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

来源:华拓科技网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 【甲】《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

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 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 \"每八⑵)属引凄异(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

(2分)

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

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 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 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 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 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解】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 华、

衡、庐:泰山、华山、横山、庐山。③:遮盖,这里指 云。

仁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 不以疾也( )

(2)

谒妙用真人祠( )

2. 翻译下列语句。(4分)

(1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 )然^一二峰者不可悉见。

3•请写出甲、乙两段文字所抒发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分)

(二)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

己的话描 述“清荣峻茂”在你的脑海中呈现出的是

怎样一幅画面。

4. 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分) (1) 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想到的古诗

句是(

),()。

(2) 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

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

【甲】《三峡》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

乡, 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

亦乐 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 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 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

方( 逾六旬何老之有2

! ”甲翁曰:“甚善! ”翌日,二叟偕往,越 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 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

已至半山 矣。

(选自《二翁登泰山》,有改动)

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 ③

曩: 以往,过去,从前。

1. 解释加点的实词。(4分)

(1)略无阙处( )

(2) 属引凄异( ) (3) 二人对酌()

[注]①罨映:彼此掩覆而衬托。 “罨”通“掩\"。②

派司。

③界:隔断。④清碧:溪水名。⑤下流:河流的下游。 ⑥蹑:(4) 越钱塘,绝长江()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 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B. 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C.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不能察,必以情 D. 乙翁欲扶1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5. (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

( )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分)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四)

(一)《三峡》

(二 )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 二

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罨 映,最咼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咼垂,如匹练界青 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之下流也。 ?? 从

其后西二

里,峻凌崖。其崖高穹溪上,与对崖骈突如门,上耸下削, 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

踩、

踏。⑦穹) :隆起。⑧骈:并列。

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 沿溯阻绝( ) (2) 空谷传响( )

! 2.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 请赏析语段(一)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妙处。 4. 语段(一 )、(二)同是写山水,内容侧重点有什

么不同

(五)

(2(一) 《三峡》

(二) 《小石潭记》

)。(三) 《曹刿论战》

(四)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

之? ”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 ”对 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 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

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 ”对曰 “君问可,

非 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

(2)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

之子也(

君问可,非问臣)

下)

2.

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则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 遂用之 遂迷,不复得路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请从吏夜归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分)

C. 战则请从 D. 虽席地不容间也

3.下面四个选项哪一项的

词 ?它指的

是文中的哪个人?(

“之”是指人的代

(2)色如人负刀牵牛,

4. 【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

【乙】文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侧重写水的()

A.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 之去?

C.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

之?

D. 平公曰:“善。”遂用 之。国人称善焉。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⑵平公曰:

“午非子之子邪? “

5.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运用的表达

方式是

)。(2 分)

6. 你怎样评价文章中的祁黄羊 ?(2分)

D. 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 2.

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

绝献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 C. 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

D. 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 故

3.

将文中画线

在写法上都属于(

下)

)描写。(3分)

5. 【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三峡》

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 岸

黄,

江湍纤

黄牛,暮

望如一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

: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下列加点词

沿:顺流而下

疾:快

【甲】《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

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 中,议者

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峰,惟神女

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 “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

往来峰顶,山猿皆鸣, 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夏禹见 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 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

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乙】,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运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①成就错误的一项是(溯阻绝以疾也

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 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 高冲入高天, 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说泰山、

议论的人都

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

分)

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 之情。吕

(二)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 看见,能看到的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 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 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 就

能听到优

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 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 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 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 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 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 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注解】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 华、

衡、庐:泰山、华山、横山、庐山。③:遮盖,这里指 云。

仁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 )不以疾也(快)

(2)谒妙用真人祠(拜、拜谒)

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解释准确得1分,②2)题答\"拜 访”或“拜见”不能得分。

2. 翻译下列语句。(4分) (1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2 )

然^一二峰者不可悉见。

然而(但是)十二座山峰不能全都看见。

3•请写出甲、乙两段文字所抒发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⑵)属引凄异(连接)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 月亮。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 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

述“清荣峻茂”在你的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示例:每年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滔 滔,鱼儿在其中欢唱。山势高耸,树木茂盛,色彩鲜艳, 生机勃勃。

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4. 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分)

(1) 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想到的古诗

句是(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 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

时,想到的古诗句是(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甲】《三峡》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

乡, 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

亦乐( 2乎!乙翁曰 :“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

有意同行乎? ”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绘不 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分)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 逾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 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 矣。 (选自《二翁登泰山》,有改动)

六旬何老之有! ”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 塘,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有锲 而

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③曩: 以往,过去,从前。

1. 解释加点的实词。(4分)

(1) 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2) 属引凄异(延长) (3) 二人对酌(饮酒) (4) 越钱塘,绝长江(横渡)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 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B. 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C.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不能察,必以情

D. 乙翁欲扶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 /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

有!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2)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从太阳初升(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 半山腰了。

5. (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

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的特点;写水,贝0描

(四)

(一) 《三峡》

(二) 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 二

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罨 映,最咼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咼垂,如匹练界青 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之下流也。 ?? 从其

后西二

里,峻凌崖。其崖高穹溪上,与对崖骈突如门,上耸下削,C) 溪破

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

[注]①罨映:彼此掩覆而衬托。“罨”通“掩”。d量词。

③界:隔断。④清碧:溪水名。⑤下流:河流的下游。 ⑥蹑:

踩、 踏。⑦穹:隆起。⑧骈:并列。

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 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2) 空谷传响(回声)

2.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 驾着疾风, 也

不如它快。

3. 请赏析语段(一)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妙处。

“素”

和“绿”分别写出了水流和潭水的颜色;“清” “回”

是动态描写,体现了水流之急之浩大; 为静态描写,

体现了积水的清激、宁静。这句描写色彩鲜明,生动传神地 表现了水景秀丽、俊逸的特点。

“潭” “影”

4. 语段(一 )、(二 )同是写山水,内容侧重点有什么

不同

语段(一)略写山,详写水,重点写了三峡四季不同的水景;语段(二)以溪水为线,详写岸上的山峰。

(五)

(一) 《三峡》 (二) 《小石潭记》 (三) 《曹刿论战》 (四)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 :

B.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 之去? C•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

之?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

D.平公曰:“善。”遂用 之。国人称善焉。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

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 邪? ”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 对曰:“午可。”平公曰: “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

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 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回声) (2) 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

(3)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星) O

D)

(4) 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可以)

沿:顺流而下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

疾:快 A. 则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径:经过 阅金经

犹:好像

B. 遂用之

遂迷,不复得路

C. 战则请从 请从吏夜归 D. 虽席地不容间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 下面四个选项哪一项的 “之”是指人的代词?它指的

是文中的哪个人?( D指解狐)

A.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⑵平公曰:

“午非子之子邪? “

(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 ” 5.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运用的表达

方式

是(记叙、描写)。(2分)

6. 你怎样评价文章中的祁黄羊 ?(2分)

祁黄羊唯才是举的品质(或精神)值得赞扬。(或:祁黄羊

举贤没有私心。)

(六)

【甲】《三峡》C)

【乙】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 岸

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 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 江湍纤回,虽途运信宿,犹望见C)

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 黄自非亭午夜分

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既人迹所绝

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

虽途迳信宿J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3.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望如一矣。

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沿溯阻绝 B. 不以疾也 C. 径黄牛山

D. 犹望见此物

2.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自三峡七百里中 B. 绝献多生怪柏 C. 虽乘奔御风 D. 故渔者歌曰

注]1. 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2)色如人负刀牵牛,

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湍急); 【乙】文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侧重写水的(迂

回)。这 在写法上都属于(侧面)描写。 (3分)

爱”或“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5. 【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分。

只答出“热

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