自己的作品,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电子白板课件《挠挠大怪物》
2. 操作板(各种泡沫纸、黑色粘贴纸)
3. 幼儿作品展板
活动过程:
1. 融入故事情境,观察大怪物的身体特征。
(1)“挠痒痒”游戏导入,为绘本故事情境做铺垫。
师:小朋友玩过“挠痒痒”吗?怎么玩的?我们一起玩一玩。
师:挠痒痒不仅是好玩的游戏,还可以帮助我们赶走大怪物。
(2)运用电子白板效果,引导幼儿讨论大怪物身体部位。
师:请你看看这个大怪物的身体部位像什么?
运用“手电筒”功能,出现大怪物的局部身体,引发幼儿讨论猜想。
2. 激发想象,大胆创作拼贴。
(1) 人机互动,感受大怪物变化的动画乐趣。
师:这个大怪物晚上会去挠弟弟妹妹,请你想个办法对付它。
引导幼儿用“挠一挠”这个动作,依次体验大怪物的身体变成了一幅画。
(2) 尝试摆放、拼贴,表现画面。
师:刚才我们一起齐心协力赶走大怪物,接下来每个人都有一次面对大怪物的机会,请你也赶走大怪物,变成一幅画。
指导要点:
教师创设“赶走大怪物”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专心创作。
关注画面布局比较特别的幼儿作品,了解他的创作思路。
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应及时提供帮助。
3. 展示欣赏作品,分享交流
(1) 说说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语言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内容。
(2) 教师选择画面创意的作品重点讲述,提升幼儿创作经验。
4. 回归绘本,感知故事的趣味性
完整欣赏绘本,并介绍绘本的姐妹篇,培养幼儿阅读兴趣。
课程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以绘本故事为载体,以游戏情境为主线,综合运用了语言、美术等多种
艺术手段,整合教育目标,嫁接艺术形式,突出“以幼儿艺术教育促进情感发展”这一教育理念。
一、整合目标,层次性与全面性并重。第一层目标侧重幼儿的视觉体验,感受大怪物的变化。第二层目标侧重幼儿的操作,尝试创意拼贴。尽管这些目标各有侧重,但是它们是以幼儿为主,层层递进,以审美为核心,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
二、精心选材,美术与绘本交融。《挠挠大怪物》绘本色彩明亮,情节有趣,围绕一个“变”,将教学中的难点迎刃而解。幼儿在变的游戏情境中,发挥了想象力,体验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三、潜心构思,幼儿与白板互动,教师运用了白板课件创设了一个可看、可听、可玩、可想的多方位教育情境,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于游戏之中,并积极思考与操作,最终让幼儿体验到了变形的刺激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