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华拓科技网
区域治理综合信息

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刘勇

重庆市万州区百安坝街道党工委副,重庆 404100

摘要: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浪潮已滚滚来袭,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现今重庆市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教师数量与质量、结构与需求存在较大失衡,及时有效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我市教育事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重庆市将着力于城乡教育改革,在改革的大背景下,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改革带来了崭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和深度,直接影响着重庆市城乡教育统筹的效率和效果。

一、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师结构严重失衡

教师团队面临的结构失衡十分严重,首先,教师队伍老龄化明显,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年教师约半数左右,年龄在50岁以上的高达35%左右,新入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新鲜血液相对匮乏。其次,教师学科分布极为不均,语数外三门主要学科教师资源约占65%左右,高达半数以上,副科教师数量仅为主科的二分之一。此外,教师队伍性别比例朝一边倒,以女教师为主,男教师成为稀缺资源,如若女教师参与大型活动,正常教育运行成为难题。

2. 教育培训与教师需求不匹配经过实地访查得知,当今重庆市教师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亟待加强,其一教师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遵循传统,教育指向较为单一,教学目标较为死板;其二教师科研能力不足,在实地调研中得知,大部分教师表示极其需要增设教育培训这个平台,都很乐于通过培训培养自身科研能力,但就目前来看,绝大数培训活动都是围绕学科与教学进行的,教育的内涵重视度不足,教育理念的培训力度严重欠缺,致使现今教育理念与时代脱节,造成教育培训与教师需求不匹配的后果。

3. 教师福利待遇有待提高

现今重庆市教师的待遇与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不成正比,乡村中小学薪资水平与发达城镇相比有很大差距。从中小学义务教育推行绩效工资至今,在如今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教师薪资停滞不前,远远不能满足当地消费水平,地区间教师的福利相差较大,在落实相关上全市

248 ·

没有形成统一的基调,主城和远郊区县的教师的福利存在极大差距,严重影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4. 城乡教师社会保障有待改善随着重庆市保障制度的逐步健全,中小学教师开始享有社保福利,虽然制度为教师带来了众多利益,但社保在全市分配的状况高低不齐。首先,乡村教师对社保没有深入的了解,对社保存在一定的误解。大部分乡村教师认为处于乡村的自己由于薪资水平较低,社保基数随之降低,进而影响保险额度。此外医保程序较为繁琐,缴费高报销低,因此导致大部分教师认为社保是在浪费资金,觉得自己不应该缴纳社保费用。抛开上述问题,社保执行问题也有很大缺陷,社保项目有待完善与加强。城乡教师社保差距过大,社保资金未经过市级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教师社保制度的落地落实。

二、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

在问题的原因

1. 师资构造缺乏合理规划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得到了升华,在中小学课程设置改变的同时,教师的教授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但在实际因素的制约下,如今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的适应性未与教改理念持平,处于相对落后趋势。其一是因为教师老龄化严重,资历老的教师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新模式,这部分教师在掌握信息技术时较为困难,此外受传统理念影响,综合类实践课也无法贯彻到位。其二,新课改重视素质教育,小科地位逐步提升,但受应试制度与成绩因素制约,小科学科仍然得不到有效重视,以至于出现主科替代小科的现象发生。此外教师的培训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改善,教师培训多以教学内容培训为主,对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发展关注度不够,致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始终以“追赶者”的身份来应付教学,达不到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再者教师待遇与教师的择优有着紧密的联系,薪资待遇直接

影响着教师的男女比例,一部分男教师出于现实考虑,放弃了教师职业,教师男女比例影响着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合理建设,为了给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构造一个合理良好的配置环境,改善男女比例尤其重要。

2. 用人制度不够科学完善

近年来,教育部门不断在改善中小学教育人事制度,但实际效果始终不很理想,尤其是教师聘任制的监管制度上存在漏洞。用人制度的不完善对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负面影响。其一,教师聘任制度仍处在形式化的改革进程中,改革实质性进展较低,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对教师职业素养的筹划,致使教师配置不均,能力差异较大,同时各院校间缺乏有效的师资流动,师资调动不足,导致重庆市教师队伍配比不均。此外在现实因素制约下,教学人员缺乏公平的竞争平台,导致一部分高职业素养的教职人才流失。如上针对新入职者的制度问题展开论述,如下就职者的人员分配与调动中也存在重大问题,如资历较老的教师、身体素质较差的教师没有及时的进行调动与整合,形成各院校教师质量不均的状况。同时在内退制度缺失的前提下,一些资历较老的教师无法进行业内退休,导致新鲜的教师血液无法有效补给。还有部分年龄较大但没有达到退休年龄的教师,由于身体状况无法正常工作,形成中小学的教学空挡,此类事件时有发生,这类教师占用了校内编制,却无法践行教职任务,致使相关中小学不得已聘请资深教师助力助教。

三、 完善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

建设的策略与建议

1. 做好岗位设置和招聘任职工作 重庆市在建设中小学教师队伍时应结合国家相关规定与各企业的用人机制,对教职者实行具体完善的管理措施,实施依照实际要求增设岗位、按照岗位需求聘请教师,在编制与指定机构的基础上,依照

(下转第250页)

·区域治理

的弹性变形程度已影响连续钻孔的准确性,长期使用增加销轴磨损,增加配合间隙。

(四)在合理的范围内,进一步减小设备体积及重量,简化设备结构,去掉多余功能,进一步提高可靠性,煤矿井下空间有限,减小设备体积,提高了灵活性,增加了使用范围,并非整合的功能越多使用效果越好。

(五)提高设备的冷却性能,增加热容量,现有设备完全依赖于支护时,打钻水流动冷却液压系统,但支护过程中经常需要挂网,上钢带、搅拌锚杆、锚索,如遇到特殊顶板状况待机时间更长,实际使用中打钻时间占全部开机时间的1/2不到,但设备始终处于运转状态,却无冷却水流动,热量集聚明显。初期使用的油箱

内蛇形管冷却器容易漏水、后期更换的板壳式冷却器过于依赖水流量,温度控制效果不好。

综合信息

其设计理念及防护措施极大的降低了支护期间的危险因素。

该钻车总体设计符合掘进队伍的支护需要,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替换单体锚杆机,可胜任连采队帮网、锚杆、锚索支护,以及炮掘队炮眼、探水钻孔等作业。如能进一步改进

五、注意事项

(一)两臂锚杆钻车在进入工作面前,需提前检查行进路线底板情况,由于锚杆机自重大、重心高,机身及履带相对较窄,如进入松软路面容易发生履带陷入地面,轻则不能行进,严重时有发生侧倾的危险。

(二)锚杆机钻臂的活动范围内可能与人员所站平台发生碰撞,损坏设备,初期操作尤其需注意。

参考文献:

[1]臧欢欢. CMM2-15型锚杆钻车掘锚交叉综掘工艺的应用[J].同煤科技.2018(01).

[2]苏芳,王晨升,武维承,吕兆恒.掘锚交叉综掘工艺应用及研究[J].煤矿开采.2014(06).

[3]孙云庆.CMM2-15型液压钻车在寺河煤矿二号井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7(06)。

六、测评结论及适用范围意见

通过再次对比,该机主要优点体现在,设备设计合理,各部件总体运行可靠,机械化程度高,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人作业环境,减少施工人员数量;

(上接第248页)

教育需要,严格遵循满勤原则,根据教师授课类型与课程规划,进行良好的岗位设置,明确每位教师的职责与认知要求。在管理上避免静态管理模式,推行动态监管,管理模式要按照院校实际调动与现实需求及时调整,避免岗位空缺或是不适应岗位的状况发生。教师招聘应严格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透明化筛选原则,以合同管理为主。教师聘用制的核心部分是合同的签署,合同表明了校方与教师本人是在自愿、意向统一的前提下进行资源共置的,经过聘用合同的签署,明确校方与教师的隶属关系,贯彻落实中小学人员管理从身份监管向职位监管变化,合同签署需完全遵照双方意见,合同有效时间也应由实际状况自由变动,摒除终生用人制度,聘用合同可以经过校方、教师及教育部门自由商定合同细节,实现合同可续签、可解除、可变动的效果,教师招聘可优先本校选取,即可优先聘用本校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对于外来新进应聘者,应秉持公平公开的原则,采用向社会开放的透明化招聘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将饱和后的多余入职教师向缺少编制的院校调动,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是校内职位调动,打破了教师与教师外的校内工作者的位置,为工勤人员提供应聘条件。此外应推行提前离岗制度,避免离岗造成的职位空缺。同时对那些应聘失败的人员提供一定的扶持,鼓励他们另谋新职。

2.加强教师继续教育

加强重庆市教师继续教育,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开展创新教育实践的能力水平。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岗前培训和全员继续教育,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实施严格的培训管理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创造和提供有利于学习及提高进修的物质基础和学习机遇,以此激发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自觉参加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参加函授、夜大、成人脱产班、专升本、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及自学考试等学历教育和各种不同类型的进修班、培训班、专业班、研讨班及出国参观访问等非学历教育的学习进修活动,努力提高中小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3. 完善城乡教师支教和进修制度 尽快完善城镇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的薄弱学校和缺编学校支教的制度,教师支教时间应在一年以上,并将教师支教作为其晋升职务和职称、参评优秀教师与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以层面的制度化,推进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力度。同时,组织建立区域内稳定的城乡“校对校”对口支援关系,鼓励、支持办学水平比较高的中小学与农村学校建立办学共同体。在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的同时,建立农村教师定期到城市学校学习进修的制度,一方面增强农村教师队伍自身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缓解农村地区合格师资不足和教师素质较低的问题。针对农村学校师资少、任务重等情况,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计划,并设立专项经费,保障农村教师到城市学

校学习的各方面支持条件。选择优质学校作为教师学习交流的基地,选择优秀教师“传、帮、带”农村教师,通过现场观摩、参与科研、共同备课、上台实践、反馈评析等多种方式全面帮助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能力。

在新时代的教育强国征程中,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愈加显现,为了切实提升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本市莘莘学子提供卓越的受育环境,重庆市各级及机关应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作为衡量机关及领导班子工作水平的重要凭证,从根本上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给予教师合理的薪资待遇及福利保障,逐步完善聘用流程,树立终生教育原则,确保措施全面贯彻落实,进而确保此项工作的实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傅小丹. 中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06.

[2]符淼. 城乡教育统筹背景下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9):68-70.

[3]徐静.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文学教育(下), 2016(1):145.

[4]魏小芳.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基于荆门市市直6所学校的调研[D].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5]赖秀龙. 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 25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