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道路勘测设计期末复习总结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复习总结

来源:华拓科技网

一、名词解释

1、计算行车速度:受公路控制的路段(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等),在天气良好、交通密度小的情

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2、横向力系数:横向力与车重的比值

3、动力因素: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具有的有效牵引力

4、缓和曲线: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5、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

6、加宽: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靠近曲线内侧后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小,靠曲线外侧的前轮行驶的

曲线半径最大。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7、S形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用两个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S型曲线

8、复曲线: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lF=0)或插入缓和曲线(lF≠0)

的组合曲线,后者又叫卵形曲线。

9、凸形曲线:两同向回旋曲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凸型曲线。

12、平均纵坡: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值。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又有超高时,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

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称为合成坡度。

14、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运距:土方作业包括挖、装、运、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距离内,只按土石方数计价而不另

计算运费,这一特定距离称运距。

17、展线:采用延长路线的方法,逐渐升破克服高差。放坡:按照要求的设计纵坡(或平均坡度)在实地找出地面坡度线的工作。初测:是两阶段设计中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工作。要点有: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

制测量、地形图测绘、路线勘测与调查、其他勘测与调查、初测内业工作。

18、定测:即定线测量,是指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要点有:路线勘测、中桩高程

测量、横断面测量、地形测量、定测内业工作。

19、断链:桩号与实际里程不符的情况。(计算、测量错误;局部改线、分段测量等客观原因造成,1

K22+110=K21+120.21,长链9.79米)

20.道路网密度

道路面积密度

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

二、简答题

1、公路勘测设计分阶段进行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如何选用三个阶段设计

具体做法一阶段设计施工图设计(详细测量)

二阶段设计初步设计(踏勘测量)

三阶段设计初步设计(踏勘测量)概算

各阶段的适用条件

1)一阶段设计: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筑项目。

2)二阶段设计: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二阶段设计。

3)三阶段设计:对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特大桥、互通式立交、隧道、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中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中的机电设备等,必要时采用。

2、汽车行驶阻力有哪些

1)滚动阻力:2)坡度阻力3)空气阻力4)惯性阻力

3、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力学方面)是什么

牵引平衡: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必须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当驱动力与各种行驶阻力之代数和相等的时候,称为驱动平衡。

汽车行驶的两个条件

①必要条件(即驱动条件)―――牵引力必须能够克服各项行驶阻力,PtP。

②充分条件(附着条件)――引力必须≤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摩擦力,PtGd。

4、汽车由直线驶入圆曲线,转弯时的轨迹方程是什么为什么缓和曲线才用回旋线

回旋曲线方程:A=rlC,l为缓和曲线到任一点弧长,C为参数。2

原因有三:1、我国《标准》推荐的缓和曲线是回旋线。2、曲率按线形函数增大:A越大,曲率r越小,回旋线变化慢;A越小,曲率r越大,回旋线变化快.3、满足行驶轨迹三条特征程度高

5、推导横向力系数U的定义。U对汽车行驶的稳定性、经济性、舒适性有何影响

横向力与法向力(取车重)的比值。FY,一般取Fz=GFZ

3)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超高缓和)

依据:1)从控制方向操作的最短时间考虑3s

2)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应在一定范围内,把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控制在(05.06.)m/s间较适当。(ls、Lh表缓和曲线长度)

8、缓和曲线ls与lf的省略条件是什么

公路:1)直线与圆曲线间缓和曲线的省略ls①R≥RP②四级公路

2)半径不同的圆曲线间缓和曲线的省略lF

①R小≥RP②R临

A:≤0.10m。B:V≥80km/h,R大/R小<1.5C:V<80km/h,R大/R小<2

城市道路:1)V<40km/h时,可省缓和曲线

2)大于V≥40km/h时,R>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R时,可省,

9、平面组合线性的类型平面组合线性如何绘曲率图

简单形曲线:当一个弯道由直线与圆曲线组合,直圆直。

基本形曲线:按线-圆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曲线

凸形曲线:两同向回旋曲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

S形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用两个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

C形曲线: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形式

复合形曲线: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曲线,在曲率相等处径相衔接的组合形式

复曲线: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lF=0)或插入缓和曲线(lF≠0)的组合曲线,后者又叫卵形曲线

10、对S型、凸型曲线的规定有哪些构成平面基本型曲线的必要的几何条件

S型要求:①S形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②(A1/A2)应<2,有条件(A1/A2)宜<1.5,当A2≤200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1.5。③(R1/R2)≤2为宜

凸形曲线:①必须满足的几何条件:2β0=α②凸形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分别符合容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规定。③连接点附近最小0.3V的长度范围内,应保持以连接点的曲率半径确定的横坡度。

左右③A的取值符合有关要求(R/3)≤A≤R基本型:①满足几何条件②lS

11、设计时,如何采用三种视距标准为什么

1)高、一级公路应采用停车视距。因有中间分隔带,无对向车,故不存在会车问题。且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车道数均在4个车道以上,快慢车用划线分隔行驶,各行其道,也不存在超车问题。

2)二、三、四级公路,满足会车视距。在工程特别困难或受其它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的措施。

3)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地形在适当的距离内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12、设置超高作用是什么

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当汽车行驶在设有超高的弯道上时,汽车自重分立将抵消一部分离心力,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13、加宽过度的方式有哪些设计中如何确定加宽缓和段长度

加宽过度方式

1)直线比例法:处理简单粗造,不圆滑美观,适用于一般二、三、四级公路。

2)切线法:适用于四级公路人工构造物路段。为消除加宽缓和段内侧边线与圆曲线起、终点的明显折点,采用路面加宽边缘线与圆曲线上路面加宽后边缘线圆弧相切的方法。

3)插入高次抛物线的方法:路面边缘线圆滑、顺适,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对路容有较高要求的二级公路。

加宽缓和段的长度LJ

①加宽所需的最小长度。在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应按渐变率1:15且≮10m的要求设置;②设置超高缓和段lC时,lJ=lC;③设置缓和曲线lS时,lJ=lS。

14、无中间带的公路,超高过度的方式有哪些有中间带的公路,超高过度的方式有哪些

1)公路

①无中间带的公路a.绕内边缘旋转,简称边轴旋转b.绕中线旋转,简称中轴旋转。c.绕外边缘旋5

②有中间带的公路a.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b.绕分隔带边缘旋转c.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③分离式公路超高过渡方式可视为两条无中间带的公路分别予以处理。

2)城市道路

单幅路路面宽度及三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宜绕中线旋转;

双幅路路面宽度及四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宜绕中间分隔带边缘旋转,使两侧车行道各自成为的超高横断面。

15、简述纵断面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如何选择竖曲线半径

∑hi是用“卡规”法或用“纸条法”来求积距。纸条法用于求大积距。

精度较高,方法较繁,适用于计算机。坐标原点随定。

土石方调配的一般要求

1)先横后纵。

2)纵向调运的最远距离一般应小于经济运距。

3)借方、弃土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

4)土石方调运的方向应考虑桥涵位置和路线纵坡对施工运输的影响。

5)不同性质的土石方应分别调配,以做到分层填筑。可以以石代土,但不能以土代石。

6)回头曲线部分应先作上下线调配。

7)土石方工程集中的路段,可单独进行调配。

19、城市道路一二三四板块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各是什么城市道路规划技术指标有哪些

20、沿溪线、越岭线、山脊线的布线要点

沿溪线布线要点

1)解决好路线与水的关系是沿溪线布局的关键。

2)平面主要是解决择岸、跨河问题,纵面主要是解决线位的高低问题。

越岭线布线要点

克服高差是越岭线的关键。因此,在布线时,应以纵面为主导安排路线,结合平面线形和路基的横向布置进行。

越岭线布线要点:如何处理好垭口选择、过岭标高和展线布局三个问题。

山脊线布线要点

1)控制垭口选择

2)侧坡选择

3)试坡布线①垭口间平均纵坡不超过规定②垭口间有支脉相隔③垭口间平均纵坡超过规定时

21、越岭线哑口选择考虑的因素是什么越岭线展线的基本形式及特点各是什么

因素:①垭口的高低。②垭口的位置。③垭口两侧地形和地质条件。④垭口的地质条件。展线基本形式和特点:

1)自然展线是以适当的坡度,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咀、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当山坡平缓、地质稳定时,路线利用有利地形以小于或等于平均纵坡(5~5.5%)均匀升坡展线至垭口特点是:平面线形较好,里程短,纵坡均匀,但由于路线较早地离开河谷对沿河居民服务性差,路线避让艰巨工程和不良地质的自9

由度不大。

优点是走向符合路线基本方向,行程与升降统一,路线最短。与回头展线相比,线形简单,技术指标一般也较高,路线不重叠,对行车、施工、养护均有利。

缺点是避让艰巨工程或不良地质的自由度不大,只有调整坡度这一途径。

2)回头展线当控制点间的高差大,靠自然展线无法取得需要的距离以克服高差,或因地形、地质条件,不宜采用自然展线时,路线可利用有利地形设置回头曲线进行展线。路线沿溪至岭脚,然后利用平缓山坡用回头曲线展线升坡至垭口。特点是:平曲线半径小,同一坡面上下线重叠,对施工、行车和养护都不利,但能在短距离内克服较大的高差,并且回头曲线布线灵活,利用有利地形避让艰巨工程和地质不良地段比较容易。优点是便于利用有利地形,避让不地形地址和地质和难点工程。缺点是在同一坡面上,上、下线重叠,尤其是靠近回头曲线前后的上、下线相距很近,对于行车、施工、养护均不利。

3)螺旋展线当路线受到,需要在某处集中地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时,可采用螺旋展线。螺旋展线一般多在山脊利用山包盘旋,以旱桥或隧道跨线;也有的在峡谷内,路线就地迁回,利用建桥跨沟跨线实际就是一种路线转角>360°的回头展线形式。特点是:路线利用有利的山包或山谷,在很短的平面距离内就能克服较大的高差。优点:路线舒顺,比回头曲线有更好的线形,纵坡较小,行车质量较好;缺点:因需修建旱桥或隧道,工程费用较高。螺旋展线可有上线桥跨和下线隧道两种方式。

22、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有哪四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横断面组1)任务L(mm)

石方数量及施工放样提供依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