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蜗居,关于爱情
我一向不是个很有主见的人,总是喜欢随波逐流地跟风。比如当我发现
越来越多的人看米兰昆德拉的时候,我也抓着头皮啃起《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比如我知道周围很多人都喜欢卡卡西的时候,我也没日没夜地恶补起《火影忍者》;再比如我听了很多同学抱怨看了《蜗居》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的时候,我也就仔仔细细地看了这么一部原本并没有多大兴趣的电视剧。 说实话,看完《蜗居》我觉得自己被忽悠了。
很多人告诉我,看了《蜗居》后你会觉得自己特穷,会觉得社会特现实、特丑陋,甚至会觉得自己特绝望……很抱歉,我真就没有这么深的认识,这么多的感慨。《蜗居》一直标榜是首部描写当代社会“房奴”问题的电视剧,我觉得这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事实上,只有前十集才是以房子为主线,中间很大的篇幅用来说明海藻、小贝、宋思明之间的三角关系。到了最后,更是直接拍成了“官场现形记”,贪官不得善终,自食恶果——这很老套。再者,我觉得《蜗居》的切入点很少,说是反映“房奴”现象,但是由始至终我们能看到的只有海萍和老李这2条线——而且还都不是主线。个人认为《蜗居》在“房奴”现象的刻画上反映的社会阶层不明显,生活现实感也不足,内容结构上难免有些头重脚轻——总觉得《蜗居》是在讲述一个矫情的故事。所以,我不能像其他人一样从《蜗居》里看到生活的压力,看到人性最大化的自私和贪欲,甚至是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这种高境界我还没达到。想想汶川地震的时候我都没对未来失去信心,这样一部电视剧很难改变我对生活的态度。 我承认,《蜗居》不是一部只顾哗众取宠的三流剧集。看了《蜗居》我确实有些感触。但是这些感触并非源于房子,并非源于绝望,仅仅关乎爱情。
人总是要可悲的成长的,那些保留着爱情想象的人最后都要被真实的爱情摧毁。海藻如是,小贝如是。
爱情到底是关于几个人的?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或者更多人?我觉得真正的爱情仅仅关于一个人!我不否认现实中两情相悦的大有人在,也知道三角关系的比比皆是,更清楚有些感情必须建立在取悦对方父母取悦对方朋友的基础上。可是我想说,这些不是爱情的本质。爱情归根到底是个人的一种感情取向。我一直坚信,只要你毫无保留的爱上一个人,那就是爱情——无须对方的肯定,无须第三者的介入。因为无论是对方的态度,亦或是第三方的言行,这都不影响你爱的性质。所以,即使是毫无结果的单相思,也是纯洁而又伟大的爱情!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二十岁的时候明确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奇迹般地拥有一个童话般纯美的小情人。从一定意义上说,海藻曾经是幸福的。我们不能单纯地以结局来概括一段爱情!爱情演绎爱情是一种结果也是过程。在我眼里海藻的爱情是的。她曾经拥有那么可爱,那么纯洁,那么善解人意的小贝。小贝可以二话不说冲进店里买根冰激淋给海藻自己却不吃一口;小贝可以争着抢着去洗碗刷筷怕自来水冻伤海藻的手;小贝可以隔三差五地陪着海藻“竞跑”哪怕永远都输……对于小贝而言,海藻意味着全部——很纯粹;而对于海藻来说,小贝意味着幸福——很满足。两人彼此的爱朴素却又感人至深。原来两条不同的列车能够行驶在一条轨道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福分。当
我们撇开传统视线中的“结果”,静静地看着两个生命、两种意识渐渐地融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这段爱情不呢!正如尼采所言“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是永恒”,真正的爱情是不能以时间加以衡量的。爱情就如夏花一般,到了凋零的时候就会凋零——重要的是,它曾经开放过! 现实总是习惯打破人为的预计。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在心底为这对恋人祝福的时候,他们的爱情就在无知无觉中一点一点一点地被抹杀。宋思明的出现对于海藻对于小贝犹如一场计划之外的灾难。当海藻选择投入宋思明的怀抱的那一刻起,她和小贝之间的爱情同时宣告灭亡,轻轻地缓缓地,没有破碎的杂音。
爱情是一个人的。对于海藻的选择,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情绪化地一味谩骂——这不公平。我们不是万能的主宰者,所以我们不能高高在上地凭借一己喜恶对他人的选择妄加指责。选择本身并无对错,更何况作为置身局外的旁观者,我们实在也没有资格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任何的裁决。我们拥有的只是思考的权利——对于这段爱情,对于这里的三位主角。
我一直倔强地认为海藻与小贝之间才是爱情,而与宋思明的是一时欢愉所带来的激情。关于这点,海藻不清楚小贝不清楚,甚至宋思明也不能全明白。认知上的懵懂引发了三人之间俗气的斗争。海藻一直是个单纯的女孩,总是美好地幻想着、依赖着。生活的艰辛对她而言也仅仅局限于工作中的烦恼,局限于姐姐的房子。由始至终她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承诺过。海藻不是一个物质主义者!即使是坐在法国进口的梳妆台前那心满意足的微笑,也仅仅是女性惯性思维里对美的一时肯定,这与梳妆台背后的那几万块人名币没有任何联系。海藻骨子里还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女孩!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不是因为她贪婪,只是她自己一直陷在矛盾的泥潭中,她不知道身边的两个男人哪个才是自己命中注定的依靠。没有经历时间和空间的遥远,没有经历漫长孤独的等待,海藻真的很难看清她与另外两个男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如花的季节里,这个还相信着埃克苏佩里小说中小王子的存在,还相信着荒芜的沙漠可以因为某个人而变得浪漫的女孩,她根本没有能力在自己的梦幻里成功突围,只能茫然无措地走失在浓浓的晨雾中。
爱情是种很纯粹的东西。真正的爱情如潺潺流水,细腻自然,感人肺腑。很多人总喜欢把爱情和“轰轰烈烈”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误读,那种肤浅的热情在本质上是与爱情南辕北辙的,前者短暂虚幻后者长久真实。海藻和小贝之间就是那潺潺的细水,一起生活在十几平米的房子里,面对大都市的繁华两个人彼此坚持着最初的那份感动,忠诚地守护着那片他人不可惊扰的领土。能够抛却了情欲而平静地相拥而眠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小贝和海藻的爱情纯粹得让我们不得不以一种瞻仰的方式来看待!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他们曾经在平凡中创造的那一次次感动,或许就能明白爱情的真谛。我们没有理由因为一段爱情的最终覆灭而对这段爱情赋予生命的美丽视而不见。毕竟每一个生命都需要我们以自己的生命去尊重,而每一段感情也都需要我们以自己的感情去认同。至少我们应该承认,小贝和海藻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羁绊,而这种羁绊叫做——爱情。 关于宋思明,我不否认海藻对他是有感情的,但不是爱情。海藻对于宋思明的感情是一种感激,源于宋思明对海藻不遗余力的帮助和认可。我说过海藻骨子里是个懵懂的孩子,她根本没有能力理性地分析自己的感情。因为懵懂而衍生了美丽,而这种美丽像是那不会凋谢的塑胶花,看似鲜艳长久,实
际上没有任何的生命力。当然,除了这种感激,宋思明对于海藻来说更多地象征了一份激情,一种肉欲狂欢的激情。以前我一直认为男人在面对诱惑时,特别是这种诱惑来源于女人时会有一种很强的软弱性,不曾想原来女人也具有这种软弱。海藻对待宋思明的态度恰恰体现了这种软弱。的确,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正是这种软弱迫使海藻不断重复着着两种对立的状态。我不是狂热的哲学家,所以也就不能彻底宣告要在爱情的成分里摒弃肉欲。事实上肉欲确是爱情的有机组成,但绝不是主要的。试想一下,在一个巨大的肉体集中营构成的世界里,舍弃了心底最深处的灵魂和感情,那所谓的爱情还有什么意义呢?真正的爱情原本就是要挖掘生命最原始的内在,赋予世界以美学般的色彩,而肉欲上的享乐只是人性中最浅在的一种需求,远远没有达到内在的层面。海藻与宋思明之间就恰恰停留在这么一个浅层次上,他们之间不能称之为爱情。我们不能仅因一个悲剧性的结局引发的同情去肯定两人之间子虚乌有的爱情,那是欺骗!当然从宋思明的角度出发,是,是,他是喜欢海藻,他可以在海藻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可以在海藻最迷惘的时候给予认同……但这也仅仅是喜欢,没有上升到爱的阶段。我不知道在“情人”这一概念越来越模糊的现代社会里,宋思明是如何定义他和海藻之间的关系的,但是我想说,情人也是要负责任的——对自己负责,对对方负责。这个口口声声要给海藻幸福的男人最终兑现了他的承诺了么?他只是自私地因为喜欢而去想方设法地去拥有。如果宋思明真的爱海藻就该平静地把这份爱放在心里。爱情在有的时候是需要牺牲的,这种牺牲固然是种缺憾,但也恰好因为这种缺憾爱情才显得伟大,只有我们的感情上升到无私的境界时才会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所爱的人选择放弃。而成熟智慧的宋思明呢,只会用些短暂且不切实际的的奢侈来制造幸福的假象,用以蒙蔽他人、欺骗自己!我真的很难把宋思明的这种感情归纳于爱情的范畴。
许多人看到《蜗居》结局的时候不免有些心酸,偏执地对曲终人散的结果耿耿于怀。他们总是美好地希望着海藻能有一个好的归宿,小贝亦可,宋思明亦可。可故事的结尾残忍地打破了人们心里的这种平衡,所以显得很难被人接受。我对于这种开花结果式的爱情模式抱有很大的疑惑。爱情的美满就必须归纳于传统的婚姻?我并不这么想,我甚至认为爱情和婚姻完全是两个的概念。爱情是一种青春年少时的信仰,而婚姻里老年迟暮的相濡以沫更多的是亲情。婚姻围墙里的那些男男女女有多少是因为纯粹的爱情而绑在一起的呢?周围很多人总是习惯性地把婚姻幻化地美丽而深刻,随意地把爱情与婚姻画上并不存在的等号,殊不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在信仰和现实的不断冲撞中,真正的爱情很难坚守到生命的最终。我说过,我们不能片面地以时间和结果来检验爱情的质量,一纸婚姻根本不足以保证爱情之花永不凋零,何况婚姻本来就不是爱情的结果,只是一种简单的表现手段。所以,我们不必执着于海藻最终没能走进婚姻的殿堂,那种肤浅的形式并不影响爱情本身。 关于那个“矫情的鱼眼睛的故事”,我觉得那是人们对曾经拥有的爱情的悼念。我们总是站在过去的倒影前,保持着等待的姿势,妄想用曾经的碎片筑起一个新的美梦。可这只是一相情愿的向往和假设,我们能做的只有站在稀薄的记忆里,一如既往地怀念。真的,有些东西只有失去时才愈发想去珍惜,爱情更是如此。
很多人认为在失去了一段爱情之后会自然而然地寻找到另一段爱情。其实这并不现实,我特别推崇以前看到的一句话“记忆才是爱情最伟大的造化”,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人的一生只能拥有一次,因为最初的那份幸福和
感动一直存活于我们的记忆中。爱情的伟大正是体现于此,无论时间怎么跑光阴如何碎,那些曾经的点滴始终刻在我们的生命里,无法磨灭。而我们日常所说的“另一段新的爱情”根本不存在,眼前的浪漫只是一种寄托。所以当海藻飞去遥远的美国,那里也许有她新的美好与未来,但是绝不可能出现属于她的新爱情。海藻的爱情一直停留在那个下雨的阴天,轮回于她的记忆里。
关于《蜗居》,关于爱情,我一直这么肤浅地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