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把乡村学校建设变成面向末来的教育生态工程研究报告

把乡村学校建设变成面向末来的教育生态工程研究报告

来源:华拓科技网
把乡村学校建设变成面向末来的教育生态工程研究报告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造成了甘肃省静宁乡村小规模学校数量多、面积大、分布散的格局。2018 年4月,静宁进行乡村小规模学校质量提升专题调研,形成创建百所乡村“小而优'学校计划,我们联合、社会、教育系统形成合力,优化复式教学课程、教师、环境、管理“四位一体”创新,推动全县乡村教育提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以未来引领乡村学校走向“小而优”静宁提出建设乡村“小而优”学校,是面向未来教育理念下走向“大未来”的集中行动。为了“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公平而优质的义务教育”,在乡村学校发展上突出两大定位:

首先是扎根本土。乡村学校的生长点在于乡村文化与社区的联系,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成长方向在于因地制宜,走出扎根于乡村特色的发展之路。各学校结合校情生情,充分利用山海田园和乡土文化资源,使儿童在自然、乡土和社区中涵养生机,培育具有自我生长的力量。学校亦成为传承乡村文化的高地。

其次是面向未来。静宁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不是“兜底工程”,而是面向未来的教育生态工程。小规模学校建设是探索未来教育形态的重要载体,基于未来视角,学校充分发挥“小”的优势,在深度变革中成为静宁探索未来教育改革的高地。

二、精准构建乡村“小而优”学校治理体系

外部管理与内部治理不可分割,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项目的设计逻辑指向自下而上激活内生动力,促进外在支援与内部赋能的有机融合。静宁、社会、教育系统三方形成合力,推动学校由外部管理向内部治理的转变,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部门强化“撬动力”。2019年3月,静宁县印发《关于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全县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人履职业绩考核。同年4月,静宁县教育局召开全县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动员大会,成立工作专班,由基教处牵头,人事处、计财处、教研院等部门协同工作,采用清单式、项目化管理。

社会各界提升“公益力”。据调研,在静宁县 200人以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中,留守儿童、单亲儿童低保儿童等占比 60.54%。 为此,我们发起“关爱乡村儿童健康活动”,加强对乡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儿童的人文关爱、心理辅导、资助帮扶。

学校团队发展“内驱力”。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以及以校长为核心的教师团队,需要校长对改变乡村教育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对教育教学改革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我们

1

举办全县范围的项目培训会,引导学校向外看,激发抓住机会改变学校的动机与愿望,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勾勒学校发展路径,形成乡村学校“一校一案”框架。

三、全面促进乡村“小而优”学校群体蝶变

复式教学课程、教师、环境、管理是保证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四者彼此联系,才能有效推进乡村学校走向“小而优”。

聚焦“小而特”,复式教学课程办出“土特产”。乡村学校复式教学课程的重要思想是“在地化”,尤其强调本地物质与社会环境对学生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市教研院推出“1+5”复式教学课程与教学变革方案,其中“1”指课堂新常规,为基础项目;“5”指爱阅读、山水田园、乡村 STEAM 教育、乡土体艺、儿童健康教育。学校选择其中一项作为特色项目,形成“1+1”学校育人亮点和提升点。目前,市县两级“小而特”复式教学课程创新项目申报学校实现全覆盖,六成以上学校成为小班化教学试点,涌现出“山水田园”“乡村 STEAM”等一批样本。以“山水田园复式教学课程”为例,复式教学课程以自然教育为理论基础,充分利用在地资源进行真实学习,全县选择 31 所学校形成不同的复式教学课程模式。

聚焦“小而专”,教师队伍有了“新配方”。年龄结构失衡、学科结构性缺编、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是静宁小规模学校的三大“顽疾”。为此,我们持续加大乡村教师招引力度,推进“跨校走教”“银龄讲学”等行动,优化乡村师资结构。2020年全县招录教师3944人,很多岗位为乡村学校定制。县域内实施“走校”计划,实现联盟学校教师“走校”基本覆盖。同时加强待遇留人,分级分类制定乡村教师绩效工资倾斜,2019年全县落实各类农村教师津补贴3.06亿元,在全省率先明确乡村优秀教师满15年、30年可单列评聘中、高级职称,不受岗位比例。

我们大胆用人,请年轻有活力有情怀的青年教师担任乡村学校校长,举办“小而优”学校校长专业素养提升研修班,帮助学校加强精致管理、厚植办学内涵、提振办学信心;在教师层面,2020年全县70 个市级名师工作站近一半布点乡村学校,整团带动乡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实施名优教师智援“小而优”学校送培活动,由“未来名师”培养对象为“小而优”创建学校送教上门。

聚焦“小而美”,村校建成“样板房”。“小而美是静宁县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以“打造未来乡村学校”为目标,率先在全国出台乡村“小而美”学校建设导引,实施空间环境改造“1+5”工程(“1”指标准教室,“5”指文化校园阅读中心、儿童之家、乡村体艺中心、未来教育中心)改善校园面貌。

2

聚焦“小而精”,内涵发展形成“新动能”。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集团化办学,实现城乡共进。我们先后发布《静宁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坚持用集团化实现乡村薄弱学校快速提升。

二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共建。实施“互联网+教育”乡村学校资源推送计划,2020 年实现了乡村小规模学校“互联网”结对帮扶全覆盖,形成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建立城乡学校共同体。

三是推进办学经验品牌化共享。组织开展“小而优”学校线上线下结合的特色品牌推广活动,我们在不同的联盟学校举行现场推进会和专题研讨会,让更多的“小而优”学校脱颖而出,成为样板品牌,促进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静宁经验、静宁模式的传播。2020 年,创建成市级乡村“小而优”示范校 16 所,形成“一校一品”的格局。

近两年来,静宁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自信得到有效提升,初步呈现了乡村学校的未来图景。小学校也有大未来,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我们在路上。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展幼儿教育活动。课程游戏化能够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收获知识,并且形成良好的游戏精神,包括不断探索、不惧困难、超越自己、团队合作、积极乐观的精神等等。不难看出,课程游戏化对于幼儿教学来说充满创新性和改革性,对幼儿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对课程游戏化认知不清晰

虽然幼儿园课程改革已经开展和实施多年,但是部分幼儿园依旧存在着教师对课程游戏化不了解、认知不清晰的情况。这导致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无法帮助幼儿在课程游戏化中树立游戏精神,也无法帮助幼儿得到良好的提升。加之,当前部分幼儿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使得部分幼儿未能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活动中,这使得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效率明显下降。

2.幼儿无法有效融入游戏化课程

幼儿年龄较小,对教学活动没有清晰的认知,因此无法有效融人游戏化课程,这导致游戏化课程价值无法最大化发挥,也影响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部分幼儿已经习惯等待教师向

3

自己灌输知识或指挥自己完成某项任务,因此难以发挥自主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有时还会出现幼儿教师一旦不完全介入游戏或教学活动,幼儿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的情况。这些现实因素都导致游戏无法积极开展,幼儿也难以通过游戏收获有价值的知识。

3.游戏环境创设与需求不够吻合

在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园存在游戏环境创设与需求不够吻合的情况。这个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幼儿园游戏环境无法满足幼儿成长需求、幼儿园游戏环境无法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幼儿园游戏环境无法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等多个方面。在进行游戏环境创设时,幼儿教师和幼儿园不能根据主观想法对游戏环境进行设计、创造和装饰,这样会导致游戏环境与幼儿需求无法高度匹配。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应该站到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最符合幼儿的学习环境,充分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并且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4.课程游戏化缺乏整体化体系

总体来看,课程游戏化就像是一项工程,它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应该把它列人幼儿园教学的流程中,真正把课程游戏化当成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幼儿树立游戏精神,在游戏中不断成长和提升。但是在部分幼儿园中,存在对游戏化课程内涵缺乏了解、无法构建完整性游戏课程体系的问题,这导致课程游戏化只是一个空头支票,无法真正落实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正因为课程游戏化缺乏整体构建和完整性设计,因此,幼儿也无法感受到课程游戏化带给自身的好

处,难以任未程游戏化中状得知识和快乐。以上

这些问题,都导致课程游戏化无法更快更好地开展和实施。 二、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策略 1.提高幼儿认知,推动课程游戏化实施

想要贯彻落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作用,潜移默化地改变幼儿学习状态,不断提高幼儿认知12。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观察幼儿,分析幼儿学习习惯、观察幼儿喜欢参加哪些类型的活动;并且通过沟通和谈话,了解幼儿兴趣爱好,知道幼儿平时喜欢玩什么游戏,看什么动画片,听什么故事。当幼儿教师对这些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可以开展游戏化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认知,不断推动课程游戏化的开展和实

4

施。

绘本《藏在哪儿了》主要描述动物们进行捉迷藏游戏的欢乐场景。通过对绘本的讲解,幼儿能够学会开展捉迷藏游戏的具体方法,灵活运用剪刀石头布的玩法。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座位上进行剪刀石头布的小游戏,帮助幼儿熟练游戏规则。随后,可以询问幼儿是否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当课堂氛围被推向一个高潮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捉迷藏游戏。在游戏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有效开展游戏,还应该巧妙地提出问题,例如你觉得藏到哪里别人不会发现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幼儿能够快速找到游戏的关键,并且发散思维找到最佳躲藏地点。这样的教学流程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全身心地投人游戏中,而且还能帮助幼儿发展思维,从被动参加游戏到主动引领游戏。

2.关注幼儿动态,及时互动并介入游戏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只有及时关注幼儿动态、分析幼儿心理活动,才能通过教学帮助幼儿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当幼儿教师摸清幼儿心理活动后,就能做到及时互动,并且及时介入游戏,从而贯彻落实课程游戏化。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通过巧妙的提问设计,或者一定的情景创设,帮助幼儿产生对参与游戏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需要传授一定的游戏方法,保证幼儿能够顺利有效地参与游戏,而不是在游戏中经受较大的挫折。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