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社团为载体培养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实践路径

以社团为载体培养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实践路径

来源:华拓科技网


以社团为载体培养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实践路径

摘 要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有意识地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学生社团在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合作协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得到锻炼。学校要以社团为载体,构建“指导、管理、训练”三位一体的实践路径,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关键词 社团;职业核心能力;实践路径;高职生

收稿日期:2013-09-07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进入到内涵建设时期,主要任务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机制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软实力”建设[1]。职业核心能力是个人职业成功必须具备的能力,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这既是高等职业教育“软实力”建设的要求,也是促进高职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要素

职业核心能力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学习能力,而是一种对知识的转化能力,更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加以长期的训练。

针对未来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是其以后从事职业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能力,其基本要素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五个方面。自我学习能力是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能够不断获取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为了具体职业活动的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和技术,如通过网络、图书等,收集、分析与筛选相关信息资源的能力,是从业者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方法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是指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势,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意志比较坚强,能勇于承担决断后的结果。创新能力包括突破传统,敢于改革、勇于开拓的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包括具有良好的对话能力、与他人沟通协调的能力与组织能力,能够改变他人思想和行动的影响力,或是能够被别人影响的配合力。

二、以社团为载体培养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路径

(一)在社团活动策划中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社团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愿性组织,社团学生自主开展各项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开始前公开征选活动策划方案,培养社团成员的合作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每一位社团成员都可以根据本社团的活动宗旨做一些社团活动策划方案,包括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及活动经费等,并把这些活动策划方案在社

团内部进行公开展示、讨论和评选。活动方案策划人事先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准备工作,在方案展示过程中要展示其良好的对话能力,将自己的想法向其他社团成员进行解说,以增强活动方案的影响力,而其他成员也要对活动方案进行冷静的分析、筛选和决断,以选出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的活动方案。这是一个相互影响和感染的过程。

(二)在社团活动开展中培养合作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活动方案负责人负责安排其他社团成员在本次社团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开展活动宣传、进行活动实施、筹备活动经费、解决活动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等工作。社团学生在整个社团活动过程中能体验到活动的规划宣传、活动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人员的分工与协作、矛盾冲突的化解与沟通、问题应对与解决、时间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等许多问题。这对培养学生合作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十分有益。

(三)在社团活动结束总结中培养自我学习能力

在每一次社团活动结束时,需要学生全面总结自己在本次社团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及活动开展情况。这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另外,通过组织公开的社团总结交流活动,在交流中透过多个视角,学生能够客观审视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总结与发现自己和社团其他成员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在这种公开交流、分享活动经验的氛围中,形成动态的知识流,完成由个体知识向集体知识的转化,在转化中不断产生新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三、以社团为载体培养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存在的冲突

(一)社团较多与导师较少的冲突

随着高职院校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重视的提升,学生社团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面越来越广,参与社团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指导学生社团工作的教师却严重不足,很多社团仅有一名兼职指导教师,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社团工作的开展。社团较多与导师较少的冲突,导致社团活动的开展缺乏科学合理的专业性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项目的层次和水平就比较欠缺,精品社团活动项目则更少。

(二)社团活动与课程学习的冲突

社团活动与课程学习的冲突主要体现在时间上,有的学生不能分清主次,用大量时间参与各种社团活动,而造成社团活动与个人学习生活发生冲突。面对众多社团的招募,有的高职生难以抉择,通常会参加三、四个社团,这样势必会导致社团活动与课程学习时间的冲突,最终因疲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而疏忽了课程学习,如何规避这个问题也是高职生在参与社团活动时应该考虑的。

(三)自主管理与管理松散的冲突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大多采取自主管理模式,学生社团由学生自愿组成,由社团学生负责社团的活动开展、成员招聘、干部选举、经费筹集等具体事项,社团成员自觉遵守社团的规章制度。在社团自主管理模式下,由于外部管理机制松散,缺乏严格的外在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的约束,在碰到困难时,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缺乏参与活动的热情,最后甚至退团,造成社团人员流动性较大。

四、以社团为载体培养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对策

(一)组建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参与社团活动

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通过参与多种高质量的社团实践活动才得以不断提升的,但其自身在社团选择上存在盲目性,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根据社团的不同性质,至少配备一名相应的专职指导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配备一些兼职指导教师,组建一支导师团队。导师团队要指导学生在明确自己兴趣爱好或志愿的前提下,有所选择地加入一到两个社团。导师团队要指导学生处理好社会活动与课程学习的关系,全方位指导社团工作的开展,既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社团活动、招聘社团成员、选举社团干部、筹集社团经费等工作,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保证社团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成人成才。(二)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社团

科学的管理模式能赋予一个组织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是一个组织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要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政企分开”,建立“院系两级”管理机制。

院级管理要从整体上统筹规划社团的发展方向,促进理论学习类社团、学术科技类社团、文体爱好类社团、公益服务类社团等不同类型社团的均衡化发展。同时,要为全校社团做好服务工作,如举办各种评优、比赛和交流等活动,为社团发展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提高社团质量,打造一批精品社团作为样本,在校园内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学生社团在交流中成长,在竞赛中超越。

系部管理则类似于企业自主经营管理,学生社团应直接接受系部的具体管理。系部管理社团的日常运作、导师团队配备、社团活动项目开展、社团经费管理等具体事项,制定并完善社团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规章制度,以保障学生社团能有序、高效地开展活动。

(三)模拟“CVCC项目”训练学生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可以渗透到学生的社团实践活动中,把它作为隐性的课程,以实现其养成教育。社团的导师团队可以参照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项目(简称CVCC项目)的考核方案,模拟CVCC项目的“目标(Object)-任务(Task)-准备(Prepare)-行动(Action)-评估(Evaluate)”五步训练法(简称“OTPAE”

五步训练法),开展社团实践活动。在每次社团活动实施前要求活动策划人将本次社团活动的目标、任务作具体解释和说明,使参与者明确通过本次社团活动能培养哪些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确认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学习目的和行动角色。要求社团成员在活动前做好知识准备工作。在活动开展中,按照既定的角色和任务行动;在活动结束后,进行互相评估,通过导师、社团成员和本人的自我监控,及时了解学习效果,获得反馈信息。通过多次以社团为载体的完整训练活动,系统提高高职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导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培训办公室组织的CVCC全国统一考试,获取由教育部统一核发《教育部职业能力水平等级证书》(初级、中级和高级CVCC证书)[2],以肯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2013年度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课题《社团在培养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中的作用及实践路径研究》,编号:RJZ201313,主持人:陈学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