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古诗文欣赏

古诗文欣赏

来源:华拓科技网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①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横”字表现出自然、闲适(悠闲)、恬淡的意境。②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归隐的情怀。 

  (七年级上) 

  1、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1分) 

  2、“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的“合”和“斜”都用得好,请问它们好在哪里?(任选一词作答)(1分) 

  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1分)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幽”和“深”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2、本诗尾联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何处? 

  3、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4、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流露出了诗人                     情怀。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何处? 

  4、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中第一句通过写景,既点明了                    。又暗写了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关切。诗中还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感,将其人格化,诗人托付          将          寄给朋友,把自己对朋友的慰藉,带到遥远的夜郎西。 

  5、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                     

  心情。 

  6、寄情于物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哪些景物上? 

  7、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上述景物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8、这首诗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9、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4、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5、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5、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5、谈谈你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 

  6、浣 溪 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本词的感情基调是: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4、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           时的生活和心情。 

  5、词中“                      ,                      ”一联工整流畅,风韵天然,是深受后人赞赏的名句。 

  6、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名句,请分析它好在哪里? 

  8、①、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 ,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文融)的表现手法。  

  ②、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 (婉约) 词。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对偶;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④、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和“旧”的对比,或“去”和“来”的对比  

  好处: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或“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失的惋惜之情。  

  ⑤、从哪可以看出次词是怀人之作?(至少写两句)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古诗,在内容和写法上都有特点,请加以赏析。 

  8、 如 梦 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本词的感情基调是: 

  2、这首词的作者是(人名),词中表现作者心底欢娱的词语是,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 

  9、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全诗以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感受。 

  2、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的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