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偷税罪是什么?如何定义?

偷税罪是什么?如何定义?

来源:华拓科技网

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或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是不列或少列收入,并经税务机关通知后仍不申报或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从而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或已扣已收税款的行为。如果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仍偷税,就构成偷税罪。

法律分析

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或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是不列或少列收入,并经税务机关通知后仍不申报或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从而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或已扣已收税款的行为。如果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仍偷税,就构成偷税罪。

拓展延伸

偷税罪的认定与审判程序

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故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和审判偷税罪是一个重要问题。

认定偷税罪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偷税的故意、偷税的数额、欠缴税款的种类、欠缴税款的时间、税务机关的催缴情况、被告人的经济状况等。只有同时满足以上所有条件,才能认定被告有偷税罪。

在审判程序中,偷税罪的审判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庭前准备阶段:对案件进行庭前准备,包括传票、庭前会议等。

2.庭审阶段:审理案件,双方当事人进行质证、辩论,并听取税务机关的陈述。

3.判决阶段:根据庭审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决,并下达判决书。

4.执行阶段:对判决进行执行,包括向被告送达执行通知书、采取强制措施等。

如果被判有罪,当事人可以进行上诉,但上诉期间不能超过15天。如果在上诉期满后15日内没有提出上诉,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

偷税罪的认定与审判程序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

偷税行为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一旦被税务机关发现,不仅会面临罚款、停业整顿等行政处罚,还可能构成偷税罪。因此,纳税人应该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纳税,不要尝试偷税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