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卷第4期 2014年7月 森林工程 VolJ 30 No.4 F0REST ENGINEERING July,2014 森林城市建设途径与策略 ——以晋城市为例 李正诗,姚延祷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摘要:从晋城市创建“森林城市”的功能定位着手,结合森林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围绕山脉绿化、通道绿化、水 系绿化、村镇绿化、森林提质和矿山绿化等内容分析森林城市创建的绿色架构。针对目前晋城市森林城市建设现状和存在 的不足,提出构建绿色生态网络,把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形式与效果的统一,同时强化保护监 管机制,解决好林地流失、盗砍滥伐、无序采伐及违法收购等问题。 关键词:森林城市;功能定位;绿色架构 中图分类号:S 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5X(2014)04—0178—04 Forest City Construction Approach and Strategy——A Case Study in Jincheng Li Zhengshi,Yao Yanshou (School of Forestry,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030801,Shanxi Province) Abstract:The paper started with functional positioning of creating the“Forest City”in Jincheng,combined with the basic prin— ciples of urban construction,analysed the mining and afforestation contents about creating green architecture of forest city,including mountain range greening,channels greening,water system greening,villages greening,and forest quality improvement.For the cur— rent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shortcomings,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with strong practical signiicance.f Keywords:forest city;functional orientation;green architecture 森林城市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 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随着全球环 境保护运动的13益扩大和深入,以追求人与自然和 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正进一步在世界范围 内蓬勃展开。“森林城市”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 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生态城市”被国际公 认为是21世纪城市建设方向 J。“森林城市”作为 “生态城市”的一种发展模式,其以城市为载体, 以城市森林建设为主要内容,且城市建筑与植物种 晋城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是山西省通往中 原、走向全国的重要门户。历届、市对林 业工作十分重视,林业建设成绩显著。晋城市森林 面积为33.54万hm ,森林覆盖率达到35.70%, 居山西省首位。 1森林给予城市的功能 (1)人居环境方面:改善大气质量,空气清 洁,减少尘埃,湿度适宜,调节气温,保持水土, 群之问达到合理布局,森林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复 合系统,因此它是“园林城市”的发展。 维护土壤湿度和肥力,维持二氧化碳平衡等。 (2)身心健康和享受方面:减菌、杀菌、吸收 有害气体、减弱和消除噪声,给人以色香美的愉 收稿日期:2013—11—20 悦,提供松弛神经、消除疲劳、降低血压、有益身 心的休闲环境。增强系统的稳定性、抗逆性能力、 碳平衡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物质生产方面:农林产品增加循环生产通 道,增加旅游休闲收入等。 森林与城市结合,各种功能得以显现,优化美 第一作者简介:李正诗,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林木与林地 养分管理。 通讯作者:姚延祷,教授。研究方向:林木与林地养分管理。 E—mail:sxndyaoyantao@1 26.tom 引文格式:李正诗,姚延椿.森林城市建设途径与策略一以晋 城市为例[J].森林工程,2014,30(4):178—181. 第4期 李正诗等:森林城市建设途径与策略一以晋城市为例 179 化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化环境。从这一基本 原理出发,晋城市打造森林城市尤为重要。 2创建森林城市的功能定位 晋城市作为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兴现代化宜居城 市,不仅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要 求,而且从区位、交通、经济基础、资源优势等方 面,都具备了在山西省率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条 件。为了更好地营造城市森林生态环境,促进城乡 一体化发展,提高城市品位,积极落实山西省 的决定,切实改善晋城市民的生存环境,晋城市 委、市决定全面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 2.1 森林资源明显增加 通过创建森林城市,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 度。按照规定标准,大力实施荒山绿化、通道绿 化、城市绿化、村庄绿化、水系绿化等工程,同时 积极开展中幼林抚育、荒山治理等。一方面使森林 面积大幅度增长,全方位覆盖绿色,向社会提供更 加丰富的生态产品。另一方面促进林木生长发育, 提高林地单位面积蓄积和林业生态承载力,为社会 经济转型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 2.2城乡居民共享绿化 坚持走城乡生态一体化之路,在绿色资源配置 上,要坚持城乡整体布局,城市绿化与乡村绿化并 举,从市区、城区及其它乡镇合理安排绿化工程。 采取分区实施的策略,确立各区域森林建设的重 点,满足不同人群各层次生活的需求。 2.3矿山生态得到修复 晋城市自然资源丰富,以煤铁为著,有“煤铁 之乡”的盛誉。全市含煤面积5 350 km ,占总面积 的56.4%,总储量808亿t,其中已探明储量271亿 t,占全国无烟煤的1/4。然而由于煤炭的开采,造 成环境污染严重,创建森林城市能降低煤尘污染, 美化环境。因此将创建森林城市列为本市重点,加 大治理和投资的力度,以形成完整的绿化体系。 3 创建森林城市的基本原则 3.1坚持自然生态原则 规划形态要接近自然,为防止过度的水泥硬 化、防止过度整齐划一、防止对植物进行过度修 剪,植物的选择、配置与管理方式要近自然。只有 近自然式规划造林,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才能形成完 整的生物链,其自然演替过程才能逐步成熟、健 康。 3.2坚持城乡一体化原则 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将城乡林业作为一个 整体进行统筹规划和布局,要把城市生态建设与新 农村建设统一纳人森林城市总体布局,并作为重要 建设内容,从而促进生态和经济方面的优势互补 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森林、湿地在全市经济社会发 展中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多种需求,促进晋城城 乡、区域全面统筹协调发展。 3.3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充分利用晋城自然地理和资源条件,突出区域 的自然特色,建设符合地域特色的森林生态体系。 森林城市建设要按照晋城的森林文化、生态文化等 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思路,建设城市森林文化体系, 突出城市特色。 3.4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在城市森林的规划建设中,要突出强调为最广 大人民群众服务,比如我们在新的森林城市规划中 就提出了市政投资修建的城市公园、森林公园、湿 地公园等都要全时段、全覆盖免费向公众开放,这 是创建森林城市验收的一个重要指标,使人民群众 能够直接的、广泛的、经常的投人到大自然中去, 与森林接触,在这个过程中陶冶情操、享受生活。 4创建森林城市的绿色架构 森林城市能否创建成功,关键看是否建立了一 个完整的绿色体系,森林城市的各种作用和意义最 终也要体现在绿色体系上。按照创建森林城市的基 本原则,结合我市地形地貌特点,应从这样几方面 建设绿色体系。 4.1 山脉绿化 我市内地形复杂,山地居多,以中山和中低山 为主,次为低山及丘陵,并有部分山间盆地及宽 谷,其中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90%,应作为 增加森林资源主体来打造治理。重点对晋城市环城 的五段山、五谷山、烈士陵园等地进行绿化,以及 荒山绿化工程,总绿化面积196 hm 。绿化途径: 一是在遵循自然生态的基础上,保护植被的自然生 长状态。二是大力开展人工荒山造林,合理区域布 局,连片治理,规模推进。三是积极实施封山育 林,继续推进禁牧工作,保护广阔山场休养生息, 利用天然力量恢复植被。在树种选择上,应按照因 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生长快、易成活、 180 森林工程 第30卷 抗逆性强的侧柏、山桃和刺槐等乡土树种进行带块 状混交造林 。 4.2通道绿化 我市交通便利,是山西省通向中原的重要门 户。重点放在高陵高速公路、阳翼高速路以及县乡 路、乡村路、村村通水泥路补植改造,绿化长度 1 030 km。总的要求是设置林网,两侧建林带,荒 山搞造林,坡地造经济林。高速路的两侧林带宽度 各50 Ill,县、乡、村道的林带宽度视实际情况来 定,补植路段要按照原设计、原树种、原规格进行 补植绿化。通道绿化要高标准实施,无论苗木规格 还是施工质量需严格要求,绿化效果与景观效果同 现,建设出我市完整的,标准的、一流的道路绿化 网。树种选择上应本着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优先的 原则,选择适合通道路栽植的几种树种。针叶树 种:油松、雪松、蜀桧、侧柏;落叶乔木:漳河 柳、旱柳、毛白杨、杨、国槐等;花灌木:碧 桃、连翘、木瑾、榆叶梅、山桃和山杏等。 4.3水系绿化 晋城市创建森林城市的水系绿化工程涉及到高 平市丹河一二级支流大东仓河、小东仓河、东大河、 原村河、马村河、野川河、永录河的绿化,绿化里 程34.2 km,每侧绿化宽度10 m,折合绿化面积68 hm 。绿化途径:一是营造水源涵养林,乔灌结合, 针阔混交,加大植被厚度,增加枯枝落叶层,提高 水源涵养能力。二是沿河流两岸营造宽10 m的护岸 林,合理规划沿岸滩涂荒地,大力栽植杨、柳、槐 等大苗,形成以阔叶树为主的护岸林带。三是在两 岸荒山上营造水土保持林,依照荒山造林的模式集 中布局造林工程,维护河流生态安全。树种选择上 应选择耐水湿的树种,以及乡土树种。 4.4村镇绿化 对城市、县城、乡镇、村庄四级居民居住区域 及外围区域进行绿化。结合城乡一体化原则,对我 市高平市、陵川县、沁水县、阳城县、泽州县及城 区进行统一绿化,村镇绿化工程总面积704 hm 。 乡、镇所在地绿化要对四旁周围、出入道路、内部 主要街道、中心地带等合理布局绿化,体现有乡皆 绿、有镇皆景的效果。环村庄绿化要因地制宜,结 合当地情况以营造成片林为主,同时也可建设经济 林,以最大限度发挥林业经济效益。树种选择时, 本着遵守自然规律、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优先的原 则,乔、灌、草有机结合,宜树则树,宜草则草, 宜花则花。常绿乔木:以油松、桧柏、侧柏为主; 落叶乔木:以杨树、柳树、国槐、法桐等为主;经 济树种:以核桃、山楂、苹果、梨、桃、杏等为 主;花灌木:以黄栌、连翘、黄刺玫、榆叶梅、碧 桃、紫叶李、牡丹、小叶黄杨、红叶小檗、月季、 大叶黄杨、木槿、金叶女贞等为主。 4.5森林提质 森林提质是加大对中幼林的抚育管理。中幼林 抚育涉及到陵川县、沁水县、高平市和阳城县四个 县(市),规划总面积2 493 hm 。通过实施不仅可 以改善林分的生长环境和卫生状况,使幼苗幼树得 到充分的营养和光照,能够尽快成林,使林木的营 养空间加大,林木生长加快,其次,能够清除虫害 木、枯死木、过密木等有害木,林分结构更加合 理,林地卫生状况大大改善,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 生,使森林的生态效益最大化。同时还可以提高林 分的生物多样性,改善林分的景观效果。森林抚育 方式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幼龄林采用定株抚育和中 龄林采用生态疏伐,主要工艺包括修枝、定株、采 伐影响保留木正常生长的林木、林地清理等。 4.6矿山绿化 矿山绿化涉及到陵川、沁水、高平和阳城四个 县(市、区),规划总面积567 hm ,主要对新建矿 和绿化不达标的煤矿站地进行高标准建设。重点建 设有:前和煤业、云泉煤矿高良坑口、游仙山煤 矿、姬家山煤矿、唐安煤矿、裕兴煤矿、长平煤 业。完善提升的煤矿有:赵庄煤矿、伯方煤矿、望 云煤矿以及煤矿周边的荒山荒地。建设内容有:一 是煤矿所在的宜林荒山、荒地,闲置地片林绿化; 二是矿区园林化;三是进矿区道路的层次化宽林带 建设。树种应选择抗性较强的树种,以油松、杨 树、侧柏、火炬、连翘等为主。 5 对晋城市创建森林城市的建议 随着我市林业生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造林绿 化投入不断增加,造林质量显著提高,林业产业快 速发展,生态文化建设日益繁荣,林业建设取得了 巨大成就。创建森林城市已成为我市加强生态文明 建设、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此将促进人 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 5.1构建绿色生态网络 合理的森林城市空间布局应该是立体的、完整 第4期 李正诗等:森林城市建设途径与策略一以晋城市为例 181 的,既包括城市森林、绿地,也包含城区和周边绿 化隔离带,还涉及江、河、等城市水系网络。晋城 市根据本地自然地理条件,对城镇、山脉、道路、 水系、原有林地及矿山进行合理的绿化。在森林城 区域现象日趋增加。森林城市建设不仅需要规划、 绿化,还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保护监管机 制。必须解决好林地流失、盗伐滥伐、无序采挖、 违法收购等问题,切实做到造林绿化和保护管理双 管齐下,依法审批、规范使用、严惩毁坏,保护森 林建设成果不受损失,保障林业的健康发展。同时 市建设中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以生态为主体的绿化 生态网络。从森林城市逐步向外辐射,形成不同层 次、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绿色生态空间;建立以 乡土树种为主,通过乔、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 置,营造各种类型的森林和以树木为主体的绿地, 要进行绿化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境意识,使之能 够自觉保护森林并对他人的破坏活动进行监督;开 展义务植树等活动,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绿地建 设与管理等,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森林城市的建设。 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完整森林城市生态体系; 结合不同层次及视觉效果,构成绿色线、面、圈相 连,绿化、美化的立体绿色网络。 5.2坚持形式效果统一 森林城市要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既 要重视森林的外观形态,也要重视其功能性和经济 性;既要为市民营造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也要解 决好森林防护、防火、病虫防治等问题;既要重视 生态和社会效益,也要考虑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蒋有绪,张炜银.谈谈森林城市和低碳城市[J].中国城市林业, 2010,8(2):4—7. [2]郑晓光,曹晓晶.对森林城市与保护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J]. 长春大学学报,2008,18(1):87—90. [3]孙丽娜,孙铁珩.建设森林城市提高沈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能力[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38~40. [4]李健,陈小光.节水抗旱型森林城市——库尔勒[J].中 国城市林业,2007,5(4):88—89. 既要搞好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也要加强森林及 基础设施的维护和Et常管理。要把建设森林城市的 [5]崔从光,宋宁.论城市森林发展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J]。现 代农业科技,2009(21):199—2OO. 目标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城市生态、文化、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J。 5.3强化保护监管机制 [6]廖莉团,苏欣,李小龙,等.城市绿化植物滞尘效益及滞尘影 响因素研究概述[J].森林工程,2014,30(2):21—24. [责任编辑:胡建伟] 近年来,建设项目占用林地、湿地等生态脆弱 (上接第177页) 发挥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生态循环经济和气候优 势,抓住国家和省对于林下经济的重视机会。 [2]姚能昌.SWOT分析方法在昆明市现代林业发展战略分析中的 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10,35(2):114—118. f 3]潘忠虎.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探讨及效益评价方法[J].安徽农学 通报,2012,18(13):138—139.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积极搭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 合作平台,提升林下经济发展的产能水平。在这一 方面,伊春市与东北林业大学建立了林下经济协同 创新机制,它是由东北林业大学牵头,其核心任务 是面向林区、林业、森工,围绕林下经济发展战略 [4]韩晓静.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中的应用[J].情报探索, 2006(5):119—122. [5]郭云,高丽,冯南平.基于SWOT.AHP的我国生态产业园企 业战略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63—67. [6]杜圆圆,阮文彪.基于AHP的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的SWOT分 析[J].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O):66—69. [7]王有志,宋 阳.基于SWOT+AHP方法的黑龙江省森林食品 产业发展战略定位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9,29(5):438— 442. 规划实施,组织协同创新研发,完善或孕育若干产 业链,促进林业脱离对木材传统产业的依赖,支撑 林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通过这种政、学、研、 产相结合的架构必将对黑龙江省整合林下资源、推 [8]伊春市与东北林业大学建立林下经济协同创新机制[N].伊春 日报,http://www. .gtv.cn/zwdt/system/2013/09/23/ 动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010591235.shtrfll1.2013年9月29日. 【参考文献】 [9]郑燕,张宏勃.对发展西安安区林下经济的思考[J].森 林工程,2012,28(5):99—112. [1]刘晓萌.依托林下经济产品森工组建“黑森绿色食品集团” [N].黑龙江日报,http://www.hljnews.cn/fouxw—sr ̄2013—09/ 23/content_2O76469_2.[tin 2013年9月29日进. [责任编辑:胡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