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欠款诉讼书需要注意哪些内容?

欠款诉讼书需要注意哪些内容?

来源:华拓科技网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具体如下:

第一、要明确原告(即债权人)、被告(即债务人)、以及可能存在担保人以及可能存在的第三人的基本身份信息,详细的住址以及联系电话等。

第二、要明确是借款合同纠纷。

第三、明确诉讼请求,即要明确主张的债权以及可能存在的违约金或者逾期还款所产生的银行同期利息。

第四、要具体详细的说明主张权利的事实与理由,此部分要明确借款的时间、地点、用途以及约定还款的时间,并说明债务人对第三人有到期债权的事实,如果起诉可能会或者已经造成债权人利益受损或者无法实现对债务人的到期债权。

第五、最后写上此致人民,并在具状人处签字或者盖章,写明起诉时间。

第六、在起诉状后附件详细的证据目录,并注明每份证据的来源、以及证明目的。

一、拿借条该如何去起诉

如果借款人在承诺的还款到期之后,债权人可以随时向借钱人进行电话或上门催收,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或者催收无进展,债权人可以直接凭借借条、或欠条或借款合同等凭证和转款的银行流水、收据等交付凭证相关证据向人民提及起诉,起诉时需要向人民提交起诉状、双方当事人的身份信息、证据材料等等;借款人承诺的借款期限到期后三年是借贷的诉讼时效保护期,债权人应该在诉讼时效内及时主张债权,否则有可能失去胜诉权。

在借条中,如果债务人没有明确约定还款的日期,那么债权人应当自出具借条之日起三年之内向借款人主张债权;债务到期后,债权人应当及时、积极地向欠款人主张债权,以免错过诉讼时效的保护期,加大债权人的举证责任。

二、债权财产保全操作要点有哪些?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的当事人为了尽快实现自己的权利以及保障合同的尽快履行,如果遇到损害债权实现的情形,合同当事人需要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维护自己的财产利益。

债权财产保全的注意事项

(一)积极查找债务人的财产,合理确定申请财产保全范围。实践中,债权人应当通过税务部门、房产土地部门、工商部门等多种渠道掌握债务人的财产状况,扩大保全财产的选择面;同时,根据诉讼请求范围或案件实际,尽可能选择那些价值相对稳定的动产(包括权利资产)或不动产进行保全,以达到财产保全的效果,确保将来判决的有效执行,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债务人的损害,有效避免保全不当引发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法律规定,对物、留置物,也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但抵押权人、留置权人有优先受偿权)。对第三人到期债权,债务人的财产不得满足保全请求,但对第三人有到期债权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裁定该第三人不得对本案债务人清偿;该第三人要求偿付的,由人民提存财物或价款。

(二)采取诉讼前的财产保全后,债权人务必要在法定期间内向人民提起诉讼。若不起诉的,必须与债务人落实还款计划及有效的担保措施。在人民解除财产保全措施后,仍要继续加强对债务人财产的监控,防范债务人拖延时间,转移财产逃债,一旦出现不利情况,应立即起诉,并申请采取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措施。

(三)积极加强对被保全财产的监控,有效防止债务人转移、处分保全财产。债权人应密切关注债务人的动向,判断债务人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转移被查封、扣押的财产的情况。如债务人有转移、隐匿、出卖或者毁损财产等行为,要及时向人民反映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制止,或者变更保全措施,防止标的物失控造成案件难执行。

(四)针对不同的被保全财产,采取适当的财产保全措施。财产保全的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债权人在申请财产保全措施时,应当针对动产或不动产等具体财产的性质、属性等,采取相适应的保全措施。如对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可能会转移查封财产的,应申请采取扣押措施,对不宜采取扣押而采取就地查封措施的,可以通过人民委托其他单位或个人进行保管等。对不宜长期保全或者保全财产价值容易减损的,申请人民责令当事人及时处理、提供担保或及时进行变现,防止保全标的物价值减损,避免诉讼保全有名无实。

(五)加强与人民的沟通配合,确保财产保全符合法定程序手续。一是借助人民的办案优势,加强对债务人财产的调查核实,防范债务人弄虚作假,转移财产而逃债,确保申请财产保全措施能够达到保全效果,顺利实现将来裁决的实体权利。二是在财产保全时,督促提请办案法官完善必要的手续,对被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的保全财产,认真造具清单。三是案件审理期限长的,要及时提请做好相关续保工作,如对已冻结的款项要按法律规定及时申请续保冻结等。四是若债务人无其他有效财产进行保全时,建议债权人充分利用人民轮候查封的法律规定,尽可能地确保债权获得执行清偿。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