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挖掘课本习题,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挖掘课本习题,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来源:华拓科技网
● . . 教学方法 ≤置 ————————————FANGFAj ●0 .-l -. ● 擒搋镶枣 鹫 撬 凌刽 幞 碾 ◎袁富中(贵州省遵义县平正民族中学 数学习题(或例题)是数学教材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使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 一563112) 四、试题本质 此题的本质特征是正方形,若过点D作OE上BC于E, OF ̄AB于F,又构成一个正方形BEOF,如图7,中考题第22 个载体.教材是试题的来源,即使是一些综合题也是习题 (或例题)的加工和拓展.高效的习题(或例题)教学能提高学 生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效果.如何对习题(或例题)进行适当 的扩张,挖掘习题(或例题)的潜力,是教师们值得研究的问 题.本文以2008年遵义市中考压轴题为例。浅析习题教学的 重要性.与读者商榷. 一、试题呈现 如图1,在矩形ABCD中,AD=2AB, E是AD的中点.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 点与点E重合,将三角板绕点E按顺 时针方向旋转,当三角板的两直角边 与AB,BC分别交于M,,v时,观察或 测量BM与CⅣ的长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 论. 二、试题解法 证法一如图2,在矩形A曰CD中。AD=2AB,E是AD的 中点。作EF上BC于点F,则有AB=AE=EF=FC. 在RtAAME和RtaFNE中, AE=EF, AEM: FEN:90o一厶MEF, 。..RtAAME RtAFNE..‘.AM=FN. .MN=CN. A E F D 图2 I冬l 3 证法二如图3,过Ⅳ作,vF ̄AD于点F,证RtAAME RtAFNE. 证法三如图4,过c作CF//EN交AD于点F,证Rt△ 肘 RtAD 证法四如图5,连接BE,CE,证Rt△曰肘E Rl△C,vE. A E D 图4 图5 三、试题来源 此题的原型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八年下册第l16页“实验 与探究”第一个小实验:如图6,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 于点0,0又是正方形A lBlC 0的一个顶点,两个正方形的边 长相等,那么无论正方形A .C。D绕点D怎样转动,两个正 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总等于一个正方形面积的. 图6 图7 题就是在此基础上改编的.教材中的一些习题是值得我们在 学习中去加以研究、探索的.由此充分发挥其智能价值. 五、试题探究 探究:第22题在题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三角板绕点 E继续旋转,到如图8、如图9的位置,二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 分别与BA(或AB)的延长线、CB(或BC)的延长线交于 ,J]、7. (1)线段BM与CN有何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2)线段BM,BN,B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猜 想并证明. 图8 图9 解法分析(1)由图8、图9均可得BM=CN;在图8中 可过点E作EF ̄BC于F.再证明△AE △腰Ⅳ即可.如图 9,连接BE,叩,证明ABEM AC Ⅳ即可. (2)线段BM,BN,BC之问的数量关系是:在图8中有 BM—BN:BC;在图9中有BN—BM=BC.在题(1)的基础上 即可证明. 点评将图形如此变化后,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都得到了 提高,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其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六、几点体会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以课本习题为案例,结合中考 试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了解课 本习题图形的变化,结论的拓展、引申、推广,可以深化学生 对课本习题的理解.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主探 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波利亚 曾经说过:“用一个有意义但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 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 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领域.” (1)挖掘课本习题(或例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巩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 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对课本中的 原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申、拓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积极性,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的数学题,若把 题目中的原料进行加工,就能产生一系列新题,给人面目一 新的感觉.而有些题。不便于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解答,尤其 在考试时.时间仓促.通过挖掘、探究出的新题可弥补这个缺 陷,让学生做新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更有效地巩 固了基础知识. (2)挖掘课本习题(或例题)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问题, 增强应变能力.在习题(或例题)教学挖掘、加工时,只要充分 注意教材中的衔接,把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在以往的经验和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 教学方法 . . .1.-I,・ ● 瀵囊黪囊遂 蹙穗娥 鳓墙拳 ◎金开芬(湖北省房县实验中学442100) 数学教育的着重点应放在让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 多定理.如角平分线定理、线段中垂线定理、勾股定理、根的 锻炼和发展.而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 判别式定理等其逆定理都成立. 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对 例4 已知:△ABC中。。=m + ,b=2ran,c=m 一n (m> 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逐步让他们接受逆向思维的策略 n>0).试判断△A C的形状. 和方法.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几 分析已知三边.判定三角形形状,可考虑用勾股定理的 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逆定理. 一、从公式、法则的逆用中培养学生能力 证明’.‘m>n>0.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公式、法则,对于这些公式、法则的双 ’..Ⅱ>0.b>0.c>0. 向性学生容易理解,但很多学生只习惯于从左到右的正向使 又’.‘ :(m2+n2) : +2m2n +n4, 用。而对逆向运用却不习惯.因此,公式、法则的教学巾,应加 b =(2ran) =4m212 . 强公式、法则的逆用指导,只有正确地正用、逆用公式、法则, c =(m 一, ) =,n 一2mZn + , 解题才会得心应手. 。..b +c =a2. 例1 已知n+b=5.ob=3.求 +3(曲+b 的值. 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知./xABC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解此题就可逆用完全平方公式.使计算简单. 四、从解题思路的逆向分析与运用中培养学生能力 解口+b=5.ab=3. 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训练学生由条件到结论的做法, ‘..n +5ab+b =(a2+2ab+b )+3ab=(n+b) +3ab= 更要重视逆向思维的训练指导.培养学生双向思维的良好习 5 +3×3=34. 惯,还可使问题简单化,尤其是在几何探索问题中更为突出. 椤9 2已知3 =0.3 =b.求3 . 例5如图,/XA曰C为等边三角 分析这道题需逆用幂的运算法则. 形,D,F分别是BC,AB上的点,且CD: 解‘.一3:b. 曰,,以/i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DE闻:点 。._3m— =3 ÷3 =3 ÷(3“)0=a÷b : . D在线段BC上何处时,四边形CDEF E b 是平行四边形.且 ,JE =30。?证明你 二、从定义的逆用中培养学生能力 的结论. 曰 D C 在数学教学中定义教学是很重要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学 分析解这个题可逆用要探索的结论,先肯定四边形 生透彻理解定义,并注意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定义逆用的指导 C.DEF是平行四边形.且/_DEF:30。,反向探索出D点的位置. 与训练. 解若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且/_DEF=3oo 例3 m取何值时,分式方程… ~ l_’、= 会 则 ,JEF= DCF=30。. 一j t —j J ’’.△ABC是等边三角形. 产生增根? ‘.. C曰=60。, B:CB. 分析解此题就要逆J}}j方程增根定义.由定义知.使分式 ’..方程的分母等于零的根为增根,可知 =3或 =0都是增根. CF平分 CB. ‘解去分母得 —m=2( 一3). ..BF= AB(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肖 =3时,3一m=2(3—3)得m=3: ‘.CD=BF. 当 =0时.0一m=2(0—3)得m=6. 1 ’.CD= 曰C, ‘..当m=3或n =6时.原方程会产生增根. .三、从定理的逆向运用中培养学生能力 ‘..D是BC中点. 在定理教学中,应特别强调:一个命题成立.它的逆命题 即当D是线段BC中点时.四边形C,JEF是平行四边形, 不一定成立.但是并不是说一个定理就没有逆定理.应引导 且 DEF=30。 学生探求其定理逆命题的真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巾许 训练所形成的联想中直接产生新的联想和新的知识.这样就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中很 可承上启下,触类旁通,使学生透彻理解问题.通过习题(或 大一部分只是满足问题的解决,错过一个重要而又有教益的 例题)的挖掘拓展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而 机会,有许多问题都有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通过对题 是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能透过问题的现象.看出问题的本 目的进一步探究,对一类问题归纳出解决方法或许能够得到 质,从而达到透彻、深刻理解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一些有规律的东西.在教学中,实施对习题(或例题)的挖掘 (3) 挖掘课本习题(或例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活 拓展和探究,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充分调动他 动,培养学乍创造性思维能力,真正达到“减负”的目的.在基 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本习题(或例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拓展原题.可以充分发挥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