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践与探
究
摘要: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日常体育活动减少,甚至连基本的体育课时都不能保证,因此高中生体质与健康水平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高中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体育教育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为优化高中体育课堂指明了新的方向。本文从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影响因素入手,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锻炼策略,为有效提升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学生;提升体育课堂;体质健康;教学措施 前言:
以往应试教育理念下,高中体育课程虽然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但是理念与方式的禁锢导致教学过程粗暴单一,没有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情感方面的因素,因此学生并没有对体育产生正确的认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也受到了消极的影响。新教育形势下,高中体育课程要从促进学生体质发展的角度入手,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拓展课堂内涵、延伸课堂外延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建立终身体育意识,从而达到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
一、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从日常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分析,当前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与标准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究其根源一方面与学生自身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中阶段学生的精力普遍放在学习上,对于体育锻炼的认知不全面,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非常差,觉得体育锻炼除了劳累并没有其他的作用,没有积极的体育锻炼习惯,课余时间基本上都用来学习、刷题,空闲时间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都非常少。再者,部分学生的饮食规律、作息规律等都存在非常明显的问题,比如不吃早餐、
熬夜看书等等,导致很多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呈现亚健康状态,甚至部分同学的体质非常差,稍微运动就会出现不舒服的现象。
第二方面,学校因素对于学生当前体质健康水平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受传统理念的影响,部分学校并没有将体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课业压力较大,学校将学习的重点放在了文化课程的学习上,忽略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体育课堂的课时数、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内容都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也影响了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教育任务,作为体育教师要明确当前影响因素,从度入手,让体育课堂成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媒介和桥梁,为学生搭建更加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平台,全面提升高中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二、优化体育锻炼方法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质量策略分析 (一)发挥体育课堂作用,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体育课堂是提升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关键,结合当前高中生体育锻炼兴趣较低的现状,教师可以创设趣味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体育锻炼水平。
例如,高中体育50米途中跑教学为例,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度教学目标,通过往返接力等游戏,培养与提升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和身体素质,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50米途中跑的能力;同时在接力、合作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努力进取的态度。
比如分组快速跑练习,教师结合学生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练习小组,针对能力的强弱以及体能的高低,在体质健康标准要求的范围内,将快速跑联系的标准进行详细的划分,满足不同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
(二)延伸体育课堂,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
1、课堂内外结合,丰富课余生活
高中阶段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教学措施,但是从当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现状来看,单纯依靠体育课堂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完全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因此,课堂内外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拓展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活动的模式,为学生搭建更多锻炼平台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各方面机能。
例如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专项教学模式,结合高中生现阶段的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素质等等,因此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新型体育活动形式,比如篮球、足球、武术、羽毛球、乒乓球、轮滑、花样滑冰、橄榄球等等;通过度的体育活动融入到学生体育活动或者课外活动中。比如将专项活动引入体育课堂,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班集体与授课制度,将同一个年级同时上课的几个班级分为专项小组,然后每个小组选取专项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个小组的日常练习活动。比如轮滑或者滑冰小组,基本上都是一些有基础的学生,他们或多或少地学习过一些专业的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这部分同学可以通过“相互切磋”的方式进行技能的比拼,一方面能够相互鼓励提升彼此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借助锻炼机会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和身体素质,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2、家校结合,搭建活动平台
家校合作搭建适合高中生体质锻炼的平台是非常关键的举措,比如周末全家人一起组织户外活动,像羽毛球、足球、登山、游泳等等,家庭成员一同参与到学生活动中,而不是单纯的要求学生去做;如此营造良好的家庭运动氛围,为学生搭建更加多样化的活动平台,在多样化的家庭活动开展过程中,有效开展学生多方面的体能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与发展,从而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奠定基础。
家校合作平台搭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桥梁的作用,除了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运动氛围之外,还要将家长引入到体育课堂中。比如,将班级学生家长种比较喜欢运动或在体育运动方面有一些造诣的人,邀请到学校体育活动中,
为学生们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家长运动会。在活动过程中邀请学生共同参与,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积极的活动平台。
(三)综合系统评价,设立体质健康档案
以往高中阶段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基本上都是以结果性评价为主,比如短跑测试成绩,达到标准就算合格,否则就不合格,需要加强锻炼强度,不间断的练习;但是即便如此,一些先天条件较差或体质存在差异的同学还是很难达到标准;高强度的锻炼下,部分学生甚至会“谈体育色变”,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体育课堂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教师要关注多方面教学因素,从度加大评价力度,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立足于当前班级学生不同体质类型和体质健康水平,设立不同层次的体质健康档案,将多样化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等融入到多元化评价体系创设过程中。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高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是体育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要从度入手,提升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设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为高中生搭建良好的体育活动平台,从而全面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徐祝萍.关注身心健康 注重实效拓展——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2):169-170+173.
【2】石建峰,刘锋.基于知识的高中体能模块设计——关于体能模块“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07):20-21.
【3】曹严,朱松,秦小俊,陈明阳.高中生体质健康与学业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以心肺功能为主要参考指标[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7):245+247.
【4】陈露亭.课余训练对高中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以淮北市第八高级中学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1):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