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暴露疗法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暴露疗法

来源:华拓科技网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

暴露疗法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

“暴露疗法”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暴露疗法

让患者直接面对那些诱发其不适反应的刺激情境或事物而达到治疗目的的行为治疗方法。

包括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和内攻疗法等。此外,示范法、内隐示范法、厌恶疗法、惩罚法以及认知行为治疗中采用的许多方法,也都有涉及或与其有密切联系。

其理论依据是由O.H.莫勒等人1950年提出的恐惧症的“习得模式”。

该模式认为,恐惧症是通过条件作用的历程学习得来的,一种本来无害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同恐惧体验在时间上多次相联系,便逐渐变成恐惧反应的条件刺激物。

现实生活中的恐惧症患者每当感到恐惧时,常常会作出逃避反应;随着与恐惧刺激的距离加大,患者的恐惧体验逐渐减轻。

恐惧体验的减轻,又会进一步强化患者的逃避行为。许多患者还会异常警觉地从周围环境中搜寻同恐惧刺激出现有关的一切事物或线索,以便使自己能完全避免同恐惧刺激相遇。

其结果便导致条件反应的泛化,造成“恐惧——回避——恐惧”的恶性循环,使患者经常处于紧张和恐惧状态中。

如广场恐惧症患者开始时只怕空旷的场所,后来则会扩展到害怕所有的空间,如怕上街。

为此().H.莫勒认为,倒不如干脆让患者直接面对引起他强烈情绪痛苦的紧张性事物、情境或思想,随着这种暴露次数与时间的增加,恐惧反应或许反而会减轻,以至最后,恐惧刺激同恐惧反应间的条件联系也被切断,恐惧症便也随之治愈。

临床实践表明,该疗法用于恐惧症有一定疗效,也可用于抑郁症、强迫症和精神症,因为这些患者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恐惧。然而,其理论依据却受到一些批评。

一些研究表明,在某些患者的病史中找不到同恐惧症发生有关的创伤性经历(即经典条件作用的历程)。临床观察发现,恐惧症患者恐惧的对象是有选择的。上述情况都不能用习得模式作出合理的解释。认知行为治疗学派则认为,不能忽略错误的信念、歪曲的认知和诱发焦虑的自我暗示等因素在恐惧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的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主张增加针对患者认知方面问题的干预措施,以增强治疗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